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千年老二”与绝世孤品

旅游散记

 

                  孔庙“千年老二”与绝世孤品
 

                                                                 文图/勒克儿

孔庙,虽然是华夏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或许是孔子童靴排行老二,从古迹而言,孔庙至今也是千年老二。第一,它虽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典范,但其古建筑群规模还是次于故宫;第二,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侧,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但其碑刻数量还是次于西安碑林,虽然孔庙保存的汉碑数量最多。

但是,这“千年老二”内,却有三样绝世孤品,令人叹为观止。

一是你绝对不知道“勾心斗角”真实含义居然是如此美妙:孔庙殿堂内,那檐与檐紧咬,像雄鸡相斗般互啄,形象滴表现“斗角”;一飞檐直插另一飞檐心心坎,另一飞檐又横刺过来单挑,诠释“勾心”!我勒个去,先人们原本绝妙的建筑美学,居然被后人们望文生义,走得太远。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有:“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亦作(“勾心斗角”)。其实,这就是古代建筑设计师为了节省空间和建筑结构的美观,苦心孤诣创造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形式。孔庙这一奇观,极为罕见。

二是孔庙内的石刻五爪龙。游览孔庙千万别错过这里的石雕精品:浮雕龙柱。尤其大成门前门后的四柱的五爪龙,就连故宫也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是当世孤品,细品之,但见龙姿矫健,云形活泼,可见明清石刻雕镌的工匠,手艺可谓登峰造极。另外圣时门、大成殿的浅浮雕云龙,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是这里的八思巴碑文。据文物学家们考证,现今如此完整的八思巴碑文,只有在山东济宁的曲阜孔庙和邹城的孟庙孤存。

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本名罗卓坚赞,系西藏萨嘉人氏。据说他3岁能讲喜金刚修法,听众叹为稀有,于是称之为“八思巴”(藏语,意为“圣者”)。9岁时,又因讲喜金刚续本《二观察》而声名大噪。南宋淳七年,他随其伯父萨班·贡噶坚赞至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成吉思汗之孙,蒙古窝阔台汗次子阔瑞皇太子,自此归附蒙古。

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八思巴被忽必烈召至左右,为忽必烈夫妇等25人授佛戒。忽必烈即位后,他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被尊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教主,统天下教门。至元年间,奉诏创制蒙古文字并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全国,称“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文”。

八思巴所创制的“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字数只有一千多个。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为国字颁行全国后,其推广却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传统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这种文字字形难以辨识,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时还仿效汉字篆书的写法,这就更加剧了识别的难度。因此虽然元廷屡次下令用八思巴文"译写一切文字"(也确曾用八思巴文译写过一些书籍,还转写过汉文,藏文等),但民间还是用汉字。所以,八思巴文最终还是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八思巴文有音无义,类似音标,元代用来标示蒙古语,回鹘语,汉语。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学习该文,使得八思巴文成为贵族语言。皇帝派遣只懂得八思巴文而不懂蒙古语的汉族官吏,到军营传达情报。这就类似密码,汉族官吏不懂得蒙古语,不了解自己带来的圣旨真正含义为何,而蒙古族将帅却能安全准确地受到情报。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后,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公元1352年,是该文字最后用来写作的可考年份,当然,这样的文字在后期仍然偶尔被使用,如刻在印章及寺庙碑文上作装饰之用。我们今天仍能在各种八思巴文钱币及其它元代文物上见到它。至于八思巴其人,也应得到历史公正的评价,因为他的一生毕竟为加强西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促进汉藏文化的交流,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图片
        《伦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铺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在场的子贡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我的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叔孙武叔听了这番话,顿时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无地自容。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于是明胡缵宗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仰圣门上。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图片
从这里进入孔庙,可以发现它的主体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图片
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其设计思想脉络很清晰。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
图片
导游要求游客一个接一个走神道,这样显得庄严肃穆。
图片
孔庙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通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奥。当然,神道两边都有很多值得看的,游客也阔以“改道”去参观。
图片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庙内从南至北共有九进院落,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各种建筑总计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
图片
历代统治者修建孔庙是为统治服务这一根本目的。统治者推崇孔子及儒家思想并非是以儒家思想为本,而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采取的手段和治国方略,尊孔是方略而不是目的。因此,孔子才得以以儒家学派创始人被推到了圣人的宝座上。孔庙的修建也就理所当然地由统治者以统治目的为出发点,自始自终贯穿了王者宗庙、宫庭皇统等因素来作为修建孔庙的基本指导思想。

