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快乐的搬运工
个人日记
白落梅《相思莫相负》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无论窗外是哪个季节,屋内已是一派姹紫嫣红。绿杨就长在纸上,杏花也开在纸上,是词人用笔墨,封存了那年绚丽的春色。人会像枯草衰杨那般老去,而这阕词,像是抹上了水粉胭脂,永驻红颜。
一场花事在春天粉墨登场,欢欣地汲取人间的光暖和雨露,还有人的情感和性灵。许多追逐的目光,为了这场嫣然丰盛的花事,早忘了世情风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道其《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这是一幅早春图,色彩明丽,洁净端然。满城的春光,让人想要走进这个缤纷的世界,将春天的滋味一一尝遍。
春色是自然赠予给人间美丽而高贵的礼物,泛舟湖上,以花瓣铺床,以花瓣作枕,以花瓣为食。看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早春的清晨,寒意却微轻。红杏在枝头,放纵地开放,开到惊艳,开暖了游客赤热的心肠。每次读到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无论当时心情多么平静,都会在瞬间惊诧不已。往日的素颜清淡,被抛之一空。脸上像被涂了胭脂花粉,头上戴了金银珠钗,身上披着华衣锦缎。这就是杏花,它不仅装扮着自己,还可以感染别人。一朵朵红杏,开到刺眼,就那样没有顾忌地欢笑,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将生命耗尽。用最短暂的时间,等待着收获灿烂的果,它们似乎从来都不屑绽放的过程,视死亡为乐趣,视悲悯为软弱。所以它们有勇气探墙而出,而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因为它们向往人间烟火,愿意和一粒尘埃发生爱情,愿意和一缕清风亲吻,更愿意被行人采折,带回家插入瓶中,装饰别人的梦。而世间之人,往往不及一枝红杏,以为守在世俗画的圈内,就是坚贞。却不问,人活着只有一世,既是来到人间,就该让红尘的烟火熏燎,才不辜负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所谓红杏出墙又如何?任何的人事,都会有不可预测的变故。人生当走过逼仄的深巷,去创造奇迹,创造唯一,甚至去创造衰败和死亡。这世间,也没有 量身订做的人生,因为,有时候突如其来的事件,连命运都无法掌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勇敢地接受过程所带来的结果,做个睿智的人、淡定的人。无谓成败、无谓生死、无谓得失,也无谓来去。“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浮生若梦,做梦容易,梦醒却难,人生总是苦多甜少,悲多喜少。应该不吝啬钱财,纵是散尽千金,也要换取这片刻的春光和欢娱,也要博得美人一笑。
这时的宋祁,携歌妓一起来游赏春色,看如烟杨柳,绚烂红杏。只觉人生得意须尽欢,纵算到明天就要将春色归还,留孤独给自己,也不能辜负今天。“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他们将春光,调制成酒,花瓣当做菜肴,趁着大好年华,肆意地交换着杯盏。纵是断肠,也无悔。他们一起举杯,劝斜阳,希望可以在花间多徜徉一会儿,不要那样无情地离开。这首木兰花 整首词,都表达出词人对春光的无限依恋,缠绵而不轻薄,华美却不艳丽,情怀真挚,心性豁达。词 人在告诉我们,珍惜缘分,珍惜时光,宁可辜负流年,也不要被流年辜负。烟柳骄傲地穿着自己的绿衣,红杏孤高地守着自己的红颜。不需要将爱说出口,春风会给我们最深情的拥抱。宋祁的一生,应该算是如意,这与他的历程和性情相关。宋祁,字子京,北宋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1024年)与兄郊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郊为第一,置祁第十,时号“大小宋”。短短几行,写着宋祁一生的名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穿着官服的宋祁,在北宋京城的崇正殿,春风得意。而这首词,更体现出宋祁疏放明朗的心性,他宁肯为春光千金散尽,也不愿为世事拘泥。虽在朝为官,却一生闲游山水,折柳采花,恣意人生。他的另一首词《锦缠道》写着:“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以闲雅欢快的笔调,抒发了人生 当及时行乐的情怀。记得《红楼梦》中,一次行酒令,探春掣得了一枝杏花,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探春就是那枝凌云的杏花,敢与世抗衡,她果敢,所以她远嫁他乡,也可以在异国的土地开得灿烂。这让我不禁想起,每个人的前世,或者都是一株植物,所以百花千草中,其间有一株牵系着自己的今生。金陵十二钗中,每个女子,都是一朵花,黛玉是风露清愁的芙蓉,宝钗是艳冠群芳的牡丹,湘云是香梦沉酣的海棠,李纨是霜晓寒姿的老梅,惜春是佛前的莲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也是因这一句词,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做红杏尚书。一枝红杏,探墙而去,倚云而栽。花事登场,花事落幕,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纵是尝尽冷暖人情,也要和红尘同生共死。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江南的夜晚,真的很美,一片灯火煌煌的夜景下,旧式的牌坊,古典的楼阁,还有一扇扇雕花的老窗,半开半掩,不知在为谁低诉着风情。路旁是仿古的宫灯,墙院上、檐角边、树枝里,被星星点点的灯火围绕,似银花绽放,璀璨迷人。
