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宝谏(上) 
——修身养心嘉言录 
 
 
 
 
为人与处世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扬善不扬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不妄语。 君子应该象竹子一样直。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很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要设法恢复当初的信念,立下贯彻到底的决心。相对的,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很容易踌躇满志,而招来意料不到的祸患。所以应该急流勇退,以为全身之道。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凡事以预立为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敬畏天地、神明、圣人之言,为万善之本。 识时务者为俊杰。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心事宜明,才华须藏。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锋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节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接人要中和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湛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态度鲜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如能以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 
  勿寻人小过而必究,勿乘人患难而相攻。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份都不好。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求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动,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远祸。 
  不卑不亢,仪容固宜有度;谦虚恭让,语言尤宜有章。 
  为人骨宜刚、气宜柔、志立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 
  精明也要十分考量,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要养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隐恶扬善,处处替人着想;正直故,急公好义,言所当言。 
  做人须以谦冲为怀,如果一意包揽善行令誉,就会有树大招风、名高谤来的危险。 
  一个人假使拥有完名美节,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与毁谤。因此,要多多少少分些给别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样的,恶劣的名声,也不能全往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担一些。能抱着这样的处世态度,才可以修心养性。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分;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君子不受命运的捉弄。一个知天命的人,绝对不会站到有危险的墙边。如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己思虑不周而致,不能归咎于天命!君子安贫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处之泰然,上天对于这种乐观的人,根本无从摆弄,这就是所谓的“安心立命”。 
  恶事向自己,好事让别人。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己温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难。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气度宽宏的人无论遭遇到的命运为善为恶,皆能适度以应之。成功不以为喜,失败不以为悲。外界的毁誉褒贬,一不介怀,只是为所当为,为所可为而已。 
  在毁誉荣辱之前,不但不为之动心,且把着这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我所欲,当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当念人亦不欲,更当避免以利人。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人。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声名显著,守之以敛藏;利养丰饶,守之以俭朴;瞻仰人多,守之以谦下;朋侪嫉妒,守之以和忍。 
  当追逐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先;当进德修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出自己的地位身份之外;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份内应达到的标准。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涵养与见识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若学温和,则于急怒时习之;若学止语,则于喧闹时习之;若学恭敬,则于傲慢时习之;若学良善,则于狠戾时习之。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能纯熟。 
  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志存忍辱,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深戒绮语。处事必忠,视人如己。 
  得意不喜,失意不嗔,得意失意不动心。 
  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万般补养皆虚伪,唯有操心是要规。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慌,才是真正英雄。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习气害元气。忿怒生时要忍得过,嗜欲生时要耐得过。 
  戒豪饮,豪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忧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 “无是无非又一天”,心灵的平静与身体的健康划等号。 
  情忧不在多,一夕能白头。 
  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俭,美德也,过俭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施道;让,懿德也,过让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不得。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忧害志。 
  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博厚悠久之道,宽大受福之基。 
  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免于无形。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满招损,谦受益。 
  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不要说可以诱发他人引起不良思想行为的话。 
  不责小人过,不揭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不见其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自己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有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求肉体上愉快,则日趋鄙俗。求精神上愉快,则自然高明。 
  宁受智毁骂,不用愚称赞。 
  大丈夫论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忍耐的智慧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神和气汤。 
  欺人是祸饶人福,忍字可以走天下。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忍是阴德。 
