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成立,霍揆彰任军长。辖第十四师及军部直属部队。1938年2月调往武昌整补。第五十五师转隶本军。不久,该师他调,又将第十八师拨隶本军,后第四十九师亦拨归本军。1937年本军隶属第十五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第十四师,师长陈烈;第十八师,师长原为朱耀华.该师1937年直隶第九集团军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4月萧文铎接朱任师长,7月李芳郴又接萧任师长职。
1939年7月陈烈接霍任军长,隶属第二十集团军,先后参加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2月下旬参加第一次粤北战役,全军将士斗志昂扬均佩带 “还我河山”的臂章,一路猛冲猛打,夺回广东粤北重要城镇英德、翁源等地。1940年秋,陈烈病故,黄维继任军长.是年先后隶属第四战区、第九集团军.1941年至1942年先后隶属第九集团军和昆明行营.1943年4月黄维他调,张耀明任军长.8月张他调,方天任军长.是年先后隶属昆明行营、第五集团军和远征军,参加打通中印公路作战.。
1944年5月以第十四师,第五十师和新编第二十二师合编组成新编第六军(廖耀湘任军长,该部为驻印军,1945年直属陆军总部,该军曾参加缅北及滇西作战和湘西会战)。其中:第十四师,师长陈烈.1939年6月.阙汉骞接任师长,1944年4月龙天武接任师长,同时由滇西调往缅北;第五十师,师长张琼,1940年2月杨文瑔接任师长,杨文瑔在第五十师任职四年,担任副师长(1938年)一年多,担任师长近三年,在他的调教训练下,该师成为国军中最为精锐彪悍师之一,杨文瑔升任第九十四军副军长后,1942年11月郑挺锋接任师长,后不久姚国俊任师长,1943年8月郑挺锋又接任师长,1944年4月潘裕昆接任师长,同时该师由滇西调住缅北;第三十六师,师长陈瑞河.1940年7月陈瑞河升任第七十一军军长,李志鹏于9月接任师长.1944年转隶本军;第一九八师,师长王育瑛,隶属第八十七军,1939年转隶本军.1941年1月王升任该军副军长,郑挺锋接任师长.1942年11月郑挺锋调任第五十师师长,叶佩高升任师长.1944年8月叶佩高升任该军副军长,刘金奎升任师长。
1944年7月免方天军长职,阙汉骞任军长。至抗战结束,本军隶属第二十集团军、远征军和直属陆军总司令部。
整编第五十四师。1947年12月由第五十四军整编而成,原军长阙汉骞改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八旅,旅长吴俊,1946年傅亚夫接任旅长,1947年5月周文韬接任旅长;整编第三十六旅,旅长李志鹏;整编第一九八旅,旅长刘金奎。
1948年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该军辖第八、第三十六、第一九八师。1948年初该军第八,第一九八师由青岛调至锦州,隶属锦州指挥所。该军到锦州后,暂编第五十七师拨隶该军。是年11月初锦州解放,廖耀湘兵团被歼。该军自葫芦岛撤退至徐州,归徐州“剿总”直属。12月初编属第六兵团。北上增援被阻后撤往上海,次年6月上海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后又撤至奉化、临海。后经解放军进攻,略损失一部,全军主力退到金门。所辖3个师。第八师,师长周文韬,1948年12月施有仁接任师长。第一九八师,师长刘金奎,1948年3月张纯接任师长。1949年1月杨中藩接任师长;暂编第五十七师,由交通警察总队改编而成,朱茂榛任师长,1948年春拔隶第五十四军,后廖定藩接任师长,9月改为第二九一师。
1949年6月上海解放,第54军撤至台湾,是国军中唯一建制完整地撤至台湾的部队,成为台湾国军主力。1952年,第54军番号撤销,国民革命军精锐劲旅第54军完成历史使命。
国民革命军第54军战史:叶将军到任第54军参谋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并策划平衡54军所属三个师的战斗力。当时第54军下辖第14师阙汉骞部、第50师杨文瑔部、第198师王育瑛部三个师,其中第14师原属第18军序列,是标准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所部装备精良,官兵素质颇高,极具战斗力;其次是第50师,这个师原为地方部队,后逐渐为陈诚所掌握的土木系所嫡系化,其装备战力略差于第14师;而另一个198师就不像前面两个师那样了。
第198师原为湖南省的地方保安队改编而成,其成分大多为湘西农民,因成军不久,兵员素质极差。为了能迅速提高该师战斗力,经由叶参谋长提出,黄军长同意,遂决定将198师的两个建制团分别纳入第14师和第50师,而将第14师和第50师各抽调一团编入第198师。这样不仅使3个师的战斗力达到基本平衡外,还让54军各部之间的人事容易交流,能达到同舟共济、协同作战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使198师嫡系化的目的,198师经14师41团和50师148团各一个精锐主力团调入后,战斗力得到很快提高,并最终成为主力王牌师。引
此后叶将军为军长黄维出谋划策,努力提高部队战力贡献颇多。1942年11月,原第198师师长郑挺锋调职,于是军长黄维便推荐了叶佩高参谋长继任第198师师长,使他重又执掌军权。1943年9月,第198师开赴祥云整训。同年12月,该师被纳入远征军编制,并于次年5月作为54军右翼军参加了滇西反攻作战。
中国远征军部队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1] 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2] 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战争艰苦而惨烈,在战略撤退中戴安澜将军负重伤,1942年5月逝世。同时在这次战斗中,经历千辛万苦,全师出国时是一个拥有1万余人的加强师,最终回到国内时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1942年到1944年,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由美国装备、训练的中国远征军大放异彩,日寇望风披靡。
组建背景中国远征军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41年底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当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军在
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
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
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缅甸等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
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
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
日军占领缅甸首都
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
曼德勒,企图切断
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
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
中缅印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
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
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
