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凉就浑身发冷,多半是阳虚
手机日志
天气一冷,就有许多人感觉全身发冷,尤其是手脚冰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冬天手脚冰凉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一是胃肠功能不调或身体虚弱,机体散发热量的能力低,抵抗力低,抗寒能力差,因而容易感到寒冷。
二是女性长时期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患有贫血、低血压等,也会引起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稍循环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人产生冷感。
三是饮食不调,夏日贪食生冷,消耗阳气,身体代谢机能下降,到了秋冬就容易怕冷。
四是好静少动,血液循环速度太慢,产热能力不足,也会加剧冬季冷感。
1、古籍《砂盘点精》中的《暖身神方》: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方法:花椒1g、胡椒4g,制作:将花椒、胡椒研末备用,准备医用橡皮胶布一小块;把药末撒在胶布(麝香虎骨膏更好)上。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洗干净,贴上胶布即可。贴一次7天左右有效。使用本方后,就是在寒冷的冬天,穿很少的衣服也不会冷,用药处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
2、点按劳宫穴(火穴,握拳时中指所点的手心处),缓慢用力,尽力抓握几秒钟,然后缓缓放松稍停后再重复抓握,只需几下就可使手指转暖。
3、按摩大拇指内侧的合谷穴、手腕内侧3 -5cm的内关(在外关的反面)穴及膝盖下方6-8cm的足三里、脚底的涌泉穴。天天按摩,可缓解手脚冰冷及全身畏冷的症状。
4、按摩三焦经上的阳池穴(位于人体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凹陷处),可治疗手脚发冷,迅速畅通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分泌,暧和身体,进而消除发冷症。惧冷而无法入睡的人,睡觉前按摩阳池穴,然后立刻盖上棉被,身体很快就会暖和起来。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刺激方法:只要以此穴为中心,互相搓揉手背就可以。在手背摩擦生热的同时,阳池穴就会得到充分的刺激,从而达到温暖全身的效果。按摩阳池穴,最好是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
5、按揉胃经上的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6、常灸太溪穴:太溪,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脚踝内侧后跟骨上动脉凹陷处,当我们用手指按在这个位置上时,马上可以感觉到这里动脉的跳动,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把点燃的艾条靠近穴位,以能明显感觉到烫为宜,感觉到很烫的时候就要移开一点。有的人,别的穴位稍微灸一会儿就感到烫,但是这个穴没感觉,灸了半天还是不烫。这说明体内寒气太重。热量全部被太溪穴吸进温暖肾经去了,所以一直感觉不到烫,实际上是太溪穴在大口吸收艾灸的热量!须将太溪多炙几天,这是最直接补充你体内热量和阳气的方法。
7、按摩位于脚小拇趾生长处外侧膀胱经上的至阴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角与趾腹外侧缘连线的中点处,距趾甲角旁开0.1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末穴。
8、按摩涌泉穴,位于脚心部,它是肾经里的重要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筋壮骨。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再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补肾壮阳,能让手脚快速暖和。
9、用艾条,每天灸神阙、关元、足三里和太溪。常炙以上穴位,可改善寒凉体质让温暖的生机进入寒体之内,让“体内的冰雪”变成春天的涓涓细流。
10、跪行:在地板上(应有薄垫)、床上及较硬的沙发上皆可进行,臀部应向后坐,尽量接触到脚后跟,心无杂念,双目虚闭,头正腰直,跪膝时间通常十分钟或一刻钟即可。最后练习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挪动3—5“步”,对手足冰凉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腰部及腹部肌肉也有良好的锻炼,对缓解腰膝部的疼痛及小腿抽筋颇有益处。
11、在足疗盆(或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可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可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并温暖手脚。泡脚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赶快穿上保暖袜子。
12、中医大师梅鹤龄老先生提供的手脚冰凉调治妙方:潞党参膏(可在药房买到)每次两钱(10g),早上配一枚核桃,晚上配两颗红枣,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虚症轻重。用一个多月,各种虚症即可以得到根本治疗。
13、服附子理中丸,能温中散寒、振奋阳气,有望改变体内的环境。吃艾附暖宫丸,能直接温暖胞宫。两种中成药交替着吃,可以改变女性体内的环境。症状严重的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药物,以补肾温阳;中药中有许多药物可改善及预防手脚冰冷,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理中汤、归耆建中汤、附子理中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当归四逆汤、肾气丸、右归丸等等。这些中药通常较适合虚寒体质的人,也可请中医师开药方。
