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名词解析

佛学苑

以下名词系从网络收集,见者只做参考,应以各自的传承解释为准!

【灌顶】
  灌顶为密宗的传法仪式。其起源来自印度,印度国王于传位给王子时,必行灌顶仪式,以示授予权力。密宗上师为弟子灌顶,即授于修习密法权力之意。
  凡修密法,必须先经灌顶,然后修法始得相应,否则即为盗法。
  密宗分四部,四部各有不同的灌顶仪式。
  (一)事密
  甘露灌顶:即身灌顶,受灌顶后可观想本尊的法相。
  宝冠灌顶:即语灌顶,受灌顶后可持本尊的咒语。
  金刚杵灌顶:即意灌顶,受灌顶后可修本尊密意心法。
  (二)行密
  除上述灌顶外,复有——
  金刚铃灌顶:铃代表智慧,又代表母续,受灌顶后可得智慧。
  名词灌顶:灌顶后通常即由上师赐予法号,代表已进入法界。
  (三)瑜伽密
  除上述灌顶外,复有阿阇梨灌顶。受此灌顶后,得成阿阇梨,即金刚上师。
  (四)无上瑜伽密
  西藏密宗少修上述三部密,专修无上瑜伽密,故不用上述种种灌顶,唯用下述四者。
  (1)瓶灌:以宝瓶灌顶,得灌后即获“童瓶身宝”,可修“生起次第”法。
  (2)密灌:受灌后可修气、脉、明点。
  (3)智灌:受灌后可进一步修气脉明点,此与密灌皆修“圆满次第”法。
  (4)名灌:受灌后,即于心中种下“种子字”,能清净第八识,可修“大圆满”或“大手印”法。
  此外尚有特别举行的金刚阿阇梨灌顶。

【金刚乘】
若以二分法,可将佛教分为大、小二乘;大、小乘之主要区别,在于无上菩提心—为利益众生愿成佛。大乘又称菩萨乘,若以因果来分则有显、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一般称为显教,或直接称为大乘;果乘就是金刚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称密宗。
大乘与金刚乘有相同的目标:引导一切众生成就圆满佛果的心。一般而言,大乘与金刚乘有相同的见解,但是成就果位的方便道或方法不同。简单地说,金刚乘就是果乘,大乘为因乘或体性乘。
大乘被称为因乘,是因为大乘主要是在教导成佛的因,正见、正定和正行是成佛的根本。大乘认为要成佛就必须具足种种正思惟,必须净化某些染污等等。虽然大乘基本是因乘,但它有时也会暗示结果,特别是在讨论佛性的时候,相对地,金刚乘几乎完全把重点放在果位上。金刚乘是果位的直接教法,需要能了解教法、具足上等根器的弟子。
金刚乘除了发无上菩提心外,还有其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门------观想。透过观想觉了空性实相。大乘的修行方式是利用因来趋向果,而金刚乘的方法则是把因果放在一起,果实际上就是因。金刚乘与大乘,在究竟真理方面并没有差别,但是两者处理相对真理的方法则有出入,特别是金刚乘透过观想本尊、念诵真言等等转化相对真理的方法和大乘不同。
此外,金刚乘和其它乘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小乘、大乘强调心的训练,而金刚乘则强调认识心性。
再者,金刚乘一般又分为四部密续,这四部并非不同理论的派别,而是针对四种不同心态的弟子所设计的不同方法。四部密续分成事部密续、行部密续、瑜伽部密续,以及无上瑜伽部密续。
《除二边论》云:“由无分别,即果为道,广大方便,最秘密故,名金刚乘、果乘、方便乘、秘密乘”。 
密乘之异名,喻教法之坚利如金刚,在一切乘门之上。
密乘之中,依于方便智慧无二无别之金刚道,现证三门金刚,故称密乘为金刚乘。 

【悉地】
  梵  siddhi,西藏语  grub-pa。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据大日经疏卷十五载,完成正觉之阶位,称为无上悉地;达于此位之前,尚有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等五种悉地。对此,显教诸师认为“信”是地前之信行,“入地”是指入于初欢喜地(相当于声闻之入见道),“五通”是遍知世间五神通之境,至超越五通仙人位而臻第四地,“二乘”是超越二乘之境界,而至第八地,“成佛”即是由第九地修菩提道,进而完成如来位。若依密教,则初欢喜地有十心,初心至第四心为五通,第五心至第八心为二乘,第九心至第十心,即得成佛。即初地十心分三品,初四心为下品,次四心为中品,后二心为上品。
  尊胜仪轨卷下更分悉地为有相、无相二种,得世间长寿或福德等,称为有相悉地;成就出世间果德,则称无相悉地。二悉地亦各有三品之别。若以此配于前述五种悉地及无上悉地,则有相之下悉地与中悉地相当于五种悉地之最初三种,上悉地相当于第四之二乘悉地;至于无相之下悉地则相当于有相悉地,中悉地相当于第五成佛悉地,上悉地相当于无上悉地。
日僧空海之“即身成佛义”即是将始觉因位之悉地称作持明悉地(持明意即诵持真言)、本觉果满之悉地称作法佛悉地。同时,据大日经疏卷三,真言行者在观心上所现之境,共分为三品悉地,上品安住于密严佛国,中品安住于十方净土,下品安住于诸天修罗宫。

【学密宗首重观想】
  初学密宗的人,应该懂点修持的原理。
  学密首重学习“观想”。所谓观想,不同“止观”之“观”,而且恰恰相反,观想实属于“止”的范畴。释迦当日教授弟子修持,即是以观想入手,很可惜,如今却给人误会为西洋人所说的——meditation(冥想)。
  在《杂阿含经》,释迦教弟子观察自己的身体、观察自己的感受、观察自己的心念,以及观察外在的一切法。这种观察,便是修习观想的基础。
  假如你从来未听过自己的心跳,那么,你便可以试一试,吸一口气,静下来,再慢慢将气呼出,这时候,你只须一心专注于心跳,便马上可以觉察到心跳。
  经过这样的练习之后,便可以进一步学习上述的观想,再进一步,释迦便在《禅秘要法经》中有所教导。
  例如他教修不净观,便是结跏趺坐,然后住心于自己左脚的大指前半节,观想这半节大指起了一个脓泡,脓泡溃烂,于是露出白骨,复观想白骨极其白净,如有白光。如是一节节骨骼观想,直至观为全身白骨,如白雪人。
  能够这样,便完成了不净观的初步功夫。——所谓观想,就是这么一回事。

