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渔山
个人日记
踏上长长的栈桥,跨过久别的船舷,目光飞落无垠的大海,思绪飘向梦里的渔山。
接船的吴老板,在码头与我们擦肩而过,相互间都没有认出对方。因为我们记忆还定格在离岛时,那个十三岁的小小少年。如今的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经营着渔山岛上最大的东航宾馆。他的姐姐,当年岛上的一枝花,也是我们这群寻梦人的梦中人,只是早已嫁出渔山。
山,不远不近,就在脚下;水,如梦如幻,就在眼前。秋草如垫,灌木似伞。历经三十年的风雨打磨,一如梦里的模样。当年生活战斗过的痕迹,随处可见,却早已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感慨万千。部队营房大多改建成宾馆,海军的雷达也被通讯基站取代,纵横的堑壕湮没在杂草丛中,训练场成为户外驴友的露营地。只有那几处哨所炮位,露出严肃的峥嵘,静静地伫立风中,默默地守望海面,仿佛等待着我们的归来。无拘无束的野草藤蔓,早已越过石头围栏,荒芜了菜地,一两撮南瓜豆角,无力与之抗争,偏居一偶,开着娇小的花,结着瘦弱的果。我以为它们是当年战友们播种的,花开花谢,顽强的连绵至今。
狭窄的山路依旧没有拓宽,只是换成了水泥路面,由码头蜿蜒至山顶。灯塔下,一张熟悉的笑脸映入眼帘,是根我们同年入伍的江西籍战友。最终为渔山岛的美景陶醉,被渔家女的热情征服,入赘渔山,完成由守卫者到建设者的转换。战友如今是灯塔管理处主任,破列邀请我们登上灯塔,观看渔山全貌。蔚蓝的天,飘荡着朵朵白云,碧绿的海,穿梭着条条游艇。仙人桥,五虎礁,雨伞礁,尽收眼底。海岸边垂钓的人们,男的精神抖擞,女的五光十色,点缀着褐色的礁石。战友告诉我们,每年有近万人上岛上礁或游艇海钓。渔山,这个曾经的东海最前哨悄然脱变为亚洲第一海钓场。
午餐就在灯塔下的东航宾馆。这里原来是东海航空兵的一个雷达连,用人房屋,替人扬名,信手拈来的名字倒也贴切。念旧的吴老板,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海鲜大宴,只是我们怎么也不能把眼前的他,跟当年那个扒汽车、钻坑道的顽皮少年画上等号。江西籍的战友携夫人匆匆前来道别,因家中有事,要乘船下岛,不能陪我们共进午餐。原来他只是在渔山工作,跟大多数渔山人一样,家早已搬进了城里。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在梦中?有缘再见。
午后的秋阳,已转到山的那面,海湾里的渔村,清凉中透着祥和宁静。几位半老徐娘悠闲的织着鱼网,卖着海货,举手投足间还传承着渔家女的风情。战友们知道她们不是旧相识,却忍不住的上前打探。是呀,同去的这群战友虽然没有江西籍的战友那么决绝大胆,义无反顾的在这个边陲海岛落地生根,但毕竟在此生活了三年、四年、五年,有的从新兵开始,到退伍归来,从没离开小岛一步,把那段最美好的韶华留在了这里。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或多或少的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我而言,渔山只是军旅生涯的一个片段,一处驿站,知道跟他们不同,唯有默默祝福。
光阴如蝶,纷飞轻缓;日月如梭,稍纵即逝。交谈中知道她们是九十年代才嫁入岛的,那时岛上已没有了驻军,我们追忆着渔山岛的前世,她们正续写着渔山岛的今生。战友们朦胧爱情里的对象,多是她们的大姑子或长辈,却早已嫁出岛外,成为他人的婆婆奶奶。
波涛如诉,残阳如血。山崖边的矮墙上,战友们坐成了一排,周身染成苍黄的金色。我不知道他们此时的感想,是否还在回味夕阳下那个远逝的美丽初吻,还是晚风中这无穷无尽的惆怅?只是静静地陪伴他们等待着日落,日暮。
清晨的海风又如约而至,轻轻的扣着窗,摇着门,像三十年前那样,呼唤久别的故友去观沧海,看日出。细节无处不在,角度无可挑剔,靸着鞋踱出宾馆,只见一轮红日等不及我的到来,已跃出海面,万丈霞光如金色的绸缎,一直延伸到海的深处,天的尽头,我的心中!
