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仁时光

个人日记

       2009年5月18日的字,那一年好像遇到什么人和事都会有所感触,也愿意花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
       这真是一种好习惯。乐……
                                                          ——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站在我面前的张先生是那样豁达开朗,直言快语,喜怒哀乐尽在脸上……一个人,能活得如张先生这般磊落,肆意而忘我,才不枉为真正的一生。 


         
原辅仁大学图书馆的窗外,此时,丁香开得正烈,岁月如落在墙上的光影般一闪即逝。我看到时光,穿越岁月烟尘,在我面前恕放,凋零,更多的时候,是独处一隅,散发着淡淡的香。

 

    看到张先生的第一眼,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句话:优雅的老去,女人多老都是一朵花。这句话,在我词典里,是对一个年岁将晚的女子最美的赞誉。

    张先生是配得上这句话的人。

   
 1927年生于北京名门望族的张厚粲,祖父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兴办实业和教育的大家。张厚粲自幼受到琴棋书画的良好教育,1938年至1944年就读于北京贝满女中,读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1945年,年仅18岁张厚粲进入北平辅仁大学心理系学习,1948年,临毕业的她被母校留任做助教。从此,辅仁大学的校园里,多了一位“最年轻,极会讲课”的女教师,而她骑车飞驰黑发飘逸的背影,也被誉为校园中“一缕春的气息”。

 
   时光飞逝,站在我面前的张先生已经82岁,她面容清瘦,却是那么优雅而有风骨。一路走来,动作轻盈,如春风般和煦。说话时,快言快语,思维敏锐,见解精辟,记忆力更是好得惊人。言语间,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坦然而无拘无束的笑,一不小心,惊动了辅仁后花园里的小鸟。

 
    彼时,辅仁大学的后花园里安静极了,静得可以听得见时光的流动。

    采访前,辅仁校友会的王老师一再嘱咐我,说张先生性格很直,对于看不惯的事情一定会当面指出,常常会让人很尴尬。言外之意是让我小心点,别得罪了张先生。然而和张先生聊了几句之后,我发现王老师的话有点道理,却不尽然。

   站在我面前的张先生是那样豁达开朗,直言快语,喜怒哀乐尽在脸上,像个小孩一样,黑白分明,清明澄澈,不染尘埃。
 

    一个人,能活得如张先生一般磊落,肆意而忘我,才不枉为真正的一生。 


    采访途中,我们的无线麦突然没电了,忘了带备用电池,现场差人去买,本以为张先生会因等候而生气。可是,她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热心地告诉我们哪里有卖,间隙讲辅仁的笑话给我们听,末了很配合地对我说,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今天都听你的。

    多可爱的张先生。
    在张先生面前,所有的客套和应酬都显得那么突兀而不合时宜,她的直言不讳只针对她看不惯的人和事,于他人,她是宽容而善解人意的。 
 

    其言也诚,其人也真,张先生都是无愧于过往的。

    
张先生从教60年,做了一辈子的老师,至今仍在北师大任教,一年365天,除了生病,风雨不误,每天都去上班,精力旺盛得连年轻人都自愧不如。据说,张先生的学生,都挨过她的骂,可是她的学生又都是那么地喜欢她,因为她讲课总是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是她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有人说她“不流于世故人情,绝无半点惧强凌弱、虚与委蛇,这种对知识分子学术立场的坚守,令人敬佩”。
    我想说这话的人一定是真正懂得张先生的人。
 
 

    作为中国心理学学术界的泰斗,张生生在自己的《厚粲集》中写道: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如果我还能还原到18岁,让我重新选择,我依然要选择心理学。一句话,让我们读出了执着、坚持与不悔,正是这种精神让张先生成为中国心理学界的不老传说,成为一代代学子口中“嬉笑怒骂皆酣畅”的精神导师。


    下午的时光转瞬即逝,张先生以口述历史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她在辅仁大学的难忘时光,然后又带着我们在辅仁教学楼和校园里转了一圈,像导游一样,为我们讲述她在辅仁的点滴回忆。

    拍摄完已近黄昏,落日余辉下的张先生和她身后的老辅仁校园重叠在一起,迤逦出让时光叹为观止的美丽。
    这种美,让人充满敬意。

   






文章评论

流火

优雅的老去,我是在你这篇文字里记住的。

白马啸西风

优雅来自于一身傲骨,称谓女士为先生,还留存着民国的余韵,张先生,像是一朵不染尘埃的花,怒放又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