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的我儿子的日志)我的大学
个人日记
我曾一直憧憬的大学,不需要华丽的外表,不需要林立的楼宇,不需要沉淀的历史,甚至不需要什么大师。它只需要一个图书馆,一群奋发向上的学生,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它有的是人们一生所追求的,用这一颗虔诚的心去顿悟的境界。它不像象牙塔令人遥不可及,但却让人同样心存敬畏。它没有灯红酒绿的诱惑,但却让人不断追逐,追逐着那份精神的享受。一切它所拥有的属性都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的气质,让人参不透却又愿意去品味。我曾经每每听到大学那些宽松的管理,自由的学术氛围时,一切都是那么令我向往,我渴望自由,对一切创新的东西感到好奇,说实话当时我沉浸在自己那些美好的想象中,神圣不可侵犯。
可如同冰冷的石头般的现实扰乱我的瓦尔登湖,这里烟雾缭绕,但并不是伏龙的象征,有的只是以上学的名义来挥霍父母钱财的吸血鬼,但并不是《暮光之城》的吸血鬼。在家里忙了一天的父母早早的歇息了,可学校里上了一天课的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睡下,灯火通明的不是图书馆,不是教室,是他们至少一半时间都呆的地方,宿舍,网吧。父母睡着了,他们的梦中是头一天的烦恼和对第二天的向往,除了这些他们还梦到了自己的子女在学校挑灯夜战努力读书的情景,他们是在挑灯夜战,只不过走岔道了。早晨当墙上的钟表还看不清时间的时候,父母就披着晨曦去工作了,孩子们呢,或许这会儿才刚刚入睡吧,太累了,不得不睡去了。没关系,缺了这么多节课了,去了怕老师不习惯。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体内的荷尔蒙也迅速爆炸,只要男女可以共处的地方就会有情侣,本来爱情是美好的东西,可我看到的是扭曲的爱情,就像一个孩子他出生时就伴随着畸形,它还能够有多大的希望呢。为了解决自己大学生活的空白,填补自己空虚的心情,甚至为了满足自己原始的欲望。这些成为了他们的目的,成为了他们留在这里的动力。更可悲的是那些无知单纯的花季少女,浪费了自己花样年华,仅仅陪伴了自己生命中一个毫无意义的过客。她们当中有一群特别的女生,社会上揶揄她们为拜金女,那些人游刃有余的穿梭在别人的感情和金钱当中,如同轻功踏雪寻梅,不留一丝痕迹。她们玩弄的是别人,挥霍的却是自己。初恋是美好的,那些记忆也是终生难忘的,但我看到的却是镀着金边却又锈迹斑斑的唱片在一架支离破碎的留声机前渐行渐远的哀叹声。剥去这些,我们的大学里还剩下些什么呢,那些学术竞相开放的场景或许早就被那些根深蒂固的杂草淹没了痕迹,成为了他们疯长的养料,变成了他们的平台。
或许大学的生活刚刚开始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但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九月初的百团大战,学校的社团倾巢出动,纷纷拉拢新鲜血液。社团,一个增加学生的课余生活,亦或者锻炼个人和团体能力的地方,加入本无可厚非,有的人还一下子报了三四个,面试了也进去了,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活动和频繁的开会让许多人退缩了,真正坚持下来的能有几个呢。后来我才明白其实留下来的大多数是靠关系留下来的,学校这片神圣的净土不知怎么也被社会给染黑了,以前就听说大学是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是这个意思。留下来的呢就开始循规蹈矩的按着社会的套路办事。拉帮结派,互请吃喝,每一次的开会就像听报告会一样,真正有贡献的总是会被忽略,讲话的声音大小基本也是按照官职的大小划分的。社团,一个本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辅助学校提高学术氛围的催化剂,结果变成了挟持学校自由学术的帮凶。我看不见为了坚持自己信仰而努力工作的学生,有的只是在自己利益链上乐此不疲地追逐。有时我也问他们,你们到底需要些什么时,他们也哑口无言。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信仰,一切的前进都是盲目的。
大学你想赚得第一桶金吗,许多大学生都会去做兼职,减少父母的负担,给自己多一些花销,动机很简单。我很多的同学都去做兼职,在这一点上我表示很惭愧,我比较能宅,不是在宿舍里就是在图书馆里,从来没做过兼职,也不想去做兼职,所以我的钱都是从父母那得来的,我没觉得不好意思,但我也不会觉得理所当然,我会把它放在心里,记住它,用我大学的努力和以后的所收获的来回赠他们。我相信父爱母爱是无私的,他们为你付出时是没有想到过回报的,所以当我们某一天成为父母时,再回首细数往事时,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父母对你的点点滴滴。我节俭的用着父母给我的每一分钱,这样到月底就不会看着别人吃鱼吃肉,自己啃咸菜了,可令我大跌眼镜的是结果却恰恰相反,我困惑了。在细心的观察下,我明白了,我的额外支出比他们少的不是一截的问题。我不吸烟,我不泡吧,我不拉帮结派,还有我没有女朋友。这些因素让我到月底被成了高帅富,他们昔日风风光光的日子在一个叫月光族的带领下走向了没落,是父母没有打足够的钱吗,肯定不是,原来有些人去做兼职的动机不纯啊。唯金钱论充斥着绝大多数兼职学生的心,他们还有多少空间给兼职中积淀下的经验呢。我承认社会很现实,但我总期待能在我们进入那残酷的社会时,我们依旧保持那颗单纯的心,记得有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分得清玻璃珠和钻石的区别时,你就已经可悲的长大了。
我不知道我心目中的大学在历史沉淀的华夏土地上是否还存在,但我知道它曾经过,京师大学堂,西南联大,那些在社会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顽强的守卫着那个支离破碎的信仰,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至今都让无数人肃然起敬,可他们都走了,最后一个国学大师季羡林也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也带走了当代中国人的信仰,大学的信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这般铿锵有力的话或许连梁启超都没想到到了现在只能当做口号喊喊,这真是少年悲哀则国悲哀,少年堕落则国堕落。当代已没有了大师,只剩下追名逐利,留下那些为数不多的,对大学殷殷期盼的学子的叹息声。
大学之道,你在何方!
文章评论
简简单单
这是转载的我儿子的日志。儿子从开学以来,一直纠结在日志里所说的情形中,情绪一直的低落,精神崩溃到快受不了,甚至想到选择逃避这条路_回家。沟通、开导,效果慎微:-(
水生林
小小年纪,这么有良知,又能写出这么水准的文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多鼓励,让他象“日光之中”所说的那样,出污泥而不染,心无旁骛人好好学习!
天河/童话
我看了,其实也看到了你儿子的优秀,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思索,觉得这孩子很有希望。一个人能够坚守自己,坚守寂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十年之后,才能决定自己读大学究竟是读到了什么。我到孩子那里说几句话去。
空悟
简单呀!你该高兴呀,你的儿子有思想有头脑!告诉他,这是他可贵的灵魂在接受洗礼。慢慢的就会习惯的,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的一切就是我们宝贵的个人财富。提前祝贺你了[em]e183[/em]
要亮剑
在这封信里,我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晚辈们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是深邃的,看问题的视角是独特的,只要能够正确面对现实,一定会有自己的正确道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