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中辞三年级第七讲讲座

个人日记

 今晚学习内容

 

1.了解绝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3.关于七绝特点(上)

 

下面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1.绝句的起源 发展及鼎盛历程

 

说起绝句,有绝句起源于律诗一说,其要义是绝句截取于律诗,

 

或截于前两联;或截取中间两联;或截取后两联;故绝句又称截句,其实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之!

 

其值得商榷要害不是绝句名称的问题 而是绝句起源的问题。

 

我们先看绝句截取于律诗

 

这说法首先把绝句定义为律诗的儿子,那就是先有律诗后有绝句。到底是不是这回事? 找几首诗看看,我们就明白了。

 

《玉笥山》

南朝  萧子云

千载云霞一径通,暖烟迟日锁溶溶。

鸟啼春昼桃花拆,独步溪头采碧茸。

 

《袁宝儿》

唐初  虞世南

学画鸦儿半未成,垂肩大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宠,长把花枝傍辇行。

 

大家注意,

 

作者所处的朝代是南朝、唐初。这两首诗的创作年代,在律诗未形成之前。所以  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是显然有漏洞的。(注意:律诗是唐代的产物,在座的各位都清楚吧)我们既然看出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有漏洞,那绝句源到底在何处?

 

我们先看下面三首,大家依旧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

 

乌楼曲 梁 简文帝

芙蓉作船丝作迮,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桑渡头碍黄河,郎今欲度畏风波。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   

挟琴歌 北朝 魏收

春风婉转入曲房,兼送小宛百花香。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筋下成行。

 

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怨诗行 南朝 江总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注意乐府诗集我们就能看出点端倪。

 

通过以上三首绝句作者所处朝代和所在文集,我们的结论是:七言绝句起源于六朝乐府之七言歌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音韵学的成熟,到唐初沈宋裁律,绝句方登上历史大舞台。

 

又随着格律诗的完善,绝句同五律、七律一同走向鼎盛时期,成为百代不易之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绝句、绝对不是律诗的儿子,应该是律诗的兄弟。

 

对于 绝句的起源,我们大体知道这点就行了。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先分析两首诗: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看这首诗的平仄,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这首大家看到没有?

 

平声押韵、三平尾、三仄尾、还失粘。

 

像这种虽然押平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有三平尾、三仄尾的绝句,我们称它为古绝。

 

再看首:

 

三绝句 其二 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大家看,这首押的是仄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我们第二格结论新鲜出炉。

 

结论二、像这种不符合替对粘、押仄声韵者亦属于古绝。

 

我们接着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双击查看原图

 

看这首是否符合格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符合

 

粘替对相符 韵字属于平水韵的十灰韵部。

 

那么现在就进入今天的重点,也就是今晚第三个内容。

 

3.关于七绝特点(上)

 

(1)界面简洁

 

 

今晚学习内容

 

1.了解绝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3.关于七绝特点(上)

 

下面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1.绝句的起源 发展及鼎盛历程

 

说起绝句,有绝句起源于律诗一说,其要义是绝句截取于律诗,

 

或截于前两联;或截取中间两联;或截取后两联;故绝句又称截句,其实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之!

 

其值得商榷要害不是绝句名称的问题 而是绝句起源的问题。

 

我们先看绝句截取于律诗

 

这说法首先把绝句定义为律诗的儿子,那就是先有律诗后有绝句。到底是不是这回事? 找几首诗看看,我们就明白了。

 

《玉笥山》

南朝  萧子云

千载云霞一径通,暖烟迟日锁溶溶。

鸟啼春昼桃花拆,独步溪头采碧茸。

 

《袁宝儿》

唐初  虞世南

学画鸦儿半未成,垂肩大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宠,长把花枝傍辇行。

 

大家注意,

 

作者所处的朝代是南朝、唐初。这两首诗的创作年代,在律诗未形成之前。所以  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是显然有漏洞的。(注意:律诗是唐代的产物,在座的各位都清楚吧)我们既然看出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有漏洞,那绝句源到底在何处?

 

我们先看下面三首,大家依旧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

 

乌楼曲 梁 简文帝

芙蓉作船丝作迮,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桑渡头碍黄河,郎今欲度畏风波。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   

挟琴歌 北朝 魏收

春风婉转入曲房,兼送小宛百花香。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筋下成行。

 

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怨诗行 南朝 江总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注意乐府诗集我们就能看出点端倪。

 

通过以上三首绝句作者所处朝代和所在文集,我们的结论是:七言绝句起源于六朝乐府之七言歌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音韵学的成熟,到唐初沈宋裁律,绝句方登上历史大舞台。

 

又随着格律诗的完善,绝句同五律、七律一同走向鼎盛时期,成为百代不易之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绝句、绝对不是律诗的儿子,应该是律诗的兄弟。

 

对于 绝句的起源,我们大体知道这点就行了。

 

2.古绝与律绝的区别

 

先分析两首诗: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看这首诗的平仄,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这首大家看到没有?

