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死亡并不可怕&amp#160心灵迷失才最可悲】

个人日记



肉体死亡并不可怕 心灵迷失才最可悲

作者:星云法师

生死事大,世界各地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死后的葬仪也各自相异。在尸身的处理上,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立葬等不同的方式;在尸身的保护上,也有冷冻、风干、尸解、木乃伊等种种不同的方法。而佛教对死后的处理方式也有一些原则,和其他宗教大异其趣,例如:人死之后的八个小时之内,最好不要随便搬弄他,也千万不要随便哭出声来。



这种原则不但合于佛法,而且有科学依据。因为人的呼吸虽然停止,心脏也不再跳动,理论上可以宣告死亡了,但是他的神经系统和脑部还在运作,潜意识里面还残存着某些知觉,实际上人还没有完全死亡。所以不管那时候他的姿态是躺着、坐着还是一半在床上一半在地下,都不宜随便搬动他,也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地给他换寿衣;因为你动他的时候,可能会引起他身体上的不舒服,让他有痛感,他一不喜欢就会生起嗔恨心,这一念之间就会影响他的业力而产生不幸的后果,他就不能心生欢喜地去投胎受生了。



过去有一个国王笃信佛教、奉行佛法,临终的时候,国王的亲人都守在床侧看着国王安静地灭度,不巧一只蚊子飞来,正好停在国王的鼻子上,国王的亲人一看,一掌挥打过去,却打在国王的脸颊上,弥留中的国王一疼,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因此堕入恶道,转世成为一条大蟒蛇。



所以人往生之后,最好等过了八个小时再去搬动他的遗体,替他换衣服安排后事,家人到这个时候也才可以哭,在这八个小时之内只可以助念,协助亡魂系念于佛号而往生,千万不要哭出声来,忍不住要哭的话,也要避到远远的地方去哭,不要让死者听到。因为他虽然身躯已经僵冷了,可是耳识仍然存在,如果听到亲人家属的哭声,心里留恋割舍不下,不忍离开世间安然地去受生转世,对他来讲也是很痛苦的事。



其实,人死了又何必恸哭呢?就把他当成出国去旅行,他会玩得很愉快、很舒服;或把他想成升天堂、成圣作佛,从此安住在极乐净土,不必再受这个无常人间种种风波的折磨,不是也很好?在佛教来讲,死亡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如蝶破蛹,如虫化茧,如鸟出壳,进入了另一个更光明祥和的世界,我们在世的人又必私念结执而为他恸不欲生呢?



至于八小时之内不宜搬动,还有另外一种理由──就是我们打坐参禅的人,有时候会入定到心脉俱微的境界,不明究理的人便以为是坐化了。像过去有一个老和尚在参禅的时候入定了,寺里的小徒弟一看师父毫无气息以为死了,就抱起老和尚的身体一把火火化了;等到老和尚想出定的时候,一看没有身体了!以后寺里的人就常常听到老和尚的声音在喊:“我的房子呢?我的房子呢?”早也喊,晚也喊,喊得徒弟们内心不安,就去找来老和尚很要好的法师帮忙,这个法师一言不发地到了寺里,等老和尚又叫着找“房子”的时候,大喝一声:“去便去了,还要房子做什么?”老和尚一悟,无念无想,从此就不再嚷着要找房子了。



另外在《死亡的真相》这本书里也曾经提到,有个人死了很多年之后,家人开棺捡骨,发现他竟然四肢绻屈面向棺底俯卧着;原来他只是一时晕死,入敛之后又复活了,一醒来赫然发现自己被关闭在棺木里,大为恐慌,痛苦万分的拼命挣扎着想破棺而出,翻来覆去的终于还是闷死。所以佛教里面停灵八个小时的说法,不管对真正的死或假象的死都是一种缓冲的过渡期,既使生者能宁静地面对生命的转捩,也使死者能平坦地跨过死亡的门槛。



再说到佛教的葬仪方式,佛教主张火葬,既方便又卫生,尤其适合于人口爆满、用地日狭的今日社会;不像土葬费用既高、占地又广,并且埋葬几年后还要捡骨,非常不方便。而火葬安厝灵骨不需要占太大的空间,真是一劳永逸。我记得有一位东初长老,曾经付托我说:“我过身以后,你替我把骨灰撒到海里面去,跟鱼虾结个缘!”谈笑间见胸襟,和一般人的执着贪欲成了强烈的对比。许多人生前贪心,要买这一块地、买那一块地;死后还是计较,要自己的坟墓建得高大宽广,装潢得华丽美观。活着的时候与死人争地,死了以后还要与活人争地,既贪心又可笑!



