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改变
个人日记
前几日网购的书已到,其中有一本青年作家陶立夏的今年二月出版的新书《岛屿来信》。这已是买回的第三本她写的书,另外还有一本她的译作。喜欢一个人的文字,会对她有信任之感,说得更明确些,是信任她的写作,只要见到她的署名的书,不试读,不看评价,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这样的喜欢一个人,信任一个人的文字已不是第一次,如之前的安妮宝贝,也是追踪新书出版信息一本不落的买齐了她的书。有时也会在脑海里打一个问号,问为什么,为什么会如此喜欢,甚至是沉迷于她们的文字之中,世上的事情不追究也罢,若往细里一想,就会透过一些看似不相关联的松散的表象,发现一些隐藏其中令人吃惊不已的本质的联系。
“我也曾以为有人等待的牵挂会是我想要的幸福,却逐渐知道那只是我不切实际的想象。就像有个妙人,你以为自己恋慕她,但山高水长,不必相见这恋慕才能成立。若太近,表达即成索取,守望类似囚禁。
有时我觉得感情不可将就,有时又觉得几十年怎么过区别都不大。但总体来说,我认为因追求完美而造成的暂时的缺憾,好过因容忍而造成的长久的不快。利用青春去做所有快乐的事,旅行,读书,逛街,和朋友聊天。有此白玉盏,何必青瓦盆。”
这是今日转发的陶立夏写的《小宇宙》中的两段文字,若是不看署名,会让人以为这是安妮早期的文字。文字中读到的是凛冽而孤傲,清冷而决绝,这些词语表示的意思无一不是“温暖”、“合群”之意的对立面。也许有人会以为,这种对于人世的态度,是因受外界环境、压力刺激而造成,读她们的文字稍多后,就会渐渐了解,与之相反,这些恰恰都出自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本来的性情将自己置于了一种孤独的境地,这些都是执著于本心的自我选择。即使时光倒转,也还会走向这同一个方向。
“有此白玉盏,何必青瓦盆”,好一个行走在尘世中却不沾带俗世气息的女子,就象当年的安妮。
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会成长,都会改变,安妮现在成了一个母亲,有了一个乖巧的女儿,不管当年她是如何的阳春白雪,决绝于尘,家庭都是一个女人最终的归宿。不只是身份有了变化,笔下的文字风格也发生了转变,连署名也不再是那个熟捻于心的名字,一切都变了。改变的还有我对她的文字的喜爱,买回的那本《得未曾有》,满心欢喜地拿到,本以为可以花上一些时日与之缠绵,哪知不到半天时间一扫而过后,放置在书橱里再未取出过。
作者笔下再也不会有当年的孤寂唯美的文字,当年一起读她的《莲花》、《眠空》、《素年锦时》的女子们现在开始读许冬林、刘梅花的烟火文字,我也开始关注对应不同季节,菜地里栽种植物种类的变化,开始关注农田里麦穗何时变得金黄,何时开始赶着收割?
作为读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阅读的喜好也发生了改变,未曾改变的是心里的某个角落仍为这些喜欢过的字而留。捧起它们时,字字入心,一如当年那样沉溺,沉溺于一个词语一段语句的贫瘠和芳菲;放下它们时,系上围裙,走进厨房,中年妇人考虑的只是今天晚餐的排骨是做成红烧的,还是糖醋的,纠结的只有加入辣椒孜然或是白糖米醋在排骨里炒制,哪一种口味更讨人欢欣。
拿定主意的她,开始点燃灶火,窗外一片日暮之景,房间里灯火通明。
文章评论
落笔天涯
安妮宝贝的文是我喜欢的。原因莫名,只是情迷。
空谷幽兰
喜欢着你的喜欢。
锦瑟
安妮有种清醒,也有种沉沦颓丧,我是喜欢的。
独舞【笃行】
赞:有此白玉盏,何须青瓦盏。无语
雪纷飞
如风晚上好,这两日有点忙,如风空间诸多好文都漏掉了,未及细读。[em]e160[/em][em]e10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