14、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推荐VE和VC,可改善血液循环。VE可扩张末梢血管,对于末梢血液循环畅通很有帮助,但维他命E的效果较缓慢,须持续3个月才可见效,而且每天必须服用210-250IU才足够。
15、补充B族维生素:如B1、B2、B6,每天可补充30-60mg的维他命B群,VB族可促进代谢,可帮助烟碱酸的合成,促进末梢血管扩张。铁和锌,可改善贫血并提高代谢率。每天或每两天吃一粒复合营养素也有帮助,注意一定要吃饭刚结束时服用,以保证吸收率。
16、食用肉桂山楂粥:老年人肾阳虚弱,表现出手足发凉、怕冷,易患风寒感冒。老人气血不足,血脉流通不畅,可用温补肾阳及活血药物相结合,使阳气布散到肢体末端。肉桂温中散寒,能扩张血管,使血液循环旺盛,疏通血脉。山楂活血化淤,促进气血流通。两者配合相得益彰。用法:肉桂4克,山楂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肉桂水煎20分钟,与山楂、粳米同时入锅煮成粥加糖即可食用。每日1剂,趁热服食(不食肉桂)。由肾阳虚弱引起的手足发凉、脾胃虚弱及血脂高者服食本方效果好。
17、自制药酒,一些四肢麻木、骨头经常容易酸痛的人,建议用高粱酒、米酒、或米酒头,将中药切成细片或是磨成粗粉放入,以八比二的比例,浸泡其中,大约2个月左右便可饮用,每天小饮2次。
18、食补调养,逐步改变畏寒体质:当务之急是调理或治好胃病、贫血、低血压、甲减(怕冷)等疾病,改善虚弱体质,可从源头上解决畏寒怕冷。
19、饮食调节:多吃温性和含烟碱酸的食物,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如牛肉、羊肉、鸡肉,大蒜、辣椒、生姜、桂圆等,以提高机体耐寒力。烟碱酸在动物肝脏、蛋、牛奶、起士、糙米、全麦制品、芝麻、香菇、花生、绿豆、咖啡中,含量都很丰富,对于稳定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很有帮助。
20、多吃坚果,胡萝卜;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具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金橘等;可藉由日常食补法,让身体暖一暖,如坚果类的核桃仁、芝麻、松子等;蔬菜类的韭菜、胡萝卜、甘蓝菜、菠菜等;水果类的杏、桃、木瓜等,都是饮食最佳选择,其它如牛肉、羊肉、海鲜类、四神、糯米、糙米、黄豆、豆腐、芝麻、红糖等,都属于温热性食物,是手脚冰冷的人应多选用的食材。特别提醒:容易手脚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或少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
21、适当吃些辛辣食物;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葱、咖哩等辛香料,可促进血液循环,利用平常饮食时,搭配食用,例如吃炒面、炒米粉时就加点辣椒酱;喝汤时就多加点胡椒粉;吃水饺时,配碗酸辣汤等等。
22、多吃些高热量的食品或适量吃些补品,要补气养血的需要鹿茸、肉桂、高丽参、紫河车、附子、人参、苁蓉、补骨脂、菟丝子、熟地、当归、阿胶、枸杞、龟胶等,在煎煮时,可以和鸡、鸭、羊肉,鳗鱼、土虱一起炖煮,滋补与美味兼收。如果本身脾胃较弱,则可将各种处方先煎煮后,再去掉渣汁,让它变成膏状后,再加上冰糖,每天晚上以温开水化开后,就像服用枇杷膏一样,服一汤匙。这种方式,对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差的人最适合。
23、每天坚持做手、脚“抓握”伸展,此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用剧烈运动,坚持即可迅速改变手脚冰凉的症状。手脚抓握伸展:手指尽量张开然后屈指作爪状,然后再伸开重复。脚趾也一样如此运动。即可迅速改变手脚冰凉的症状。
24、甩手运动:选择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双手顺便甩一甩,走上30分钟,促进气血运行,全身就会暖呼呼,可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整天充满活力;工作40分钟后,最好站起来踏踏步、走一走;工作中不时地动动手指、脚趾,皆可帮助血液循环。
25、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须重视工间操,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不少好静少动性格的人一坐可以坐一天,这是不利于血液循环的,所以要多活动,哪怕是走一走也好。要看太久的电视或上网游戏,在家中少坐多动;特别是平常久坐或工作中长时间站立不动的人,应当有意识地让自己多些走动,多做手脚和腰部的局部运动,伸伸腿,弯弯腰等,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做那种不会让你喘不过气来,但是让身上充分发热的运动,再加上一些锻炼肌肉的无氧运动,对改善虚弱体质最为有效。
26、改变生活方式,不要饿过头;女孩子应当注意多吃些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鸡肝、鸡心、血豆腐、牛羊肉、鲜枣、山楂、黑芝麻、木耳等,以补铁御寒。这是因为贫血和低血压是很多女孩子怕冷的主要原因。
27、不要过度减肥,要让身体储存些适量的脂肪,可帮助维持体温。为了提高甲状腺的功能,可以多吃些富含碘、锌、核酸类食物,如海带、紫菜、贝壳类、牡蛎、沙丁鱼、螃蟹、菠菜等。
28、冬季注意保暖;平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腿、脚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1)各种保暖的措施,如外套、毛帽、手套、围巾、口罩、卫生衣、袜子等,天气冷时都要全部穿戴齐全。脱掉添加的外衣前,须确定天气已经热起来了,不要因烦躁、紧张、潮热,或活动后感到发热,就马上脱掉御寒的衣物。(2)不要穿太紧的衣服、鞋子,因为衣鞋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3)要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体虚者更要注意御寒保暖,特别是下半身的保暖。(4)不要在冷天穿裙子,也不要在深秋长时间穿露脚背的鞋子。对容易受冻或比较冰凉的身体部位,都要注意防护.
空间精彩,专业日志,为百姓健康、助中医同道成功!
中医技术殿堂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