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读书处,定襄抗战宝塔山——遗山
个人日记
遗山位于定襄县神山村东,是平地突起的一座自然小山,过去山上有遗山寺,俗称“神山古刹”,在定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宋金元时期就是闻名遐迩的禅林胜地和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山门前有副古联曰:“古刹推头处,遗山自一峰”。后被明万历版《定襄县志》推举为“定襄八景”之一。我认为遗山可以作为定襄的标志性建筑,定襄形象的象征,其理由是:
其二:文化含量高。遗山在历史上,有过许多神话传说,金元以来的文人学士们又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先后被光绪年间的《定襄补志》和《元遗山志》收录。2013年侯德存先生在编撰《遗山古刹》时,在《元遗山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现代人的一些诗文,使遗山的文化含量更加丰富。
遗山最有文化价值的是这里曾经是金代大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读书的地方,不仅读过书,而且写了不少吟咏遗山的诗,并自号为遗山,可见它对元好问的影响有多大,这是遗山最响亮的名片。比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更有文化含量,更有说服力。二郎神、药王等神话人物,摩笄夫人、赵氏孤儿等历史传说到底有过没有?是否发生在定襄?不一定。但元好问在历史上却是响当当的文化名人,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并且就在这个山上读过书,他所留下的这些诗就是最好的见证。所以,遗山一定要亮元好问的名片。
其三:具有光荣的革 命传统。辛亥革 命时期,在遗山寺成立的定襄二高小,成为本县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策源地之一。抗战初期,中共晋察冀二地委和定襄县委在这里成立的定襄学院,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中高级干部,如:王伯唐、张连奎、酆隆德、智俊良、彭柏周、范富山、韩纯德、郅荫堂、郭继成、樊金堂、范儒生、智生元、邢永宁、齐寿良、梁进路等200多名抗战干部,以及郝树侯、邢道三等一代名师,是定襄抗战干部的摇篮,具有光荣的革 命传统。
此外:它的形状精干,山体与建筑都很精致,灵巧秀气,象征着定襄虽然是幅员小县,却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从它的形状到历史文化内涵,最能代表定襄的形象,最能诠释“崇文、尚勇、重义、创新”的定襄精神,可以作为定襄的标志性建筑、定襄形象的象征,就像宝塔山象征着延安一样。
近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神山村的干部群众自发地掀起了修复遗山的工程,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无论是建筑质量还是文化品位都很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修复过程中,对古建的位置、规模、形制、彩绘等都尽量恢复了历史的原貌,对匾额、对联的内容、书法、雕刻等细节都很讲究,大大提升了遗山的文化品位,为古建修复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这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好事。
其三:具有光荣的革 命传统。辛亥革 命时期,在遗山寺成立的定襄二高小,成为本县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策源地之一。抗战初期,中共晋察冀二地委和定襄县委在这里成立的定襄学院,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中高级干部,如:王伯唐、张连奎、酆隆德、智俊良、彭柏周、范富山、韩纯德、郅荫堂、郭继成、樊金堂、范儒生、智生元、邢永宁、齐寿良、梁进路等200多名抗战干部,以及郝树侯、邢道三等一代名师,是定襄抗战干部的摇篮,具有光荣的革 命传统。
此外:它的形状精干,山体与建筑都很精致,灵巧秀气,象征着定襄虽然是幅员小县,却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从它的形状到历史文化内涵,最能代表定襄的形象,最能诠释“崇文、尚勇、重义、创新”的定襄精神,可以作为定襄的标志性建筑、定襄形象的象征,就像宝塔山象征着延安一样。
近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神山村的干部群众自发地掀起了修复遗山的工程,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无论是建筑质量还是文化品位都很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修复过程中,对古建的位置、规模、形制、彩绘等都尽量恢复了历史的原貌,对匾额、对联的内容、书法、雕刻等细节都很讲究,大大提升了遗山的文化品位,为古建修复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这是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好事。
建议:要想发展旅游业,使遗山成为定襄的一个旅游品牌,就不能小打小闹,必须统一规划,从长计议,下大力气把周围的厂房、民居,包括学校进行迁移,扩大景区范围,在山下可以增加一些比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或革 命英烈的塑像、展览厅等旅游项目以及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施舍,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成为定襄的一个旅游品牌。
元好问塑像
元好问读书处“留月轩”
文章评论
明灯轩主
神山寨子什么时候修成这样了?真是漂亮![em]e179[/em] 记得小时候,大概是9岁上小学三年级时,从河边步行去那里赶过会,是和同学逃了学去赶会的。登山前要过牧马河,河水很浅,清澈见底,光脚蹚水过河,脚下细沙柔软,阳光映照下金光闪闪,也是一乐。记得那时高圪蛋上建筑和树木都很多,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黑压压的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