【持明】
明是陀罗尼的别名,持明就是受持真言的意思。
又:
修持密乘、证得成就者。明谓密乘本尊大乐智慧,深入修持此智慧者,称为持明。 

【本尊】
密乘的不共依怙主尊佛及菩萨。即为自己信奉之神、应皈依之神(不包括六趣之神),此为佛陀幻化的各种和平、忿怒之本尊。在西藏有各教派一致承认的本尊,也有各教派自己的本尊。

【本尊咒】
密乘本尊的根本咒和近心咒等。

【誓言尊】
或义译为三昧耶尊、誓句本尊、誓尊。由行者观想而成之幻身本尊。三昧耶的意思是“誓句”。即是说,当我们经过灌顶,受过誓句之后,如法观修,即能将本尊生起。

【智慧尊】
智慧尊是住于法界中的本尊,即是空性智慧。

【誓智无别】
智慧尊与由观想而成的三昧耶尊相融,即是代表“智慧双运”。系密乘瑜伽部以上的生起次第。自己生为誓尊,然后迎降智尊,如水注水合一无别。 

【种子字】
  每一佛部圣尊,不论其为部尊抑或为明王,都有种子字以及标帜。
  种子字是生起一位圣尊的种子,因为用梵文或藏文字母来表示,故称为种子字。
  修习密宗于修本尊时,通常都先观空性,然后在空性中出现地基、莲座,再在莲座上观种子字生起,于是放光,变为本尊,此即种子字生起本尊之意。
  作此种种观想,其理论根据即在唯识,因一切外境皆由心识变幻而成,是故便能通过这些修习来清净内识的污染。但与此同时,却必须了解一切现象的空性,种子字以及本尊,亦不例外,若执为实有,便陷入法执的泥沼,徒然在内识中又加上一重污染。这个理解非常之重要,正见与邪见之别,即在于有没有空性这一个概念。
  或问:若谓种子字空性,何以能生起本尊?若谓本尊空性,则修之何益?
  答曰:佛家说为空性的事物或现象,只否定其本质,说为非实,却没有否定他的功能。因此饭的本质空(自性空),却依然可以饱肚。同理,种子字本质虽空,内识依之则依然可以生起本尊;本尊本质虽空,内识依之则依然可以启发我们的智慧,或得种种殊胜利益。
  是故修密法若不知种子字空性,可谓一无是处。

【火供】
以燃烧供品的方式供养给本尊。火供的对象有世间的护法神、多闻天王、赞巴拉等等;出世间者为智能本尊,如阿弥陀佛、观音等等。在火供时,将炉坛观想为佛或护法神所住的宫殿及坛城,外在是火的形象,但内在分别为佛、护法神及他们的眷属。所有的供品,如五谷杂粮、油、金银等等,都分别象征贪、瞋、痴、嫉妒、傲慢及不同的业力,藉由燃烧供品,他们都欢喜接受。
供品经过佛法加持转换成殊胜无量之供品,透过供养来成就息、增、怀、诛,分别达到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能、长寿,怀柔冤亲敌害、烦恼,诛灭贪、瞋、痴、无明、恶魔、外障(烦恼魔、蕴魔、天子魔、死魔)。以火供功德回向法界,依修法者殊胜功德与诸佛菩萨慈悲之力合而为一,真正能令法界心喜,十方吉祥!
祭祀鬼神的神灯或护摩火等。 
梵音译作护摩。燃烧有浆树枝等进行的火祭。于护摩法中,所焚之薪木特称为护摩木。护摩之灰烬,称火食灰。伐木之刀,称为护摩刀。书写有护摩法之旨趣、祈愿内容之纸、板,可作护符之用,称护摩札。行使护摩之堂屋,称作护摩堂。

【明点】
  密乘行人修拙火,为母分;亦修明点,则为父分。有些人,特别是研究密宗的洋人,望文生义,于是便将明点理解为精液,可谓大错。弄到有些人误会密宗修明点之法,有如道家的房中术,是更大错,真可谓邪见。
  其实很容易将事情搞明白。明点的修习,是由顶轮沿中脉直下至密轮,倘如是炼精的话,则其起点绝对不可能在顶轮,中脉更非精液的通行路线,由此可破邪说,亦可破伪师之有意误导。
  明点跟拙火一样(亦跟三脉四轮一样),是属于微细身的事物,即非粗色身(生所成身)所实有,只是观想所成,藉此修持的一个形象而已。其涵义即是大悲与方便。
  若问,为什么观想所成的形象,竟称之为父分?此则须知,给形象以种种表义,正是密宗的特色,此亦如修拙火所依的“生法宫”,谓一切法皆由此生起,斯亦表义而已,宇宙间许多事物与现象,难道真的由此处生成耶?
  又有人解释,谓父母分即是阳性及阴性荷尔蒙,此亦未必正确。盖质实而言,父母分皆可具体有所指,但密宗表义究以概念为主,是则父分便是父分,明点便是明点,不必深究实为何物。——况且,每一级修法,拙火明点有各级的特殊涵义,是故指实反而太凿。

【不坏明点】
众生轮回六道,此死彼生,则以此不坏明点负荷业力去投生转世,业力净后,以之成佛,亦是此明点,它永不坏灭,故名不坏明点。 
或译不散明点。密乘所说永时不散的明点。此明点住于有情心莲之中。 

【有贪、无贪】
  有贪、无贪,是指明点与气的特性。明点有贪,气则无贪。
  贪指人类的贪欲,特别是指男女之欲。小乘人对治贪欲,是采取压制的手段,由于是压制,所以有时便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的现象。他们于是藉苦行来解救,同时连稍带刺激的食物都不敢吃,例如葱、蒜。此外还有一个办法,便是用“对治观”来使心理平衡。例如观想自己所爱慕的对象全身溃烂,化为脓血,剩下一副白骨。
  大乘行人则用观察空性的办法来打消欲念。观诸法无自性,是故对一切烦恼皆不生执着。这样做,比起小乘行人来,便不会产生心理毛病。因为在空性中,一切烦恼都已升华。
  密乘行人主张在烦恼中修离烦恼,特别是对于贪欲,主张在贪欲中修离贪欲。这样做,在心理上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却很容易偏离正轨,是故必须先建立一系列“前行”,然后始许修“离贪”。
  有贪的明点及无贪之气的概念,就是在这前提下建立。以无贪之气的修习,来调节有贪明点的修习,由是即可不致偏离正轨。及至能于止观中生起大乐光明,即可进一步修乐、明、无念。
  许多人不了解这点,以为“大乐”即是淫邪,那实在是对密乘的诽谤。因为大乐其实指的是生机。这生机,亦是法身的功德,一切情器世间都藉法身功德而始成建立。

