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聊 儿时过年(下)
个人日记
这里不准备太多地谈论过年的习俗,只想就一个孩子当时的感受谈谈那时小孩是怎么过年的。
大人盼秋小孩盼年。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
到了年三十儿,孩子们盼望的新年就真的来到了。
把祖宗请回来之后,本族几个院子的叔叔、婶婶、堂兄弟等都过来烧香磕头祭拜一番。祭拜之后,各家的当家人心里还放心不下自家的事,不会久留,说不了几句话就匆匆回家忙去了。剩下来的除了熬上婆婆级的老太太儿(对成年女人称呼,不意味着有多老)外,主要是没有多少家务事牵挂的老爷们儿(指的是成年男人),有空坐下来聊聊天。
屋子里坐满了人,男人们坐在椅子、板凳上,女人坐在炕上。我大嫂穿梭般的给这些长辈们装烟点火,会抽烟的都会带着烟袋的,烟是放在烟盘子里。点火是用一根麻秸秆,从地炉子里取火点烟。还真别说,有的老太太用的烟袋,别人不帮她点她自己还真点不了,因为有的烟袋要一米多长,自己怎么够不着。
这给大家沏茶泡水的事就轮上我了,先给茶吊子蓄上茶叶,用镩子烧开水。(镩子是专门用来在地炉子上烧水的用具,是一个用铁皮制成的装有把子的小圆桶,粗细要能松松地插入地炉的炉口子里去)。我便边烧开水边给大人们满茶,像茶馆里的跑堂的。
现在过年都大讲那顿年夜饭如何如何,对于我们那里最有代表性的是过年吃的那顿饺子。说起饺子和年的关系有多密切,想起一个小故事,说闯王李自成坐了十八天皇帝的故事。据说他本来有十八年皇帝的命,就是因为他攻下了北京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连着就吃了十八天的饺子。这十八天的饺子,致使出生入死打下来的天下,仅区区十八天就短命夭折了。还有歌剧《白毛女》里,杨白劳弄了几斤棒子面,还得让喜儿能吃上过年的饺子。可见过年那顿饺子有多重要。
要说过年的饭应该是年三十的那顿中午饭,虽然吃饭没有外人,但还是要将过年准备的好菜都要上上来。辛苦一年了,让全家老老少少团团圆圆美餐上一顿。此时做父母会对孩子们说:打一万骂一万,全凭三十儿这顿饭。什么意思呢?你说小孩那有不犯错儿的,你犯下错儿,谁有功夫跟你讲什么大道理啊,打骂则是少不了的。三十中午这顿饭的主食一定是米饭,本地不种稻子,家家都是吃小米捞饭。饭还要多做一点,剩下的留到过年以后再吃,这叫揭年饭(揭年就是隔年的意思),表示家里粮食富足,吃不完,都得剩到下一年去吃。
到了晚上,所有房间,不管住人不住人的都要点上灯,而且整夜都不能息的。包饺子是三十晚上的重头戏。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孩子比较多,一般的家庭七八口人,就是十几口的也不稀奇,包一大家子人的饺子也是个大工程,光准备放饺子的拍子就一大摞。
拍子(‘拍’字不一定对),是用箭杆(指长高粱穗的那段秫秸杆)穿成的,形状是圆形的,用来做盖锅、盆、缸、礶等用的盖子,这里用它来摆放饺子。包满一拍子,上面放上几张黄钱(黄钱就是刻着铜钱样痕迹的十公分左右见方的黄纸)和几个芝麻角,摆放到空房子里去,吃饺子还要等到起五更之后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午夜子时的一前一后分别有两个重要的仪式要进行,五更前要辞岁,五更后要拜年,也就是说过这一个年要磕两遍头。辞岁是我们家特有的一种仪式,据说我们家是旗人,按照旗人的礼节过年的时候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拜年。
包饺子这项大工程完成之后,本族人又陆续在我家集中,因为该辞岁了。首先有我父亲给祖宗祭拜,因为我父亲最长,只拜祖宗不辞岁,没有比他大的人。接下来辞岁就开始了。每个人都是先给祖宗磕头,再从大到小逐个给比自己大的人辞岁。当然辞岁也是磕头,但与拜祖宗的磕头有所不同,给祖宗磕头要磕四个,给人磕头是磕三个,这叫神三鬼四,给神和人一样,都是磕三个。在给长者辞岁时,要先说“给谁谁辞岁了”接下来再磕三个头。
辞完岁之后,大家继续守岁,桌上摆着点心茶水,那个季节十冬腊月没有水果,至多有点干果之类已经很好了。大人围在一起说说闲话,谈谈来年的种植计划。老年人则逗着小孩说些谜语笑话之类的,什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花生。什么不大不大,一个屋子装不下——油灯。还会穿插着讲一下孩子爱听的小故事。
