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建筑讲座
| 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31 |
公示日期:2011年10月31日-2011年11月29日 一、规划期限 (1)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 (2) 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和范围 (1) 市域:为鄂尔多斯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现辖一区七旗(东胜区、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中心城区:包括东胜和康阿两大片区。其中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40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三、 城市规划区 包括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全部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为8098平方公里。 一、城市发展目标 以打造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重点,将鄂尔多斯建设成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民族文化交融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 城市发展战略 (1) 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大型化、集约化,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构筑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性区域创新体系。 (2) 改善民生,富民强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富民优先。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和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努力扩大就业,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建设。 有序引导农牧区人口转移,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4) 区域协调,合作共赢——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跨界合作 加强与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左旗等的协调发展。推进在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育等方面的合作。 (5) 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城乡生态保护统筹发展机制。 积极转变城乡空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集约、综合利用;通过优化城乡空间组织,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1)规划近期2015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24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城镇人口190万人左右。 (2)规划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28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5%,城镇人口240万人左右。 (3)规划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32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93%,城镇人口300万人左右。 (4)考虑到市域地域范围较大以及人口流动等不确定因素,2030年市域各项设施及资源按照360万人配置。 二、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1)中心城市(220-240万人):中心城区。 (2)副中心城市(15-30万人):薛家湾、树林召。 (3)重点镇(2-8万人):锡尼镇、乌兰镇、嘎鲁图镇、敖勒召其镇、乌兰木伦镇、沙圪堵镇、棋盘井镇、蒙西镇、上海庙镇、乌审召镇。 (4)特色服务社区(<1万人):泊尔江海子镇等34个特色服务社区。 三、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1)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2)市域副中心城市:薛家湾、树林召。 (3) 重点镇:锡尼镇、乌兰镇、嘎鲁图镇、敖勒召其镇、乌兰木伦镇、沙圪堵镇、棋盘井镇、蒙西镇、上海庙镇、乌审召镇。 (4) 特色服务社区(工矿服务型):准格尔召镇等10个。 (5) 特色服务社区(集贸服务型):泊尔江海子镇等7个。 (6)特色服务社区(旅游服务型):伊金霍洛镇、等7个。 (7) 特色服务社区(农牧服务型):阿尔巴斯苏木等10个。 四、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确定的城镇空间结构为:“一主两副,两区四轴”。 “一主”是指中心城区。 “两副”是指树林召和薛家湾,推进适时启动撤旗设市程序。 (2) 两区 东部发展区:包括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伊金霍洛旗。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依托中心城区、达拉特旗树林召、准格尔旗薛家湾打造“增长三角”,带动东部发展区的整体发展。 西部发展区:包括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采取点轴开发战略,依托沿黄、沿边和荣乌三大发展轴线,实现一体发展。 (3)四轴 包西发展轴:依托包西铁路、包茂高速、210国道,向北对接包头、向南对接陕西省北部能源化工基地,构筑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综合发展轴。 荣乌发展轴:依托荣乌高速、109国道,构筑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综合发展轴。 沿黄发展轴:依托京包兰综合运输通道,打造沿黄发展轴,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该轴线集聚,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产业。 沿边发展轴:依托南部重要交通轴线,打造沿边发展轴,重点发展资源开采、能源化工、生态旅游等产业。 一、第一产业发展引导 (1)深化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优、高效、生态”的现代农牧业。 (2)加快实施《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土地配套管理方式改革。 (3)强化农牧业对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工业发展的原材料保障作用,对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化支撑作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生态保育作用。 