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且悲情的香菱
个人日记
神秘且悲情的香菱
文/深之海
闲翻红楼,瞅见首位出场的奇女子是薄命女甄英莲(香菱),不觉暗暗称奇。
“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甄英莲的传奇从火热的夏天开始了.那日父亲甄士隐的魂魄刚从梦境中归来,正在恍惚之际,抬眼即见“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三岁小英莲,欣喜之余抱她上街闲逛。不料,那仙界的一僧一道一路逶迤而来。看见这孩子,那僧人哭了。神仙看见了这孩子的未来:有运无命,累及爹娘。那僧人要甄士隐舍了这孩子,随他们出家避祸。
相对《西游记》,《红楼梦》里的神仙行事随缘而化,尊重人,从不凭借法力干涉俗世。无论时隐时显的一僧一道,还是天界俯看众生的警幻仙子,都是这脾性。红楼中的不少人小时“多病”,这“病”仿佛是一种难以排解的情愫。黛玉小时多病,有癞头僧要化她出家,未果,神仙也就罢手了。宝钗幼时多病,秃头和尚送上冷香丸方子和长命金锁,佑她健康成长。妙玉幼时也多病,只有她无奈出家了,方才躲过七灾八难活了下来。贾瑞陷入欲望病入膏肓时,那道人送来一面风月宝鉴。一镜两面,均能照见人影。神仙意在点化, 如果想救人性命,其实送块单面镜就可以了。后来宝玉凤姐遭遇魇咒之难,那一僧一道显身加持那块神玉,待二人复了元气,他们也就离开了。最令人不解的是,尤三姐挥剑自杀,道长不来救命。三姐死后,柳湘莲恍惚不知所终时,那道长冒出来了,及时度他出家。可见,《红楼梦》中的仙家从不主动救人,他们专门度人,所在大家活在世上,如何做人还是得靠自已。
这样说来,甄英莲和薛林二位女神待遇相同,小时都有僧人度她出家。只是身后警幻仙子生得一双势利眼,按生前的富贵排辈分。大富大贵的小姐出身是正钗,贫贱之人为副钗。独独香菱比较特殊,先贵后贱,那就位列副钗之首,这已是最大福分了。
可惜甄士隐起先是个凡人,不舍得孩子出家修行。僧人的话,他只当成了疯话。
世事继续前行。两年后的元宵节,甄英莲被家人霍启粗心丢失,远离爹娘,算是真的“出家修行”了。灾难仍然没有消停,当夜火起,甄家被烧成一片瓦砾。自此,甄英莲从富家小姐变成了人贩子的财物,然后跟着拐子四处漂泊。
人生无常,有时真的令人费解。
时间,一天一天流淌着。甄英莲再一次出现,已是第四回了。拐子带着香菱租门子家的房子住。当年的落魄书生贾雨村几经沉浮授了应天府尹,到任即有人命官司来到,两家争买一婢打死人命。月亮走,我也走,此时距离葫芦庙失火已过了八九年的光景,甄英莲也长成十三岁的大姑娘,在古代已到了婚配的年纪。
他的父亲去了邙山得道,却也不出面搭救自已的女儿出水火。这会的甄英莲又下陷一层,她被卖成了“贱民”。古时有“良贱制度”。人口买卖是合法的,做了奴婢,意味着变成了别人家类似牛马的财货,她真成了一个“贱人”,自由平民还高出她一等。
冥冥中,甄英莲的人生命运又到了一个重要节点。
好在甄英莲天生美貌,眉间有美人红痣点缀,让人过目难忘,有贵夫人秦可卿的品格。乡宦之子冯渊一见,立意痛改前非,决心买她为妾,情意满满。这时的香菱她还有一丝从“奴婢”回升为“自由平民”的希望。冯渊薄有家产,生活有保障。退一步讲,她嫁到冯家,至少可以脱离人贩子的控制,从容跳出火坑。可是老天不给面子,这个小小的愿望最终还是破灭了,冯渊被薛蟠指挥众家丁给打死了。
冯渊被打死后,父亲甄士隐曾接济过的贾雨村高调出场。从理论上讲,甄英莲还有一次获救机会。