漫漫的长夜,温馨的气氛,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到了子夜时分,该起五更了,小哥几个就跑到院子里去熰岁。在天地爷前面,撤掉香案,把事先准备好的柏树枝、芝麻秸堆起点燃,要尽量不让火着旺而让它冒烟,这就叫熰岁。与此同时还要燃放鞭炮,整个村子到处炮声雷鸣此起彼伏,鞭炮声撕破了寂静的黑夜,迎来又一个新春。
起了五更要吃饺子,吃饺子也有好多的忌讳,饺子煮破了不说“破”,要说“胀”。吃的时候不能数数儿,数数儿好像是说连吃饭都要算计着吃,预示着粮食紧张。五更饺子还不能吃蒜,这蒜和算同音。
五更吃饺子不同寻常的地方还有,不仅人吃饺子,就连家里的狗、猪、牲口也要给吃上饺子。
吃过饺子又要磕第二遍头了——拜年,和辞岁一样按辈分和年岁从大到小的再磕一遍,按讲究在家的姑娘是不拜年的,因为我岁数小磕的头最多,几个做婶婶都说我是磕头虫儿。
家里人拜完了年,等到七、八点钟就要给乡亲们拜年了,年轻人走出去挨家挨户的拜年,全街百十户人家,一家不落的都要拜到,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农村里,大家都是世世代代住在这里,人人都要论个辈分,叫得出称呼来,什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的,像我这样年纪小的根本论不上来,只能跟着大人后面去拜,鹦鹉学舌的跟着叫。
拜年的年轻人拜这一天的年累得贼死,而老年人在家也不轻松,要在家拉拜年的,还要迎来送往,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拉这一天下来,到了晚上,腰腿疼的连炕都上不去。
过了初三还要到亲戚拜年,特别对于一些老亲戚,一处都不是一家子,要好几家,而且必须留下吃饭的。一般遇到这样的亲戚都要住上一宿的。这样从这村拜到那村,就像专门设计的旅游线路,要花上几天的时间,一般到初五六才能结束。不是有这样一句话来着,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有包子又有肉,拜年拜到初七八,碟子碗子一齐刷。
拜年是个好事,能加强邻里团结,化解平时的矛盾。谁和谁原来有点小摩擦小矛盾,人家来拜年了就全化解了。常言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这种拜年的习俗岂不是可以为创造和谐社会增加点正能量吗?
过年挺好,也挺累人。
文章评论
土命人
你说的“拍子”,我们叫盖帘。用了很多笔墨写饺子,可见那年头饺子的金贵。真的好香!现在拿吃饺子也不当回事了,所以没有了年味和吸引力。那大烟袋杆今天要是有一杆,可成文物了![em]e120[/em]
童心
[em]e177[/em] [em]e179[/em] [em]e179[/em] 写的好,真觉得那时的年味更浓,虽然很寒酸,但很温馨。[em]e181[/em] 祝快乐!
子牛
@{uin:1204331336,nick:三色笔} [em]e160[/em][em]e160[/em][em]e181[/em]谢谢![em]e183[/em]
子牛
@{uin:2363067591,nick:荷塘月色} [em]e160[/em][em]e160[/em][em]e183[/em]谢谢![em]e181[/em]
青青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难以忘怀的。子牛兄,祝幸福快乐![em]e163[/em]
童童
[em]e1000058[/em]
凌云
很新鲜。有些年俗还真不一样呢。
彩云
[em]e179[/em][em]e179[/em][em]e142[/em][em]e160[/em]
彩云
欣赏佳作,赞![em]e179[/em][em]e179[/em][em]e142[/em][em]e160[/em][em]e163[/em]
子牛
@{uin:1441703163,nick:彩云} [em]e183[/em]谢谢![em]e163[/em]
老虎
[em]e179[/em] [em]e179[/em] [em]e183[/em]
童心
[em]e160[/em] [em]e160[/em] [em]e179[/em] [em]e179[/em] 很好![em]e181[/em]
雨幕
想起小时候的清贫日子,就盼着能吃上那顿饺。感谢你使我又回到了儿时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