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识 别 入 声 字
文:无 尘
以前识别入声字窍门
现在学习诗词曲赋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但关于入声字很多朋友还是很朦胧,掌握老平仄的最大困难在于不容易辨认混在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指导人们学习古诗词的前辈们多是这么说的。我们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把反映中古音的平水韵106个韵类代表字,逐一作了新老平仄的对比,还拉了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三首四声诗做试验品,结果表明,前辈所说正确。要破解古诗词的平仄密码,就要从攻克入声字下手。为了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前人寻找过识别入声字的种种方法,重要的有如下一些:
一、熟记典籍里的入声字。《辞源》字条下注有平、上、去、入四声,《诗韵合璧》、《诗韵新编》等许多韵书,有入声韵部或把入声字单独列出,都可翻查。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通过多次翻查,就会记住一些常用的入声字。
二、熟记诗词里的入声字。背诵入声韵的名作,同时记下韵脚的入声字。如岳飞《满江红》的入声字是“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李清照《声声慢》的入声字是“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毛泽东《忆秦娥》的入声字是“烈”、“月”、“咽”、“铁”、“越”、“血”。还有《念奴娇》、《桂枝香》、《醉花间》等词牌也是用入声字押韵的。背诵作品连带记住了入声字,效果不错。宋代人孔平仲写过一首“入声诗”全首诗用的都是入声字,熟记了它就熟记了四十个入声字。诗曰:执热逼入伏,一叶益局促。日落月欲出,豁若脱桎梏。木色郁碧箔,竹节削绿箨。赤脚踏白石,宿泊得沐浴。不过这种诗不大好背,背不来,不必勉强。
三、按偏旁记入声字。汉字很多是形声字,即以声旁表示读音的字。要是两个或几个字声旁相同,它们的声调也大都相同。比如,知道“及”是入声字,那么就可以推断出极、圾、汲、趿、吸等都是入声字;“歇”是入声字,由此可以断定褐、羯、碣、遏、竭、渴、蝎、揭等都是入声字;“责”字是入声字,可见“箦、碛、啧、帻、绩、襀”等字就会是入声字;“夹”字是入声字,“狭、峡、硖、蛱、侠、浃、惬、箧”等字也会是入声字。又如:由“白”推知帛、百、伯、泊、柏、拍、迫、柏、箔;由“各”推知阁、胳、搁、洛、落、烙、骆、络、咯、硌、珞、格、袼、铬;由“失”推知佚、轶、迭、秩、铁、跌;由“复”推知腹、馥、覆、蝮等,也都是因偏旁而记住了较多的入声字。
四、按韵母记入声字。入声字中有一部分是韵母相同的,也可以“由一知多”。例如现今韵母为“a”的许多字是入声字,像“八、塔、答、纳、榻、杂、腊、匝、沓、踏、搭、咂”等;现今韵母为“i”的许多字是入声字,像“一、昔、急、立、壁、泣、滴、劈、剔、踢、极、密”等。现今韵母为“e、o、u、uo”的字,也有不少是入声字。如“额、特、呐、肋;博、迫、末、佛;不、扑、木、服;国、括、活、桌”等。
五、用分类法记入声字。可按不同标准分类。比如按词组分类,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把这些词组归为一类,可以有: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克服,哭泣,独立,急切,曲折,合适,激烈,压迫,剥削,骨肉,黑白,熄灭,恶毒,吃喝,袭击,发达,决裂,物质,德育,脱落,阅读,结束,笔力等。以上30个词组,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记住了它们,就记住了60个最常用的入声字。还可以将最常用的入声字按另外的标准分门别类。如 :“数字”:一六七八十百亿 ;“颜色”:黑白碧绿 ;“材质”:铁石木竹 ;“天文”:日月雪雹;“建筑”:屋宅室壁阁阙 ;“身体”:血肉骨骼发目额舌脖肋脊腹膝脚足甲角 ;“植物”:菊柏桔橘栗棘荻菽粟麦核稷穑木叶竹;“动物”:虱蟋鲫蝎蝶雀鸽鸭(注意没有大动物);“异常动态”:杀伐击灭夺割、疾速逐越突忽等。 六、用排除法记入声字。所有的中古入声字都是现代汉语中以元音结尾的字,因此,现代汉语中所有以辅音结尾的字,也就是以-n或-ng结尾的字,都可以肯定它们不是入声字。换言之,如果字音包含以-n或-ng为韵尾的韵母(an uan ian üan en un in ün ang iang uang ong iong eng ueng ing),必定不是入声字。这就大大缩小了入声字的范围。
现代辨别入声字窍门
