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电 影 的 故 事

个人日记

对于生活在这个小城市的70后来说,看电影是一件熟悉而又久远的事情了。自从电视、电脑逐渐普及到每个家庭,人们就把伴随了整个青少年时代的“看电影”抛在了脑后。后来影院门前冷落,难以维持,大部分都进行了拆除或者改换门庭,“看电影”这项活动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没人再去理会它了。

大约有十几年了吧?是的,十几年都没有看过电影了,可是,近几年影院似乎又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的出现,小城的电影市场又变的繁荣起来,虽然远没有当年的盛况,但看电影的人在慢慢增多,“看电影”又变成生活的一个小小内容了。静观看电影的人群,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情侣,一种是陪着孩子看,我的孩子就是个小影迷,从去年开始我几乎每个月都要陪他去几次影院,从普通电影到3D4D,无所不看,其实影院离我家都很近,他完全可以自己去,我之所以陪着他,其实真实的目的是:如果影片出现发黄的镜头,我就第一时间把他的眼睛蒙起来。对此我的小孩感到很可笑,经常缠着我说说小时候看电影的故事,每当这时,我的记忆也就打开了闸门,回到那些青涩而美好的时代。

我的母亲是很喜欢看电影的,据她讲,在我出生后的小半年里她都没有看过电影,那年春节时,上映一部好片子,父母就把我托付给邻居的老奶奶照看一会儿,两个人美滋滋的去影院重温浪漫时光,可就在电影开演半小时左右,忽然听见放映室的麦克风上播放通知,通知一开始就点了我父母的名字,他们一下子就慌神了,通知接下来的大致内容是:家里出事了,请赶快回去。我的爸爸妈妈慌忙跟着赶来报信的另一个邻居回去老奶奶那里,进门一看就惊呆了,当时的场面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只见只有七个月的我哭的惊天动地,用还没有长牙的小嘴把老奶奶啃的满脸是血印,鼻涕口水抹了老人家一脸,我自己的牙床也流血了,还是死咬不放,好几个人在那里都哄不下我,我已经哭的嘴唇发白了。母亲赶快把我抱过去,说来也怪,我一到母亲怀里,立马就不哭了,从此街坊间流传了一句话:一个红红顶十个红红。红红是我的乳名,说我以一顶十,是难以管理的意思…… 从此父母再也不敢把我托给邻居去看电影,况且邻居也没人敢再照看我,到了夏天,我满一岁了,父母就开始抱我去看电影了。

从我刚记事起,直到整个童年、少年时代,有无数个傍晚时光都是在看电影中度过的,那时候人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看电影就成了唯一的业余消遣,记得那时爸爸妈妈的单位好像隔三差五就发电影票,不发的时候就自己买,五分钱一张,加上瓜子什么的小吃,也就两三毛钱。母亲说,我看电影的时候是很乖的,好像能看懂似的,不哭不闹,等到稍大一点儿更成了小影迷,看完电影还要回家模仿表演。我记得那时心中的偶像就是那些留着长辫子的女主角,我回家缠着爸妈用黑毛线编一条长辫子,再用红头绳接在我的小辫子上,然后和姐姐一起咿咿呀呀的唱,那时家里还是睡炕,炕上整整齐齐放着一层层的被子褥子,摞的高高的,我每次表演的来劲,就爬上高高的被摞,最终的结果就是跟着被摞倒塌翻滚下来,在家人的大呼小叫中,我笑的像只撒欢的小狗。我小时候看电影有个毛病,一到散场就准时睡着,所以有无数次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都是伏在父亲温暖宽厚的脊背上,一路摇晃着,半睡半醒的听着大人们谈论今天的电影,慢慢进入温柔甜梦……

八、九岁的时候,我喜欢跟着姐姐去看电影,记得有一年冬天冷的出奇,周末的晚上,我和姐姐一起去看电影《子夜》,我之所以把这场电影名字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得那天我和姐姐一人穿一件军大衣,在冰天雪地中去看电影,坐在影院冰凉的木椅上,每个人都冻到脚疼,只听影院中一片跺脚声,台词几乎听不清,我那时小,对于《子夜》这样的影片还不能深刻的理解,只记得有很多镜头都是吃吃喝喝,吃西餐、吃烤鸡、喝红酒,我和姐姐又冷又馋又瞌睡,最后忍无可忍,没看完就提前退场了。记得那夜风雪漫天,虽然衣服穿的不少,但刺骨的大北风吹在额头上,像刀割一样的寒痛入骨,我和姐姐深一脚浅一脚的咬着牙往家走,不太远的路变的无比漫长,好不容易回到家中,我和姐姐叽叽喳喳抢着说个不停,妈妈早为我们烧旺了炉火、熬好了油茶,煮好了鸡蛋,热腾腾的喝上一碗,这才缓过神来,那可真是个难忘之夜啊.

