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寒食节”由来

杂论札记


 

又到“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而清明前一日是“寒食节”,虽然有关寒食节的由来早已为人们所知。但我还是想找到点什么痕迹来佐证一下。

传说,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国外,历尽磨难。后来,局势变化回到晋国,登基称霸,做了国王。一些追随他、辅佐支持过晋文公的人多纷纷在他面前争功请赏。这些人都一一得到封赏。唯有劳苦功高,但又不贪图禄位的介子推跟往常一样,没去争功讨赏,所以,只有他没有得到封赏和提拨。于是,失去信心的介子推离开了晋文公,隐居起来。

后来,有人将介子推的事告诉了晋文公。顿悟而后悔不已的晋文公四处寻找他的下落,听说介子推就隐居在绵山之中,但是却一直没找到他。万分焦急之际,有人献计,在绵山三面放火,而留出一面,介子推必然从山中走出来。晋文公从其计。然而,绵山被大火烧尽了,还是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后来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紧紧地抱着一棵柳树,烧死在山上。

晋文公为了追悼旌表介子推,将绵山封给了他。现在,介山(今山西介休)上的林木远远看去一遍黑色,像是被大火烧过的一般,而且,还有像人抱着树的形状。从此,人们世世代代祭祀,都很灵验。老百姓为悼念介子推,在他死的那一天,不动烟火,只以醴酪为食(醴酪即麦粥),称为“寒食”。这正是清明节前一天。中原地区的百姓纷纷效仿,便成风俗,流传至今。

关于这个故事,只是一个传说。

在《国语·晋语》中没有任何记载。

在《左传》中有记载,但只字未提到晋文公放火烧山的事。

《左传》中大意是:文公准备赏赐曾跟随他流亡的人,介子推从来不谈禄位的事,因此,文公没给他禄位。介子推认为,晋献公共有九个儿子,但唯有文公具备条件担任国君,这本是上天的本意啊,哪是这些人的功劳嘛,这些贪功的人不是在骗人吗?偷了别人的财物尚且为盗,何况偷了上天的功劳呢?臣下们把罪恶之事当正义,而国君还对他们大加赏赐,这不是互相欺骗吗?很难与他们为伍了。

于是,介子推隐居了起来,直到去世。

《国语》、《左传》是记述这段历史的主要史籍,都没有晋文公放火烧山的记载。那么,上述传说的原版出自何处呢?

舍此,当出自《吕氏春秋》无疑。

偶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有发现。

在本书《煮醴酪第八十五》中有:昔介子推怨晋文公赏从亡之劳不及己,乃隐于介休县绵上之山中。其门人怜之,悬书于公门。文公寤而求之,不获,乃以火焚山。推遂抱树而死。文公以绵上之地封之,以旌善人。于今介山林木,遥望尽黑,如火烧状,又有抱树之形。世世祭祀,颇为神验。百姓哀之,忌日为之断米,煮醴酪而食之,名曰“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是矣。中原流行,遂为常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