【手印】
手指所结的各种手势名为手印,修密法诵咒时多结手印,助修法的成功。
  通常情形下,皆指诸佛菩萨以至天龙药叉的手印,即用手指结成一具有表义的形象。如释尊的“触地印”,表义为自地界取得降魔的力量;又如“说法印”,表义为转法轮,故拇指与食指扣成环形。复如“金刚拳”,表义为极坚固的拳握——道家将此手印称为“握固”。
  一般来说,次第愈下的密续,手印愈多,即在无上密中,亦唯生起次第略有手印,至圆满次第,手印已成点缀,及大圆满,则几已无手印可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主要原因是,手印无非是诸尊流出的密意,用手指结成种种形象与密意契合,是故又便称为印契。于下次第修习时,行者以未能自己与诸尊密意相契,这时印契便成为媒介。到上次第时,用手印来契合密意,反而成为隔膜,未能如以心印心之直接,因此手印便少。
  在无上密“大手印”修习中,是以一心印法界,因此便亦称为“手印”,实则不妨称之为“大印契”。由此便可知手印的意义,实在于契合,能契合未必一定要用手。
  于无上密修贪道,亦即修双身法时,女方称为“手印”,亦实用契合之意。于此又派生出两个名相。若为实体,则称为“事业手印”,若非实体,仅由观想而成,则称之为“智慧手印”。二者有很大的差别。

【金刚杵】
  金刚杵为一两端对称的铜杵。通常用者为五股,即每端各有四叶尖瓣包围著中间的杵心,连杵心即共五股。
  金刚的表义为无坚不摧,所以金刚杵的作用,便在于摧破种种无明,无明则是众生轮回的根本原因,修密乘法,能即身成佛,解脱轮回,故用金刚杵作为表义。
代表坚固、锋利之智能。可断烦恼、除恶魔。因此,它代表佛的智能、空性、真如等等。金刚杵有五股、九股的等等。《大藏密要》说金刚杵是菩提心义,能断坏二边(空有),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表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毁烦恼。所以金刚杵图案在藏传佛教寺庙里触目皆是。
佛教密乘以此代表方便智慧两分中之方便分,作为本尊之标帜。

【金刚铃】
  修法时所用的法器,代表佛的善巧、方便,以及大慈大悲。它也有「觉醒者」之意,铃声能让有情众生在无明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其柄端有佛头,或五股及九股的杵形。铃身有八大菩萨心咒及璎珞。远看似象征佛意的佛塔,直看是本尊坛城——曼陀罗。金刚铃要和金刚杵一并使用。铃杵也有阴阳和合及慈悲与智能双运的涵意在内。金刚杵和金刚铃是密法修行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之一。
  金刚铃的手柄,为一金刚杵的一端,因此亦可以将金刚铃视为金刚杵所变,即将金刚杵一端改为铃形即是。
  金刚铃的表义,是惊醒无明,众生因无明执着而致轮回不已,贪嗔痴三毒由是而生,故用铃声警觉之。
  密宗以金刚杵属父,代表方便;以金刚铃属母,代表智慧。方便与智慧二者不相离,故铃杵必成一对。通常右手持杵,左手持铃。

【手鼓】
  西藏密宗的手鼓,俗称嘎巴拉鼓,通常由两片天灵盖骨制成,双面,鼓面以人皮制成。窄腰,腰间系以采带。鼓皮涂以绿色。於鼓腰又系两个小骨锤,手持鼓腰摇动,小锤即击鼓面发声。
  修法时摇鼓,代表赞颂诸佛菩萨的功德,配合金刚铃、金刚杵使用。
  除了手鼓之外,藏密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鼓:内中曲柄鼓,它的鼓锤是曲如弓形的,鼓的直径约一米,下有一柄,颂经时,僧人自己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的鼓锤伴奏。

【天杖】
梵音译作喀章噶。佛教密宗本尊手中所持杖,上端有三重骷髅,上有三个铁尖的一种标帜。
  用铜、木或人胫骨制成。长柄为杖形,杖头横置一“三股金刚杵”,杵上有二人头及一骷髅。此为“三时”的表义。
  三时,即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骷髅表过去时,余二人头分别表现在及未来。
  天杖或音译为“嘎章嘎”、“卡童加”等。通常见于佛像或护法像,因仅属本尊及护法持有的法器。如宁玛派祖师莲华生大士所持者,亦为天杖。
  有时护法所持的宝幡等,即系于天杖之上,成为幡柄。

【人骨人皮法器】
  密宗有许多法器,用人骨人皮造成,那是否清净,抑或跟巫术有关?
  不错,密宗的确有一些法器用人骨人皮造成,如主持法会不可少的手鼓,即为人骨人皮所制,又如盛甘露供佛的盛器,即由天灵盖骨制成,故称为“颅器”(藏音“嘎巴拉”),复如用处女胫骨制成的箫,专供驱魔法之用,闻者亦必以为恐怖。
  然而制法器用的人皮人骨,却并非可以随意取用,必为死者生前有此发心,死后将皮骨捐献,然后才用之为制造法器的材料。
  现代人死后有捐肾者,有捐眼角膜者,虽有不少人排拒此举,认为少一角膜少一肾即非“全尸”,但亦有许多人愿意捐赠,这些人的发心,即跟捐皮骨用作法器者相同。倘认为皮骨恐怖,是则又何以不认为肾与角膜恐怖耶?能这样回心一想,便当泰然。
  用这些法器的目的,是表示无常。人类最大的痛苦,其实是在追求“常”。希望长生不老,是追求常;银行有一千几百万,一味研究保值,亦是追求常,有此追求是故便多诸烦恼。倘能令人心生警惕,知常实不可得,那便可以增加他们学佛的信心。
  昔净土宗印光法师,于年初一下山访诸弟子,对人人均赠一“死”字,并非有意触弟子的霉头,只是示之以无常之理耳。无常乃释迦“三法印”之一,不知此理,虽念佛一生亦不等于已为佛门弟子,是故印老慈悲,对弟子加以鞭策。能如是理解,则对密宗法器实不必大惊小怪,视为邪术巫术也。

