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记
个人日记
说这段的意思,是顺着跟烟火所说的“百首经典”而来。其实所录的歌,说白了,无法老头所会的歌,都是无法老头所处的那个年代中风行一时的歌曲。带上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在其中,便算是自己所认为的经典吧。当然,时代不同,无法老头所以为的那些经典,在如今的年轻人眼里,早已经被尘封,泯灭。又怎能是经典呢。不独如此,便连经典的唱腔,也过了时,成了毫无新意的老土怪。
正是由于代沟的缘故,尽管喜欢唱歌,听歌,却极少去看现在的选秀节目,因知道,其所选出来的,不外乎是“秀”而已。有一次,实在无聊,不经意的点开一个视频,竟然是快男比赛,而且竟然也有一个是我以为在我那个年代中称为经典级的人物。姓蔡的,也在这快男比赛中当起了评委,也许是因为善于保养吧,在另外的几位八零后甚至是九零后的评委中,蔡看起来不过是大了几岁的大哥哥而已。上场参赛的几个说是二十七八的大男孩(对于“大男孩”这个称呼,用在一个已近而立的男人身上,常常会无端的觉得恶心。当然这还是带了个人的情感色彩在内的。不少人早过了二十七八,仍自称是男生呢。更何况,这世界上,比二十七八岁仍自称男生更恶心的人与事也比比皆是,若人人事事都要恶心,哪里又恶心得过来。)看着都比他老相了许多。真不愧为歌坛中常青树。蔡唱歌当然是好得没有话说的,他的很多歌,在我看来,都是经典,然而,坐在这群年轻人中当评委,却令无法老头有些担心闹笑话,果不其然,有一个好像是连续参加了几届比赛的男生,一曲下来,评委点评,蔡第一个发言,说唱得很好,而且以用腔,用调,共鸣,都很成熟。给了一个YES,没想到,这姓蔡的话音未断,一位美女评委马上就反对了。说她的意见正好相反,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用这么老土的唱法,了无新意,即便灌唱片,也肯定不流行。所以说了一个NO。
这个美女评委后来还说了很多东西,无法老头年纪大了,也记不得详实的语句,大体上是说,现代的音乐形式上怎么怎么样,唱法上怎么怎么样。唱者的舞台表现肢体上怎么怎么等等,然后又说东洋音乐,西洋音乐,南洋音乐,北洋音乐,说得头头是道,总之就是没有中土音乐。当时听着这美女的话,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听过的一个相声,相声说的是流行歌手唱歌的问题,说得是,现在的歌手不讲究唱法,实在是没有唱法,大胆创新,用种种的形式立于歌坛之上,成了经典的一个个天王天后。相声里把这些唱歌的分成好几类,好像有:“啃鸡腿唱法”“指天点地法”“呼天喊地法”“捶胸跺背法”……对于那些靠无聊取胜的歌手,极尽嘲讽之能事,虽然过于以偏概全,但对照有些歌手们在台上的表演,这些概括非常的生动形象,准确贴切。相声中,那男演员还嗲声嗲气的学着歌手们上场便叫:“大家好,”,“你们好吗?”结束时便来一个“谢谢”。这相声也的确的经典。笑坏了一堆听相声的人,包括无法老头在内。当然听相声的这堆人,年纪大约也与无法老头一般无二,而且大多数都是乡下泥腿子。
但讽刺归讽刺,事实归事实,像无法老头这年纪的人,或者不喜欢那些没有任何唱歌实力的,只会在台上搔首弄姿的唱歌的人(据说,现在的某些歌星,创新手段已经达到了舞台上换衣,通过光影技术,那种若隐若现的效果,惹得台下如九天云外之雷响彻大地般的喝彩,又有个别的以故意穿着薄衣,然后用水浇遍全身,走到台上,台下也无不如痴如醉。如此这般,终于以色相而大获全胜,成为经典),但,喜欢这种人的却不在少数,所以才会造就了“追星一族”和“铁杆某迷”这些震古烁今的新词语。这些追星族,铁杆迷,自然奉这些唱歌的人为经典。铁杆迷中轻者的每场为这些经典唱歌者的演唱会摇旗呐喊贡献力量;也有因某些人,如无法老头之流不知趣都,说了几句对唱歌者不敬的话,而勇敢地奋起如泼妇骂街般跟不识时务者战斗到底的。迷得重者,便是父母也比不上这唱歌者。看过一期电视节目,说的就正是这类铁杆迷的故事,大致内容说的是有一个年轻人,因为父母不给钱让她整容整成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经典唱歌者的样子,愤而不认这个父母的事。节目里现场控诉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哭诉父母对自己的不支持,差点儿当着节目就要与父母动手。无法老头不知道做这节目的人,其目的何在,但单从这个铁杆迷的行为上看,为自己追求经典以至如此地步,百年后,甚至千年万年之后,也必将成为经典。