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时光飞逝,当年的战士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他们纵然生活困难,却从不曾埋怨哀叹。他们就这样安详地坐在自家四面漏风的棚屋里,微笑着默默凋零。
中缅印大战战略背景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
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
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
滇越铁路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
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战绩赫赫
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
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
同古保卫战、
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
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
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
英伦三岛。其中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
刘放吾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新编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
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
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
追赠)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
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
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即“
驼峰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
怒江天险以西(我军在东),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
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
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
野人山)。
退入印度的一部分中国远征军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
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以及后来绕道
胡康河谷的新22师近三千人退入英属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的基本力量。在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的指导下,在
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2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反攻缅北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
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
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铺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
迂回战术,突破
胡康河谷和
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
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
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
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
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
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
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
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
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
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
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
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战斗历程首次远征
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
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中正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伤亡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
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在
同古保卫战中,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
随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远征军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1942年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孙立人将军 1942年4月14日凌晨,英缅军总司令
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
仁安羌的英军。4月19日下午5时,在新38师师长
孙立人、副师长
齐学启和113团团长
刘放吾的带领下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1942年4月20日,
史迪威和
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942年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而在1942年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此时防守
腊戍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1942年4月26日放弃棠吉。
日军于1942年4月26日逼近曼德勒,左翼的第6军在新30师西调后兵力不足,作战能力很弱,第66军增援不及,日军第56师团趁机猛攻东线远征军阵地,史迪威和罗卓英于1942年4月27日下午17时下令放弃曼德勒,部队向北转移,但为时已晚,日军连续攻占棠吉、八莫、腊戍、密支那等地,切断了第5军的后路,并越过中缅边境,侵入中国云南滇西境内,攻占了畹町、龙陵等地,并于1942年5月5日抵抗怒江西岸的惠通桥地区,中国远征军急调第71军入滇对日军实施反击;亦于1942年5月5日,刚刚抵达怒江东岸的第36师及两个工兵连炸毁了惠通桥,将敌阻于怒江西岸,双方隔河对峙,这才阻止了日军继续向中国大西南的进一步扩张。
