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

智慧人生

 


 
 
活到老,就要学到老,知识有很多的种类,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才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体会,才体会到儒,道,佛的精髓!对人生的帮助。可谓人生的精神食粮!
 
★ 青年学儒 ★
青年学儒,就是人在青少年时期,学儒是一个必修阶段与过程。我这里讲的学儒,是一个概括性的,并不是指儒家经典,是指进入学校,学文化,接受学历教育。在孔子创学堂之前,是不许老百姓的子女学文化知识的。只允许贵族(即特权阶层)为其子女聘老师到家中任教。后来,孔子创立学堂,收弟子三千,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开教育之先河。是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现在的学历教育,也是施行有教无类的,即提出全民教育,在教育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但学历教育其实质是一个教育的选拔过程,灌输的知识是一样的,最后是一个淘汰赛!比什么?其实质就是比理解,记忆,与创新,发挥的能力!
但孔子的儒家学说的精髓始终惯穿于学历教育之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日三省我身》就是讲的自身修养与学习的方法,自身修养及学习到什末程度呢?要附合,礼,义,廉,耻,忠,孝,等的要求。学这些的目的,就是因为孔子总结出了,《学而优则士》《劳心者治人》的这个人间规律!孔子看透了人间是没有平等的,是一个《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换句话就是聪明者治,欺,老实者,的社会。所以,就要弟子努力学习适应与应酬社会上层的礼,义,廉,耻,忠,孝。苦心教其如何伪善,如何钻营,日后做官的知识,待日后真的做官了,就可《克己复礼》了,任由自己随心所欲了!
 现在,无论权贵与百姓,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所以,青年学儒是学进取,学钻营,是望子成龙的必需阶段与必需知识,只学数理化,走向社会不会说话,一门文科好,走向社会吃不饱,文,理,儒都学会,将来一定做权贵!
 
★ 中年学道 ★
青年学儒,为的是望子成龙,但是,成龙的有几何?难道是投入不够吗?难道是其人不学吗?成功者洋洋得意,得意自己的聪明,狡诈与努力!底层百姓抱怨社会的不公与懊悔自己过去的不足。残苦的现实社会就像一条权贵的船,已在船上的权贵想永远座在船上,船下淹淹的百姓揭立向船上爬去,于是,权贵就动用家丁,维护船的正常航行!世上没有真理,没有对与错,只有需求,只有强与弱!每个人都想追求利益的最大,追求不到的只有一生的无奈!
中年学道,道学,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一,现称道教,是一种说教,初有人类之时,是后人为感恩祖辈的一种祭祠活动,时而久之,祖辈在天之灵为庇护后人而传受的趣吉避凶的方法。原始的道教比教杂乱,只突出一个孝字,后人张道陵总结和创立了系统的道教,它是解释宇宙,太空,人间万物,人生,的一门规律学。其核心是在孝的基础上又加一个善字,不争,不为,与人为善,而得其善!妙哉!!!社会就和谐,稳定了。道学的独善不争,本想是施善得以善报,可权贵心中暗喜,你善,我不善,天下利益我全沾!!所以,天下还是不和谐!道学又以不争为准则,探讨了阴阳五行,趣吉避凶的各种方法,以达到天下万物为我用之原则。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人生的苦辣酸甜,社会的残苦,家庭的责任,往往在百思不解后,在心中自问很多为什么?种瓜不得瓜,一样得努力,不一样得结果,时代的解释已不能自圆其说,中年学道,道学能解释每个人的基因,遗传不同,生长期的地理位置不同,而遭遇不同,再以阴阳五行来趣吉避凶。特别是在培养后代,道学有其独特的见解与方法。
道学中有神,神是什么?神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死去的祖先中的极少数人的灵魂。是神传受了阴阳五行,解释了太空,人生基因的不同,轮回的不同,传受了趣吉避凶的方法。神为了庇护华人的后代,是以善为说教的。神善到何种程度呢?善到不分恶人,权贵,百姓,一概都愿帮,因他认为,好人,坏人,都是神的后代,都要庇护!所以,神帮百姓进入权贵,帮权贵更权贵。有时,也有越帮越乱的现像!人到中年学道,就可感受到神,做为华人祖先的用心良苦!也可感受到神为他的后人来到人世间受到磨难的无奈!!所以,做为中国人,只有对神抱以敬仰之情,也算是对自己的祖先的一种孝心吧!
 
★ 老年学佛 ★
人到老年,由于一生的阅历太多,感兴趣的事就不多了,新潮的轮回已不消往顾,回忆往事,一生的磨难,只剩下感概与无奈!向前看,只有死路一条,穷贱福贵都已体会,已不追求。已感受到四大皆空的真蒂。可死,是福?是祸?是可怕?是从容?还是未知!佛学可帮你解释。
佛学,释迦摩呢是在印度本土祭祠学说的基础上,总结而又创立的一种说教,他对太空,人生轮回的解释是业,缘,两个字,佛学的理论相当的深奥与繁多,从释迦摩呢的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流派很多,理论精湛,但学习与操作起来却很简单,最简单的要数净土派,只用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而禅宗可以帮你了解太空,人生,福祸的因果关系。用佛学的说法是他解释了生与死的大问题!人死了会不会痛苦?死了去哪里?要在活着时就要搞清楚。一个老年学佛的人,一般都可知道自己的去向!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人生最怕的是寂莫,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有所事事,探讨人生,探讨大自然,体会最大的价值,体会最大的乐趣。
 
(引文:明子《青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