来往游人无数,没有香车宝马,却也是姹紫嫣红的光影一片。每年的元夕,我都会来此看灯,这里叫南禅寺,墙院内是云水禅心,墙院外是都市繁华。
站在石桥上,看运河里的龙舟徐徐缓缓地行驶,船上的游客,欣喜地观赏两岸的风景。他们或许不知道,这运河,是当年隋炀帝为了游江南,去扬州赏琼花而开辟的。千百年来,这条河流从来没被光阴冷落,尽管当年隋炀帝荒淫无度,但他却为江南水乡带来了鼎盛与繁荣。他带着梦而来,却没能回去,来时,他写下一首诗:“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这位风流皇帝最后死在江南,但他赏过扬州的琼花,看过江南的月,爱过江南的女子,他死得无憾。街灯眩目,是因为忘不了夜色的温柔,我独自冷眼看着这一切的繁华,有一种“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感慨,却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淡然。灯火阑珊处,有江湖艺人在吹笛,有画者在为人描绘着肖像。而我就是那个灯火阑珊处的女子,只是不知道,这人流中,是否有一个人,也在众里寻我千百度?恍然间,我想到,这粲然华丽的夜市,不就是为了迎合千年前那阕叫《青玉案》的古词吗?虽然不是元夕佳节,却流淌着同一种美好的意象。有人说,当年辛弃疾填这首词,看似在表达对一个女子的爱情,其实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首词作于宋春熙元年或二 年,那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南宋统治阶级却偏安江南,在歌舞享乐中粉饰太平。辛弃疾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他有心请缨,却不受君王赏识,心灰意冷时,看着这幅元夕踏灯的图,试图用这浮华的表象,麻醉自己的心灵。所以他孤独地寻找,希望可以找到一个不落流俗、孤标傲世的女子,视她为知音。
苏轼的词,旷达中渗透着人生哲理,总让人同他一起走入风起云涌的境界里,又随他慢慢地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不同,他的词似乎永远炽热,带着英雄的豪情与悲壮,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这些,与他的人生历程相关,他年轻时就参加抗金义军,携着燕赵奇士的侠义与豪情,也算是金戈铁马二十年,有气吞山河的的豪迈。可中年受到排挤,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伟大志向不得施展,就将这一腔愤怒,写入词中。他闲赋了二十年,漂泊流转,一边羡慕归隐山林的隐逸高人,一边忘不了要做一个承担民族使命的英雄。他总是会在恬静的时候, 心灵涌起波澜,并且在这种感情起伏与交织中度过了后半生。写下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样醒透又悲凉词句。他写下这首《青玉案》,是想透过世态表象的繁华,寻找属于自己的落寞和清醒。明月就像一面镜子,映衬出一幅雪树梨花的元夕画境。月亮无须背负宋朝那沉重的历史,它从远古走来,看过秦汉风云和隋唐演义,依旧温婉似玉、清凉无尘。此时的朝廷,风雨飘摇,国难当头,可江南的元夕,却依旧一派盛况空前的鲜妍景象。火树银花不夜天,龙腾狮舞闹元春。香车宝马碾过芬芳的路径,游人如织,笑语盈盈地赏灯,猜灯谜。他们沉醉在歌舞升平的快乐里,却不知,宋朝已失去半壁江山,他们脚下的土地已不再全部属于自己。难道他们真的被浮华麻醉了心灵了,或者他们都已经修炼到淡定的境界,可以足够成熟地抵挡风雨?
辛弃疾辗转在如流的人群中,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寂寞。他想 要唤醒所有的人,告诉他们,一起力挽狂澜,修补残破的苍穹,却又不忍惊醒他们瑰丽的梦。他在纷繁的街市中,似乎听到美人环佩和璎珞的叮当声,他希望在这个没有约定的夜晚里,可以找到一个不屑俗流、超拔脱俗的佳人。和她共诉一段柔肠,共有一种相思,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忘记,摇摇欲坠的山河,忘记他骨子里,那一点还没有完全消磨殆尽的英雄气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一直寻寻觅觅的身影,原来就在阑珊的灯火处,在倾斜的月光中。这女子,也许是一位脱俗的仙子,她用淡然的心,漠然地看着世人悲喜往来。又或许是一个冷落繁华的平凡女子,她不过在今夜,独自走出闺房,想要在阑珊的角落,感染一点点热闹的气息罢了。无论她是谁,今夜,她就是辛弃疾苦苦寻找的那个人,是他心中那枝清绝高傲的红梅,不与凡尘有任何纠缠。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 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细细揣摩,这三种境界,我们都能体味,但是却未必要真正达到。因为,我们都是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经历着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我们的人生也许不需要经历这三层境界,只在心里,存一份淡定,留一份清醒。不上高楼,不为憔悴,不再寻觅,只从容地行走,清淡似水,安静如月,低眉浅笑,自在平宁。
文章评论
茶水
非常好,转了[em]e100[/em]
居闲翁
觉得很好,还没有完全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