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寺(《黎明之前》电子杂志第一期)
个人日记
极乐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据历史记载,在上个世纪初期,沙皇俄国为侵占我国领土,不惜在哈尔滨修建了中东铁路,而铁路的建成,又致使大量的侨民涌入。据统计,当时在哈尔滨曾出现了13个国家的领事馆,外国传教士利用不平等的条约攫取各种条件,在大直街上先后修建了三座东正教堂和一座天主教堂,一座基督教堂。于是,人们开始呼吁兴建一所佛寺,以震慑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912年,中东铁路稽察局局长陈飞青,首倡在哈尔滨建立一处寺庙。作为笃信佛教的居士的陈飞青,开始为建寺之事四处奔走。他推举中东铁路护路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长官朱庆澜出面发起筹建,又到北京晋见北洋军阀执政段祺瑞的秘书马冀平,请求由锈路局拨款资助修庙,马冀平赞同了陈飞青的请求。 到了1922年,陈飞青召集各机关要人开会,议决买一块地皮,请交通部部长叶恭绰拨款5万元,并将庙名定为极乐寺。几经周折,极乐寺的修建终于有了地皮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这才于1923年开始破土动工,历时一年,于1924年竣工建成。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风风雨雨的极乐寺,不但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的故乡最为著名的佛教寺院,更是被誉为了东北四大著名寺院之一,并且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合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之林。
极乐寺的寺院布局和建筑风格均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风格样式。当站在肃穆的极乐寺正门前,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具有浓重文化气息的牌匾,这是由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所题字的。牌匾题字为流金颜色,嵌在寺门的青瓦之上,愈显庄严。极乐寺的正门采用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歇山式屋顶,而山门内各佛堂建筑采用的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硬山式屋顶。我并不懂得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却知最直观的视觉印象是正门的歇山式屋顶两端略上翘,而山门内各佛堂的硬山式屋顶则平直延伸,此为不同。以正门为挈领的极乐寺各佛堂建筑,屋顶、门柱上都辅以精致的彩色雕刻,以龙、凤、鹤、狮等图案为主。极乐寺正门及其两侧门的门扇是艳丽的朱红颜色,门头则为金黄色,在正门的两侧,有一副石刻对联“佛光普照九州康泰,法智圆明四海升平”。
进入山门,首先见到的是钟楼二楼。庙庭内,横向分主院、东跨院、西跨院三部分。主院建筑分四重大殿:一为天王殿,二为大雄宝殿,三为三圣殿,四为藏经楼。
天王殿是寺内第一重大殿,正中供有1.6米高的弥勒佛坐像,东西两侧则分别列有有四大天王坐像,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在佛教中,四大天王是最为重要的护法神。在天王殿的北侧,立有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像。
第二大殿为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殿,供有一座2.7米高的本师释迦牟尼坐像。在释迦牟尼坐像的两旁,分别立阿难、迦叶二尊者像。在本师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中,阿难是最多闻的一位,而迦叶则既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又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在大雄殿的东西寺壁上,分别悬挂着拓印“五百罗汉图”。佛阁上悬“慧灯净照”匾额,明柱上挂着“愿大地都成净土,问众生谁是如来”的楹联,佛阁背后则塑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在大雄宝殿的殿前,有一对石狮子,关于这对石狮子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这对石狮子,是唐代流传下来的,清末被置于北京一家亲王府内,日积月累修炼成精,经常在夜间跑出来到油坊偷吃,一次被油坊伙计发现,用枪打伤了雄狮子的背部,至今仍有痕迹,为了镇住这对成精的石狮子,亲王府决定把他们捐到佛门看守大门,又怕把他们放到门口再跑出去偷油,所以把他们放在了大雄宝殿的前面。
从大雄宝殿出来向后,就来到了三圣宝殿。在三圣宝殿内塑有一尊八尺高的阿弥陀佛站像。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系西方极乐世界之佛。在阿弥陀佛站像的左侧是观音像,右侧是大势至菩萨站像。大势至菩萨系西方三圣之一,是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阿弥陀佛的东侧则塑有地藏王坐像。
从三圣宝殿再往后走,是第四大殿藏经楼。在藏经楼中,藏有宋版影印《碛砂藏》60函,共590册,《频伽藏》48部;《隆藏》 678部;《续藏》1750部。而在藏经楼珍藏的佛经中,以《龙藏》为最古,它是清雍正年间的遗物。