【念珠】
    “念珠”是属于佛教的“道具”之类。“念珠”的正名应为“数珠”。“数珠”者,记数珠(记数所用之珠)之意。也叫做“珠数”、“诵珠”、“咒珠”等。
    “念珠”的种类,就质料而言:有菩提子珠、金刚子珠、莲华子珠、金珠、银珠、铜珠、铢珠、水精(晶)珠、木□子珠、香木珠、瑜石珠、真珠珠、珊瑚珠、砗渠珠、帝释子珠、螺旋珠、牙珠、赤珠、诸摩尼珠、薏苡珠、草子珠、活儿子珠、阿嘘阿啰阿叉珠、锡珠、琉璃珠、商佉珠、种种杂宝珠。——以上是依据陀罗尼集经第二作数珠法相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第九、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供养次第法品、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除障分品等经所举述。诸经所说,品质数目不等。
    又据金安一居士密宗辑要一书、及师范大学教授闻汝贤有关修密之释疑一文举述,有“水晶珠、菩提子珠、珊瑚珠、人头骨珠、凤眼菩提子珠、琥珀珠”。
    就数目而言:据木□子经说有一百八颗珠。陀罗尼经说有一百八颗珠、五十四颗珠、四十二颗珠、二十一颗珠。数珠功德经说有一百八颗珠、五十四颗珠、二十七颗珠、十四颗珠。金刚顶瑜伽念诵经说有上品一千八十颗珠。最胜一百八颗珠、中品五十四颗珠、下品二十七颗珠。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说上品一百八颗珠、中品五十四颗珠、下品二十七颗珠。“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说上品一百八颗珠、中品五十四颗珠、下品二十七颗珠、最上品一千八十颗珠。”
    珠数的意义,通常都认为珠数以一百零八颗为基数;将一百零八减半则为五十四、五十四减半则为二十七,二十七减半则为一十四。又将一百零八以十倍之,则为一千零八十。一般认为这一说法,颇有道理。至如四十二与二十一之数,想必也有说辞。
    晚近以来,对于那些珠数、都已演绎出了一些诠释。那些道理虽然没有典据可明,但仍然被传述著。那些诠释是:一百八颗,意味著证成百八三昧、断除百八烦恼之意义。一千八十颗 ,意味著百八三昧各具百八三昧 之意义。另有一说是:意味著金刚界一百八尊,各具一百八尊之意义。五十四颗,意味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之五十四位。四十二颗,意味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二十七颗,意味著十八学人及九无学。二十一颗,意味著十地、十波罗蜜、及佛果之二十一位。十四颗意味著观音菩萨之十四无畏。
    “念珠”的用途及功德:木□子经略说:“若欲减除烦恼障报障等,当线贯木□子一百八颗,常自随带。若行若坐若卧,恒使一心,捏珠称念,佛法僧名。……若能满于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命终当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行安乐。若复能满一百万遍,当得断除百八结业,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之根,获无上果。”(译自日文版望月佛教大辞典)
    陀罗尼集经第二作数珠法相品略说:“行者若持此诸宝数珠,诵经持咒念佛,当能满足十种波罗蜜之功德,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译自日文望月佛教大辞典)
    又数珠功德经说:“若有人手持数珠,虽不念诵佛名及陀罗尼者,此人亦获福无量。”
    金刚顶念珠经偈云:“若安顶髻净无间,由戴顶上减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又一字顶轮仪说:“若用嚂字真言,加持数珠七遍,用持课时,一遍成千遍。”
    再者;随“念珠”的种类不同,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之差异。——据陀罗尼集经说,以水精珠,最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说:香木珠获一分福,瑜石珠铜珠铁珠二分,水精珠真一俱胝分,莲华子珠金刚子珠二俱胝分。杂宝珠(众宝珠)及菩提子珠最为珠胜,能获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分福德。又据守护经说,菩提子珠及种种和合之珠,最为殊胜。又据数珠功德经及瑜伽念珠经说:菩提子珠最为殊胜。
    再者:根据“密宗”三部五部法之不同,其所用之念珠,随有差异。——据苏悉地羯啰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莲华部)用莲华子珠,金刚部用噜梛啰叉子珠。又据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华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又时人金安一所著密宗辑要及师大教授闻汝贤“修密释疑”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及观音法用水晶珠,修怀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及一切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佩带“念珠”,可以提醒道念。佩带“念珠”,可以庄严威仪。持用“念珠”,可以记取念诵数目,不使功夫减退。

【死有】
指刚舍今生身命或临命终时的身心。 

【死有光明】
人临命终时一切心识停止活动出现本有光明,此为法性之光,若能认识则可明见本性而解脱。

【空行】
有男女之分,一般多是女性。如虚空天女、护法女神、佛母、密乘中的明妃。或者是妇女修瑜伽行者和具有德相者的称号。
  属女性。但空行母亦可为尚生存于世上的人,密乘修行人修“慧灌”的法时,即与空行母合修。因女性代表智慧,故又称“智慧空行母”。
观音菩萨一化身,梵音译作羯沙流波坭。 

【空行母】
  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佛书说的出世间佛母。 《藏汉佛学词典》
证得殊胜成就的瑜伽母。梵音译作荼吉尼。 《藏汉佛学词典》
智慧佛母,为非有非空。 《词义宝藏论》
梵语读音荼吉尼。女神之一类。 《佛学词典》

【勇士空行】
密乘所说持明男女。男称勇父,女称勇母。

【上品空行,八德空行】
极微尘性、身轻飏性、遍三界性、能证佛功德、显明智慧现分、智慧坚定、众生归服和随欲转化等八种功德具备之空行。 

【下品空行】
不拘一处游行色界十七天、六欲天和人世空中。 

【五部空行】
即:东方金刚空行、南方珍宝空行、西方莲花空行、北方羯磨空行和中央大日如来空行。

【勇士】
密乘所说持明男女。 

【护法,护法神】
  为佛或菩萨的化身示现,又或为发愿保护佛法及修行人的天人。
  如“四面佛”,其实即是“大梵天王”,他受佛法后,发愿护持佛法,所以小乘寺庙便将之供养于佛寺外的十字街头。
  通常一位本尊皆有其特定的护法,故根本本尊的护法,亦谓“根本护法”。
护法,护法神>护持自己所得之善法,又拥护佛法之正法。如四天王等护持佛法之神。
保护佛教的大力天神。 
各教派都有各自不同的一个护法神,但也有不同教派共同信仰的护法神。如“六臂护法、金刚帐(金刚护轮)、四面佛母和吉祥神兵等护法神。” 
履行誓词,如法保卫佛教的天神。 

