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七分

心灵瑜伽

在人类的能力中,最复杂的莫过于性格了。人们用内向和外向来划分性格,同时还用小心、谨慎、勇敢、果断等词语形容之。性格就象京剧里的大花脸,布满了许多油彩,让观众觉得奇怪。
   事实上,性格属于一个意志概念。从生理上看,意志器官是大脑额叶,就象互联网的总体显示器,联系十分复杂。
  
   一 演化过程
  
   性格首先反映了意志从孕育到作用的时间演化,表现了行为过程。根据演化理论,性格纵向演化为如下层次:
  
   本性——反应--体验--表达--决策--执行——综合
  
   其中,本性和综合处于极端层次,前者属于先天生理,后者归于后天思想。在每个纵向层次,性格都横向表现出右倾和左倾的两种形式,例如意志本性分化为保守和激进两大性质,进而派生七种状态。因此,整个性格系统表现得十分复杂,简直是云山雾罩。
   从纵向来看,性格反映了意志活动的演化层次;从横向来看,性格包含了每个层次的分化状态。这些因素,每个人都具备,但是具体程度不同。
  
   1 本性的保守--激进
  
   意志是对生命欲求和目的的反映。意志的前提就在生命欲求之中。
  原始欲求划分为生存和发展两类。相对应地,意志本性分为右倾的保守和左倾的激进。
   性格保守的人,其目的之种类相对稀少,其目的之程度相对低下。他们都只想着吃饱喝足,有个舒适的家,有个舒适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了。
   性格激进的人,其目的之种类相对丰富,其目的之程度相对强烈。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还追求发展和享受,拥有更多的金钱、名誉、权力、成就。
   以保守和激进为典型,意志本性分化为七大状态,如下所示:
  
   超强保守——极强保守--高度保守--平和--高度激进--极强激进——超强激进
  
   其中,高度保守、平和、高度激进处于正常的状态。如果加大保守程度,达到极端,形成生活的寒酸、交际的孤僻等;如果加大激进程度,达到极端,形成欲望的贪婪、交际的狂傲。这些都会引起人生的麻烦。
  
   [经典述评]--《亮剑》的性格
  在著名电视剧《亮剑》中,政委赵刚和团长李云龙具有相反相补的性格,前者保守,后者激进。在李云龙独立指挥攻打县城,取得重大胜利后,赵刚进行了反思,二者进行对话:
  赵:老李,前几天政治部的同志找过我,谈起了这次战斗的起因经过。如果我在场,会不会制止你?
  李:肯定会,否则就不是你赵刚。
  赵:对。可是话说回来,制止了你,就没有后来的大胜仗。这里面有值得思考的东西。你知道,我的性格是,谨慎有余,魄力不足。这种性格是有缺陷的。虽说不会惹出大祸,却也不能成就大事。
  李:要是把咱俩的性格均匀一下,那就能干大事。
  赵: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性格这东西很怪。你可以有意识地去调整它,却无法根本改变它。我在反思自己,如果我是团长,我会把独立团带成一个遵守纪律的模范团。遗憾的是,这样的部队未必是一支强悍的部队,一支嗷嗷叫的部队,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部队。
  李:那倒是。乖孩子往往没出息,淘气的孩子也许能干大事。
  赵: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现在进行战争。战争有自己的法则,需要勇猛顽强的军队。无法想象,一支由乖孩子组成的部队能和像狼一样凶狠的对手过招。这次打县城,我应该和你一起干。
  李:老赵,这就对了。和你搭档真他娘的对脾气!
  
  
  
   2 反应的稳健--迅速
  
   当觉察到外界刺激后,意志就进行反应,意志活动的帷幕被拉开。
   意志反应分为稳健和迅速这两种基本状态。
   稳健者会从容不迫地观察和考虑,力求详细和全面。
   迅速者会迅速地观察和考虑,力求快速地搞清情况。
   稳健和迅速构成七大状态:
  
   拖沓——稳妥--稳健--平和--迅速--果断——鲁莽
  
   其中,过分稳健会形成拖沓,行为迟缓。过分迅速导致鲁莽,行为莽撞。
  
  [经典述评]--孔子的不同回答
   《论语》讲述了一个典故。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故事说,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拖沓,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加以抑制。
  
