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岭

原创

                                                                                                       

                                                                                                                            —————  赏析魏长征的小说《龙岭人家》 


     

        友友们!绣阁想斯你们了!太久太久没有与您们交流,绣阁好愧疚好愧疚,感动于友友们没有忘了绣阁。友友们好多精彩的文章绣阁都没有读到,快了,快了!绣阁很快就会回到您们中间的。得知我的同事魏医生的小说《龙岭人家》六月份就要出版了,作者正在加紧修改中,绣阁想把去年为这部小说写的赏析放进空间,希望不久的将来,《龙岭人家》出版以后,你们可以在作者的空间读到这部小说!今天正好是信阳茶叶节开幕,绣阁还想把咱家乡的毛尖茶捧给友友们品尝,愿您们春天快乐!身体健康!事事顺心如意!
    
         执手术刀六万例无差错事故的外科大夫魏医生,穿着白大褂,把这沓沉甸甸的《龙岭人家》书稿交到我手中的时候,正是11年初冬的霜降时节。清晨,窗外微弱的阳光正在升腾,渐冷的空气里洋溢着暖意,此时的我亦是同样的百感交集!
       记得几年前,我就接触过这部曾叫《陆远》的小说初稿,厚厚的几大本,工工整整的稿纸填满了同样工整的楷体,当时我就很惊诧,不曾想到动手术刀的外科大夫,提起笔来竟也游刃有余!前时在楼梯口碰到魏医生,我关切的问了一句:魏医生,小说快脱稿了吧!魏医生百感交集的说:正在修改中,几经落泪呀!是啊,断断续续了近十年,作者把自己沉浸在龙岭人家,沉浸在每一个人物都扯得作者心痛的创作中,若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对生活对家乡满腔热忱的爱支撑,怎能忍受这长久的创作寂寞。手捧着书稿,带着对作者敬重的感动与钦佩,我默默的在心里许下承诺,我要走进龙岭!走进龙岭人家!
       《龙岭人家》描写了发生在大别山下龙岭村人陆明方与刘清明一家两代人,为家乡的建设奉献着青春与生命的感人故事。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从心里流淌出一首赞美家乡,赞美朴实憨厚的乡亲乡情的赞歌!
       走进龙岭,我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淳朴乡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岭,都在作者不事雕琢的笔下熠熠生辉。土茅台酒,茶鸡蛋,地锅饭、南湾鱼,还有乡亲们热情好客的话语,感觉就像发生在身边,那么的熟悉又亲切。南湾湖、鸡公山、电业大厦、黑龙潭、白龙潭,茶山、茶园,都留下了人物曾经的足迹,令人流连忘返。耳熟能详的儿时歌谣,脱口而出的信阳方言,还有谙熟的家乡风俗,令我目不暇接,忍不住的好奇!
       走进龙岭人家,我看到了大别山下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刘清明、张复苏、林少华、古月玲,在她们身上,我读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吃苦耐劳,隐忍,奉献!
     《龙岭人家》采用了线状结构的叙述形式。小说开头从陆明方的儿子陆远出生时写起,以此展开故事情节,引出众多的人物出场。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陆远成长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因果关系的顺序连接起来,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
       小说着力刻画了党的好干部陆明方与计生干部古月玲的形象。县委书记陆明方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赫赫战功的复员军人。因一心扑在工作上,儿子陆远长到几岁,都没有见过爸爸,见到的第一面,却是被停职劳教遣送他乡。陆明方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深入基层调查工作,因不忍心看到乡亲们挨饿,动用了公家的粮库,救了乡亲们的命背上机会主义路线的罪名而停职劳教。妻子刘清明因牵连,受侮辱而自缢。在阶级斗争异常复杂的年代,陆明方的儿子陆远在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的保护下,跌跌撞撞的长大,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回乡参加家乡建设。围绕陆明方一家人,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小说以大量的篇幅与笔墨,描写了那个时代陆明方与医生张复苏简单又纯洁的爱情故事,以及陆远与帮助她成长的两个女性——林少华与古月玲的感情纠葛。