【结跏趺坐】
梵语nyasi^dat-paryavkam a^bhujya。坐法之一。又作结加趺坐、结跏跗坐、跏趺正坐、跏趺坐、加趺坐、跏坐、结坐。即互交二足,结跏安坐。白伞盖大佛顶念诵法要之“勇健坐”,即同于此。诸坐法中,结伽趺坐最安稳而不易疲倦。又称交一足为半跏趺坐、半跏坐、半跏、贤坐;称交二足为全跏坐、本跏坐、全跏、大坐、莲华坐。此为圆满安坐之相,诸佛皆依此法而坐,故又称如来坐、佛坐。其坐法即双膝弯曲,两足掌向上之形式,可分为降魔、吉祥二种:(一)先以右足压左股,后以左足压右股,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左手居上,称为降魔坐。天台、禅宗等显教诸宗多传此坐。(二)先以左足压右股,后以右足压左股,手亦右手压左手,称为吉祥坐。密宗亦称之为莲花坐。如来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印。此多于密教中行之,盖以右足表示佛界,左足表示众生界。以右足压左足,乃佛界摄取众生界,众生界归佛界之意,即表示生佛不二之义。多用于修法中之增益法或息灾法。

【七支坐】
  凡修密法,一般均须结七支坐。
  从表面看起来,七支坐似乎即是跏趺坐(即身结大印),但实际上却不是,跏趺坐只是七支中的一支。
  七支坐全名“毗卢遮那七支坐”。据说是毗卢遮那佛所传下的坐法。因有七个要点,是故称为七支。
  七个要点,可以分为身语意三类。
  身的要点有五个——
  一、结跏趺坐,即两腿双盘,必须两脚能交迭于大腿之上。如果一脚盘在大腿之上,另一脚则盘在大腿之下,则只是单跏趺。初学者可能只结单跏趺,但有一套修法,令结单跏趺者可
  结成双跏趺,具德上师自识指导。至于双手,则等持置于脐下。
  二、背脊直立,不可偃胸,亦不可曲背。
  三、双目垂帘,微露一线之光。
  四、舌尖轻抵上颚。不可太用力。若有津涎生出,可缓缓吞食。
  五、下颔微压喉结。
  意的要点有一个——
  六、心不旁鹜,不生任何杂念,只观想著自己生法宫的拙火,不思过去现在未来任何事。
  语的要点有一个——
  七、语即是气,七支坐以气息平静为主,所以坐时不可念咒,用心默念亦依然动气。当气息平静时,自然能得细、慢、长三种相。

【五道十地】
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五守舍神】
守人体的五种神灵。即:土地神、父族神、母族神、战神和生命神。 

【五妙欲,妙五欲】
色、声、香、味、触五种外物的功能或其对眼、耳、鼻、舌、身所起的作用。 

【五妙欲供】
供养神佛的色、声、香、味、触,分别以铜镜、琵琶、海螺中香水、果实和绫罗等为代表。

【五明,五明处】
佛教将古印度学术分为五类: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通称大五明。
经过学习可以获得的知识科目。旧译明处,略作明。五明有大五明和小五明两种。大五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和佛学。小五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象学。

【五毒】
即:贪、瞋、痴、慢、妒。 

【五智】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和法界性智。 

【五气】
  密乘修气,则将气分为五种——持命气、下行气、上行气、平住气、遍行气。
  持命气的作用,是将气引至六根,维持六根的生命力,因而才有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是故此气又名命根气。
  下行气的作用,是控制精、血、大小便。
  上行气的作用,是控制饮食、语言的功能。
  平住气的作用,是令食物养分能送至遍身各处,且能令其糟粕排泄。
  遍行气的作用,是令身体能活动,一切器官能运作。
  配合五大,则持命气为空界;下行气为地界;上行气为人界;平住气为风界;遍行气为水界。五大调和则人健康,五大失调则有病痛。
  五气的颜色,持命气观为蓝色;下行气观为黄色;上行气观为红色;平住气观为绿色;遍行气观为白色。此皆为五大的颜色。
  此外又有五支分气。即龙气、龟气、海马气、提婆气、财生气,分别主眼能观影、耳能闻声、鼻能嗅香、舌能尝味、身能感觉的作用。观想颜色,依次为红、绿、蓝、白、黄。亦有将海马气观为深红色者。
五根本气与五支分气配合,生命便能维持,人体便能正常运作。每一种气有每一种气专修之法,但修金刚诵、宝瓶气等,即有通修作用。

【仁波切】
藏传佛教对高僧的敬称,原意为“珍宝”或“人中之宝”。 

【二次第】
  二次第,即“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
  生起次第,是凭观想在虚空中生起本尊及坛城,且一心专注于此境界。
  在一般情形下,行者自生起的本尊,称为“三昧耶尊”(誓句尊),另迎请法界“智慧尊”融入于三昧耶尊心轮上,是为“智悲双运”、“二菩提心双运”的表义。
  在特殊情形下,智能尊心中复生起一尊,则称为“三摩地尊”(定尊)。有时又可将智慧尊升至顶上,成为顶严。
  更特殊的情形,是行者自成“三摩地尊”,智慧尊住心轮,而“三昧耶尊”成为戒体,住于智慧尊的心轮或金刚杵脐之上。
  如是种种生起,皆详师授,不可妄行揣度。种子字的位置亦如是。
  圆满次第主要是修大乐与光明(但不等于说生起次第不观想光明)。因此,即等于是拙火与明点的修习。于此同时亦必须修气,但却与世俗的“气功”大异其趣。
关于这部分修习,更必须上师指点,不能凭书本来盲修瞎练,而且内容十分复杂,还须要用一系列运动(拳法)来辅助,于此很难详细介绍。

【气心自在】
“气”指外面境界内身而根皆是气分之转变,气心二者不能分离。人心不能自在,多系气分不能自在的原故,密法圆满次第中则专门有控制气分之法,使气得自在,心亦自可得到自在。

