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展投稿秘笈-----彭洪顺

转载

 
 【书帖】草书两字形近识别大全 -  墨韵书香 - 中国三星堂书画馆
 

            从2003年开始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迄今已10多年了,大大小小侥幸上过二十余次,特别是本次“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由秀山承办,亲自参加了本届展览的收稿及相关工作,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点东西,说成是“投稿秘笈”,实际是想抓诸位看官的眼球,因为之前齐总及很多“腕级别”的人都写过很多有用的东西,该说的都说了(其实平时太忙,我很少看完,恕不敬,呵呵……),我一个小不点人物,一不善言辞,二不具备较高的思想。诸位如果想溜,趁早,免得耽误时间,如果不溜的,听我说来,获得点点启示,那是我最为开心的事。如与某些人说的雷同,那只能是巧合了……
    这是一个极小的问题,所以我先从这个问题入手。这也是一个让很多投稿者都容易忽略的问题!邮寄,不外乎就是把写好的作品让快递公司或邮局寄到要寄的地方。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但从这次“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邮寄来看,很多人就在这上面出了问题!首先,你要考虑用什么邮寄。是信封挂号?特快信封?还是卷筒邮寄?等等……挂号,虽然保险系数较高,但有时挂个十天半月或是更长的大有人在,所以,原则上,不采用这老土的邮寄方式。花了这么多时间与心血,怎么也得让自己的“孩子”平安吧,是不?至少,你得选择特快!其次,你选什么快递邮寄。如本次展览,有的人选择了顺风,其实顺风的效率和口碑还是不错的,但这次是伤大了。为什么?就顺风不到秀山!真晕~到半路,让我们去取,天天都有,成不?是秀山太小?不是!其它都能到。为什么就顺风不到?天晓得。关键是你顺风能不能到,你在收件时就该告诉作者啊,是不?能怪秀山?不合情理。作者也该承担主要责任!你为什么不在网上先查一查?稿件被退回,有的一折腾还弄坏了,再说有的时间也不赶趟,咋办?凉伴了……其三,是折叠好还是卷筒好。能折就折吧,其实这样特方便省事。我们收到几个之前齐总网上搞的那种个人特制信封,然后再放特快信封里,好像是四川砖桥同志做的?一点不损害作品。赞一个!顺便免费帮他再做个广告。如果不能折叠,就卷筒寄吧。其四,如何折叠。其实这不太重要,只要你折得整齐,比特快信封适当小点,能装下去就行。但这里面有个关键的东西,把你作品背面右下角的地址等信信露在最外面吧,免得登记的人一折腾,宣纸太薄了,一不小心弄坏了,心疼啊……要是我,就打一张放作品里,一眼就让他们看到,让他们别让我的“孩子”折腾受罪,伤不起啊!其五,卷筒怎么邮寄。大多数是用下水道管子或纸筒。这本来也没什么。但关健是有的人居然将作品包外面,然后用报纸一卷,外面再用透明封箱胶一缠,以为万事大吉。殊不知收稿的以为作品在里面呢,用美工刀一开,完了,伤痕累累,惨不忍睹啊!有的“高明”,将作品放下水道管子后,两头还加了个丝口,上盖子。可惜高过头了。因为作品卷得与水管一样大,外面加了丝口要小些,用胶固定了,怎么也取不出来,只有用锤子或锯子了,晕不?有的用纸筒寄,中间是接的,由于长了,邮途一折腾,中间断了!投递员怕承担责任,再用胶布一缠。我们一打开,哎,说什么好呢,那真是惨不忍睹啊……我要是用下水道管子寄啊,一定会留一下开口的地方注明了,让收到我作品的人啊,一眼就能瞅见,然后按图所示,轻易拆开。这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不?这里面学问大呢,能说是小问题吗?
