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明》诗疑案水落石出,作者是杜牧好友许浑

个人日记

 

唐《清明》诗句疑案水落石出,作者原来是杜牧好友许浑。

因唐诗《清明》而起的“杏花村”之争,并非今日才有,至晚在清代,人们即有“杏花村是虚是实”之疑问,权威的观点认为,《清明》中的杏花村仅是一种文学意象,本为虚构,并非真的杏花村。其实,《清明》诗的最大悬疑,并不在村籍上,而是杜牧到底是不是诗的作者。 关于《清明》一诗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经唐诗研究专家韩成武教授考证,此诗作者应当是许浑。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传唱千年几乎人人皆知的名作真的是杜牧所作吗?许多学者提出疑问,代表性观点如下:

[陈寅恪]此诗收于明代《千家诗》节本,乃三家村课蒙之教科书,数百年来实唐诗最流行之一首。若究其出处,殊为可疑。今冯集梧《杜樊川诗注》既不载此首,其补亦不收入。冯氏未加说明,不敢臆断。但此诗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句,似在北方所作。考杜牧曾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然则牧之此七绝一首,或在此时所作耶?然无作证。(《元白诗笺证稿.附校补记》)

[缪钺]此诗乃首见于《千家诗》,此前文献并无提及杜牧此诗者。此诗文韵、魂韵通押,通押用韵与唐人用韵不合。此诗非杜牧作,乃宋人词。(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文史知识》一九八三年第十二期)

[胡可先]《清明诗》当选自《樊川续别集》。《续别集》即洪迈所言皆许浑诗,刘克庄所言十之八九许浑诗

 

杜牧其实是被署名

直接佐证之一是,最权威的《全唐诗》中收录了杜牧好多诗,却不收录影响很大的《清明》。《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彭定等10人敕编,《清明》在宋后已有广泛影响,如果是杜牧作品,不可能不收录书中,这说明清人已认为,《清明》作者非杜牧。更有说服力的,是杜牧外甥裴延翰编的杜牧文集《樊川文集》,该书中也不见收录此诗。而再后北宋田概编《樊川别集》以及《樊川外集》中,均无《清明》。

稍晚的《樊川续别集》里才出现了《清明》一诗,而《樊川续别集》系南宋人抄辑,讹误多多,当时即为刘克庄、洪迈等人否定。

 

因为这些明显的疑点和漏洞,《清明》作者非杜牧一说已为现代学者所接受,1992中华书局版《全唐诗补编》便未收录《清明》。

《清明》诗的真实作者到底是谁?与杜牧同时代诗人许浑、薛能、温庭筠都曾写过杏花村,如果说《清明》作者不是杜牧,那会是谁?这应该是《清明》隐藏的最大悬疑。

 

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该《清明》诗来历不明,若究其出处,则殊为可疑。近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作出推断,流传较广的一种观点认为,《清明》的原作者可能是与杜牧同时代的诗人许浑。

许浑以写水、雨之景出名,后人将之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身愁之说。为什么说《清明》是许浑的作品?最直接的理由是,许浑于大中七年(853年)曾分司东都,写过杏花村。其《下第归蒲城墅居》诗称,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意境与《清明》接近,由此得出《清明》可能是许浑去蒲城途中所作。

许浑,生卒年不详(788—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人(今江苏丹阳)。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金陵怀古》等,“山雨欲来风满楼”其著名诗句。《全唐诗》收其诗十一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