 

平声押韵、三平尾、三仄尾、还失粘。

 

像这种虽然押平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有三平尾、三仄尾的绝句,我们称它为古绝。

 

再看首:

 

三绝句 其二 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大家看,这首押的是仄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我们第二格结论新鲜出炉。

 

结论二、像这种不符合替对粘、押仄声韵者亦属于古绝。

 

我们接着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看这首是否符合格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符合

 

粘替对相符 韵字属于平水韵的十灰韵部。

 

那么现在就进入今天的重点,也就是今晚第三个内容。

 

3.关于七绝特点(上)

 

(1)界面简洁

 

 

所以第四句便用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反问句式作结。

 

全诗缓缓写来,不急不徐,深切地表达了对故乡眷念的感情。

这首诗就合乎 律绝风调 的要求。

 

全诗抒发了一种荡人心神的乡思,柔情如水,感人至深,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就全诗的形式音韵来说

 

其一,基本上合于平仄规定;

其二,全诗押平声韵,语调舒长,不升不降,适于吟唱

 

其三尾句以问句结之,以便一唱三叹,更能收到语近情遥有弦外音,使人神远(沈德潜《唐诗别裁》)的艺术效果。

 

总结:律绝最适合抒情,要严守格律要体现音律美!

 

(4)情感含蓄

 

关于含蓄,就看第四句出彩不出

 

是不是把诗意延伸到句号之外无穷远

 

对含蓄的理解是,将诗延伸到句号以外无穷远。给人留有想象余地。

 

举例说明: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意思很好懂,小学课本中就节选他。

 

第一句送之地点,第二句送之时间和孟浩然所去地点,一二句叙述之笔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痕迹。

 

烟花一词,是诗人用心之处,点睛所在。

 

叙事中略加点染,写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无情言,但惆怅之情跃然纸上。

 

三四句着意写友人走后舟行帆远,天际水流的情景,

 

第三句诗人久伫楼头,凝目远望,心绪万千,此后如何?他并没有说明。

 

只写到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悠悠不尽的天际流水又能容得下读者多少黯然神伤的联想啊?

 

在此诗人不是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情感,也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景物,

而是情感和客观景物完全地结合在一起。

 

再分不清哪是写景,哪是写情。

 

二十八字的绝句,如此平淡自然,而含蓄之深令人神往。

 

正如司空表圣的二十四诗品,《含蓄》一诗所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含不尽之意在句号之外。

 

诗忌直露,贵在含蓄,

 

绝句 ,因字少,不允许有更多的笔墨去写表述许多内容,所以含蓄尤为重要。

 

再看首诗,进一步理解绝句含蓄这一特点。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这首诗,我以后再讲章法时还要用,大家最好背过。今天只分析是把诗意延伸到句号之外,即含蓄的写法。

 

就这首诗说,作者并没有把这首诗的抒情主题,

 

直接的告诉大家,

 

而是通过盛与衰的强烈对比中,含蓄的透露了诗的主题

 

给我们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从以上两首诗的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七绝。

 

最主要的特点必须讲究含蓄 所以我们在以后阶段学习创作过程中,必须把诗意意思延伸到句号之外。

 

今晚的课就讲到这儿,下周我们继续讲七绝的基础知识 ---七绝的特点 (下)以及七绝的 起承转合。

 

作业一、辨别题(25分)标出下面两首诗的平仄,然后辨别,哪首诗属于古绝,哪首诗属于律绝?(1) 【过燕支寄杜位】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2)【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二、分析题结合讲义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 ,简要分析李白《从军行》。是抓住哪个精彩片段来写将军的英勇无畏精神。《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三、回答题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回答这首绝句属于仄起入韵式还是平起入韵式?长门怨(其一) 李白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四、填空题,并请标出诗题和作者(一)

《春江秋望》唐 崔季卿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二)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唐 刘禹锡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    )。

 

 

文章评论

阅微堂主

别学这些个东西,累死人,还没多大用。还是你自己随口而出的原汁原味的好!

龍行天下

保持本色,原味更精。盲目改革,结合国情。八股词赋,你不适应。提高不上,悬在半空。与时俱进,打油欢迎。[em]e120[/em]

若有所失。

不过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等着这补习班关闭吧[em]e120[/em]

龍行天下

专家指导,难道不听。征求意见,自作多情。犹豫不决,摇摆不定。自己苦恼,心知肚明。解放思想,轻装前行。[em]e113[/em]

慧眼

学多学少,学习就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活学活用,调侃轻松。[em]e113[/em][em]e120[/em]

彩云追月

俺认为你应坚持,你比三年前长进多了,你要追上你龙图腾妹妹你就成功了,加油[em]e182[/em]

杨柳

好好学吧,只有学习才有进步[em]e163[/em][em]e185[/em]

吟诗

玫瑰锅锅学诗啦,好崇拜哦,额也要和你去学习[em]e149[/em]

¥清平乐¥

来自泥土的、发自内心的、源自真情实感的、无拘无束的....才是生活大手笔,你已经很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