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西安、华山、延安四日游(三)
个人日记
黄帝陵 黄河壶口瀑布 延安
这次出行是西安的北线旅游。陕西省分为渭南、关中、陕北。其中以西安所在的关中最富,陕北最贫穷。所以开始行程的时候,导游就和我们说这是我们的扶贫之旅,你们去陕北花的每一块钱都是对陕北人民的扶持。因为去延安,所以车上的老者比前两天的团多了些,可能都想看看这红色的根据地,凭吊一下革命的先烈。
我们的第一站是轩辕庙.黄帝陵。我们先到的是轩辕庙。黄帝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黄帝本姓公孙,号轩辕氏。轩辕庙是历代帝王登基祭祖的地方,历史久远。轩辕庙坐北朝南,据导游介绍,始建于汉朝初期,建在桥山西麓。之后,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宋代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经过历代的修缮扩建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轩辕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绎不绝前往祭祀瞻拜,已经成了当地的风俗。
这次出行是西安的北线旅游。陕西省分为渭南、关中、陕北。其中以西安所在的关中最富,陕北最贫穷。所以开始行程的时候,导游就和我们说这是我们的扶贫之旅,你们去陕北花的每一块钱都是对陕北人民的扶持。因为去延安,所以车上的老者比前两天的团多了些,可能都想看看这红色的根据地,凭吊一下革命的先烈。
我们的第一站是轩辕庙.黄帝陵。我们先到的是轩辕庙。黄帝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黄帝本姓公孙,号轩辕氏。轩辕庙是历代帝王登基祭祖的地方,历史久远。轩辕庙坐北朝南,据导游介绍,始建于汉朝初期,建在桥山西麓。之后,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宋代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经过历代的修缮扩建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轩辕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绎不绝前往祭祀瞻拜,已经成了当地的风俗。
轩辕庙的主要建筑是庙门、诚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大殿 。庙门两侧是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56面黄色旗帜,在风中烈烈飘扬。黄旗的前面,左面是一面大鼓,右面是一口大钟,承着钟鼓,两侧依次是几个黑色祭祀用的大鼎,然后是飞檐门垛,气势恢宏。进入庙门后左右两侧有几棵古老的侧柏,最珍贵是黄帝手植柏,树龄高达五千年以上。汉武挂甲柏也有两三千年的树龄了。正对着庙门的是诚心亭,香火不断,有很多人在祭祖。接着是碑亭,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这些石碑有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名人题咏和重修碑记,包括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的诗文、题字和祭文。由江泽民、李鹏为黄帝陵整修工程的题词,以及董建华亲笔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碑”等。人文初祖大殿内有轩辕氏的石雕像。我们还看到了轩辕氏的脚印,脚印很大,据导游说根据这个脚印推断,轩辕氏有三米多高,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的崇拜。
黄帝陵在轩辕庙的西侧的桥山上,古称桥陵。据说就是一个衣冠冢。传说黄帝在118岁的时候被一条黄龙带走升仙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建造的陵墓。现在看到的就是一座土堆,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柏。黄帝带领部族制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养蚕、创造了文字、干支历法、造乐器,中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人们永远祭奠他。
黄帝陵在轩辕庙的西侧的桥山上,古称桥陵。据说就是一个衣冠冢。传说黄帝在118岁的时候被一条黄龙带走升仙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建造的陵墓。现在看到的就是一座土堆,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柏。黄帝带领部族制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养蚕、创造了文字、干支历法、造乐器,中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人们永远祭奠他。
我们第二站到达的是黄河壶口瀑布。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所以黄河被成为母亲河,这次我终于饱览了黄河的风采。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多是宽广的黄河,但到了壶口,300米宽的黄河变成一个不足50米宽的小河沟了,因为这里的河床窄。而且水位落差很大,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所以称为壶口瀑布。可能是今年这里干旱的原因吧,黄河水位不高,两岸的河床都显得很干涸。河床是由坚硬的沙岩构成,近水处,几乎没有一点砂石。那细沙就是我们说的绵绵土,细得如胭脂。这使我想到小时候农村的母亲们给婴儿肚脐和大腿皱褶处上的炕席土。这样的细砂在水里就会化做水的一部分,黄河水中都是这样的细沙,所以黄河水很浑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浑浊的河水,就是黄色泥汤子水。河水含少量太大了,以至于我们都怀疑这河水里鱼还能否生存下去。
