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随想
个人日记
读书日随想
偶翻日历,知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本是伴随人生命始终的,专门规定一个日子命名为读书日,无非是强调读书之重要,唤起社会大众读书的热情,但即便这样理解,心中也不免为这种形似强制的规定而厌憎。总感觉是在风雅的读书乐事中塞进了不和谐的音符,就像众多精彩芬芳的花朵中冒出一颗杂草,低俗又无聊。
读书可陶情怡性,滋养灵魂,这应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夜静时分,捧一本带着墨香的书,慢慢地翻阅,心境不时随书中的思想情感而起伏变化。情趣所至,随手在书页上记下灵魂共鸣所引发的遐想,就像隔时空与作者在对话,在享受那博学厚重又深刻洞明的思想盛宴,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吧。
多读书可融会贯通,深化领悟。读晏几道、米芾词,起始隐约觉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空濛之境,“水漫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的绝尘之意,体会到一种空灵之美时,你又读到宗白华先生的“空灵”短文,认识不由地更上层楼。以美学的思想统筹起词的意境,遂山清水秀、云淡风轻间顿感豁然开朗。读老庄哲学、孔孟之说、理学、心说,当沉浸在圣人哲理的深奥博大之际,你阅读到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之特质”,会深切地感受到“一天人,合内外”真是中国文化的最精炼概括。
读书可溯本追源,明理悟性。弘一法师圆寂前作的禅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清心见性,耐人寻味。而当读到宋.邵雍的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你即会明白原来法师的这句禅偈应是化自此诗的。晏殊的“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所用的艺术手法同理,都是以杨柳春光来反衬离别相思之苦的,由此会感悟出艺术上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而人所称道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在作品中使用,只是此处更有神韵、青出于蓝胜于蓝罢了。
读书可触类旁通,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古典诗词中的含蓄蕴藉与山水画中的“留白”不是同一道理吗?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中,远山逶迤,婉约可见,上方是一片空白,给观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与文学中所倡导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不是殊途同归吗?类似的还有摄影作品中的层次感,前景后景;书法中的用笔轻灵、飘逸;音乐中的余韵袅袅等。
读书要读经典、大师的书,读身边朋友写的书。当今时代出版物众多,信息海量,一个人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博览群书的,因而选择书籍就成为一项必要的功课。经典的、大师们的著述历经时间的考验,是实践证明当之无愧的好书,读它们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能避免浪费宝贵时间;读身边朋友的书籍,则能为你提供探讨与交流、解疑释惑的机会,对于提升自我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是很有助益的。
书应精读,与其不求甚解地多读几本书,还不如认真仔细地读一本好书。阅读中,你可以不写观感,但至少应放支笔在身边,或勾画书中的锦言妙句,或记录当时的思绪。每一次阅读要有不同的体会,灵感是绝不会永存于你的记忆中的,因而随手涂鸦不失为读书的一种良好习惯。
真正风雅的读书者,于天心月圆时,于星辰满天时,煎茶煮雪,围炉读书,快乐自在心中。
诗书既可以佐酒,诗书也可以怡情。千古兴亡,家国情怀,于此中一览无余! 2015.4.23夜
文章评论
苍山如海
很优雅的生活,很诗意的文字,很淡泊的情怀。[em]e179[/em]
京南
拜读学习佳作,祝您周末快乐![em]e179[/em]
雪泥融春
如果每个人都像先生一样认真严谨读书思考,也就不会有政府倡导读书了。
蓝色精灵(拒聊)
隨意隨心就好[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