图片
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这道门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图片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显得十分幽深。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
图片
第四进以后的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 既喻示出孔子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
图片
过了奎文阁即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文字刻写。图为孔庙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
图片
十三碑亭各亭驮石碑的都是似龟非龟的动物,名曰赑屃(拼音:bi 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这幢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的“大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另一幢是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
图片
曲阜孔庙,古柏参天,苍遒挺拔、古朴典雅,郁郁葱葱的绿冠和间露的铁干虬枝与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殿之一的大成殿等古建筑群交相辉映,把孔庙点缀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共同衬托出曲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片
古柏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等的变迁史,同时,对现在的树种规划也有参考价值。
图片
杏坛”,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
图片
孔子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图片
杏坛十字结脊,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每当初春,红花摇拽。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图片

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1米,为清雍正皇帝手书。
 图片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图片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再外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四配塑像坐高2.6米,十二哲塑像坐高2米,均头戴九旒冠,身穿九章,服,手执躬圭,一如古代上公礼制。只可惜,四配塑像都置于木制贴金神龛内,光线很暗,无法拍摄。

图片
孔庙殿堂内,那檐与檐紧咬,像雄鸡相斗般互啄,形象滴表现“斗角”;一飞檐直插另一飞檐心心坎,另一飞檐又横刺过来单挑,诠释“勾心”!
图片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有:“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亦作(“勾心斗角”)。
图片
放大看看细节。
图片
这就是古代建筑设计师为节省空间和建筑结构的美观,苦心孤诣创造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形式。
孔庙这一奇观,极为罕见。
 图片

游览孔庙千万别错过这里的石雕精品:浮雕龙柱。尤其大成门前门后的四柱的五爪龙,就连故宫也只有羡慕的份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这些当世孤品,细品之,但见龙姿矫健,云形活泼,可见明清石刻雕镌的工匠,手艺可谓登峰造极。
图片
孔庙内完整镌刻的八思巴文的碑。这碑的顶上部分是整块石料雕刻而成。
图片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后,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
图片
绝世的“死文字”,令人唏嘘啊!
图片
八思巴所创制的“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字数只有一千多个。
图片
孔庙的这些“八思巴文”碑,上半部是“八思巴文”,下半部是翻译的汉文。
图片
这颗桧柏,据传是孔子亲自栽种,期间经过数度枯荣,至今生命力尚在,甚是玄妙。当然,传说无从考证,大凡古迹景点都有一些人为编撰的故事,以增加娱乐性。
图片
上面“先师手植桧”和这颗“龙柏” ,是孔庙的两个重要景点。因为“龙柏”相传乾隆帝曾抚摸过,于是导游们都诱导游客去抚摸。
图片
看看,这些千年的古柏树干,居然被人们用手摸得铮亮,人们的手心,即使仅仅抚摸,杀伤力居然如此巨大!不过,你倒是心灵满足了,可曾见这古树却在无声哭泣?
图片
适逢2013国庆大假,在此倡议:大家出游,请千万爱护我们的古迹,别乱摸,更别刻字!
 

 

 

文章评论

琴心剑胆

孔子及其代代门人,总算做了一件确实的事儿,原封原样的保存了有历代印记的孔庙。

新儒家

圣人,,百世之师,3000年 而已。

Jane

绝有价值的资料!

小洋货

我在【国家历史】看到文革中学生们破坏孔庙的图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忆……江南

孔夫子,儒家思想开创着,孟子,儒家思想的发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