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历史上的“打油诗”趣闻
个人日记
“打油诗”,在《辞海》上的解释是“诗体的一种。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 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张打油(唐代人)《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见明杨慎《升庵外集》)此类诗句所用都是俚语,通俗易懂,且多诙谐,有时暗含饥嘲,后人称这类诗歌为‘打油诗’。” 远看石塔黑乎乎, 上面细来下面粗; 有朝一日翻过来, 下面细来上面粗。 东方东方,你太鲁莽, 肉还没分,怎能领赏? 拔剑割肉,举止豪爽, 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 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 扫退残星与晓月。 据传,清代乾隆皇帝也留下过一首别具一格的打油诗。乾隆年间,一位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皇帝于是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 乾隆皇帝以“毒”攻“毒”,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 一连串的反语充满了冷嘲热讽、奚落戏弄,辛辣机智,那位翰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民间流传的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写“祝寿”打油诗的段子,令人捧腹。 一次,有位官员请纪晓岚为母亲写诗祝寿,纪晓岚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这位官员禁不住面色铁青,气从心来。纪晓岚不慌不忙续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官员遂转怒为喜,连叹精妙。谁知纪晓岚又大笔一挥:养儿偏惯去为贼。此官又气又恼,当即昏厥在地。家人一阵手忙脚乱赶紧将他弄醒,纪晓岚才又不紧不慢地提起笔来,写就最后一句:偷来蟠桃敬母亲! 明代解缙堪称打油诗翘楚?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明代的解缙。 解缙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等。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缙出口成章作诗道: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解缙才华出众,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厚爱,一次,朱元璋想考考解缙,便说后宫有位妃子生了个孩子,解缙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龙。朱元璋说:是位千金。解缙对曰:化作仙女下九重。朱元璋叹道:可惜死了。解缙紧跟着来了一句:料是人间留不住。朱元璋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缙仍是口若悬河:翻身跳入水晶宫。 还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 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关于解缙,明史有《解缙传》记载: “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 ”。野史亦有不少传说,传说解缙还曾写过讥讽锦衣卫都督佥事纪纲纳妾的打油诗: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 打扮八九十分妖。 47岁时,解缙因直言进谏卷入太子之争,被明成祖朱棣以“无人臣礼”下狱,最后被纪纲灌醉冻死在雪地上。  徐九经的“清廉为官诗” 头戴乌纱帽, 当官不省劲。 平事我不管, 专管不平事。 赏析:徐九经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作为戏剧、影视等很多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为后人广为传颂。这首打油诗既表现了他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他清廉为官的真实写照。 苏东坡的“竹笋焖肉诗” 无竹令人俗, 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笋焖猪肉。 赏析: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尽管仕途不顺,屡遭贬黜,但其豪放之情不减,仍快乐地尽享美食。 欧阳修的“猜谜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 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 刘备抡刀上战场。 赏析: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名篇《醉翁亭记》现在仍被列为教材跻身于课本,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孙维奇讽“到此一游”诗 粉白墙上狗屁多, 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 为何当年不登科? 赏析:在名胜古迹乱涂乱抹,看来古已有之。据说此诗乃清代举人孙维奇一日去安徽姥山游览,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甚为反感,遂写下一首打油诗予以辛辣讽刺。       | 
文章评论
书生
[em]e1000061[/em]
书生
[em]e100006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