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失落的优雅
个人日记
《未曾失落的优雅》
这个中秋节是安静的。开着手机也没有群发来的短信,关了Wifi让微博微信一起休息。我蜷缩在屋子一角,看《失落的优雅》。除了读书的姿势连自己也不敢恭维,但有书读的中秋节算不算一种优雅?
《失落的优雅》是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一本摄影散文集。阮义忠现年64岁,从22岁开始在媒体从事摄影,四十多年来,他拍摄了大量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著作丰富,他的作品也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这本《失落的优雅》,用81幅黑白照片以及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向读者呈现了从乡村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时的台湾。从摄影的角度看,是对一段历史的个性化纪实;从文学的角度看,是对一种生活的挽歌式追思。
什么是优雅?作者在序言中说是“‘克己复礼’”,“将这人人都懂的道理落实于生活中。”作者生怕读者费解,很快就在照片《天地健行者》中用散文诗一样的文字进行了解读:“草地如碗盛满湖水,湖面如镜映出云天,巍峨的山林守护着周遭的一切。我满怀敬畏地走回垭口,回头一望,三代同堂的长者远远走在家人前头。草丛小径虽然起伏不平,庄稼汉的步履却最是稳健。此时此刻,天地之间仿佛唯他独行,每一步都合着大自然的脉动,优雅之至!”接下来,作者又在《农妇的优雅》中通过画面和文字进一步阐释:“在我看来,本分真诚面对自己、坦然无碍面对他人,就是优雅。”由此看出,优雅,是作者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气质的一种赞美。如果仅仅如此,优雅未免简单。再翻过几页,作者在《沙河上的钟馗》里又作出了慨叹:“优雅永远存在逝去的岁月中。”至此,我似乎也要对优雅绝望了。
通观全书的照片,除两幅只见物不见人之外,都是直接呈现出对“人”的关照,大多构图简洁,影调细腻,画面的叙事性很强,细节生动而丰富。有的照片寓意深刻,如《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向往天际》等。而《看海的小女生》那背手望海的身态让人忍俊不禁,《小世界的秩序》里坐在石凳上的“无头”身子等等,又不失淡淡的幽默。书里每一幅照片的文本,一如黑白照片,朴实沉静,并无更多铺垫,夹叙夹议,毫无造作。阅读这样的一本书,你很难感受到优雅的失落。
我最喜欢书中第一幅照片,它跨了两个满页:两边是郁郁葱葱的青纱帐,一个穿连衣裙的少妇,牵着一个蹒跚的小女孩的手,走在一条伸向远方的土路上,而远方是一大片神秘的黑暗……作者用这幅照片开篇,我却想用它来作为结束,因为最好的照片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优雅失落了吗?
其实,阮义忠对答案也是不确定的。否则,他不会在封皮印这样几行小字:“人人对优雅的解读不同,它可以是一种养尊处优,也可以是一种身段、内涵或风采。以我的体会,那应该是一种把自己缩小,天地反而会变大的境界。”
放下书,我给母亲打电话:“下午我们陪你和我爸看花展去吧,中秋节花好月圆嘛。”话筒里跃动着那边老两口开心的声音。
优雅,依然在优雅处优雅着。优雅从不曾失落。如果说真的失落过什么,一定是我们最初……那颗淳朴的心。(以上照片为手机翻拍,仅供网友阅读本文时参考。)
文章评论
紫云绕巫山
那封面和封底出示的优雅哦!读书随笔写的也很优雅[em]e100[/em]
七月苹果
优雅的文,优雅的图,更优雅的随笔!
曾经
也买来看看,学着优雅
易水寒
看你的随笔,优雅了我们的视角和内心。而你看人家的东西,优雅你的同时,关于摄影与文字,你还得到了什么启发呢?[em]e100[/em]
草木如织
在这物欲横流钱权至上的喧嚣里,能静下心读书评书,优雅之极,连带我们看评论的都觉得自己不那么俗了
独孤运鸿
我想优雅是学不来的,它是平时点滴累积而成的。能学的话我早就优雅了[em]e115[/em]
夏日清荷
现在想想还真不知优雅为何物了。。
悠啊,然!!
我优雅的看完此文[em]e120[/em],不算是附庸风雅吧[em]e112[/em]
陕北风情1973
优雅的转身 // 多么柔美的心思 从一片片青纱帐中,穿越其实是一件迷茫的往事 月色悄然掠过 微风荡漾在夏的记忆中 蛐蛐嘀咕着,蛙声起起伏伏 我只看见,一群萤火虫 点亮了前方的地平线 或远或近的梦,就在脚下 来吧,亲爱的 我们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回去看一场 家春秋 (喜欢最后一幅图片)
小薇(雨辰)
[em]e160[/em] [em]e160[/em] 向峻哥学习优雅[em]e113[/em]
晴ぁ靜氺蓅罙
喜欢读书,并能根据情节写出自己的感受,是个优雅的习惯呵呵,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