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纪行之前往根河

个人日记

­图片­

游人如织的满洲里国门景区

­

8月5日,晴,满洲里,根河。­

­图片­

41号界碑旁的游人

­

清晨的满洲里,分外宁静。街道上,行人稀少,随处可见的俄罗斯语招牌,提醒你,这里是中俄边境了。在这个拥有41号界碑的城市里,除了梦幻色彩的夜景,相信白天会是另一番景象,可惜我们白天在这个城市里滞留的时间很短。­

­图片­

国门景区对面,是个安静的俄罗斯小镇

­

国门景区,在满洲里国际铁路出口处的我国境内,是个热闹的旅游景点,而对岸,是一个看似乎不到人影的俄罗斯小镇。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纷纷拿起相机的时候,对岸的俄罗斯人,或许正从离此不远的公路口岸,进入满洲里的各个交易市场,跟中国人做生意呢。­

­图片­

远处是前四代国门的微缩景观

­

从前四代满洲里国门的说明文字可以看出,其实代表中国大门的国门,还是赋予了很多历史印记的,特别是文革时期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字样的国门,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明显特点。­

­图片­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深处

­

还没看够满洲里这个边陲重镇丰富多彩的身姿,便匆匆上车,赶往呼伦贝尔大草原边缘、大兴安林北段西坡的根河市(原为额尔古纳左旗,蒙语意为“清澈透明的河”)。随行的根河市航空护林站负责同志介绍说,由于根河市处于大兴安岭西坡,冬天极其寒冷,零下40多度非常常见。结合之前看过的关于大兴安岭的一些纪录片或节目,总觉得,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根河市,应该是处于崇山峻岭深处的世外桃源。事实上,根河之行,打破了原来脑子里固有的那些刻板印象。­

­图片­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无限次的重复着

­

从属于满洲里的扎赉诺尔收费站出来不远,有条折往根河的支路。这条公路若放在沿海发达地区,只能算是乡级公路了。但沿路所经的草原,远比海拉尔到满洲里一级公路两边的草原更醇厚。那条通往根河的公路,就像献给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哈达,将世外的祝福,带到这片广袤的青青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无休止的重复,却丝毫感觉不到单调。尽管沿路也看到了一些蒙古包,但我总觉得,这些牧民已经不再游牧。但据介绍,事实上,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特别是那些需要照顾牛羊的劳动力,还是要随着牧草的变化而游牧的。只是,我们的惊鸿一瞥,很难捕捉到事实的全部。­

­图片­

弘吉剌部景区和远处的湿地

­

应该是靠近额尔古纳河时起吧,草原上慢慢出现更多的山丘,灌木也在流过大草原的开始繁衍。额尔古纳河滋养了无数的湿地,同样也养育了成吉思汗正室孛儿帖(出生在达赉湖边)所在的部族——弘吉剌部。蒙古人的大气,到了额尔古纳黑山头镇西面弘吉剌部度假村山坡上时,才会更有体会。在一面开阔的缓坡下面,合围者一大片草原湿地,在山坡顶上,可以望见整个盆地,眼前一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指环王》里的宏大场景。­

­图片­

弘吉剌部景区里的黄金大帐

­

吃着手把肉,喝着奶茶,确实感觉不到油腻了。这是大草原上的原住民,给这个世界留下的美味。包括蓝莓汁,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怎么也喝不够。文化多样性的好处至少是,让每个民族和每个地域的人民,都能就地取材,创造出种种美好的食物,来满足人们小小的口腹之欲。­

­图片­

去往根河路上的湿地

­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湿地穿行。车子开始爬升,但也只是在山腰上擦过。山下的湿地里,有一条大河,应该是根河吧,始终形影不离。许是涨水期的缘故,水流汩汩;上山的林海,也慢慢的由一丛一丛,到漫山遍野。只是,在丛林之中的平缓地带,仍旧有不少湿地错落其间。同行的海拉尔航站的负责人介绍说,大兴安岭的树种,比较单调,就是落叶松,白桦树,杨树,柞树等几种。而公路两旁的林海,更多的是次生林。因为树木长的还都不粗,而大兴安岭落叶松,长得又很慢,一般要50年才能成材。这是一个多么需要坚持的事业啊。­

­图片­

草原上,几乎每个建筑周围,都有发电小风车的影子

­

车到根河市区,已经傍晚。在一个低矮的山岭包围之中,呈现出一座小巧的城市,没有原先想象的那种茂密森林包裹的样子。只是,四周都是裹绿的小山头而已。如果不是经历长途跋涉,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城市居然是在茫茫大兴安岭深处。­

­图片­

静谧的丛林间小池塘

­

据了解,这个城市的特殊之处在于,先有林业局后有政府。这原本是个纯粹靠林木生存的城市,现在,城市的小格局已经形成,非林产业估计也在发展之中了。这种发展,或许就会造成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去林间饭店的路上,挖掘机开山采石扬起的尘土,几乎遮掩了半个村子。希望,这样的开发少之又少吧。想想,如何能把蓝莓汁推广到一定程度,或许比毁林采石更有价值吧。­

­图片­

暮色中的林中饭店

­

到根河的第一顿饭,喝了不少据说是当地药材做的补酒,几杯下去,不胜酒力。但那林中饭店,确有世外桃源之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