   3 体验的细腻--粗犷
  
   观察客观情况时,人们同时形成内在的体验,触动欲求,形成情感。二者保持内在的一致。
   意志体验分为右倾的细腻和左倾的粗犷。细腻者倾向于体验内部和细致的情感,显得多愁善感。粗犷者倾向于体验外部和广大的情感,显得大气磅礴。
   细腻和粗犷分化为意志体验的七大状态:
  
   敏感——精细--细腻--平和--粗犷--简单——笼统
  
   其中,体验过分细腻,导致敏感,整天神经兮兮。而体验过分粗犷,导致笼统,显得冷漠,缺乏真情。
  
  [经典述评]--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
   我国的文学历史,概括为:汉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分别体现了细腻和粗犷的性格。
   婉约派写景,铺叙细腻,曲尽其形,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以下比较便知。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 表达的温柔--刚强
  
   情感触动后,再表达出来,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脾气。
   脾气分为温和与刚强。
   温柔者表现得态度平缓,不着急,不上火。
   刚强者表现得态度火爆。
  
   温柔与刚强构成七大状态:
  
   懦弱——软弱--温柔--温和--刚强--强硬——暴躁
  
   其中,极端温柔成为软弱,不能表现自己内在的意志,容易被他人压制和欺负。极端的刚强成为暴躁,态度恶劣,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
  
   [经典述评1]--舌头和牙齿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边,他张开口用手指一指口里面,然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第子没有一个能答得上。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须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须软,但生命力更强。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温柔的性格更容易保存自我。
  
   [经典述评2]--邓小平的性格
  
   在中国,邓小平是一个传奇的伟人,在政治上三起三落。他之所以最终崛起,除了超人的睿智和忠诚外,还有丰富的性格,刚柔相济。
   1969年10月,顶着“党内第二号走资派”帽子的邓小平被下放到位于江西南昌市郊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进行劳动改造。在这里,时年65岁的邓小平成为一名给拖拉机轮胎制作螺丝的普通钳工。直到1973年2月重返北京,邓小平在这个工厂每天工作3小时,风雨无阻。而且,在平时,邓小平始终不急躁,关注大局,锻炼身体。——试想,如果没有“柔”的性格,他就会大发牢骚,影响健康。
   1971年林彪叛逃之后,邓小平于当年11月8日和1972年8月3日两次致信毛泽东,除揭发批判林彪的罪行,检讨自己的“错误”外,他在信中还表达了“为党做点工作”的愿望。——试想,他真的认为自己错误吗?
   1973年12月,邓小平第二次复出。毛泽东在他的书房同政治局有关同志及部分大军区司令员谈话,说道:“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是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毛泽东还对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地改一改吧。”
   “总参谋长”,是讲邓小平的才干;“办事比较果断”,“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是讲邓小平的性格。在主政后,邓小平发挥出强硬特点,推翻“两个凡是”,果断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使得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
  
  
  
   5 决策的谨慎--勇敢
  
   表达情绪后,人们要采取对策,保障自己的目的。
   意志决策的性格特征基本分为谨慎和勇敢这两种。
   谨慎者会高度重视客观困难而相对请示自己力量,计划力求长远而周密。
   勇敢者会重视自己力量而相对轻视客观困难,计划力求大胆而广大。
   谨慎和勇敢构成七种状态:
  
  消极——小心--谨慎--平和--勇敢--大胆——疯狂
  
   其中,极端谨慎会形成消极,许多事情敢想不敢做。而极端性的狂妄也容易造成悲剧。
  
   [经典述评1]--名著里的性格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在许多著名的历史小说和评述中,都存在一个性格特殊的人物,表现大胆和鲁莽。例如,《三国演义》之张飞,《隋唐演义》之程咬金、罗世信、李元霸,《杨家将》之孟良、焦赞,《岳飞传》之牛皋,《水浒传》之鲁智深,《朱元璋演义》之胡大海。
   他们的性格超越了典型的勇敢,达到极限的大胆,甚至极端的疯狂、鲁莽。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胆大包天,敢作敢为,为读者展现了异常的色彩,为作品增添了巨大的魅力。
  
