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故乡有座铁索桥
散文随笔杂文
三关桥,是故乡三座铁索桥中最具气势且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身在异乡的日子里,每当念及它,我留存记忆深处的那段清纯温馨的童年生活也就时时重现。多年来,也只有这座铁索桥使我对故乡依然保持着一个更完整的印象。
回到家乡,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急着想去看看三关桥,重温这些年一直萦绕心里的梦境。这天下午,我绕过西街,又踏上了那条碎石黄土铺成的坡道。
听老人说,这个坡道在以前是一路大青条石铺出的石梯,有一百六十多阶,蜿蜒而下直通南桥。如今,石阶已被土石层层掩埋,变得狭长的坡道两旁多出了许多农宅。坡道尽头的南面桥庐是一座石木亭式建筑,经过修复,木梁框架已漆得黑亮;舒展如翼的攒尖顶上也加盖了灰白色的新瓦。桥庐内十一根粗壮铁链匍匐在地,两端深埋地里并打上了坚实的石桩;桥面拉拔挺直,上面齐整地重铺了一层一寸多厚的新木板。
与南面桥庐相接对应的,是北面一座浑朴端庄的楼堂式桥庐,全由石片砌成。高大的圆拱门上方横嵌有一方石匾,上书“灵崖锁江”四字行书,与北面桥庐另一石匾“鱼钥间关”遥相呼应。两匾虽非一人所书,但笔势颇为接近,一如眼前这座跨度近五十米的铁索桥,总透洒着一种沉厚稳健而不失飘逸的气度。
驻足桥中央,扶栏东望:小金河两岸十几丈高的狭长石壁涂着夕阳一抹金辉,以欣然负重的姿势巍然兀立着自己坚硬厚实的身躯。小金河向着桥下奔流而来,一如既往地泛着清纯欢畅的浪花,同时也泛出了我心底一缕缕归去来兮的亲情。
记得还是我磕绊着行路的年月,常随母亲到桥北面的椒子坪工地。合作社的劳动一般要持续到入夜,社员们常常拖着疲惫的身子荷着农具赶着夜色回家。每次过桥,母亲都用一根带子把我兜在背上。桥两岸黑沉沉的石壁跟童话里的巨魔一样,仿佛正向着桥身倾压下来。一种与生俱有的恐惧使得大人小孩心里一阵阵发毛。这时大家都一声不响地向前摸索着。在有亮月的夜里,沐着清澈透明的银辉,大家又仿佛脱掉了一身困乏,在桥上嘻嘻哈哈开着粗俗的玩笑,时而相互有意地在桥栏边推拉几下。母亲背着我总紧紧扶住铁链,小心翼翼移动着步子。那时,桥面好几块木板都裂开着巴掌宽的缝口。
五岁的时候,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我家两亩地不在椒子坪,就很少打桥上过了。好在母亲每次去桥下清洗衣物都要带上我,给我折上几只小船再叮咛几句,就在旁边选个地方,用一根捶衣棒把衣服“啪啪”地捶打。
小金河由东而下流经桥身,就明显失去了奔腾的气势,变得宽阔平稳,只缓缓荡着闲柔的微波。我小心地在浅水边放下一只纸船,看轻荡的波纹把它慢慢带到水央,向西缓缓飘去,直到在我视线里没去踪影,再以同样的心情放下第二只。
放完小船,就一个人习惯地坐在岸边石墩上,望着三关桥那巨蟒似的桥身,还有桥头上那块熟悉的蔚蓝天空里飘着的几朵白云,让幻想把自己引得很远很远……。它们几乎盛满了我童年所有的企盼和向往:索桥的高大伟岸,小金河的奔流不息,白云的闲散自由,小纸船的漂泊向往……
夕阳如血,此时此刻,久别故土,远离铁索桥很久的我,也溶在了一片炫目的霞光里。
文章评论
一路花开
回小金我也是去看了三关桥,两侧风景已大变。。
西窗花影
品读《故乡有座铁索桥》,读到每次过桥,母亲都用一根带子把我兜在背上,温馨!唤醒读者童年单纯的记忆,与母亲一起走过故乡的那座铁索桥,危桥,现在想起都后怕!那是回家的必经之路。谢谢书生让我又一次去回忆自己的母亲给予我点点滴滴爱。母亲是最伟大的人,祝书生的父母亲永远健康长寿![em]e160[/em]
流年
[em]e181[/em] 看到你这篇文章,我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