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功的关键是合理使用人才
学习交流
我山之石,亦可攻玉.这个话题,已经是十八年前的了,那时已故的好友武豪,经常跟我谈论,当时人们很不重视人才,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才。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或一个地方,领导大都是总觉得整个地方、全单位最有才华的是他自己,老叫嚷着引进人才,总觉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国的月亮圆。当时也一阵风,引进人才也算政绩。于是乎,各地区、各部门、各机关院校、人们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效仿、大挖墙脚,以优厚的条件引进人才,有是给房子、解决户口和家人工作、涨工资等无所不尽。结果呢,引进人才时大喊大叫,彷佛一下子要叫全世界都知道,唯恐政绩宣传不够。缺乏的是人才引进后的考核机制,往往没了下文。
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国人什么道理都懂,国人也最不缺嫉妒,培根说嫉妒是“凶眼”,尤其是忌恨人才,总不想让别人比自己强,反映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暗影。比如,千古奇冤“铡美案”,就是一伙落第秀才搞的鬼,人家陈世美明明是个才子、且是个好官,就因为人家中状元了,他们没高中,就胡编乱诌了一个不着调的故事,误导了几千年,竟然引起人们的共鸣、公愤。虽然人的嫉妒心是天生就有的,可我觉着中国文化则放大了这个东西,中国人自古以来只崇拜权力、崇尚成就,不崇拜人才。中国自古奉行小农经济,一般的地主富农,往往按自己的想法,逼迫着妻儿老小,或者长工短工,按自己的思路,硬撑着干出来、抠出来、苦过出来。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只要每年有收成,小富即安容易自满。这些人往往不盼望周围人比自己过的好,却盼望人都不如他。一旦有人超过他,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气不打一处来。受这种思想制约,穷人喜欢骂富人,富人又喜欢骂更富的人,就在这种低层次上可劲儿地徘徊。所以中国有很多农民起义失败,其根源完全是一副庄稼汉作派和固有的农民性格兼小家子气,眼里容不得人才,更容不得胸怀天下的济世之才。中国不缺乏人才,中国缺乏容纳人才尤其是自己身边人才成长的土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山之石去干什么?他山相对于我山是他山,我山相对于他山是否也是他山?在重视人才的今天,如何识别和使用好自己身边的人才,不让人才从自己身边溜走,依然是考量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的试金石。身边有人才没有发现人才,是一种悲哀;身边有人才发现了人才不使用,又是一种悲哀;身边有人才发现了人才没有使用好,更是一种悲哀!众所周知刘邦,是中国第一个布衣皇帝,“自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从揭竿起义开始算起,仅用了短短七年时间便开辟了一个西汉王朝,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但是,纵观刘邦一生,他并非是个高明的军事家,却堪称一流的政治家,且极善用人。在楚汉交战时,刘邦大败项羽,大部分靠的是他的政治手段,是他成功的用人之道。谈及刘邦的用人之道,想必人们都会想起他举事成功后说的那句名流千古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从观古今,天下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成功之道领导驾驭人才的艺术。
合理使用人才须不拘一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天公降得人才很多,但能不能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也不一定。人虽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这个运就是领导的赏识。刘邦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也就是知人善用、合理组合,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才都有用。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就叫不拘一格。
合理使用人才须放手给权。我们有一句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现如今,很多领导不善于放权。刘邦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让很多刘邦的老随从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然而刘邦还是坚持对陈平委以重任。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为了让陈平能够成功的实施反间计,刘邦拨款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并且不问出入,可以想见刘邦对陈平大胆的使用和倍加信任。
合理使用人才须论功行赏。使用人才,首先是要尊重和赏罚分明,因为尊重人才能让人才得到心理满足,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人才才会心悦诚服,甘愿为你出谋划策。对于人才队伍,有贡献就得奖励,奖励要奖励得恰当适度。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要多奖;做得一般地,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出了问题的,要处罚。必须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尽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合理使用人才须处事要公。用人无比求公,论功行赏。绝不能让弄虚作假的人占便宜,决不能让老实干事的人吃亏。“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处事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用人不公极大地伤害人才的积极性。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用人之策,贵在公平。览古鉴今,无不如此。用人不公是最大的不公!用人不公导致坏人当道、致好人受气。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批,用错一个人,挫伤众人心。只有凭德才、凭实绩、凭公认使用干部,切实把德才业绩好的干部用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树立用人才选人才的清正风气,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无限热情!
合理使用人才须处事要公。用人无比求公,论功行赏。绝不能让弄虚作假的人占便宜,决不能让老实干事的人吃亏。“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处事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用人不公极大地伤害人才的积极性。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用人之策,贵在公平。览古鉴今,无不如此。用人不公是最大的不公!用人不公导致坏人当道、致好人受气。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批,用错一个人,挫伤众人心。只有凭德才、凭实绩、凭公认使用干部,切实把德才业绩好的干部用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树立用人才选人才的清正风气,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无限热情!
由于刘邦用人有方,故四方贤士武将前来投靠,心甘情愿地为刘邦效劳,形成了一个以刘邦为首的中坚集体.从而使刘邦能由小及大,由弱变强,七年一统天下,建立400多年之久的大汉王朝,其历史功勋当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合理使用人才,是否对人们成功与否有一定的借鉴,仰或无需考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