壶口瀑布确实很壮观。那飞奔的水流声势浩大,奔腾咆哮着;水花飞溅,水雾腾飞,威武雄壮,终于听见了黄河的咆哮声了。观海的时候,海水里有很多鱼类,但没有腥味。接近壶口瀑布你会闻到很大的土腥气,也许是黄河含沙量大加上急流飞下的缘故吧。这样大的含沙量,泥沙沉积,河床就会承受不了,难怪历史上黄河年年发水灾。据说从这里往南不远,是龙门上口孟门,那里有大禹治水的“镇河石牛”。
来这里观看瀑布的游人很多,人们争相着和瀑布合影留念。这里是黄土高坡,为了突出陕北的地方特色,还有当地的老乡牵着毛驴给游客们提供照相道具的。老乡们被黄土高坡的风吹得脸红红的,饱经沧桑的样子。我也加入了其中,拍了一组陕北大妞回娘家的照片。
很喜欢陕北民歌信天游,也喜欢《黄土高坡》这首歌。可是当亲眼看到这里的情景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悲凉。据说这里的气候很不好,一会风沙,一会冰雹的。我们去时就是这样,刚才还是多云的天气,凉凉爽爽的,一会就烈日炎炎了。当我们要走的时候,就刮起细沙子了。再看看那干得要裂纹的山坡,估计是什么都不会生长的,据本地人说这里靠天吃饭,种上地,要是天不下雨,就没有收获,而偏偏这里是干旱地区雨还很少。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沟就是深沟 ,壑是山谷,还是深沟。这里的地形就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大山包,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深谷,而且山上没有树木,只有一些稀疏的矮草。这样的地方是没法耕种的,难怪这里贫穷。据说这里的粮食都是从东北运来的,只出产少量的小麦,水果就有小绿梨和小苹果。好贫瘠的土地,好贫穷的黄土高坡,远没有歌声那样的辽远高亢。
第二天我们去了延安。延安是革命圣地,也属于黄土高坡,所以也是丘陵沟壑地貌,但要比黄河壶口那里好些,还能找到一些平坦的地块。如王振率领三五九旅开垦的26.1万亩土地的南泥湾,在南泥湾那里有一小块地,还可以种些水稻,听说那是陕北唯一能种水稻的地方,因为种水稻得需要水。听导游说,中央很注重延安这个红色老区的建设,要在未来的20年里投资27个亿,像愚公移山一样,把这里的丘陵沟壑变成可耕作的平地。这样可能这里就会富裕些了,不知道实现之后是怎样,大家都期待着呢。
路过南泥湾的时候我们下车拍了照。大概是高原的关系,这里天气很凉爽。三五九旅开垦的土地上的庄稼长得很好,远处苍翠的青山被早晨的山气笼罩着。看到这种情景我想到了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禽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看来山气不光是日夕佳,早晨也很好,宛若仙境。陶渊明所种的也是这样的土地吧。“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1939年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加强对延安苏区的封锁,“不让延安运进一粒粮食,把共产党饿死在延安”。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1940年朱德总司令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开垦出这块土地,基本满足根据地的物资供给。现在提到南泥湾,人们就会说起王振,王大胡子。
壶口瀑布确实很壮观。那飞奔的水流声势浩大,奔腾咆哮着;水花飞溅,水雾腾飞,威武雄壮,终于听见了黄河的咆哮声了。观海的时候,海水里有很多鱼类,但没有腥味。接近壶口瀑布你会闻到很大的土腥气,也许是黄河含沙量大加上急流飞下的缘故吧。这样大的含沙量,泥沙沉积,河床就会承受不了,难怪历史上黄河年年发水灾。据说从这里往南不远,是龙门上口孟门,那里有大禹治水的“镇河石牛”。
来这里观看瀑布的游人很多,人们争相着和瀑布合影留念。这里是黄土高坡,为了突出陕北的地方特色,还有当地的老乡牵着毛驴给游客们提供照相道具的。老乡们被黄土高坡的风吹得脸红红的,饱经沧桑的样子。我也加入了其中,拍了一组陕北大妞回娘家的照片。
很喜欢陕北民歌信天游,也喜欢《黄土高坡》这首歌。可是当亲眼看到这里的情景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悲凉。据说这里的气候很不好,一会风沙,一会冰雹的。我们去时就是这样,刚才还是多云的天气,凉凉爽爽的,一会就烈日炎炎了。当我们要走的时候,就刮起细沙子了。再看看那干得要裂纹的山坡,估计是什么都不会生长的,据本地人说这里靠天吃饭,种上地,要是天不下雨,就没有收获,而偏偏这里是干旱地区雨还很少。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沟就是深沟 ,壑是山谷,还是深沟。这里的地形就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大山包,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深谷,而且山上没有树木,只有一些稀疏的矮草。这样的地方是没法耕种的,难怪这里贫穷。据说这里的粮食都是从东北运来的,只出产少量的小麦,水果就有小绿梨和小苹果。好贫瘠的土地,好贫穷的黄土高坡,远没有歌声那样的辽远高亢。
第二天我们去了延安。延安是革命圣地,也属于黄土高坡,所以也是丘陵沟壑地貌,但要比黄河壶口那里好些,还能找到一些平坦的地块。如王振率领三五九旅开垦的26.1万亩土地的南泥湾,在南泥湾那里有一小块地,还可以种些水稻,听说那是陕北唯一能种水稻的地方,因为种水稻得需要水。听导游说,中央很注重延安这个红色老区的建设,要在未来的20年里投资27个亿,像愚公移山一样,把这里的丘陵沟壑变成可耕作的平地。这样可能这里就会富裕些了,不知道实现之后是怎样,大家都期待着呢。