【双运】
密乘五圆满次第之一。智慧空行与方便大悲双运。智慧光明空性与方便俱生大乐双运,或指外境完美空性与内心永恒大乐双运。即两种事物同时同地存在不相同冲突。

【双身佛】
  密宗为什么有双身佛像?
  这个问题,真可谓敏感之至。笔者姑且回答——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西藏密宗有“双身法”,恐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藏密最受显宗攻击者,亦正在于此。
  如果从理论层次来解释,藏密主张由生活起修,一切修持不离生活,此亦恰如禅宗之“破柴挑水都是道”,所以信徒不必为此逃避性爱。此乃理由之一。
  不但如此,密宗之从生活起修,是将一切生活行为净化,时时观想,行住坐卧都受三密加持,同时有一套修法,能将世俗的心识转为出世间的智慧,所以,“转识成智”便是藏密理论精华之所在。
  提出这个理论的,并不是密宗本身,而是“中观”与“唯识”两派的学者。中观属于“空宗”,唯识属于“有宗”,可见空有两宗学者,都共许“转识成智”的理论。
  不过显宗只提出理论,除净土与禅宗外,都无一套系统的实修方法,而密宗则修持系统井然耳。
  也可以这样说,藏密以修身修心为主,修好心灵与身体,使身心都健康,然后才有趋入佛道的条件。若只修心而不修身,身体便可能影响心理,是亦非正道也。
  所以密宗行人,必修气、脉、明点。这种修持方式,汉地称之为“藏密气功”,称为“气功”,若随顺世俗则可,但其实已贬低了它的层次。因为修气脉明点的目的,是使气入中脉,当气能入中脉之时,身心都进入一个与世俗不同的境界。
  藏密不避性爱,而且将性爱转化为修持,其实只是将世俗行为净化,且藉之以修气脉明点耳,并非主张滥交。
  目的手段,必须明确
  无可否认,元代的喇嘛得入宫廷,的确曾藉“双身法”之名,引诱帝王及王公大臣,做过许多淫滥之事,此亦如明代的道家,投帝王所好,提倡房中术,又炼内外丹,弄出许多宫廷大案。
  佛道两家一接近权势,都歪曲了本门的宗旨,我们只能说,权势的力量的确很大,有识之士都不能逃过此关。但却不能因此而责备佛道两家也。
  元代喇嘛的胡作非为,其实已经离开了密宗的正道,密宗的双身法,必须双方皆练好了气脉明点,然后才能予以运用。
  所以藏密戒律,不得与“俗女”双修,“俗女”也者,即是未练好气脉明点的女人。那些元代的宫廷喇嘛,显然已不理会这点,他们将宫廷妃嫔与宫女等,都不以“俗女”视之,已经犯戒。既犯戒,其作为自然不足以代表密宗。
  各位如果对双身法有兴趣的话,如今已有几本英文的译作可以参考,读完之后,便会知道,藏密绝对不提倡滥交,而且对性爱非常之有节制,修此法亦必具相当条件,如果不能控制气脉明点,便号称修此法者,即是违反法规。
  因此,藉性爱来修持,其实亦并不惊世骇俗,可以说,凡惊世骇俗者,已非正道,笔者甚至可以说,凡引诱女弟子者,其人必为假的密宗上师无疑。密宗上师必不会对女弟子作性侵犯与性骚扰。
  所以,双身佛的建立,正是将贪嗔痴三毒加以净化的手段。
  修双身法,亦可以藉观想而行,格鲁派(黄教)的喇嘛便是如此,必须明白“转识成智”的目的,以及此法是“气入中脉”的手段,那才是正知正见。
  是故见到双身佛像,切不可视为淫亵。

【八吉祥】
  在藏密中,常见到八种吉祥的图案,称为八吉祥。
  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天上献上种种供品,此八吉祥即为天人所供,故密乘行人常用此来装饰佛坛,有用金、银、铜等制成者。也有用木制成者,或绘画。
  有说此八吉祥代表佛陀身上的八个部位,宝瓶、宝盖、双鱼、莲花、白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依次代表佛陀的颈、佛顶、佛眼、佛舌、佛三道、佛心、佛陀之无上正等觉,及佛手。
  宝瓶代表佛陀的颈,因佛法皆由佛陀口中流出,故宝瓶又为教法、教理的表征。献上宝瓶时,亦代表祈愿众生获得这圆满无上的教义。
  宝盖,代表佛顶,在汉地名为白伞,置于佛陀顶上,能遮蔽风日。伞在古代印度原为贵族、皇室所用,象征尊贵威势,在此代表行者具足大威势,能除一切魔障,清净吉祥。献上伞盖是祈愿众生离苦得乐。
  双鱼代表佛陀的双目。此代表佛眼慈视众生,故又为智慧的表征。供养吉祥的双鱼,祈愿消除众生的无明,得到了悟一切的智慧。
  莲花代表佛陀的舌头。象征佛以广长舌说一切法,使众生都能悟入开示佛之知见。献上莲花,祈愿我们具足利益众生的能力。
  白螺代表佛陀的三条颈纹。佛陀的法音广大悠扬,如白海螺一般清净美好使一切有情入于解脱。
  吉祥结代表佛陀的心,又称为无尽结,因为此结无首无端,代表佛陀心法无尽。此结亦可视为两个“卍”字交搭而成,因此亦为心脉的表征。藏密中常以此结为信众佩戴加持。
  尊胜幢代表佛陀无上正等正觉,是为佛教的胜利,故以尊胜幢来表征。幢在古代表为军队所用,代表胜利。在此代表除一切烦恼魔障,得大胜利,究竟解脱。其呈圆柱形,不像伞一般可以曲张,也有以铜制成,外表鎏金,矗立于殿宇四角。
  法轮代表佛陀的手掌。此象征法轮常转,而轮之八辐,有说代表“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亦有说代表佛陀八相成道。”
  在佛寺的屋顶正中央,经常可见法轮的标帜,左右各有一鹿,这是象征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轮。《毗奈耶杂事》中记载:“刻转法轮像,两旁安鹿而卧。”

【八供】
  密宗佛坛,以铜、银、金供杯,供养八种供品。由佛那边来看,从右到左,为水、水、花、香、灯、涂、食、乐等八供。
  第一杯水是饮水。第二杯水是洗足水。第三杯是水面浮起的香花,亦可用干花置底,上插鲜花。第四杯是供香,可满置香粉,上置五色供香,只供不燃。第五是供灯,不置供杯之内。第六杯是涂香,即有如我们涂身用的爽身粉,但以供檀香粉为宜。第七杯供食,通常满置白米,米上置小水果,以用芒果最为殊胜。第八杯为乐器,即杯中满置白米,米上置一白螺壳,代表法螺。如无法螺,可置任何小型乐器。

