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窑赋》(宋)吕蒙正

智慧人生

             

吕蒙正(946-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皇帝为状元写诗赐宴就是从他开始的定例。988年起他当了多年宰相,是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第一个书生宰相、状元宰相,是宋朝当宰相经历过三朝的两个人之一。吕蒙正为人宽厚质朴,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破窑赋》吕蒙正当太子的老师时的经典之作(又称劝世文),据说这文章感动了狂傲的太子(后来的真宗皇帝),使之谦虚谨慎。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破窑赋》

宋 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附:

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亦见李元纲《厚德录》

 

翻译: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不喜欢记忆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副宰相),进入朝堂(百官治事之所)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穷追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胸怀大量。(赵永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