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学佛不念佛就错了,大错特错!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个人日记
恭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464集
2013/10/7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一个讲心,一个讲念,文字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心的作用就是念,念的本体就是心,说心,从体上讲,说念,从用上讲,起作用上讲。「《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个境界是佛的境界,说得亲切一点,是阿弥陀佛的境界,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学佛,学净土,不但希望我们这一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希望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能提高品位。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这是略说、是概论,经上讲得很清楚,不能细分,细分品类无量,十方世界的众生根性不相同,品类差别自然就多。
我们提升品位全凭清净心。我们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用真心,不用妄心,用一心,不用二心,这样养成习惯,我们往生,纵然不能生实报土,肯定是方便有余土,这是真的,带得去的。世间名闻利养、亲情眷属、金银财宝,没有一样能带去,凡是带不去的绝不放在心上,要把它舍干净,没有牵挂、没有累赘。带得去的要认真努力,带得去的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发菩提心不是只对念佛讲的,我念佛用菩提心,我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我还用分别执着,那就错了。祖师大德说的话,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这个话我们听多了。我们用菩提心念佛,我用菩提心生活,用菩提心工作,用菩提心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这才真正有感应道交,这才是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把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纵然不能断,要把它减轻,不能让它增长,不能让它现行,这个控制住就是忍辱跟禅定。没有得禅定之前能忍,不发作,忍久了自然得定,定久了自然开智慧。
现在练,练什么?顺境里头不起贪恋,逆境里头没有瞋恚,这功夫,忍辱的功夫。小小不如意,心里头就有怨恨,错了,我们学佛的功夫全废了,禁不起考验。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很好,顺境善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顺境,好环境,你很喜欢,善缘,你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你喜欢的人,这个时候什么?不生贪爱。逆境,外面环境非常不好,处处都是障碍,恶缘,遇到的人都是找麻烦的,都是冤亲债主,在这里面不生瞋恚。我们对于环境、对于人都要生感恩的心,为什么?它来考试我。我考试及格了,通过了,这是大恩大德。没有这些人考试,我怎么知道自己境界提升?怎么能知道自己现在在某一个阶段?于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验,在这里头看看你是不是一念清净。念佛人,在一切境缘当中,保持一念清净,这就对了,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真因。
「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我这一生生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往生极乐世界,我就这一个方向,就这一条路,一个目标,其他的?附带的。这个附带也做自己往生净土的资粮,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到西方极乐世界,凭藉这个功德提升品位。这个世间里头一切的一切全放下,不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真正发大菩提心,能舍己为人,要救度这个世间众生,就要培养自己的智慧德相,以菩萨再来、祖师大德的身分来拯救大法。那要怎样?要从根本下手。能讲经不行,能修行也不行,一定要按照规矩走,规矩是戒定慧,要先学戒。在中国古时候,五年学戒,这是出家前五年学戒律。
……
念老引用这些话都是说明信心不二的殊胜功德。下面他又举《圆中钞》上的话,「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得一念,「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一念清净,一念信心,里面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妄念、杂念是迷惑颠倒,所以说它伏惑。「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这里学佛的人在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是阿弥陀佛,这一念,阿弥陀佛就现前,佛来接引你往生,所以必定往生。这个必是肯定的语气,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个心无杂乱现在要养成,到临终来不及,平时就要养一个不散乱的心。怎么不散乱?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口里头有阿弥陀佛。对于念佛,一定要知道念佛功德。你在世间干什么样的好事,《金刚经》上的比喻好,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还得了,不是一个地球,大千世界。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十亿个银河系的七宝你拿去布施做好事,不如四句偈功德大。可以说无量四句偈法布施的功德,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我这个比喻是真的不是假的,没人知道,所以大家把念佛疏忽了,多可惜!佛门古代里面文字的记载,多少学佛人在急难的时候,一句阿弥陀佛,化解了,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灾消了。这些记载的文字很多,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为什么不肯念佛?