看的最多的一场电影当然是《少林寺》了,那时武打片初次在大陆亮相,人们对这部影片达到了空前的狂热,我跟着爸妈看,跟着同学看,不知不觉就看了八、九场,记得那时姐姐正和姐夫回老家办婚礼,于是我天天买好《少林寺》的影票等他们回来,不想他们比预期时间迟回了五天,我只好天天请同学去看,这下可好,前后整整看了十四场,台词都倒背如流了,以至现在每逢酒局都要想起“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现在想起那些老影片,真的令人回味无穷,有一次看见电视上举办了一场名为《流金岁月》的老电影回顾晚会,台下参加晚会的老艺术家们几乎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饱含着泪水,看着那一部部老电影和熟悉而久违的面孔,我的眼眶也悄悄湿润了,那些经典的老影片:《刘三姐》、《阿诗玛》、《小街》、《庐山恋》、《小花》、《知音》、《牧马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曾经给过我们那么多的欢乐和梦想,曾经那样深刻的影响和启迪过我们的人生。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的这么多年就匆匆过去了,现在虽然也看电影,感觉却大大不同了,现在的影院温暖舒适,票价却格外高昂,普通的影城每张票二、三十元,高档一点的影城每张票七、八十元,虽然也可以在网上团购,但团购价也要二十多,确实不是老百姓可以天天消费的。但现在的孩子们却对看电影的感觉甘之若饴,尤其是3D4D片,看着立体电影,再拿影票花几块钱换购一些咖啡、牛奶、哈根达斯、爆米花之类的,有吃有看,滋味当然不错了。

话说回来,现在的国产片真的没法看,这些影片躲避政治、逃避现实,矫揉造作、虚无缥缈又毫无创意,缺乏真正撼动人心的东西,和以前的老电影相比,已经失去了最本真的魅力。艺术本应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可如今我们的国产片可说是无源之水,只能凭空捏造了。记得去年平安夜和儿子一起去看了一个名叫《半夜心跳》的恐怖片,令人尴尬的是,我居然看的睡着了,看恐怖片居然能睡着,真的莫大的讽刺!从那儿以后我和儿子不看国产片,任他吹嘘的天花乱坠,我们坚决不看,只看一些国外的动作片、枪战片之类的,这些片子基本没有色情镜头,我也不用神经兮兮的去捂儿子的眼睛,配以立体的三维效果和强烈音效,还是有一定可看性的。

我是个喜欢怀旧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去怀想小时候那些看电影的时光,并把这些故事细细的讲给我的孩子听,儿子是个比较感性的孩子,他随着我的思绪,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饱满的岁月,一副很受感动的样子。

故事讲完的时候,我想把这首伴随和感动了我整个少年时代的《小街》插曲送给大家,在这寂静的夜里,用心聆听:

在我童年的时候,

妈妈教给我一首歌,

没有忧伤,

没有哀愁,

唱起它,

心中充满欢乐

……  ……

 

 

 

文章评论

跨越期待--

那时候我爱看外国的影片,《多瑙河之泼》《第八个是铜像》《伏击战》《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等。回想起那时候真好,天真无邪,现在社会生活好了,人们就烦躁,犹豫,渺茫--。

一朵花

[ft=,2,]国产老电影放在而今简直是欺骗消费者!不过效果不错蒙混了一代单纯可爱的人!!![/ft]

雨湿窗棂

推荐飞天姐姐一部片子:《爱在黎明破晓时》,美国片,1995年拍的,值得一看。

梨花满地

[ft=,2,]七0后就比六0后幸福啊,我小时候看的电影那可是露天电影啊,冻的鼻涕眼泪瑟瑟发抖还不舍得回家.[em]e128[/em][/ft]

风花雪月

[ft=,2,]呵呵,嗯,又跟随姐姐回忆了一代人的记忆!我也喜欢老片子,尤其是《少林寺》,《哪吒》,《二子开店》,,,,,呵呵,想起了美好的童年!尤其再配上这首歌曲,似乎又回到电影院那散场时的激动,惆怅,,,,,,其实我现在也赞同以上的意见,国产片除了奢侈的场景,和虚假的台词,再配上几个腕,唉,,,,真是和优秀的外片不能比,本人尤其喜欢,斯皮尔伯格,让雷诺,尼古拉斯凯奇,安吉丽娜朱丽叶,,,,,尤其是外国的战争片子,能直视自己的错误,反应人性的真实,建议没事看看推荐《风语者》,《太阳之泪》,《黑鹰坠落》,,,,,[em]e183[/em][/ft]

う糊涂若愚ゼ

电影80后的记忆是广场大幕布,我们或带着板凳,或站在土堆,或爬上树枝

远航

讲起看电影的事,想起我们的恋爱。那个年代生活单调,没什么娱乐,所以每每有新的电影我们都会去看,我们的恋爱就是在看电影的乐趣中一路走来。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就很少看电影了。再后来,电影票贵得出奇,所以也就不去看了,干脆在家看电视。一直到有了半价电影后,我又开始去看电影了,每到电影半价日,我都会去个电话询问什么电影,如有喜欢的电影就邀朋友或独自去看,这项爱好我一直保留到现在。

天山湘女

飞天妹妹好!听着熟悉的歌曲好像回到了物质匮乏但精神饱满的童年时代,来到你的空间驻足孜孜,不忍离去!

胡波

小时候,常常闭上眼睛享受着一个人的影院。把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幸与不幸想象成属于我的蒙太奇。长大后明白有些人把它叫做梦,有些人把它叫做电影。

胡波

感谢QQ,感谢董红,感谢你及时的降生和生的与众不同

不惑也惑

一首老电影《小街》的插曲,如泣如诉,勾起了童年悠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