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格局,从今天开始变天了

个人日记

 
导语:未来我们的竞争对手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从什么样的渠道而来?为什么美国愿意费尽全力的去争夺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权?

中国专家用微笑回应美方质疑:我是兼容并蓄的国际标准制定者图片

经常出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去国外最不能疏忽的就是对于充电的考虑,而这两张图反应出的恰恰就是我们出国的烦恼,因为每个国家的电源插座都不一样,你如果要来一次全球旅行,我很不幸的要告诉你,也许你要用一个专用箱子来装各种插头。那如何让这种烦恼不再成为烦恼呢,这就是——标准。在经济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赢得了市场主导权。图片

郑立荣:首先是美国那个编委发话,他认为主编重新来选,选的理由,有些是,但是最重要一条,他认为你中国,作为中国这个国际标准IOS国际标准委员会经验不足,他说应该有一个懂规矩,懂怎么操作经验的人,国家来做这个事情,那么显然说你中国经验不够足。另外,我们第一次牵头这个大的标准体系。然后另外还有,甚至还又提出来说,最好选一个母语是英语的这种非常刁钻的问题。然后各个国家出来都要表态,站起来都要表态,我们说的日本表态,然后类似的要表态,我认为这里的争吵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争的是一个主编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情况。图片

刘海涛:而且他确实是认为,中国没有能力来掌控这么大一个体系标准。

郑立荣:当然美国提了很多理由,这些理由听听都是很有道理的,我觉得特别是对于一些,对美国走的关系比较近的关系,他听着蛮有道理的。然后一看美国人又跟你干架,所以他们又很犹豫,我问他们顾虑到底是什么,他们好多国家说,美国人就担心你中国人搞自己的标准,然后别人的意见不听,这个他们很关心的问题。

 图片

陈伟鸿:当时我们吵到最后的结论就是说,因为这个会星期五要结束了,没有办法再吵下去了,所以当时召集人把这个球就踢到GTCE秘书长这边,因为他是不参会的,所以他说那这样,他说我们的决议里面关于这件事情留一个口子,等我后面发一份邮件去问这个GTCE的秘书长,实际上因为他是美国人嘛,实际上他们已经做了很多沟通,但是他就是以这样一个GTCE秘书长的话为依据,就是说我们现在来重新来甄选主编辑所以所以这样意味着我们其实还是要继续去打一仗。图片

戴红:当沈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觉得美国人他是在玩弄国际组织的游戏规则,所有的标准,包括中国和我们IOS、IEC,都是谁提出谁当编辑,然后几个国家进行参与。你不能说是靠,因为GTCE自己也有规则,在GTCE本身这个规则当中它可能有一个漏洞,这样被美国人给钻了,但是呢,我们还是觉得要申诉,我就跟IEC的秘书长提出来了,我说GTCE有这么一个现象,我希望我们IEC的要进行干预,秘书长听完以后,他觉得你们说的是有道理的,他说我一定要关注这件事。然后我们也给IOS的中央秘书处也发信了,包括跟中央秘书处进行申诉,就觉得大家一定要按照游戏规则来,你不能钻游戏规则的空子。刘海涛:这件事情他们现场人回来以后,我们是非常的着急,如何来应对这个突发事件,对我们来说突发事件,对别人来说早已经策划好的,而且这个时候我才看明白了去年11月份,他们为什么要成立一个WG10,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地方干掉,他们想主导这个架构体系,就看到美国人为这件事情使多少招来攻克这个事情。

图片 

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决定中国命运的投票战?而在千钧一发的最后一刻,这张票的归宿到底在哪儿?这场没有硝烟的投票战到底结果如何?《对话》特别邀请国标委工业二部主任戴红、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主编辑沈杰、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首席教授郑立荣、中国电信研究院标准化所总工程师续合元、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国际标准专家徐冬梅就《物联网标准争夺战》话题进行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6月28号21:55分《对话》播出!

图片

 

  
  

物联网标准之争背后的大国博弈


  国际标准组织(ISO/IEC)日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物联网标准化大会决定,新成立的物联网标准工作组(WG10)将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并由中国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这标志着我国继续拥有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

  物联网概念近年来风生水起,物联网产业也在朦胧中诞生。不过,诸多专家对物联网的解读却太玄乎。其实,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传感器,是互联网的高级形态,或者说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人类正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其中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制造为主导。物联网推动智能制造环节之间的协同、行业之间的融合,推动研产商之间的深度合作。从战略意义说,谁掌控了物联网标准,谁就是工业4.0时代的主导者。这其中的国家利益显而易见。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架构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将有利于我国提出更多新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项目,而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话语权,将极大带动中国技术和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中国制造2025”宏伟规划落地生根。

  标准之争,历来是大国利益的诉求和博弈。在全球化的今天,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赢得了市场主导权。有人说这是各国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长久以来,美国是国际标准制定的老大,掌控国际标准的制定权。而标准就是游戏规则,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行,有许多是在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操作。因此,在物联网标准架构谈判中,美国费尽心机要争夺主导权,奥巴马总统甚至亲自出面干预。在具体细节上,美国放出一只只“幺蛾子”,试图将中国逼入墙角。比如自WG10提出后,美国编委发难,要求重新选择物联网系统架构的国际标准项目主编辑,理由是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委员会经验不足,中国是第一次牵头巨大的标准体系有不可靠因素,甚至还提出选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主编辑这种刁钻的问题。在美国的蛊惑之下,一度让参加大会的成员国对中国的能力产生犹豫。

  不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前瞻性强,布局早,速度快,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淀和人才储备,在技术层面上毫不逊色于西方国家;我国成立了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和多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在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已占得先机,领先其他国家,这些都是我国能推动国际标准制定的坚实基础。而更有说服力的是,我国提出的物联网标准架构也符合大部分成员国的利益。

  基于这样的事实,尽管选举WG10主编辑的过程充满坎坷和悬念,经过几轮折腾,我国还是赢得了投票,实现零的突破。这是我国科研人员第一次在信息技术领域参与“原始规则”的制定,第一次作为“主导者”而不是“跟随者”出现在国际标准舞台上,第一次取得主导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具有突破性的历史意义。

  中国坐上了主导物联网标准制定的头把交椅,但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险。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主导权一年多的争夺过程中,美国人一直希望找到他们翻盘的机会,把WG10主编辑的要求提到了极致。美国不可能善罢甘休,一定会继续使出阴招,给中国主编辑下套使绊。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谨慎小心,履行好这个神圣的职责。

  再说,制定物联网标准体系架构和制定标准细则有疏密之分、粗细之分,我们还须研究出一整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物联网标准,这万不能闭门造车,而需要反复实践,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匹配,这就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财力支持,要做的工作很浩繁。

  目前的物联网标准良莠混杂,需要市场检验定夺。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在物联网操作系统开发上正开足马力,试图像掌控互联网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那样占据全球物联网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我国唯有拿出超一流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与美国抗衡,方能为物联网标准制作主导权壮威。

  占据物联网标准制高点,是一项具有国家使命性的工作。这是一场关乎国家产业生存的争夺,关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当选WG10主编辑的是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沈杰博士,是一位富有国家使命感的专家,在决定主导物联网标准制定权的最后关头,他站立8小时。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博士,经过10年的悉心研究,始终站在物联网的制高点,并不断吸引牛人加入他的团队,有人为此不惜放弃300万年薪,只拿50万年薪追随他。这些满怀信心和追求的有志者,预示了我国技术创新的新希望。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