    备注,不外乎就是按照征稿要求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姓名、姓别、年龄、讯址、邮编、电话、身份证号码等等信息,这个几乎所有投稿者都会。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做得不够好,一是用铅笔写看起来不是太清楚;二是有些字随手写成书法体难认,要全国大赛收稿办一般很少像秀山承办的“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收稿办公室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去收稿和登记的;三是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连写后“1”与“2”、与“7”,“3”与“5”等等常混淆。地址和电话的出错,对于作品评审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后期证书、作品集及收藏费的邮寄,问题就大了。可能这就是很多人在大赛完后迟迟收不到证书与收藏费的原因吧。假如是我怎么办呢?我会用5号字电脑打一个详细信息,用透明胶(比打印的信息长、宽均大2厘米)粘帖于作品背面右下角,并将透明胶一端反折一个开口。好处是清楚,不会掉,也好拆,不影响作品(千万别干傻事,用双面胶、胶水、固体胶和浆糊粘啊!!!)。在打印的文字方面我会这样排版:
    中国书协展览明文规定,不允许过度染色、拼接与做旧。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作品是不能染色、拼接与做旧的,否则害怕被“咔嚓”。何为过度?我个人的理解为不要太难看,不要太粗糙,用浆糊或双面胶整得作品皱巴巴的,颜色也妖艳,评委看了难受啊~当然,由于拼接与染色做旧的太多,中国书协提倡还原书法的本真,注重书写技巧与线质,这没错。除非你有王义军那样过人的书法线质本领,写那么两行半,落个穷款也能获奖。但我依然认为,现在是展览时代,书法已由几案阅读向厅堂挂览转换,成了一种展厅效应下的纯艺术,所以为想,不弄点新鲜玩艺儿想要从展厅里跳出来,难啊:)咋整?该拼拼,该染染吧,记住:别过度,呵呵……
    在大多数人眼里,书法作品都是用宣纸写成,至用什么样的宣纸,国展高手太清楚,对于爱好者来说,生宣、熟宣、生绢、熟绢、粉彩、描银、描银、洒金、酒银、泥金、泥银、水印、千年兰、万年红、瓷青、长纤维、三分熟、七分熟、半生半熟、云母、水纹、毛边、花草、粉蜡笺、卡纸……凡此等等,大致清楚,对于常投稿的人来说,未免有点小儿科。但我想说的是除了这些,你们还用过哪些特殊的材料?亚麻?广告布?还是进口墙纸?树皮用过没有?说两个实例:一是九届国展,就有一件特殊的广告布写的,有点像绢,也有点像以前做衣服的“的确良”,白色,写的金农行书加书谱味,评委一看,也不知什么材料,看了半天,一关注,加上字也写得不错,本来准备整个一等奖,特殊原因,获了二等奖。另外就是用树皮写的,说是树皮,其实也就是用刨床机从树上刨下来像纸一样很薄的东西,广告装饰店里有,常用于广告,可我们的评委太忙,哪有时间去广告店转悠?一看,新东西,上吧……呵呵,太多例子,不吹了,只是告诉大家,写字不一定非要用宣纸,只要能写上去,装裱不成问题,也便于展览,不管你用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过度”哈……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法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先说写小楷:作品不大,最多四尺斗方内,字写得很小,用的粉彩纸,画的1—1.2的暗格,当然在写的时候,该断的地方断,该留的地方留,要制造点空间,别太闷。写完之后,在右边或上边用小篆或中山王配个签,然后在上下配个隔水,左右加个边,加的隔水和边一定要与你的正文作品纸张色彩协调。在隔水和左右边上,仿照古人如碑帖边上的题跋。最后上下左右再加白宣衬托,左右勿太宽,上下可宽些无妨。但要注意,总宽不要超过97厘米就行。至于高度嘛,我想大家是知道的。最高明的是,作品完后,四周用兰色或咖啡色包个0.3—0.5厘米的边,一是保护了作品,二是如装裱一样,多了个层次和衬托。叫我发张图片看看啊?不行的!这是别人的隐私!