来去匆匆,没能做一回海上渔夫,就要离别。多么想让时间停下脚步,留下这美好的时光,却难以如愿。登上甲板,三十年前这个时节离别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这次的别情已没有故人相送,留下了缺憾的美。码头上,唯有吴老板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孤单身影,在告别中愈拽愈长愈淡薄。
沧浪有景看不尽,至今东望不回头。散落在渔山的旧梦,俯首可拾,终于,被串成一串抹不去的光阴···
接船的吴老板,在码头与我们擦肩而过,相互间都没有认出对方。因为我们记忆还定格在离岛时,那个十三岁的小小少年。如今的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经营着渔山岛上最大的东航宾馆。他的姐姐,当年岛上的一枝花,也是我们这群寻梦人的梦中人,只是早已嫁出渔山。
山,不远不近,就在脚下;水,如梦如幻,就在眼前。秋草如垫,灌木似伞。历经三十年的风雨打磨,一如梦里的模样。当年生活战斗过的痕迹,随处可见,却早已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感慨万千。部队营房大多改建成宾馆,海军的雷达也被通讯基站取代,纵横的堑壕湮没在杂草丛中,训练场成为户外驴友的露营地。只有那几处哨所炮位,露出严肃的峥嵘,静静地伫立风中,默默地守望海面,仿佛等待着我们的归来。无拘无束的野草藤蔓,早已越过石头围栏,荒芜了菜地,一两撮南瓜豆角,无力与之抗争,偏居一偶,开着娇小的花,结着瘦弱的果。我以为它们是当年战友们播种的,花开花谢,顽强的连绵至今。
狭窄的山路依旧没有拓宽,只是换成了水泥路面,由码头蜿蜒至山顶。灯塔下,一张熟悉的笑脸映入眼帘,是根我们同年入伍的江西籍战友。最终为渔山岛的美景陶醉,被渔家女的热情征服,入赘渔山,完成由守卫者到建设者的转换。战友如今是灯塔管理处主任,破列邀请我们登上灯塔,观看渔山全貌。蔚蓝的天,飘荡着朵朵白云,碧绿的海,穿梭着条条游艇。仙人桥,五虎礁,雨伞礁,尽收眼底。海岸边垂钓的人们,男的精神抖擞,女的五光十色,点缀着褐色的礁石。战友告诉我们,每年有近万人上岛上礁或游艇海钓。渔山,这个曾经的东海最前哨悄然脱变为亚洲第一海钓场。
午餐就在灯塔下的东航宾馆。这里原来是东海航空兵的一个雷达连,用人房屋,替人扬名,信手拈来的名字倒也贴切。念旧的吴老板,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海鲜大宴,只是我们怎么也不能把眼前的他,跟当年那个扒汽车、钻坑道的顽皮少年画上等号。江西籍的战友携夫人匆匆前来道别,因家中有事,要乘船下岛,不能陪我们共进午餐。原来他只是在渔山工作,跟大多数渔山人一样,家早已搬进了城里。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在梦中?有缘再见。
午后的秋阳,已转到山的那面,海湾里的渔村,清凉中透着祥和宁静。几位半老徐娘悠闲的织着鱼网,卖着海货,举手投足间还传承着渔家女的风情。战友们知道她们不是旧相识,却忍不住的上前打探。是呀,同去的这群战友虽然没有江西籍的战友那么决绝大胆,义无反顾的在这个边陲海岛落地生根,但毕竟在此生活了三年、四年、五年,有的从新兵开始,到退伍归来,从没离开小岛一步,把那段最美好的韶华留在了这里。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或多或少的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我而言,渔山只是军旅生涯的一个片段,一处驿站,知道跟他们不同,唯有默默祝福。
光阴如蝶,纷飞轻缓;日月如梭,稍纵即逝。交谈中知道她们是九十年代才嫁入岛的,那时岛上已没有了驻军,我们追忆着渔山岛的前世,她们正续写着渔山岛的今生。战友们朦胧爱情里的对象,多是她们的大姑子或长辈,却早已嫁出岛外,成为他人的婆婆奶奶。
波涛如诉,残阳如血。山崖边的矮墙上,战友们坐成了一排,周身染成苍黄的金色。我不知道他们此时的感想,是否还在回味夕阳下那个远逝的美丽初吻,还是晚风中这无穷无尽的惆怅?只是静静地陪伴他们等待着日落,日暮。
清晨的海风又如约而至,轻轻的扣着窗,摇着门,像三十年前那样,呼唤久别的故友去观沧海,看日出。细节无处不在,角度无可挑剔,靸着鞋踱出宾馆,只见一轮红日等不及我的到来,已跃出海面,万丈霞光如金色的绸缎,一直延伸到海的深处,天的尽头,我的心中!
来去匆匆,没能做一回海上渔夫,就要离别。多么想让时间停下脚步,留下这美好的时光,却难以如愿。登上甲板,三十年前这个时节离别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这次的别情已没有故人相送,留下了缺憾的美。码头上,唯有吴老板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孤单身影,在告别中愈拽愈长愈淡薄。
沧浪有景看不尽,至今东望不回头。散落在渔山的旧梦,俯首可拾,终于,被串成一串抹不去的光阴···
文章评论
海鸥
渔山会战友,旧梦剪剪风~
冬意儿
山依旧,水依旧,情依旧,梦依旧。。。。。[em]e113[/em]
狐狸流浪迹
唐哥你又哪[em]e115[/em]去了,不带我去
紫衣
重温旧梦,良多感慨。
甜枣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在梦中好文章[em]e179[/em]
女人要经得起诱惑
在人生最不如意、精神最脆弱的时候,
眺望
[em]e179[/em]
平淡亦可
好久不见,唐人可好!怎么样还在给共党做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