沉沦
个人日记
小区电路检修,停电一天。早上简单地弄了碗清水面吃,午餐又草草地解决,做了个蛋炒饭,炒了盘青菜,五分钟吃完。有时想来,一个人物质上的满足可以如此简单,餐桌上的过于精致丰盛,导致现代人营养过剩,富贵病缠身,从饮食健康这个角度说,以前穷苦人家常吃的萝卜白菜反倒保得了平安。
看迹象今年依然是个暖冬,再有三天就是冬至,过了小寒、大寒,就立春了,又开始新的一年的轮回。
窗外的阳光依然分外亮眼,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拉上厚厚的窗帘,屋内立即黯淡了下来,隔断了外面的光线,也隔绝了汽车驶过的声音,嗽叭的鸣笛声,人们的说话声,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除了楼顶偶尔传来急促的脚歨声,和自己呼吸的声音,四周再听不见别的声音,世界在这一刻总算安静下来了。
灌了一个热水袋,这样会感觉更暖和,用被子把身体包裹起来,开始写下这段关于沉沦的文字。
就象女人的生理期一样,人的情绪也会有高低起伏的周期性的变化,在那几天里,不为任何事情,没有来由的人的情绪会陷入低谷,然后过了这几天,又自然而然地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会。一种常识,再说已没有任何新鲜感。我的这篇小文,要说的肯定不是这些。
我说的沉沦,是关于阅读体验上的一种沉沦。在以往我的读书经验里,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从书柜里抽出安妮的书看上一阵,安妮早先的文字被人贴上颓废、低迷的标签,很多人以这点诟病她的文字,遭致很多负面的评价,紧接着的疑问是,读这样的文字是否有意义?
如果一切都以有实际的价值评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为之付出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那这个地球上,有很多的事情没有这种确切存在的意义。读安妮的早期文字就是其中一件。其后来的作品风格有很大变化,作品不再沉醉于稀薄幻觉,变得清淡而有节制,这些变化,反倒让我与她的作品疏离开来。
读她的所谓那些不接地气,没有烟火味的文字,不会有正能量的接收,反而,会随着那些丝丝入骨的颓废与悲伤的文字,那些看起来黑暗又漫不经心的隐喻性的文字,消沉到底。而这种沉到底的感受,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你觉得需要的,就象寒冷天气去游泳,你猛然扑入水中,水已经冰凉,让人感到死亡的凉意,你的意志却很清醒,你觉得需要这种凉意,于是闭上眼睛,向下潜游,在这凛冽之中,你感到了自在,感到了舒服,于是你不断沉溺,渐渐变得透明,与一池碧水融为一体。
就像有些人某些时候会愿意遗弃下朝阳去残缺和阴影的身边,我的阅读也是如此,某个时段愿意放弃掉温暖去黑暗幽深的尽头,去看看那些空荡荡又沉甸甸的万事万物的沦落和陷入。
沉沦字面上理解本来就是迷恋、陶醉、沉溺的意思。沉沦在这些文字中,被它们紧紧包裹,直至完全没有了自己。如果能进入这种境地,会发现此类文字对你来说,竟有种难以抗拒的蛊惑的意味。
昨日当我对这类文字的心瘾周期性发作时,恰巧看到了彼岸的文字。单是读到这些篇名,《我是老故乡最矜持的风月》,《素食碗,棉布衣,窗台的经卷》,《这明媚的暗色往来》,《自度喜悦》、《封面是花》,《我在本分之外》、《以爱,为谢》,就已经让我迷惑不已。
这两天都躲在家中读她写的这些字,对的,我说的是读字,一个一个字地读,不追求阅读的速度,也不深究阅读的收获,细细的耐心再耐心的来打量那些文字,在作者文字营造出的萎靡而悲伤的氛围中,我自认领下这份沉沦。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整个世界都是沉醉的,我等也都在其中微醉。此时,断电前未关闭电源的灯亮了,世界已醒,拉开窗帘,打开窗户,阳光照进来, 洒在靠窗的梳妆台上。
文章评论
行走如风
读书笔记(八)。
行者无疆
各有所爱,标准不同
南在南方
[em]e179[/em]
空谷幽兰
最喜《眠空》时的安妮。
空谷幽兰
彼岸有文集吗?想买来一读。
独舞
你是安妮宝贝迷
小西
我也买了彼岸的一本书《棉布宗教》,但如风笔下的此彼岸非彼彼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