按常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雨村知道苦主是恩公的女儿,幼时被拐,不幸沦为婢女被恶少霸占。不论于公于私,贾雨村都有搭救的能力和义务。可偏偏贾雨村二次“起复”是托了贾政和王子腾的举荐,加上门子展示了“护官符”,贾雨村惶惶中选择了枉法乱为。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与贾王两府有亲,得罪不得呀!为了护官,贾雨村成了缩头乌龟,于是甄英莲彻头彻尾变成了富人家的婢女丫头。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她的身份没有丝毫转机。不过,她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香菱”。
出人意外的是香菱居然识字?我有时怀疑这是作者因爱怜这个小人物而人为拔高。不仅如此,香菱还跻身大观园“诗翁”行列。那是谁教她识字的呢?从时间上推算,香菱五岁时离家,尚未启蒙。十三岁随薛家进入京城,然后住进贾府。薛家藏书万卷,有很好的读书环境,但香菱一到薛家就跟随一起上京了,并没有博览群书的学习机会。住进梨香院以后,香菱偶而来大观园闲逛,到黛玉的潇湘馆内她已能品读诗文,着实令人称奇。
放眼贾府众丫头,似乎只有鸳鸯紫娟司棋平儿彩明这五个人粗略识字。比如说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她能听懂“良辰美景奈何天”等文言文语。紫娟整天与黛玉为伴,可以为香菱找来李杜的诗集,不识字的人找书困难。司棋的表弟给司棋写情书,表明司棋识字。如果她到处找人读信,她的风化案子早就暴露了。平儿应略识字,不然日常的帐目无法处理。彩明自不必说,她是王熙凤的秘书,协理宁国府时她负责造花名册记帐,她也能当着刘姥姥面读黄历。其它的丫头均出身贫民,没有上学机会,即使心灵手巧的晴雯也目不识丁。麝月更是连秤星都不识,不会秤碎银子打发人。宝玉身边的首席大丫头袭人不识字,面对宝玉写的贴子她一抹黑。最令人诧异的是,出身金陵王家的王熙凤也不识字,但通读整个文本,王熙凤的言谈举止透露出的深度和广度,远非一个文盲可比。有人说,王熙凤是以满族贵族为原型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她不识汉字,未必不识满文,她必然接受过另一个系统的教育。有些扯远了。
回到香菱识字的探寻。有人说香菱识字做诗是薛宝钗教的,这似乎没有可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古时通行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记,书面语又是文言文。薛宝钗教会香菱粗识几个字是可以的,但要能达到自由书写,阅读无碍,肆意表达情感,这需要长期的阅读和创作积累。香菱在学诗之前,已能创作一般的浅白汉诗,不弱于贾府的正经二小姐迎春,只是在立意和表达技术上欠缺一些。经过林黛玉的点拨,加上自身努力,学问骤长,被吸收为诗社成员,很快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有人会说香菱天纵其才,可以与薛林比肩。林黛玉是书香世家子弟,绛珠仙草下凡。其父是探花,老师是进士贾雨村,而且黛玉的屋内如公子书房,天天手不释卷勤奋学习,外加天生一颗九曲玲珑心,她成长为一个创作型才女,透着必然。薛家书多,宝钗博学强记,诗稳辞健,令人叹服。同时薛宝钗年幼丧父,性格早熟。商人家庭对外交往多,薛家的女孩子阅历见识过人,后面出现的薛宝琴即是明证。薛林二人都有其天然的人文成长环境。而香菱在薛家只是一个丫头,后来成为薛蟠之妾,时空上没有学习机会。再说薛宝钗认为女孩子不能以诗书为重,性格安静守拙最好。从这个意义上讲,薛宝钗并没有竭力培养香菱读书做学问的内在动力。