二、第二产业发展引导 (1)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形成资源开发、资源深度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建成国家级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 (2)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PVC深加工、陶瓷、氧化铝及深加工产业。 (3)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4)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羊绒服装、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 三、第三产业发展引导 (1) 重点发展金融贸易、总部经济、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会展经济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 (2) 重点发展以商贸服务、休闲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支撑城市功能的完善。 (3)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4) 大力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统筹规划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草原文化旅游,打造我国西部特色旅游基地。 一、总体思路 遵循自治区重点打造沿黄河经济带的战略指导思想,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整合产业园区,以自治区级产业园区为龙头,以市级产业园区和其他产业园区为协作配套基地,构建"主导园区-协作与配套基地"相互协作、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实现广域内组织产业链,重点打造沿黄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园区体系。推进大路、独贵塔拉、上海庙、蒙西、棋盘井、树林召等工业园区联合组建鄂尔多斯市沿黄能源化工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重点工业园区单独或联合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自治区级产业园区发展引导 (1)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教育培训以及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列入国家级产业园区。 (2)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产品及甲醇下游产品加工。加强与托县工业园区、清水河工业园区的产业互动,打造成为自治区级以上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3)达拉特旗树林召工业园区:煤化工重点发展甲醇、二甲醚及下游产品;建材重点发展陶瓷、PVC建材及特种玻璃等。积极接受包头产业辐射,在铝、镁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方面取得突破。 (4)杭锦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制气、煤制化肥、煤制甲醇及下游加工。 (5)鄂托克旗蒙西工业园区:化工重点发展PVC、PVA;冶金重点发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建材重点发展水泥。加强与千里山工业园区的产业互动。 (6)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化工重点发展PVC及多晶硅;冶金重点发展新型合金;建材重点发展PVC延伸加工。加强与西来峰工业园区、乌斯太工业园区的产业互动。 (7)鄂托克前旗上海庙工业园区:积极与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融合,构筑煤气化、煤焦化两大主导产业链,发展烯烃、乙二醇、焦炭、煤焦油深加工等产品。 (8)东胜-康巴什装备制造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煤炭机械、化工机械、机床、仪器、仪表、新能源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环保设备、电子信息产品等制造业。 (9)东胜轻纺工业园区:发展轻纺、酒类、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市级产业园区发展引导 (1)准格尔旗沙圪堵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陶瓷及高岭土深加工产品等。 (2)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整合图克工业项目区和乌审召化工项目区。煤化工重点发展煤制二甲醚、煤制化肥;甲醇下游加工重点发展烯烃及合成材料等。 (3)杭锦旗巴拉贡新能源示范园区: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强与锡尼镇新能源产业园区的一体化发展。 一、发展战略 (1)货运发展战略:推进鄂尔多斯至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规划建设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 (2)客运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呼包准鄂复合型的交通走廊,构建沿黄河、沿包西、沿呼准鄂和沿边交通走廊。 二、机场规划 (1)构建以鄂尔多斯机场为主、4个通勤机场相互协作的高效商务服务机场体系。 (2)规划近期新增准格尔旗、乌审旗和鄂托克旗的通勤机场布点。规划年末,完成鄂托克前旗的通勤机场建设。 (3)完成鄂尔多斯机场扩建,将其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机场,机场升级为4D,预留4E并按4E级机场预留和控制周边地区。 (4)加强以区域枢纽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和航空物流枢纽建设。 三、铁路网规划 (1) 城际铁路:规划新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鄂尔多斯—准格尔—呼和浩特城际快速铁路,并延长至榆林。 (2) 规划“三横四纵”铁路干线:“三横”自北向南为何家塔—大塔—大滩—巴拉贡(沿河)铁路(新建)、乌海至准格尔铁路(增建复线)、朔州—红进塔—新街—嘎鲁图—新上海庙铁路(新建);“四纵”自西向东为蒙西-新上海庙铁路(新建)、乌拉山—靖边铁路(续建)、包西和包神铁路、呼和浩特—准格尔旗(周家湾)—大饭铺—马栅铁路。 四、公路网规划 (1)强化“井”字型高速公路网,提升等级、完善路网、增加密度、打通出口,打造“八横十二纵十一个省际出口二十七座黄河大桥”。 (2) 扩容改造包茂高速公路(G65),其中包头至东胜增建二线,现状沿河一级公路升级为高速公路,与荣乌高速公路(G18)、呼大高速共同形成“井”字型的高速骨架,满足快速联系需求。 (3)公路干线网形成“八横十二纵十一个省际出口二十七座黄河大桥”的格局。 八横为:荣乌高速公路(G18);大路至巴拉贡一级公路(沿黄一级公路);国道109一级公路;兰家梁至水洞沟一级公路;喇嘛湾至巴拉贡二级公路;万家寨至伊和乌素二级公路;榆树湾至巴拉贡二级公路;大柳塔至千里沟二级公路。 十二纵为:包茂高速公路(G65);德胜泰至杨家坡高速公路,即包东第二高速;海生不浪至龙口镇高速公路;210国道九小渡口至苏家河畔一级公路;巨合滩至大昌汉沟一级公路;蒙西至棋盘井至芒哈图一级公路;独贵塔拉至掌高图一级公路;吉格斯太至庙沟门一级公路;昭君坟至毛盖图一级公路;恩格贝至呼吉尔特二级公路;察汗淖至付家峁子公路;呼和木独至补浪河一级公路。 规划十一条省际出口公路,以加强鄂尔多斯与陕西省、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联系。 规划二十七座黄河大桥,以方便相邻地区联系,提高资源外运能力。 