【八无暇】
八无暇:地狱有情、傍生、饿鬼、长寿天、边土生人、诸根不全、执邪见和如来不出世。生为地狱众生,或傍生、饿鬼、长寿天、边地人士,诸根不全,执邪见和佛不出世,以上随一受生,或者受苦无暇,或者享乐无暇,或者虽欲修学佛法,但佛不出世,或无佛之边地,或诸根不全,或固执邪见,皆是没有空闲来修学佛法,故名八无暇。 

【十圆满】
本身圆满有五,就是主观的条件具备者有五:生而为人、或生中土、诸根具足、业未颠倒、信仰佛法;他圆满者,客观的条件具备者有五;佛出世、说正法、正教住世、随转法轮、有他悲悯摄受,以上共为十种,称为十种圆满。
⑴生为人、⑵生于中土、⑶诸根全具、⑷未犯无间、⑸净信三藏、⑹值佛出世、⑺值佛说法、⑻佛法住世、⑼信奉佛教、⑽有缘修学。前五者为自圆满,后五者为他圆满。 

【十六供奉天女】
密宗十六供奉天女,四方之十六天女。即:东方的琵琶天女、横笛天女、扁鼓天女、腰鼓天女;南方的笑女、嬉女、歌女、舞女;西方的供花天女、烧香天女、燃灯天女、涂香天女;北方的色金刚天女、味金刚天女、触金刚天女、法界金刚天女。 

【三根本】
修行佛法依靠的三根本:加持根本依上师、成就根本依本尊和除障根本依空行护法。
即:发大菩提心、清净意乐和断除我所执。 
  一般佛教徒皈依,通常只作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而密宗却于此三皈依之上,加皈依上师,成四皈依。
  以皈依上师为首,是因为视上师一身总集佛法僧三宝的体性。
  既依止上师修持密法,法有多种传承,每个传承又有多位佛、金刚、菩萨,以哪一位圣众作为自己修持的对象,此对象即是自己的本尊。此如修格鲁派的《时轮金刚续》,必以时轮金刚为本尊;修宁玛派的“四部心髓”,则因法系不同而有种种本尊,或为金刚萨埵,或为八大忿怒尊。此即一尊及多尊之例,视各传承不同而定。
  于修密法的高层次,必须观修本尊佛父母双运,此佛母通常即称为空行(即“空行母”的简称)。
  由上述,即建立三根本,即根本上师,根本本尊,及根本空行。
  所谓“根本”,即行者主要依止的对象。学密法可依多位上师,但根本上师则只有一位,这位上师在传承系统中的最亲上师,则是观修时的根本上师,例如无垢友尊者、莲华生大士。修不同的密法亦有各各不同的本尊,但根本本尊亦只有一位。根本本尊既定,则根本空行便亦决定,如以毗卢遮那佛为根本本尊,则根本空行必是佛眼佛母。
  是故“三根本”,实为学密行人终身所依。

【根本喇嘛,根本上师】
有两种含义。即:⑴从喇嘛处学得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密宗律仪等三种律仪时,此喇嘛则为自己的根本上师。⑵僧人称自己曾跟随学习过佛法的喇嘛为根本喇嘛。即把对自己灌顶、授经、传法的上师,称为根本上师。 
给自己传授灌顶、教导和窍诀的特殊上师。 

【尸林八器】
即:头饰、头璎、大象皮上衣、全人皮、虎皮围裙、浮油脂粉、血班、人骨灰堆。 

【加持】
梵语为“地瑟娓囊”,又译为“加被”、“加护”、“加佑”、“加备”等,将上师三宝的慈悲神力加诸于众生。

【加持力】
 即福力,佑助之力。 

【四魔】
1、贪欲等损害身心的“烦恼魔”;2、能生种种苦恼的色、受、想、行、识“五蕴魔”;3、能断人命根的“死魔”;4、“天子魔”又称“他化自在天子魔”、“自在天魔”等,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能损害人的善事,故名魔。“四魔”中,以第四魔为主,其余三魔为从属。 

【母续】
续部之一。以阐述智慧空分为主的佛教密宗经典。据宗喀巴的解释是:密宗无上续部中以显现光明为主的教法,如胜乐本续。 

【伏藏】
  “伏藏”,藏文是“爹玛”。“爹”,有“宝贵”和“值得保全”之意,是指一件很珍贵的东西被埋藏,最终再被发掘出来。莲花生大士自从到西藏传扬佛法后,发觉当时藏人的质素未足以接受密法,以及当时有些法的因缘尚未成熟,故离开西藏前,将很多教法、佛像、法药埋在不同的领域里——有的在瀑流,有的在山岩,有的在虚空,甚至有的在圣者的甚深禅定之中。
  伏藏是宁玛派所独有,包括取藏特有的方法和原则。取藏者被称为“得登巴”,相传都是莲师和他的弟子的化身,能圆满地重整伏藏经文,并准确地解读伏藏经文的理论和方法,最著名的如《西藏度亡经》等等。

【后得,后得位】
修行者出定以后的时间。 

【夺舍】
按密宗无上续部说法,修习密宗无上瑜伽道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气脉和心获得自由,此时,如自己现有的身躯不能完成大事业,可在自己死前离开现有的躯体,转移到青年的尸体中去,如不能找到青年的尸体,可找一无伤病的洁净的生物的尸体,把自己的灵魂转移到那里而使自己获得复活的一种方法。例如,玛尔巴译师之子达玛多德坠马受重伤不能生存之时,即欲寻找一青年之尸体,但只找到一鸽子的尸体,于是将魂魄转移其中前往印度坟场,适有一个十六岁的男孩的尸体正被运往坟场,于是将魂魄又转移其中,成为一个大学者,得名底浦密宗之柱,日琼巴曾前往拜见并从其学法。与此相同,据说东科尔活佛索南嘉措也是前一世活佛朵居嘉措死后未经父母生养而夺舍于一名八岁男孩之尸体而转世的。 