那是谁培养香菱识字作诗呢?潜在的原因是有的。明清江淮有“养瘦马”的畸形行业,有人先出钱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烟花柳巷,好从中牟利。因贫女多瘦弱,“瘦马”之名由此而来。而香菱正好暗合这个选拔条件,也契合她有运无命的命数,所以她有经过系统教育,识文断字,文学基础良好,稍有名师指点即文采飞扬,才华尽显。
香菱的“有运”着实透着一股苦涩,作者曹雪芹在行文中并没有特别点明。
大观园的女孩子均称她为“呆”香菱。那个”呆”字不乏笑谑的意味,后续的故事中也读到了香菱的执着和单纯。呆,是指天生有一种不可理解的执着。他的丈夫薛蟠举止轻佻,激怒了帅哥柳湘莲。柳湘莲诱薛蟠到了城外僻静处,狠狠收拾了他一顿。金刚怒目是一种善。挨打后的薛蟠羞愧出门做生意,有了一点知耻而后勇式的逃避。这时香菱才得到了一点消闲,进入了梦想的青春乐园。
俗话说“诗,言志”。进入大观园以后,香菱不甘心地位下陷,展示了她向往美好的精神愿望,她拼命学诗。她学诗的时候,并没有因前两次的失败而放弃,终于在梦中写出了精妙的诗句。诗中“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读到这里,不少人为之一叹。她的灵魂终于得到临时的安歇和升华。
香菱与宝玉的关系是耐人寻味的。六十二回中香菱与豆官等人斗草,在打闹时弄脏了裙子。其中有几段精采描写。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看完这段之后,许多人都在瞎猜两人的微妙情缘。其实作者通过的宝玉的言行,给这位苦命的美女以爱怜,让她感受一点人文关怀。宝玉将夫妻蕙和并蒂莲合葬在一起,实际是“将香菱与薛蟠的夫妻之情”和“宝玉对香菱的怜爱”一起埋葬。作者在此一叹罢了,宝玉的行为艺术与黛玉葬花有同工异曲之妙。
几乎所有的文本叙述中,香菱总是笑嘻嘻的,没有一点忧愁。七十九回,香菱说出薛蟠要娶夏金桂之事。“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作者对香菱的担忧从宝玉的口中悄悄流露出来。可香菱却不以意。她似乎十分期待薛蟠娶一个妻子,自已好再次收获一些清静,可以脱离薛蟠无厘头的纠缠。她并没有晋升“正妻”的奢望,只想静静地过日子。按理说,早年她随拐子到处漂泊,也该懂一些家长里短,正庶情仇,多少该有些生活阅历,不会那么痴呆。性格痴呆与个人阅历之间似乎存在矛盾。其实这恰好表明她有过““养瘦马”的经历。在古时,这类培训也是在封闭环境下悄然进行的。这样就从逻辑上对上了:香菱对世事一无所知,始终保持单纯善良,天真烂漫。
生活的本质很残酷,向来以毁灭美丽为能事。随着夏金桂进薛家,香菱一只脚实际上已踏上了黄泉之路,渐行渐远,留给读者的只是一个美丽的背影,提前到警幻仙子案前消帐去了。
香菱一生,正如草木一秋,从夏天开始,至秋天零落,最终在冬天消亡,留给读者的只是无限的遐想和神秘。她比贫民丫头略强,有梦想,心灵高贵,会创作诗文,但她的命运还真应了她那让人回味无穷却又略显尴尬的真名“真应怜”。
----正如她的命运,充满了种种神秘和隐隐悲情,读来让人不觉慨叹。
文章评论
一粒沙
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令人刮目相看,赞了问好
梅香
解读香菱,领略人物性情及风采,见证红楼精彩。祝福强哥![em]e160[/em]
以斯帖Esther
老同学不错不错!
行走的草
度人还是救人那段妙,还有,香菱如何识文断字,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真应怜惜。霍启—祸起,假语村言,冯渊(冤),谐声暗指。 深版还有写红楼其他人物的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