    一幅完整书法作品的组成需要有正文、落款和钤印,而钤印就得要印章、印泥,属于裙带关系,所以叨唠些有关印章和印泥的问题。至于印章和印泥的品种和产地我想那是搞篆刻的专利,因此也就不“鲁班面前耍板斧,张飞面前耍大刀了”。印章,在书法作品中,有稳定重心和“画龙点睛”之效,而好的印泥和钤盖方法,会使其相得益彰。国展创作高手,也都是用印行家,所以我来谈这东东,也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任何一个展览,参赛的毕竟是绝大部分,而入展获奖的毕竟是极少部分。而绝大部分,几乎都会“大意失荆州”。就拿这次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来说,我看到好几件十届国展全国奖和四届兰亭奖获奖者参加本次展览的作品,我可以狂妄的预言,别说获奖,怕入展都难。也许他们不善楷书?这与字体无关。严格来讲,行草篆隶高手,几乎都写过楷书,如果能将这五体融汇,或许叫杂揉吧,我想那种感觉一定会让人惊叹。开玩笑?不可能?呵呵,本次展览就有这样的奇人,多希望能这件作品能冲出重围获个奖,因为它属于既古又新的东西。哎,咋扯偏题了……说印章!印章的大小及本身印章的水平是很关键的。不管怎样,你的姓名和斋号印严格来讲,大小是不宜超过款字大小的,如果偏大,最好盖在旁边而不是盖在款字的下边。另外,到底是先盖斋号印或是姓名印?是白文在上或是朱文在上?这里面是有讲究的。愚以为:应先盖姓名印,再盖斋号印,因为有“头不顶红”之说,也就是你的姓名印上面不能有印章,具体从何而来,我也未考正。另外,姓名印宜白文,斋号印宜朱文,如果又要问为什么,又得编一大堆堆理由了,我在京求学的时候,很多行家都这么说。还有你印章的风格,也要与作品相协调,你本来就是精到的小楷,你盖几方大写意风格的印章,我看评委不是先看到你的作品,而是你那几方印章早将你的眼球抢去。书坛上不乏诸体皆精者,但你的印章未必所有字体都适宜盖。咋整?经常获奖的书家,印章不少于几十方,原因就在这里面。而对于广大作者来说,哪有那家底啊。那我告诉你一绝招,刻一套小写意风格的印章吧,盖什么作品都行,记住了!提醒广大作者,你印章如果不是高水平的篆刻家刻的,超早扔了吧,你自己刻不来没关系,印章水平如果差了,真的会大打折扣哟~还有就是盖的时候,印泥不可沾太重,钤盖的时候印下埑太厚太软,否则影响钤盖的水平,一般一张报纸够了,报纸下面最好玻璃,盖出的印才具神彩。除你的姓名和斋号印,其它闲章要很多很多的,如果你找不到高手刻,就去找一堆印谱,捡你喜欢的扫描,然后电脑刻一堆堆,这也可以哟……没时间了,我得出门了,印泥嘛,西汵、姜思堂、荣宝斋都行,手捣的最好,黄磦我最喜欢,为什么?真没时间说了……
    楷书的风格很多,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各种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可谓异彩纷呈,有的取其工稳,有的效其灵动,有的表现古拙,对隋唐楷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总的说来,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每个时代,皆有其时代特征。而对于今人来说,尚什么?刘洪彪老师曾说:今人尚式!的确,书法已从实用书法向艺术书法转变,小字小幅向大幅巨制转变,几案阅读向厅堂挂览转变。在当今展览时代,要想在成千上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没有两刷子功夫是不行的。但是功夫规功夫,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字,也没有上过一次国展,而有的写了一两年,就加入中国书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取巧?不是!是功力?也不是?那到底是什么???是理念!是风格!!!
    其三在于调配。用一个小碟子,加适量国画颜料后(一定要一次性调够,否则中途调色会出现色差),用少许冷开水调稀即可书写。记住:千万别用自来水!为什么?你不知道自来水中有微生物啊?你写作品,用不了多久颜色就会变,用不完的肯定会发臭!后排的说啥?纯净水或矿泉水可以不?实在没有冷开水,将就用吧……左边的女同学问:颜料和水的比例啊?嘿嘿,我也不知道,你调一会试试就得了,如果调的颜写不了三五个字,肯定水少了,如果写出的字不够白不够亮,颜色浅,肯定是水多了,加点颜料不就得了?其实颜色太白,对比度太大,也不是很好,在颜料中加点点兰或丁点绿,甚至一点点墨,写出的作品字要冲和些。如果你想写其它颜色的字,除三绿、湖兰可以真接用外,其它颜色都需要加白色才具有覆盖力,至于颜色的深浅和用什么色写好,跟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去体验吧……
    无论你怎样界格,总的标准是:接头处宁肯差一毫米,绝不超一毫米。切忌补描。


 
                                                                                                                                                          ( 原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
欢迎加好友关注 似曾@若水穿尘 的空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