路过南泥湾的时候我们下车拍了照。大概是高原的关系,这里天气很凉爽。三五九旅开垦的土地上的庄稼长得很好,远处苍翠的青山被早晨的山气笼罩着。看到这种情景我想到了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禽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看来山气不光是日夕佳,早晨也很好,宛若仙境。陶渊明所种的也是这样的土地吧。“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1939年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加强对延安苏区的封锁,“不让延安运进一粒粮食,把共产党饿死在延安”。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1940年朱德总司令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开垦出这块土地,基本满足根据地的物资供给。现在提到南泥湾,人们就会说起王振,王大胡子。
之后,我们又去了王家坪革命遗址和枣园革命遗址。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这里有毛主席和朱德、周恩来的短期住所。我们主要参观了军委举行活动的礼堂,礼堂里张贴着庆祝抗战胜利等各种标语,是抗日战争时期,举办各种庆祝活动的地方。礼堂不大,大约有我们现在的两个学生教室大小。
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在枣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以及作战指挥室、行政办公室等,都是窑洞式的建筑。据说很多重大的方针和战略决策都是在行政办公室、作战指挥室讨论决定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居陈设都很简单,桌椅都是木质的,床上的被子都是白色的,很简朴,墙壁上都挂着镶有镜框的照片。导游给我们讲了他们的故事。毛主席把当时用废旧汽车弹簧做的延安唯一的一把弹簧椅给了朱德,当时朱德已经60岁了。朱德的一件黑色呢大衣穿了祖孙三代,自己是新三年,反面再穿三年,后给儿子孙子做衣服穿了。周恩来最喜欢他那件皮大衣了,只有出席正式的场合才穿,因为穿上漂亮多了,周总理是世界公认的四大美男等等。枣园的环境很幽静,有青翠的树木,有草坪和小石路。这就是伟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历史是凝重,中国现代的历史是用烈士的鲜血写成的,我们远道而来,虽然只参观了几间古旧的房子,但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值得后人永久的瞻仰。
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在枣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以及作战指挥室、行政办公室等,都是窑洞式的建筑。据说很多重大的方针和战略决策都是在行政办公室、作战指挥室讨论决定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居陈设都很简单,桌椅都是木质的,床上的被子都是白色的,很简朴,墙壁上都挂着镶有镜框的照片。导游给我们讲了他们的故事。毛主席把当时用废旧汽车弹簧做的延安唯一的一把弹簧椅给了朱德,当时朱德已经60岁了。朱德的一件黑色呢大衣穿了祖孙三代,自己是新三年,反面再穿三年,后给儿子孙子做衣服穿了。周恩来最喜欢他那件皮大衣了,只有出席正式的场合才穿,因为穿上漂亮多了,周总理是世界公认的四大美男等等。枣园的环境很幽静,有青翠的树木,有草坪和小石路。这就是伟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历史是凝重,中国现代的历史是用烈士的鲜血写成的,我们远道而来,虽然只参观了几间古旧的房子,但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值得后人永久的瞻仰。
在枣园,我们又观看了大型舞台表演剧《延安保育院》,票价180元,据说都要捐给国家红十字会。每场六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这部剧是根据真实的故事编排的,耗资上亿元。内容是延安保育院的阿姨们历尽千辛万苦培养革命领导人和烈士们子女的故事。据说毛主席、聂荣臻、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子女都在这里长大的。这些阿姨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牺牲自己的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中国革命的胜利真不容易,共和国的旗帜上有她们血染的风采。期间还穿插了陕北地方民歌和安塞腰鼓的表演,演出利用现代电脑技术模拟战争和黄河活灵活现,现代的科学技术真发达。尤其安塞腰鼓的表演,那种气势是别的地区没有的,体现了西北汉子火辣的性格。
延安从交通和地理环境上都不太好,在战略上易守难攻。这可能是当时国家领导人选这里做根据地的原因吧。从枣园出来我们又看了宝塔山和延河大桥,延河水是干涸了,但它的贡献,它的历史人们会永远记住的。到此我的北行之旅结束了。中饭后,汽车行驶了五个多小时回到了西安。
西安之行历时四天,这四天我重温了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 ,从思想上是在穿越历史,所以我这几篇日志的题目叫穿越历史。古人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旅行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生,有机会出去走走,还是不错的。
说明:图片在相册的风景里。
西安之行历时四天,这四天我重温了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 ,从思想上是在穿越历史,所以我这几篇日志的题目叫穿越历史。古人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旅行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生,有机会出去走走,还是不错的。
说明:图片在相册的风景里。
文章评论
上善若水
黄河瀑布只在书上看到,未亲见。真想一睹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