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子 】 道 德 经 【 原 文 】
手机日志
 
 
 
 
 一 万物负阴而抱阳,盅气③以为和。 强梁者不得其死④,吾将以为教父⑤。 二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 三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动,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五 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六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七 八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九 帛绸护卵,死之徒,十有七; 人之生,经由死地出入,亦生亦死莫分。 十 道之尊,德之贵,物莫能逞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十一 十二 服文采,带利剑,践粱粟;其货乏,其民贫,非道哉! 十三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十四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十五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纺,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不得亲,不得疏;不得利,不得害;不得贵,不得贱。故为天下贵。 十六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十七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十八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十九 以道莅天下,其神不鬼;非其神不鬼,其鬼不祟。 非其鬼不祟,圣人亦不作法。夫不祟,不与祟。 二十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泽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二一 美言可以市尊,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之得,罪爱同免⑦。 二二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处难之,故终无难。 二三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既成而败。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不复众人之所过,循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四 贤者厚之,明者狡之。知此两者,亦楷式。 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二五 是以圣人欲导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二六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为;俭,故能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二七 二八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二九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披褐怀玉。 三十 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三一 无爽其所居,无餍其所生;夫唯不餍,是以不餍。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三二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三三 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三四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厚生之衍也,是以轻死。 三五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折。 三六 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三七 三八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三九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民之不徙,徒因异于沟壑,相生相长,途路跋涉;相隈相就,蹉途难返。 四十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四一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四二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四三 坚其志,强其骨;常使无欲,知者不敢为也。 四四 挫其锐,解其纺;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似湛非湛,似存非存,众妙之门。 四五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五十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地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一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二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三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能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五四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五五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将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五六 归根曰静,谓之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乃容,容乃大公;公而无求,此乃大昌。 五七 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以言,不以心诚,徒劳之。 五八 六亲乱,有孝慈;国滋昏,有忠臣。 五九 六十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冥兮若晦,寂兮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似狂人,终日顽之睹。 
 六一 六二 六三 但使飚风长,河道压头上。河道宽又长,飚风尘土扬。 六四 六五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六六 六七 六八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六九 七十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