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打手歌》 探释(3)
个人日记
【第二句原文】
上下相随人①难进②。
【字词注释】
①人——指敌人或假设之敌人。
②进——进攻、攻击的简称。是指攻击到自己的身躯。
【语法修辞分析】
“上下相随人难进”其实是“我上下相随于敌人,敌人难以攻击到我”两句话的合并。前一句的主语“我”被省略,“上下相随”的补语或状语“与人”被省略;后一句谓语“进”的宾语“我”也被省略。
【今译】
上下相随于人,使得敌人难以攻击到我的身躯。
【讨论】
(一)“上下相随”是什么意思?
“上下相随”一语,在现存太极拳文献中最早出现于《打手歌》,杨澄甫先生将其列为“太极拳术十要”之一。
必须明白这“随”是太极拳古代经典所反复阐述的尤其核心的内容,整篇《王宗岳太极拳论》所阐述的其实就是一个“随”;《打手歌》从第二句开始除了“即出”以外整首所阐述的也是这一个“随”;郑曼青先生所披露的杨澄甫先生所说的“不动手”说的也是这一个“随”。
当然,太极拳除了“随”还有“发劲”。
如果忽视了“发劲”,太极拳最终的武术目的是达不到的。但是太极拳的“发劲”是以“随”为根本条件的,而且,这“随”既是太极拳绝无仅有的特性又是尤其难以理解与锻炼成功的。因此,太极拳经典文献绝大多数篇幅阐述的都是“随”。
应该明白:“上下相随”中的“随”字是抽像地包含有一般“随”含义之他动是因、己动是果、没有主动这样的概念,但又包含有这样一般概念的引伸,引伸的内容则是自古以来所有字、词典所都没有收载的。
就是说这个“随”是太极拳具有特定概念的特有的术语。“上下相随”的“随”就是这样的“随”。现代某些人总是在现有的字、词典中考究这“随”,结果不可避免张冠李戴、牵强附会,这是现代太极拳界出现和造成误导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随”是很错误的。
理解和解释“上下相随”还必须明白:“上下相随”之“上随”与“下随”都是“相随于人”的、最终都是体现为“随屈就伸”的。现代很多人都没有将“上下相随”与“相随于人”相联系,以为“上下相随”与“相随于人”是两种不同的技法,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如果“上下相随”不属于“相随于人”,那么,这“上下相随”就必然是自管自主动的行为了,那就必定是不属于太极拳的了。
中华传统武术常将腰胯以下或腿脚称为“下”、腰胯以上或手臂称为“上”。《打手歌》“上下相随”的“上下”的本意就是这样的“上下”,但从“相随于人”分析,这“上下”虽然也是包含有这样的意义,但是主要并不是指“手脚”,而是借代指“全身肢体”,而“上下相随”中的“上下”仅仅是模糊地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已。
地球上的人是下支撑动物。必然的,人体之“下”的脚就又是人体的“根”,人体之“上”的手就又是人体的“梢”。对“上下相随”的“上下”加以区分,“上随”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说的“随屈就伸”也就是“沾粘连随”之“随”,“下随”则就是王宗岳其它拳谱所说的“步随身移”之“随”。
显然,“步随身移”是从属于“沾粘连随”的。而“沾粘连随”又是以“步随身移”为基础的。当然,这“步随身移”包括了脚移动的步法,也包括了脚没有移动的步法。
总之,“上下相随”是“与人上下相随”或者是“上下相随于人”的省略说法,而太极拳的“上随”也就是“沾粘连随”虽然表现于上肢,其实是全身躯体与上下肢所共同完成的。由此可见“上下相随”既包括了“全身相随于人”,也包括了自身的“上与下相随”。
(二)“上下相随”是“上随于下”还是“下随于上”?
“上与下相随”是“上随于下”还是“下随于上”?或者说是“根带梢”还是“梢带根”?
根据太极拳古代经典中的“其根在脚”、“由脚而腿,由腿而身”,从力源方面讲,太极拳始终是上随于下的,或者说“上”是被“下”所带动的、“梢”是被“根”所带动的。
现象上看,“沾粘连随”主要是手臂“随人而动”,似乎应该“脚”是“随”着“手”而动的;而“步随身移”似乎也是反映“脚”是随着“身”而动的。因此,似乎“沾粘连随”与“步随身移”这两句都反映了“上随于下”、“梢带根”,是与反映为“上随于下”、“根带梢”的“其根在脚”、“由脚而腿,由腿而身”相矛盾的。
其实不然。这可以用人骑马而行的比喻来理解:人骑马赶路中,马是根据人的指挥而行的,可说是“马随人移”。这人的需要就相当于“沾粘连随”、人控制马的动作引起马行走就相当于“步随身移”。然而,人又必然是被马所承载着移动的,可说是“人随马移”。
可见,无论是“沾粘连随”还是“步随身移”实质上仍然是“下动上随”、“以根带梢”。此外,无论“沾粘连随”还是“发劲”有的情况下现象上会出现肢体末端先动,肢体近躯体部分与腿脚后动的情况,似乎是“下随于上”、“以梢带根”、“以手领劲”,但其实质仍然是“上随于下”、“根带梢”。
这种现像可以用两个比喻来理解,一是机械钟表的时针移动,时针的动力是针轴给予的,因此,从动力传递而言,必定是时针的近轴端先动的,但是,视觉上却必定是针尖先移动的,看上去就像是针尖带动针轴似的;二是软鞭子的挥动其动力是鞭子把手传过去的,因此,必定是鞭子把手先动作的,但视觉上却往往是鞭子的梢端先动的。
因此,不论何种情况下,太极拳都是“下随于上”、“以根带梢”的。因此太极拳的动作才是被称为“形于手指”,而不是被称为“根于手指”的。
从实例上分析,比如起势时的手臂上提,这一动作主要体现为用小臂近腕部与人“接劲”先相接触,视觉上总是表现为手指先动作的;又比如云手体现了手臂与别人之臂缠绕、随人而动地向外掤等,因而视觉上也总是出现小臂近肘部先动作的;野马分鬃主要是以小臂外挒攻击人,因而视觉上也总是出现小臂先动作的。这些动作虽然外观视觉上为手臂先动,似乎是“以手领劲”或“以梢带根”,然而,实际上劲力是“根于脚”由于沉胯、撑脊、含胸拔背、沉肩等从下而上传递至手臂的。
劲力都是脚上传的。有的人把这些动作臆想为是手主动先动,是手动带动身动,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手主动必定就是拙力,其动就不可能是柔软的,敌人就有了力的着落了,也就必然会形成以力相拼了,就不是太极拳的技法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