  [经典述评2]--子路之勇
  《论语》有一个典故。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子路问孔子:“您如果行兵作战,那么会和谁一起共事呢?”
  孔子说:“靠两只手与虎搏斗,靠两条腿跳水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同他共事,假如一定要找人共事的话,那就是面临任务知道加强戒备,善于出谋划策,并能实现谋略的人”。
  ——可见,凭借匹夫之勇,难以成就大事。
  
  
  
   6 执行的灵活--刚硬
  
   当意志下定决心后,就要付诸实践。
   意志执行的状态基本分为灵活和刚硬两种。
   灵活者在行为过程中,容易顾虑代价和风险,表现得稳妥。如果遇到重大挫折,灵活者会选择妥协、停止和放弃。
   刚硬者在行为过程中,容易渴望效果和成功,表现得积极。如果遇到重大挫折,刚硬者会选择坚持,继续前进。
   灵活和刚硬分化为七大状态:
  
   妥协——圆滑--灵活--平和--刚硬--固执——顽固
  
   其中,极端的灵活变成妥协,稍微遇到麻烦就退缩、见风使舵。极端的刚硬会造成顽固不化,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最终功败垂成。
  
  
  [经典述评]--“亮剑”精神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被世界认为是温和和灵活的。在世界交融的当代,我们要具备丰富性格,既要温和又要坚强,既要灵活又要刚强,直面相对,毫不退让,宁折不弯,以此应对丰富事件。在著名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另类”的性格典范,希望我们更加刚硬,更加“性格”,更加“男人”。以下是李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
  
   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吴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在小说里面,李云龙的性格于文革中也有典型表现。解放后,李云龙调任福建省军区某海防军军长。1955年去国防大学学习,毕业后继续担任该军军长受少将衔。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特种作战军队――梁山分队,该分队曾潜入金门,为解放军炮击金门提供地形坐标。文革期间,他命令使用武力制止两个“红卫兵”的非法武装抢夺军火库。后因为这个事情遭到迫害。在1968年,李云龙带着田雨饮弹自杀,以死抗争。1978年平反。
  
   7 综合的内向--外向
  
   性格经过多层发展,最后进入综合阶段。
   意志综合分为右倾的内向和左倾的外向。它们分别继承了前面一系列的内容,并且反馈到意志本性。
   内向者表现得保守、细腻、稳健、谨慎、温和,外向者表现得激进、粗犷、迅速、勇敢、刚强。
   当然,内向还包含了待人接物的许多态度。例如,内向的人文静、谦虚,外向的人热情、自信。
   内向和外向分化为七大状态:
  
   超强内向——极限--内向--平和--外向--极限——超强外向
  
   其中,极端的内向会导致个人的自我封闭,沉默寡言,离群索居,胆小怕事。极端的外向自我扩张,张扬狂妄,老子天下第一。
  
   每个人都具有相反的性格,属于对立性格的复合体,只不过具体程度不同而已。一个保守的人隐藏着激进,会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来。
   我们做事情时,既要灵活,又要刚硬。辩证的原则是,目标要刚硬,坚决咬住不放松;手段可灵活,可以迂回。
  