浓浓的亲情、爱情在龙岭蔓延。尤其是龙岭村支书古山贵的女儿古月玲,作者着意以我们行业原统计科科长作为原型来刻画。古月岭在父亲掉下悬崖摔成重伤,已无生还可能,陆远被撞成植物人,已无恢复成正常人几率的情况下,依然决然坚持不放弃救助的勇气,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奇迹终于在这个弱女子的身上显现。最后以生完孩子刚刚满月的古月玲,为了救乡亲们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结束全文,以悲壮的美给人们留下了长久的痛楚与惋惜。作者笔下这些看似朴素柔弱,内心却坚毅的女性令人感动的心痛。       
     《龙岭人家》在叙述的层次上,跌岩起伏,险象环生,悬念迭起,从事件的发生到发展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章节都留下一个悬念,令读者欲罢不能!        
        如:陆远的病情这么重,不可能出院啊?他究竟搞哪儿去了呢?落到谁人之手?刘四叔越想越感到可怕............
        又如:然而,就在这年的最后一天,一条不幸的消息传来。
        再如:在村民们的掩护下,很快把刘清明和老太太送出村外,刘清明抱着陆远和母亲踏着泥泞离去,他们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人们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这三口人远去的背影..................      
       小说的叙述展开形式是靠情感推动的,真情铸美文。《龙岭人家》叙述的风格,绣阁以为是淳朴的笨拙,语言通俗而不矫揉造作。整部小说从头至尾没有华丽的语言和灵动跳跃的语句,尤如作者笔下憨厚实在的乡亲,笨拙的背后是质朴的真实。老舍就说过:哪怕你的语言词藻并不华美,艺术表现力并不高超,但只要感情真挚热烈就能打动人,这样的作品其生命力是万古长青的。读《龙岭人家》,读着近乎俗语的方言,令人不自主的跟着作者的情感走进乡村,走进田间,走进农舍,走进人物的感情世界.................  
       如:在描写陆远下放到农村开始新生活的早晨:
       次日的早上,天上落下了重霜。院里厚厚的叶子被重霜压在下面。夜里睡在树叶下面的鸡冲破霜冻,迟缓地走了出来,神情沉郁。树上的麻雀也很沉默,长久地站在细细的树枝上,像被遗弃在树上不愿摘走的果子一样。院内高高的大树上只有两个散发着原始气息的鸟巢,喜鹊却忽然间只有两只了,两只喜鹊叫起来给人一种错觉,像是许多的喜鹊在叫。秋日一照,喜鹊一叫,日子很像是一片一片绸子。秋天的阳光再灿烂,也不烫手。叶子大量地落下来,使一棵棵树清晰了,显得自省而超脱。屁股下面即是秋叶深厚。阵阵冷风吹袭时,才真正感受到秋风凉的道理。秋风虽然不是那么刺骨,但吹到身上有些皮肉发紧。
       又如:陆明方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在水利工程即将竣工典礼前的描写:十月秋风劲,落叶最知寒。一场无情的秋风吹落了所有不能越冬的绿叶,唯有松柏、茶树,万年青等植物仍然展示着绿的色彩。落地的枯叶给大地留下了一片凄凉,从此它告知了人们严冬已经来临,人们不得不穿上了棉衣,盖上了被子。有:“出门揣着手,走路缩着头。鸡鸭躲圈内,牛马喘着雾”之说。外面虽然寒气逼人,但陆明方仍然在寒冷的帐篷里指挥水库竣工计划。当他看到即将完成的水利工程,心里却是热血沸腾。
      《龙岭人家》让读者看到了家乡蒸蒸日上的变化,看到了茶乡人健康,青春、充满活力的美,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茶乡人为了建设美丽家乡而付出的热情与汗水,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这是作者的心愿,是龙岭人的心愿,是大别山下老区儿女的心愿。在这篇文快写完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冷漠唱的这首歌《寂寞是你给的苦》——寂寞是你给的苦,我守着日落守到日出;我守着花开守到落红无数,我心甘情愿咽下你给的苦;我忘穿秋水望断天涯路;我望着叶落望着雪花枯..............心情顿时又沉重起来,我想起了受迫害冤屈致死的刘清明,想起了做继母的张复苏,为了丈夫和两个儿子所遭受聚少离多的生活艰辛与寂寞,想到为了爱,再苦的寂寞,也心甘情愿咽下去的林少华和古月玲.....................      
       走进龙岭,就走进了热情、好客的龙岭人家,我仿佛看到那个直率的高霞从厨房里端出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解下围裙,甩了甩身上的草木灰说,快吃吧,这是咱家的土鸡下的蛋。绣阁端起碗,含着泪,就着热气吃了下去。我深知,这一碗荷包蛋里,完完整整的包裹了作者对家乡挥之不去的情怀——爱还在龙岭,在大别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文章评论