你在我这个会上,我们是无量寿法会,真正把这个意思听懂、听明白了,你的问题解决了,讲到最后,就是一句佛号。你问我,我早晚散步,一步一声佛号,没有白走路。无论干什么事情,不用头脑的,干事情也念佛号,心里头默念,不出声音。得真干,分秒必争。我这一秒钟没有念佛,这空过了,这多可惜!这一句佛号里头含藏无量功德,为什么?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念这一声佛号就是所有诸佛如来全念到。这句佛号里头,里面包含的是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劫所修习的功德,一个也不漏,没人知道,没人讲。学佛不念佛就错了,大错特错!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句句是实话,千万不要看轻,千万不要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我们的目的是出离轮回,求生净土,造轮回业,临命终时怕有障碍,你去不了,这比什么都要紧。
下面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是因。「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得一念,这个一念有浅深之别,深的就是一心不乱,浅的是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上品的功夫成片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佛就来迎接你,因为你每一念跟阿弥陀佛都通了,都感应到了,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也没关系,为什么?你已经到不染污了,这个世界无论善缘恶缘、逆境顺境,你统统不染;换句话说,你已经可以做到不造业,善恶业都不造。善业感的三善道,恶业感的三恶道,善恶业都不造,这六道没有你的分,这才能超越。一心不乱难,事一心不乱等于小乘阿罗汉,理一心不乱等于大乘圆教初住菩萨,这个真不容易。但是功夫成片不难,人人都可以修成,人人都能往生。所以万修万人去,道理在此地。
「若得一念,则临终时,能伏诸惑,正念自然现前,定为往生之因」。所以我们学佛,不念佛就大错特错。搞什么都要断烦恼,才能证菩提,这个事情大难大难。我学佛六十二年,自己想想,我做不到。所以我晚年回头了,专讲《无量寿经》,生平最喜欢的是《华严》、《楞严》、《圆觉》,放下了,不再看它了,专门学《无量寿经》,每天读它,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坚定大家的信心。我不是随便选择的,通过六十二年的修学,选定这一部,选定这个会集本,选定黄念老的集注。学佛不求别的,真求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法门就是你迫切需要的,真正能帮助你达到你的目的,了生死出三界,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
「故本经曰」,《无量寿经》上说的,「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这是《无量寿经》上的经文。「又《弥陀要解》谓」,这是蕅益大师的开示,「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要解》上讲到十念、一念,关键时候是往生最后一念,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决定往生,都是就临终时候讲的,与我们现在念佛也没有违背。「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关键是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于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平常我们念佛能够与弥陀的本愿相应,与净宗的教义不违背,这个念佛不在乎多少,在乎什么?在乎是你清净心,一念清净心,也就是说你念佛这一念或者十念里头,决定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万缘真放下,这个功夫就得力。一句佛号功德就不思议,何况十句!
这是为一切工作繁忙的人,他没有时间念佛,在寺庙里面做执事的,方丈、住持、监院、知客这些,他们没有这个时间,修十念法,早晚用这个十念,功德跟一天到晚念佛的人没有两样。执事是护法,哪些人出来做护法?过去是修行证果的人,他来护持,他已经开悟,他已经万缘放下,大公无私来护持,做得周到。现在出家人福报很薄,没有菩萨来护法,没有罗汉来护法,所以护法出事情,常常做得不如法。真正有修行人的时候,所感得的,佛菩萨来护法,他们为我们示现的。用这种修行方法,在家人最合适,工作繁忙,早晚十念。这个十念要真诚清净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念十声佛号,或者是古大德教给我们,一口气做为一声,念十口气,一口气里面念多少佛号不拘,没关系,念十口气。我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教同学是一天九次,一次就是十句佛号,也有很大的效果。东南亚一带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在美国、加拿大也不少人用这个方法。这个更简单,也不过二、三分钟,不耽误你事情。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不一定要一口气,就十声,这个十声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我们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十念,早晨一次,晚上一次,这两次,每天三餐饭,吃饭之前不要念供养咒,念十声佛号,就五次,在工作,上午你上工、放工,下午工作的时候上下班,四次,一共九次。养成习惯,到时候佛号就起来了,它会起很大的作用。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得非常透彻,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真相信,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你就拿到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是多少,这个话说得好。功夫是什么深?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功夫就深。这三句话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个法门殊胜无比。因此一念之力,临终仍能有十念或一念,感得在临命终时得佛力的加持。自己平时功夫得力,决定得生。
「如《圆中钞》所云」,幽溪大师说的,「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临终这一句佛号,因为你养成习惯,你阿赖耶识里头有很强的力量,念佛的力量,这时候一定会现前。千万不要养成错误的习惯,那是什么?贪瞋痴慢、财色名利,这个习惯在临命终最后一念起来,六道去了,又搞轮回,这比什么都可怕。临终最后那个念头冒出来,就是你阿赖耶种子里头最强的那个念头。我们要把最强的这个念头,一般是亲情,不容易放下。现在人亲情淡薄,现在名利心很重,名利心放不下。古人因为有伦理道德教育,亲情最重,现在伦理道德没有了,亲情很淡薄,但是把财色看得很重,这个东西到临终的时候一下冒起来,三途去了,不在善道,在三恶道,所以不能不知道。一定要把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养成功、培养成功,无论在什么时候,第一个念头起来就是阿弥陀佛,这就好了,问题就能解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