  [经典述评]--《亮剑》之雄美
   前几年,有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剧,主角石光荣的个性让大家眼前一亮,不过单纯表现耿直和粗暴性格,缺乏艺术魅力。小说《狼图腾》借助两位知青的视野,展现了优美的草原风光和生活,刻画了野狼的凶猛和机智,描绘了蒙古人对狼的崇拜。作者更把野狼作为龙这个中华民族图腾的原型。小说不仅散发着异样的艺术魅力,而且表达出昂扬向上、坚强不屈的人文精神。
   现在电视剧《亮剑》产生少见的社会轰动效应,即使审美品位较高如我者也百看不厌。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一个在中国极其罕见的个性英雄:李云龙。真是人如其名,云中一龙,独来独往,天马行空,痛快至极。《亮剑》堪称一部英雄史诗。这部作品一经问世,犹如石破天惊,惊涛拍岸,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除去艺术感染外,读者喜欢的原因还在于作品中的个性形象和读者心中的个性精神发生巨大的互动共鸣。李云龙的个性非常突出,不仅自信豪爽,而且充满智慧、冒险和幽默。不难想像,这样的作品放在改革前,即使出生后也难以得到社会认同。现在的人们尤其青年人,仿佛自己就是一只野狼,一个李云龙,纵横人生,所向披靡。
   但是,李云龙的个性具有复杂内涵,具有博爱的目的和超强的能力,而且具有复杂的性格,并非仅仅具有独立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
   第一,个性中的博爱。
   从表面上看,李云龙独立特行,我行我素,顶撞领导,违背上级命令。这不仅是个性的表现,反映了李对个人的自信,而且属于集体主义的表现,从全局大局考虑,用自己的特殊行为保障和发展了整个集体的利益,至少不损害之。否则,李不会得到上级领导的容忍和认可。
   李云龙首先具有个人英雄主义,重视个人荣誉,视死如归,明知不敌也敢于亮剑。但是,这种英雄主义依托集体主义,不违背并且维护集体利益。正因如此,李云龙的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感染部下和上级,得到部下的拥护跟随和上级的宽容爱护。
   在《亮剑》电视剧首集中,选择从敌人正面突围,放弃侧后突围,目的之一就是不让敌人尾随而至,给友邻部队形成麻烦。
   后来,当曾经舍身救过自己生命的贴身警卫员——和尚被土匪头目枪杀时,面对即将改编为自己人的土匪头目,李云龙仍然毫不犹豫地义无返顾地亲手砍死之。事后,被降级处理,李云龙仍然无怨无悔,甚至仍然愧对好兄弟的英灵。
   第二,性格中的谨慎与勇敢、
   个性者我行我素,所依仗的并非爱出风头的目的,而是自身深厚的功力。还是在首集突围中,不仅采取了袭击敌人首脑,打乱敌人指挥的巧妙战术,而且对双方的能力比较十分清楚。正如李云龙自己所言:如果手里没有几件重武器,我拿什么跟敌人中队拼呀。
   当敌人封锁路口时,勇敢的李云龙要自己扔手榴弹;当虎子被敌人机枪打倒时,谨慎的李云龙吩咐大家不要动,结果虎子爬着炸掉敌人。
   第三,性格中的小心谨慎和大胆冒险。
   个性需要一定冒险成分。如果事事十拿九稳,稳操胜券,这肯定属于普通事情,多数人都能做到。行为普通的个性者如同庸人耳,非真个性也。个性者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许多英雄人物也许就因为比别人冒险一点,就取得成功。
   当李云龙接到保卫老总的命令时,只让赵刚带领主力去,自己留下一营坚持埋伏。在并不清楚敌情的亲情况下,只凭借敌人大规模调动的异常现象,捕捉战机,围歼敌人的观摩团。这不能说没有冒险成分。
   当楚云飞摆下鸿门宴时,李云龙不顾政委的劝阻,大胆赴宴,同时小心处理,怀里藏着炸药,出城时紧紧搂住楚云飞。
   在淮海战役中,李云龙身先士卒,化装突进敌群,寻歼宿敌,结果与对方同归于伤,几乎丧命。
  由上可见,李云龙不仅个性,而且英雄,不是简单的个性主义者。
   第四,性格中的灵活与刚硬
  个性者追求新奇。新奇是对特殊条件的特殊反应,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表面新奇而内里中正。当狂傲的日军中队被围困在山丘上时,当友邻部队迟迟无法攻克时,李云龙灵活出击,掘道近敌,一举拿下。此役过后,曾经的“发面团”蜕变为嗷嗷叫的虎狼之师。
  
   第五,性格中的内向与外向
   李云龙属于典型的外向性格,同时具有一定的内向性格,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
  当秀琴主动大胆地表露心迹时,李云龙内心喜欢,却表现得局促不安,退缩避让。
  
   第六,性格中的温和与粗野。
   李云龙狂放不羁,在其身上,暴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咒骂,一个是酗酒,俨然一个草莽英雄。就李个人和时代背景来看,具有一定必然性,无可厚非,甚至增加了个性色彩和黑色幽默。
   但是,对于秀琴的主动追求,李云龙表现出温和乃至退缩,反映了品德的高尚。
  
   总之,在那个特定的严酷战争年代,李云龙的个性达到极限,成为高度的自信和豪爽,再往前一步,哪怕一小步,就是狂妄和野蛮,就违反集体主义。如果把李云龙放到目前社会,肯定遭到诘难。李云龙的表现既非常特殊,又非常合理。艺术的渲染和现实的制约相互结合得入丝入扣,令人拍案叫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