上文列举的识别入声字的各种方法,确实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有助于平时积累知识,而不适于临场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立刻分析一首诗作的实际平仄,而平时积累起来的许多入声字知识却可能派不上用场。有些高教自考的学员,便曾有过这种经历,在考场上一下子弄不清某一首诗中的入声字是哪几个。入声字成百上千,无论怎样想办法去记也很难穷尽,知识准备应付不了当前的难题,那是不足为怪的。因此,为了彻底解决识别入声字的问题,有必要找寻一个利于实战的识别入声字的方法,以便与那些利于增知的方法互相补充。
只要记住一个平仄句式,运用一个句间原则和句脚原则,便可以由已知的一句,推出未知的多句。多至四句,即为绝句;多至八句即为律诗;超出八句而数量成双即为排律。几句话便说清楚的这个方法曾经让不少应考者免受记忆之苦,使他们如同吃了增强记忆力的灵丹妙药,一夜之间,熟习了枯燥无味的所有平仄格式,顺利通过了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考核。有必要进一步指出,熟记了格律诗的全部平仄格式,不但可以用来应付考试,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分辨任何一首格律诗作品里的入声字,尽管这些字的入声性质我们原先尚未认识。有了这个方法,我们便好像长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乔装打扮的入声字。我们把这种识别入声字的方法称作“翻查唐音字典”的方法,简称“查字法”。这个方法的依据有两点:
一,原型平仄格式上双数字、句末字所规定的平仄,是所有现成的格律诗都必定与之保持一致的,就是说,现成诗作上的双数字、句末字在唐宋时其平仄必定与格式上所标示的一样。
二,用今音去分析现成诗作上的双数字、句末字,如发现某些字与古音不同,这些字几乎都是古代属仄声现代属平声的字。在“古仄今平”的字里,“古入今平”者又必定占了绝大多数,而属于“古上今平”或“古去今平”者则百无一二。
为此,翻查现成诗作上双数字、句末字的唐宋注音,对比今天的读音,便可以准确无误地把古今有别的字筛选出来,特别是把混入普通话平声里的古入声字揭露出来。
下面以唐人杜荀鹤的五绝《钓叟》为例,略作说明。
,
茅屋深湾里, 仄仄平平仄
钓船横竹门。 平平仄仄平
经营衣食外, 平平平仄仄
犹得弄儿孙。 仄仄仄平平
我们这里是揭示诗作所依据的原型格式(即未经变通或拗救的格式),而不是指出它当下所呈现的实际格式。按照实际格式,第一句应为“平仄平平仄”,但按照原型格式,第一句就是“仄仄平平仄”。
此诗的双数字和句末字已用粗黑体标出,相应的平仄定位也用粗黒体表明。这些字在中古时的平仄属性,格式里的相应定位便给了明确的回答。分析这12个字的普通话读音,可见其中8个古今平仄相同,只有“屋、竹、食、得”四字,今天普通话属平声,而它们所处位置显示中古时必定是仄声。这就明白告诉我们:此四字属于“古仄今平”的字,而由于在“古仄今平”中,“古入今平”占居绝大部分,可以基本上断定它们就是古入声字,实际也正是如此。
再以唐人钱珝的七绝《未展芭蕉》为例,说说“查字法”是怎么一回事。
冷烛无烟绿蜡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芳心犹卷怯春寒。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缄书札藏何事,平平仄仄平平仄
会被东风暗拆看。仄仄平平仄仄平
左边的用粗黑体标出的双数字和句末字,其唐代平仄必定就是右边的用粗黒体表明的那种情况。所以查看这些双数字和句末字如同查看唐音字典。只要我们熟悉汉语拼音,新老平仄一比较,哪些字古今平仄不同,立刻可见分晓。很明显,这里的“烛”、“札”、“拆”三字可以基本上断定就是古入声字,实际也正是如此。
运用“查字法”去识别入声字,常会产生成就感,因为它真同照妖镜一般,让披上伪装的入声字马上现出原形,而一个一个的入声字也挺像走进了天罗地网,逮起来有似瓮中捉鳖,一个也跑不掉。
以下再提供两个机会,供大家尝试运用一下“查字法”。重复提醒一下:左边的用粗黑体标出的是双数字和句末字,右边的用粗黒体表示的是这些双数字和句末字的唐音标注,任务是从这些字的古今平仄差异中把入声字识别出来。
好雨知时节, 仄仄平平仄
当春乃发生。 平平仄仄平
随风潜入户, 平平平仄仄
润物细无声。 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黑, 仄仄平平仄
江船火独明。 平平仄仄平
晓看红湿处, 平平平仄仄
花重锦官城。 仄仄仄平平
〔唐〕杜甫〕《春夜喜雨》
江楼今日送归燕,平平仄仄平平仄
正是去年题叶时。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畔秋光蟾阁镜,仄仄平平平仄仄
槛前山翠茂陵眉。平平仄仄仄平平
樽香轻泛数枝菊,平平仄仄平平仄
檐影斜侵半局棋。仄仄平平仄仄平
休指宦途论巧拙,仄仄平平平仄仄
只将愚直祷神祗。平平仄仄仄平平
〔唐〕杜牧《题桐叶》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