有的人认为佛教的葬仪虽然隆重,但是看起来未免太简单了,既不要热闹铺张的丧仪乐队,又不盖豪华漂亮的墓园,是不是太不尽子孙的孝思呢?



这个问题牵涉到各人对死亡的认识,越是能了生脱死的人就越是能够放下尘世,像古代的庄子就是真能打破生死关头人。他快要死的时候,弟子们想厚葬他,纷纷商量如何用最上等的棺木隆重地埋葬他,庄子就大笑着说:“我用天地做棺木,用日月做玉璧,用星辰做珠宝,用世间万物做殉葬,还不够丰富吗?还有什么比这更隆重的呢?”弟子们说:“不行啊,把您露天放在森林里,恐怕会被乌鸦和老鹰啄食啊!还是用最好的棺木把您葬了的好!”庄子笑着答道:“这有什么差别呢?露天让乌鸦老鹰吃,和埋在土里给蚂蚁蛆虫吃,还不是一样?何必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要这样偏心呢?”



所以,葬礼办理的方式固然需要合情合理,对于死亡的观念也需要智慧达观。如果能够将铺张的丧葬费用节省下来,做一点慈善事业,让死者的遗爱长留人间,或是将完好的器官捐移给需要的人,也算是救人一命,这样不仅对社会有崇高的贡献,积阴德庇子孙,亡者也能得到冥福,这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上面所说的佛教对丧葬的处理方式来看,死亡不是消灭,也不是长眠,更不是烟飞灰灭、无知无觉,而是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经由死亡的甬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去。佛经里面对于这种死亡的观念有很多譬喻,我现在向各位大略说明其中六种观念:



一、死如出狱:众苦聚集的身体如同牢狱,死亡好像是从牢狱中释放出来,不再受种种束缚,到了自由一样。



二、死如再生:“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死亡是另一种开始,不是结束。



三、死如毕业:生的时候如同在学校念书,死时就是毕业,要按照生前的业识成绩和表现,领取自己的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去受生转世,面对另一个天地。



四、死如搬家:有生无不死,死亡只不过是从身体这个破旧腐朽的屋子搬出来,回到心灵高深广远的家。如同《出曜经》上说的“鹿归于野,鸟归于空,真人归灭”。



五、死如换衣:死亡就像脱掉穿旧穿破了的衣服,再换上另外一件新衣裳一样。《楞严经》云“十方虚空世界,都在如来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一世红尘,种种阅历,都是浮云过眼,说来也只不过是一件衣服而已。



六、死如新陈代谢:我们人身体上的组织每天都需要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才能长出来;生死也像细胞的新代谢一样,旧去新来,使生命更可珍贵。



有了正确的观念之后,就会知道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之后到哪里去才最要紧。一般人活着的时候,就只知道吃喝玩乐,只知道争名逐利,像行尸走肉般了无意义,不知道为自己的生命寻求方向、安排归宿,只知昏昏庸庸地得过且过,一旦大限来到,就什么都是一场空!所以,要先懂得如何生,才能懂得如何死,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个道理。肉体的死亡不要紧,心灵的昏昧迷失、虽生犹死才最可悲!我之所以不避忌讳的和大家谈死亡的观念,就是希各位从死亡的噩梦里清醒过来,摆脱人生的虚伪尘垢,挣出生命的无常苦空,为一己的人生建树庄严的意义,替自己的生命开创出无限的生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欢迎进入甘露法师QQ空间
http://309231731.qzone.qq.com

公众微信号:ganlufashi(甘露法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