五、物流体系组织 在新庙、马栅、沙圪堵、大路、树林召、杭锦淖尔、蒙西、上海庙、浩勒报吉、乌审旗10处规划物流集运站;在棋盘井、东胜、阿康、札萨克、大塔和点岱沟规划6处物流中心。 一、城市性质 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中心,呼包鄂城市群重要一极。 二、城市职能 (1)我国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基地和以服务于能源、新型化工产业为主的科技研发、人才培训、交易服务中心。 (2) 蒙陕甘宁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3) 内蒙古自治区以汽车及装备制造、羊绒服装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金融贸易、总部经济、商贸物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和以文化旅游、文艺娱乐、广告会展、体育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基地。 (4) 鄂尔多斯市的政治、文化中心。 三、 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1)规划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115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173平方公里,人均150平方米。 (2)规划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155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224平方公里,人均145平方米。 (3)规划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24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340平方公里,人均142平方米。 一、 四区划定原则 (1) 禁建区:包括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敏感区、山体、河流水域、基本农田、高压走廊等。 (2)限建区:包括林地、牧草地,机场净空区,河流水域周边,地势起伏较大的丘陵台地等。 (3)适建区: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 (4)已建区:指现状已建成的城镇区域。 二、煤矿禁采区划定 (1)禁采区划定 新划定的鄂尔多斯中心城煤矿禁采区范围,主要加强了对东胜片区已建区北部的安全防护,扩大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内矿区禁采范围,留足城市远景发展空间;增加罕台川水源地保护区、万利组团的禁采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位于矿区内的其他水源保护区,应纳入禁采区范围进行统一管制。 (2) 禁采区管制措施 禁采区内严禁新建矿井,已取得相关采矿权的可采取外围补偿的方式进行转移。禁采区内正在进行开采的矿区,应立即停止相关开采活动,并进行相关的尾矿回埋等恢复措施。 禁采区内已停止开采但发生地面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应加强沉陷区综合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策略。 一、 城市发展方向 (1)规划期内城市发展方向:轴向发展、南北对接。 (2)加强东胜片区和康阿片区功能协调和空间衔接,引导城市功能区向南北轴线高效有序集聚。 (3)东胜片区在现有建成区基础上加强内部整合,以南拓为主;康阿片区重点推进康巴什新区与阿镇一体化发展,并适当向东拓展。 二、空间结构形态 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城双核、一轴两带多组团”。 (1)一城为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包括东胜片区和康阿片区。 (2)双核为东胜片区综合服务核和康阿片区综合服务核,分别是城市南北两大片区的中心极核,主要承担城市公共服务与综合生产服务职能。 (3)一轴为中部综合服务功能轴,为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拓展的中心主轴,主要承担区域级和市级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科教研发、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职能。 (4)两带为东部产业集聚带和西部新兴功能拓展带。东部产业集聚带规划为城市现代产业布局的主要拓展带,串接东部各类产业组团,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高新技术、汽车贸易等产业。西部新兴功能拓展带规划为城市新兴功能集聚和特色产业拓展的重要轴带,培育发展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科教研发等新兴产业,提升完善装备制造、绒纺等传统加工制造业。 (5)多组团:指分布于东胜和康阿两大片区的各类功能组团。 (1)东胜核心组团 规划定位为市级传统商贸与公共服务中心,区级行政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居住生活区。规划2030年人口120万人。 (2)东胜拓展组团 规划定位为市级新兴现代服务中心、文化旅游服务基地和重要的生态休闲居住区。规划2030年人口20万人。 (3)康阿组团 规划定位为市级行政文化中心和商务中心区,重要的教育研发、会议会展、旅游服务以及创意产业基地,具有蒙元文化特色的生态休闲居住区。规划2030年人口100万人。 外围组团主要是指中心城区周边、高速环以内的产业发展组团、乡镇发展组团和生态休闲旅游组团,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组团、阿康物流产业组团、装备制造基地组团、石化物流组团、万利组团和罕台组团以及九成宫生态休闲旅游组团、转龙湾文化创意产业组团、阿镇文化体育产业组团和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组团。重点解决与中心城区的功能协调、空间对接、设施共享等问题。 一、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居住总人口240万人,居住用地总面积约为111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73%,人均46.32平方米。 (1)东胜核心组团居住人口120万人,居住用地面积约为5225公顷。 (2)东胜拓展组团居住人口20万人,居住用地面积约为1105公顷。 (3) 康阿组团居住人口100万人,居住用地面积约为4787公顷。 二、旧城棚户区改造和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 (1)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全面有序推进东胜老城区和阿镇旧城棚户区改造。 (2)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3) 规划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议选址在东胜组团东南部地区、东胜组团北部包府公路与北外环路之间的地区、康巴什组团的北部地区、阿镇组团的西部以及南部地区。鼓励在接近外围产业园区的居住用地上灵活安排公租房。 一、公共中心体系规划 规划形成“市级-组团级-社区级”三级公共中心体系。 (1)市级公共中心 包括东胜市级商贸服务中心、康巴什市级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和东胜拓展组团市级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2)组团级公共中心 包括铁西行政文化中心、康巴什北部核心组团商务中心和阿镇商业服务中心。 (3)社区级公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