  忍是身之宝,不忍祸之殃。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是修持,无论是作事都达不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人,是不能担当任务和成就什么的。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变大。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说你两句好,你就笑;说你不好,就拉长脸不高兴。这样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你这不是被人玩的傀儡是什么?你若真的是强汉,就不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跑! 
  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则过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则我心无愧矣,安用计较为?故学道之人当达物我两空,安心如地,一任牛马犬羊践踏,不生一念嗔恨之心,是名忍辱。 
  学道历千魔而不退,遇辱坚百忍以自持。 
  贵在忍,记住百忍便成金。见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表现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风,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法国有句谚语:一旦知道一切,就会宽恕一切。 
  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怀恨,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恨”就象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我们所恨的人。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涵养怒中气,提防口中言,谦恭原益己,轻薄易招愆。 
  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关系。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 
  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无所作为了。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赞谤由人,不必计较。谤可消业,何须烦恼? 
  设有人谤我、毁我,自惭无道,概不计较。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个中吸尽乾坤。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忍者众妙之门,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辱我、骂我、毁我、负我,本来无我。让他,容他,忍他,恕他,不要理他。 
  我心与一切众生之心,无二无别;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时,与我受苦恼时之苦,亦无二无别。每一念此,不觉欲泪,一腔怨心、怒心、恨心、毒心皆油然而化悲心矣。 
  满腔欢喜,笑开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试观世界上伟大的圣贤,哪一个不是从讥讽毁谤中成就出来的?讥讽毁谤打不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人,恰恰是讥讽毁谤,方显出伟大的人格和圣贤的节操。 
  所有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他们常常把一些委屈置之脑后,他们吃了亏也不懊丧后悔,因为吃了亏的人能够得到海阔天空,得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以及更多的精力去面对其他的大问题。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含容终有益,任意易生灾。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远。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地培一点子种孙收。 
  忍片时,风恬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凡事付之一笑,于人无所不容。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老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 
  某君临终时对其子立遗言:“无他言,汝等只要学吃亏。” 
  吃亏人,常在世。 
  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则一切诸忍都易做到。其实侮辱之来,如合理的,正是为我痛下针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债应偿,有甚可恨? 
  “要爱你的仇敌”,所憎恨的只是他恶行,而不是他本身。他的不好行为必然基于身不由己,因为他有一个幕后指挥者——魔鬼(坏心理、坏习惯……),他是无知的,他是善良的,或许,他会因你的宽恕而觉醒过来,从而明白自己的不对。 
  气怎么不能生呢?在关键时刻,往往生一下,对人对己对国家民族都有好处,为什么不可生一下气?强凌弱,众暴寡,你不生气;民族国家受到侵略,你不生气,你还能叫做人么?反之,如果出发点不干净,出于自私自利,什么善事完全都可以成为坏事。古今圣贤都特别重视忍辱,但,若不为自身谋禄位争地盘,如文王一怒而天下安,身心挺安然自在,这正是大机大用啊! 
  原谅别人已经认识到的过失,是一种美德。 
  宽恕是不是懦弱的表现呢?不是的,为什么?因为凡是能够宽恕他人过错的人,都是明理、开朗的人。他们不会与人斤斤计较过去,或争是非斗意气,反会原谅别人。他们说:犯错误大都是不明真理者所为,他们已经染下了恶习难以自拨,他们的心是枯燥的、乏味的、心灵是贫穷痛苦的。如果我们看见一个非常贫穷痛苦的人,是可怜他还是痛恨他呢?正因为我们看见了他心灵的贫穷,所以我们宽恕他。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骂人骂不得吗?如果骂你一回就断你一分我执,骂你一回就断你一分习气,骂你说你就是接引你,只要用得恰当,一切烦恼都成妙用,何必断呢? 
 
 
 
慎言与自省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悠悠之谈,宜绝于智者之口。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 
  慎言语。虽有奔骥,难追片言之失。 
  “驷不及舌”,可不畏哉! 
  言行,立身之基也。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三缄其口为宜!世上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谨言为修行之要。 
  高行,慎言,可以防身。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蝟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夸夸其谈是软弱的标志,而那些能够做出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守口如瓶的。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因强出头。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于智者。 
  要讲别人之前,先和这个(指心)商量一下。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人说一句谎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谎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不可乘兴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寡言择交,可以免忧患,可以无悔尤。 
  好说、好张罗、好结交、好游,实为修行人一大障碍,应沉默杜潜,则其益无量。 
  事到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于一切世事非干己事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若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 
  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伤人之语,深于矛戟,万不可出言刺伤人心。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师乎。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心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反省是禅。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圣贤而可百世为师,功于“吾日三省吾身”。 
  迷途知返,得道不远。 见已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只是“怨”“尤”两字,全不反躬自问。真正学问,常是自责自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去检点别人?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矣。 
  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从内心约束、克制自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