【有寂】
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槃。 

【朵玛】
藏语,译为“食子”,用糌粑和酥油捏成用以供养神或布施饿鬼等类的两种朵玛,本文中指的是供养神的朵玛。 

【体性身】
具足两种清净(自性清净、客尘清净)、五相(无为、无二、离二边、解脱三障、自性光明)、五功德(无量、无数、不可思、无等、离垢)之究竟法界之身。《时轮经》说:“心为大乐、境为空性是体性身;境为大乐、心为空性是法身;空性之回音为报身;影像为化身”。亦有云:空性为体性身;大乐为法身,或大乐身;自显语为报身;自显身为化身;或自显身为报身,大悲为化身。 

【佛母】
本尊阴体。密宗本尊代表智慧的部分。 
度母菩萨的异名。 
明妃。 
天母,天女,女神。 

【佛慢】
观自身为天身时不自认是凡夫俗子、而应当有敢于承当我即是佛的气概。 《藏传佛教觉囊派》刘立千着
克服自认是凡俗的自卑之感,令其生起敢于成当是佛之自尊心。 《藏传佛教噶举派》刘立千着
密乘自生仪轨中,行者自己显现成为本尊佛身像的观想。 《藏汉佛学词典》

【利美运动】
  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于西藏的教义研究运动,意义是「无宗派」、「无偏见」的运动。由宁玛派的巴珠仁波切、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弥胖仁波切,以及噶举派的蒋贡康著仁波切,格鲁派的图登曲吉扎巴(也称弥涯昆梭),萨迦派的沃罗爹旺波等诸位上师所倡。
  此运动之精神强调,信徒并不须放弃本来的教派或修学重点,而是同等尊重所有教派的喇嘛和教义,因此可以研究不同的教理,从事不同的修行。但修行道路必须依照一个传承的系统,才不会紊乱,等到我们能够证悟佛法本质时,自然就会明白各宗派在佛法的本质上完全相同,各宗派之不同祇是重点和善巧方便的不同而已。(参见《了义炬 活用佛法》,蒋贡康著仁波切、塔汤仁波切)

【投花】
密乘灌顶入内坛场仪轨之一。诸弟子众各将手中所拈花朵洒落某一种姓本尊之上,即表自己与彼本尊结下因缘。 

【法王】
1、佛于法得胜自在,故以君王比之,称为法王。又指职位名。元世祖尊西藏萨迦派喇嘛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西天佛子、信仰佛教,又以佛法治国的国王,也称法王。如法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
2、指教派首领或宗教经典论述上极有成就和声誉的权威人物。如格鲁派(黄教)的法王是宗喀巴的“转世代表”噶丹赤巴,由考试产生。萨迦派的法王叫“萨迦达钦”,由世袭传递。又,在藏族历史上奉行佛教的赞普也被尊为法王。

【轮王七宝】
  在藏密中常见到七宝的画像,或是作成立体的供器陈列在供桌上。
  佛典中记载,在转轮圣王出现时,自然会有七宝出现,以辅助该王教化百姓,行菩萨道。转轮圣王是指具足德行及福报的理想圣王。而轮王七宝则是指: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等。
  《大宝积经》卷十四中说:“转轮圣王生种姓家,七宝则现。何谓为七?一曰紫金轮,有千辐。二曰白象,有六牙。三曰绀色神马,乌头朱髦。四曰明月化珠,有八角。五曰玉女后,口优钵者,身旃檀香。六曰主藏圣臣。七曰主兵大将军,御四域兵。”
  (1)轮宝(梵名 cakra):在《长阿含经》卷十八曾提及转轮圣王的七宝与四种神德:“转轮圣王出世,於十五日,月满之前,沐浴香汤上高殿,与婇女共相娱乐,其时金轮宝忽现在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匠所造。轮径丈四,王召四兵礼此金轮宝,随所愿求向东,轮宝即向东转,转轮王率四兵随之,金轮宝前有四神引导,轮宝止时王驾亦止。时东方诸小国王见大王至,皆捧珍宝以示归顺。馀南、西、北三方亦如是。”这种随心飞行的轮宝,象徵圣王之威德。
  (2)象宝(梵名 hasti):指白色六牙像。圣王在清旦乘其周行四海,食时得还。
  (3)马宝(梵名 asva):指绀青色有象力之骏马。能飞行,与象宝同为转轮王之乘驾。
  (4)珠宝(梵名 mani):指宝珠,有光明照王宫内,如果将宝珠在夜中置於高幢上,则光照一由旬,城中人民皆起身作务,以为是天亮了。
  (5)玉女宝(梵名 styi):指美丽且具足德行之女。经中说其颜色从容,面貌端正,冬则身温,夏则身凉,举身毛孔发出旃檀香气,口出优钵罗花香,言语柔软,举止安详。
  (6)主藏宝(梵名 grahapati)指宝藏自然生出财富无量。此宝在其他经论中,另有作“主藏大臣宝”者,或“居士宝”者。地中伏藏分有主与无主二种;若有主守护之,无主则取之供王用。
  (7)典兵宝(梵名 parinayaka):指智谋雄猛英略独决之掌兵大将。
  此七宝有用金、银、铜、珐琅制作,亦有用木雕的,为藏密常见之庄严具。
金轮宝、神珠宝、王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绀马宝和将军宝。

【金刚舞】
  藏传佛教在大型法会及特殊节庆之时,用歌舞的方式表达佛菩萨神变幻化度众生的方式。金刚舞可分为上师舞、本尊舞、空行舞、护法舞:
  一、上师舞:如在藏历六月初十、莲师成道日所举行者。寺庙僧众或修行者戴上莲师八变等等面具以及戏服,手拿不同的法器,纪念莲花生大士以不同的身相度化不同容器之众生。
  二、本尊舞:法师或修行者,扮演报身佛的寂静及忿怒等等形象,随之祈求报身佛降临在他们身上,配合大型法会之修法仪轨,以勇猛舞姿来摧毁、降伏妖魔鬼怪。又以无量的大慈大悲度化妖魔鬼怪、以及受著所知障、烦恼障、业力紧迫的六道一切有情众生。
  三、空行舞:在坛城前,以年轻、庄严、声音嘹喨的喇嘛来扮演空行母。他们以歌声、舞蹈及手印、法药,来赞叹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的事业及功德,祈求所有在净土的勇父、空行赐予所有修行者所有共与不共的成就。
四、护法舞:喇嘛们扮演阎罗王或天龙八部等等,透过金刚舞不同的变化,表达因果业力真实不虚,以及山川江河都有神祇存在,对于因果业力及大自然都要心存敬畏;同时,也祈愿得到真实护法神的庇佑,祈求国泰民安,佛法广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