[5] 战略撤退
1942年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
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
新维。所谓
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被困于缅北的远征军总司令部及下属第5军及第6军第30师于1942年5月7日突出日军合围后,新22师、新30师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中将和
罗卓英的率领下,先后退入印度,长官部于5月24日抵达印度
英帕尔地区。
[5] 东线方面,第6军于1942年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1942年5月12日,推到
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1942年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
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1942年5月1日全部撤至
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
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于5月7日突破日军合围。
1942年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
密支那,
杜聿明按
蒋中正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因八莫、密支那等地已经被日军占领,部队只好越过铁路由西面绕道缅北密林回国,途中多次冲破日军阻击。1942年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
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1942年5月13日,部队在曼西破坏了所有重装备,徒步进入原始森林。新38师师长
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英帕尔。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翻越了没有人烟的“热带雨林野人山”地区,部队缺医少药,断粮达8天之久,一度迷失方向,历尽艰难困苦,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
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辗转达两个月之久,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杜聿明所部最终于1942年7月25日抵达印度雷多(亦翻译成列多),沿途因饥饿和疾病死亡2000余人。
[5] 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英雄——刘桂英 第200师结束东枝(也翻译成“棠吉”)战斗后,奉命向八莫、南坎方向转移。1942年5月10日在途中与军补训处会合,并收容了第6军、第66军各一部失散人员。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
南盘江、梅苗、
南坎以西回国。1942年5月18日,第200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
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将军逝世。同时在这次战斗中,师参谋主任董干、第599团团长刘树人、第600团团长刘吉汉均失踪。部队由郑庭笈率领,经千辛万苦,于6月17日抵达腾冲附近,全师出国时是一个拥有1万余人的加强师,最终回到国内时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
[5]
文章评论
胖哥
若有机会,若有机缘,请邀请赵文清老兵参加全国抗日的相关活动,他就是抗日老兵的一员,他就是活着的抗日战争的战斗人、见证人...... 让我们一起用事实说话,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开开心心创造崭新的每一天。。。。。。
胖哥
1942年到1944年,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由美国装备、训练的中国远征军大放异彩,日寇望风披靡。 时光飞逝,当年的战士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他们纵然生活困难,却从不曾埋怨哀叹。他们就这样安详地坐在自家四面漏风的棚屋里,微笑着默默凋零。贵州省惠水县岗度董榜组石烧村赵文清老人就是他们其中的还尚在人间的一员。。。。。。
胖哥
贵州省惠水县对越还击站的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的功臣们将组织团队去岗度石烧村用军人的最高的礼仪慰问老英雄。贵州省抗日老兵志愿者慰问团也将组队到惠水去慰问老英雄。让我们向去慰问赵文清同志的志愿者们致予 崇高的谢意!我们一起加油,为我们的赵文清同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有您们的付出,老人会更加开心,更加快乐。。。。。。
胖哥
1944年7月免方天军长职,阙汉骞任军长。赵文清老人所参加的54军至抗战结束,54军隶属第二十集团军、远征军和直属陆军总司令部。
胖哥
在此向所有帮助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致敬:惠水县安监局李顺康先生和他的夫人、惠水县苗学会老会长吴永福主席(愿惠水政协副主席)、惠水县苗学会老副会长吴清成、现任副会长吴卫星、贵州省民政厅老唐同志、惠水县公安局秦英女士、惠水县民政局罗福明同志、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双井合作社张总,因为有您们的付出:赵文清同志已进入全省健在抗日老兵的名单系列,排名第279位。老英雄将会得到国家对全国抗日老兵发放的统一勋章。9月份前也会得到国家的一次性的同额资金补偿,谢谢您们,谢谢所有的朋友。。。。。。
胖哥
国到难时君放胆,事到两可民平心!
胖哥
2015年8月27日上午贵州省惠水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汪槟楠同志、优抚股股长罗福明 同志到岗度镇董榜组石烧村拜访并慰问了抗日老兵赵文清先生,送去了惠水县委、县政府领导最真诚的问候!县民政局领导将邀请老人参加近期惠水县委、县政府 组织的抗日老兵座谈会!
胖哥
在此向今天上午去慰问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致敬:惠水县安监局李顺康先生、惠水县公安局秦英女士、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家具厂曹总,他们为老人送去了沙发\新置的棕垫以及被套、枕套等等!谢谢您们,谢谢我们的志愿者。。。。。。
胖哥
2015年8月30日下午2:30分,赵文清老人参加了由惠水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的在惠水县人民政府大会议室召开的抗日老兵座谈会,会上作了发言,并领取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勋章和伍千元的奖金。今天 来回都由惠水岗度镇的工作人员安排车辆接送!我们为您骄傲!赵文清老人您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