海风

绣阁家的沙发没坐上也没关系,就这样跟随着你的文字走进龙岭。。。。。。。。。。。。

海风

[ft=#cc00ff,5,]在绣阁精彩的描述下,这广告做的还不错,看来是一部乡土气息浓郁的小说。想想做绣阁的友友真不错,那么费心的为友人做挂广,怎么样也要赞一个。辛苦了。人物很丰富,一个黑白不分的年代故事起落引人入胜。祝贺作者发表成功!!问好绣阁[/ft]

紫娟

好久没有看到绣阁了。好想念你啊!《龙岭人家》长篇小说的赏析。让我好想读这部作品啊。

信心成就梦想

久违的绣阁终于回来了,好生想念。啥也不说,坐下来欣赏《走进龙岭》。

月儿

[ft=#ff0099,4,][B][ft=,,tahoma]绣阁终于回来了,来看看你,拜读你好友的小说[/ft][ft=,,tahoma]《走进龙岭》被故事的主人公深深感动着。你写的评论棒极了。[/ft][/B][/ft][em]e179[/em][em]e163[/em][em]e176[/em]

月儿

[ft=#ff0099,4,宋体][B][ft=,,][ft=,,]绣阁终于回来了,来看看你,拜读你好友的小说[/ft][/ft][ft=,,]《走进龙岭》被故事的主人公深深感动着。你写的评论棒极了。[/ft][/B][/ft]

曲曲如屏

[ft=#9900ff,5,]今天喜雀叫,却是尊贵的绣阁格格回来了。如屏我什么也不干,就来请安![/ft]

沉静

大丫头呀 我还以为你高考之后在冲出网络呢

曲曲如屏

[ft=#9900ff,5,楷体_gb2312]绣阁的文学基础好,文学评论所以做得好。记得是因为对《我们的农场》评论让我折服,而拜读了那部文学作品,也因而结识了其作者雪杉君,更让我认识了绣阁及其娇娃沐子。而今,绣阁做起《龙岭人家》的评论来,如家常便饭,随笔就来,并且评得恰到好处!我坚信这一点。果然,看过评论便想一睹为快![/ft]

曲曲如屏

[ft=#9900ff,5,楷体_gb2312]绣阁的评论,不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在文章的中心找思想或文字中找精髓,而是善于挖掘作者的写作动机、思想感情,内心涵蕴,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核,因而总能让读者产生先睹为快的动冲。这个功力是一般文学爱好者少有的。佩服![/ft]

曲曲如屏

[ft=#9900ff,5,楷体_gb2312]花了十年,写就一篇小说,不得不说这本身就是一项记录,让人感动。也相信这是一篇用真情铸就的华章。我在想十年社会都不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手爬格子,到后来用电脑敲击,我们的作者却始终坚守着创作的思路、创作的孤独。十年什么都在变,唯一作者对家乡的爱化作华章始志未移!敬佩![/ft]

Aa

[ft=,5,楷体_gb2312]好想念绣阁!期待拜读魏医生的小说《龙岭人家》![em]e183[/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