记不起这个男生的最后结果是入选了还是淘汰了。但蔡的神情却历历在目。当时他是满面笑容。然而,无法老头却无端的猜测他当时内心的尴尬。一个歌龄便有那个美女评委年龄长的,且是有些名望的歌手,竟然被当众直斥,直截了当,毫不留情的批评,虽有满腹经纶,可偏偏与这时代不合,有口说不得,岂不尴尬?后来的几期海选里,好像没有再看到姓蔡的出现。也不知道会不会是因为导演觉得姓蔡的已经过了时,不合时了,换上了其他的人呢。
想起那美女评委所说的那一通东西南北洋人的话来,心里也觉得有些难受,当年,闭关自守的年代里,听一首邓丽君的歌,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严重错误思想,可如今,若不与这洋字沾些边儿,仿佛便不会成为经典一般,这如今的很多歌里,唱着唱着,忽然便冒出一句半句的洋文来,写作者和歌唱者或许内心里会得意洋洋的想着这是经典。不独是歌,电影也是如此,国内的一部电影好与不好,仿佛不是由国内的人来决定的,如果这电影去参加了国外的某个电影节,大获外国人的称赞,这个导演和电影都马上就会经典起来。而如无法老头这般老朽无知的,对于那些半洋中文的歌,却听得一头雾水,反而觉得在烂泥路上边走边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更为经典。至于那些被广而告之,重而推之的国外大片,或者是获得了国外大奖的中国影片,别人说得天花乱坠的经典,反不及当年看《篱笆·女人和狗》这种土里土气的农村人的电视剧经典。当然这与乡下人的肤浅没有见识没有文化等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
话又说回来,经典这东西,之所以是经典,必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无论是歌也好,文也好,电影也好,电视也好,思想也好,道德也好,人也好,能否成为经典,并不是人大投票般人多者就可以决定的。更不会因为迎合了西洋人东洋人南洋人北洋人的口味而获得这些东西南北洋人们的称赞而成为经典。忽发奇想,当初老曹写红楼,应该是不知道中国以外还有其他洋人,如果知道的中国之外还有湖北端药人的话,老曹会不会赶紧的学上几个洋词,在红楼中加上些洋词,那么,红楼的情节中,傻大姐拾到的香囊时,也不会说是“妖精打架”这么老土,而肯定会说成洋文。如此一来,估计肯定更为经典。(人老了,记性不好,仿佛有些儿影子,红楼中似乎有关于西洋东西的描写,宝玉房里的镜子,贾母收藏的宝贝,似乎都有说是西洋的东西,说明老曹是知道有东西南北洋的,可他为什么不加几个洋词,让红楼更经典呢,可真是奇怪得很。)
小妹前几天在QQ里笑说,带着侄儿侄女去唱K了,但是,侄儿侄女一边听小妹唱歌,一边笑倒了。我没有追问原因,因我知道,年代不同,所接触的,接受的文化也自不同,如今这一代人,知识面绝对是要比这个大字也认不得几个的乡下无法老头多上不知几万几亿倍,但也正因如此,有的年轻人就会更容易轻浮的以为自己要比上了年纪的人更了不起。用不着去责怪他们,这也正如我们年轻时,轻浮的觉着要比一辈子也没上过县城,没见过电脑手机的父母辈要了不起一样。但是,很想让侄子侄女知道:唱歌不过是玩儿,便当笑话来看也没有什么,但对待传统思想文化这些严肃的东西,却必须要持极尊重极敬畏的态度。经典的东西,是经得住考验的。很多值得任何年纪的人去学习,去体会。年轻人如果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便轻佻的自以为是,只会成为年长后再回想起来的一个反面教材的经典。
小妹在QQ里还说:“我也录了一首歌,自己听着也难受,太难听了。”我不禁好笑,时间变了,没有谁不会变的,这是很简单的事,岂能看不透?像红线女,当年唱的《荔枝颂》,一字一句,珠圆玉润;可是到年老时再唱,气接不上,字转不圆,即便如此大牌明星,尚且难免,更何况于我们常人呢。然而,话又说回来,没有人会否认时间久了,红线女当年演唱的就不是经典。犹如当年我黄昏在林荫路上所听的那一曲《小河淌水》一样,也是我岁月记忆里的经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