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隔千年的同县同乡大诗人——许浑
个人日记
许浑,唐代润州丹阳北陵人,我真正的相隔千年的同县同乡人。
许浑—百度百科
人物简介
许浑,生卒年不详(约788—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人(今江苏丹阳)。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金陵怀古》等。《全唐诗》收其诗十一卷。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开成元年(836年)受卢钧邀请,赴南海幕府,后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世称许郢州。大中七年分司东都,与河南尹刘瑑有往来。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称“许浑千首湿”。
许浑出官宦之家,六世祖绍为谯国公。四世祖自明致仕后由河南举家渡润州,在丹阳北门外陵仁里隐居,后家道衰落。浑“自幼聪颎,丱角能诗”,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经历,伹秉性刚烈,不阿,未第及未仕时被称“名士”,但官道不顺,仕途不显。元和二年(807年,十八岁)初试未第后,24年多次“下第泣秦京”。大和六年(832年)进士,未経“关试”,五年多托请“辟除”及佐吏,50岁始释褐至当涂县尉,历官县令,侍御,员外郎及睦郢二州剌史,但诗与杜牧,李远等齐名。并被评为“许浑句法”,“丁卯至语”。尤其人品,诗品,官品,千年为人称道。
诗作特色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诗作选摘
《清明》
【唐】许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姑苏怀古》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文章评论
湘萍
确定没有哦,不要再张冠李戴了吧~[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