在极乐寺的东跨院中,建有地藏殿和著名的七级浮屠塔,七级浮屠塔高约37米,是八角七层阁楼式砖塔,塔身古青,并塑有罗汉浮雕31尊,无不栩栩如生。据资料,七级浮屠塔内部是与地藏殿相互蝉联的,这种特殊的结构在国内亦属罕见。在七级浮屠塔的不远处,建有一露天高大金色佛像,煞是壮观,流金的颜色,仿若将佛光具体化,普照寺内各处,震撼人心。
对于藏经楼和极乐寺最为著名的七级浮屠塔,我是后知后觉。藏经楼的藏经,是不能轻易对外展出的,以达保护珍贵文物之目的,因而我等这般人去的时候当然是无缘看见,只是在藏经楼的外面,的确是能闻到书香气息。而我与阁内的诸多珍贵藏经产生神奇的感应,感受到内心的净化的,这也是真的。到了七级浮屠塔,我站在塔的脚下,被它的端庄严穆所震撼,却实在不知它的内部是与藏经楼相连,并因此特殊结构闻名全国。
极乐寺的各佛堂之前,均设有铁铸宝鼎,供进香礼佛所用。古铁色的宝鼎,让今天的人不禁感受到厚重的历史之感。极乐寺的各建筑之间,处处辅以壁画,其中以平面的彩绘壁画和凸起的雕刻壁画两种为主,壁画多以佛教故事为画中内容。其中,平面的彩绘壁画多在室内,我去的那天只看到了一幅占满一所佛堂整个墙壁的菩萨图;而看凸起的雕刻壁画更为容易,在各所佛堂前,几乎都会有平行于佛堂而建的雕刻壁画长廊。
实则,极乐寺最好是在春冬两季去。春季草木复苏,参天的古木陪衬在极乐寺的每处角落,古朴与新生,就在眼前的同一处景中交汇,也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产生神奇的感受。而冬季,我的家乡处处银装素裹,这也是极乐寺景观最具特色的一个季节。只可惜我去的时候这两个季节全都错过了。冬末清雪尚未化尽,没了隆冬时节千里冰封的分外妖娆,却还没等到春色进了园,只看见枯树上光秃秃的枝干,虽不萧条,却也是遗憾。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庆佛日,极乐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而这我也没赶上,我去时寺内略显冷清,师父也只看见二三位,在打理日常事务而已。
记得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有过纠结之处,游记之所以为游记,是让外人了解了这所到之处,才不妄为“游记”,于是便经常“避免我的出现”。因为新到一处的人,停留了短暂的时间,所叙述的也不过是“旧时旧地的我,写出来无非老调儿”罢了,于是便“老老实实地写,写得太认真,写得竟像新闻报道一般 ”,却又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轻快”。所以最终决定“还是让我出现的随便些的好”罢。而对于我的这次极乐寺礼佛之“游”,也是真的有“我”的。
这次去极乐寺礼佛,“我”的经历见闻与感受的变化,倒也真够“惊心动魄”。我读的书太少,手边又的确没有关于进寺礼佛的相关礼仪的书,于是在去极乐寺之前我也只是通过网络学习了一些进寺礼仪,极不系统。我的这位“百度大哥”告诉了我很多事宜,可是也同时告诉了我,进寺以后是可以给佛像拍照的,只要存恭敬之心。我和母亲也的确商量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恭敬之心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于是,在进寺虔诚地上香礼佛后,我们拍了一些照片带回,当然,不能和佛像合影,这样的规矩我们是懂的。
在极乐寺的各处,佛像巍峨庄严,又露出慈祥笑容,尤其是距七级浮屠塔不远处的露天大佛像,静静然洒下慈悲佛光,这使我们忍不住想拍照留下永久记忆。而就在我们刚刚拍下露天金色大佛像时,转身遇见了一位既非师父也非居士的人,极为严肃地看着我们,声色俱厉地问我们:“拍了佛像,你们打算放在哪儿啊?”因禅理禅机语录和故事也看了不少,我迅速反应到我该说:“拍了佛像,才能更好地放在心里。”可是我又想到我的礼仪是和“百度大哥”学的,于是略有心虚,和同行人赶紧走开了。
偏偏我是个较真儿的“学习性格”,回到家后,我又和“百度大哥”做了一番长久的交涉,还是没能找到答案。于是,我便专门为此去请教了箱子阿姨。
箱子阿姨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佛学的书籍更是阅读无数,而阿姨竟然给了我一个“完全可以给佛像拍照”的答案,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接着,阿姨对我说了一番使我终身受益的话——
“为什么不能给佛像拍照呢?什么是佛呢?你在任何一座寺庙里所看见的任何一尊佛像,那都不是佛。真正的佛是佛的教诲,是我们做人要遵循的向善道理。因为佛要普渡众生,要教导大家做人,所以才会化成你所看见的那些佛像的形象。”
“那么那个既不是师父也不是居士的人为什么要那样严厉地问我们呢?”我问阿姨。
“因为‘我’啊,因为他自己对于他的‘我’的执着,所以让他看不清最本质的真相。其实不只是这件事,世间任何事都是如此。人往往因为主观的想法太过执着,所以不能去掉‘我’,也就不能真正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这也是大家学习和做事的大忌。”
这是箱子阿姨给我的关于“佛像到底能不能拍照”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也是给我上了一堂最为生动和深刻的关于学习和生活的一课。那么,我想,我最终还是采用朱自清先生的办法罢——“老老实实”地写“游记”,让“我”随随便便地出现于笔端,让“我”成为“游”的一个载体,成为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载体,便好。
这些当然是我后来和箱子阿姨的交流和自己所学到的道理。回忆起那天我们礼佛后从极乐寺出来,看见原来寺的对面一整条街都是素食店和佛香铺子。素食和佛香原本就会让人感到一份莫名的安静,可是,这样的安静,到底是和寺门里面的、和我心里的那份宁静不同了。
文章评论
筑心耕夫
佛教很多礼仪,在乎于自己的心,而不在乎于形式如何。当然,有些是约定俗成,按照即成礼仪就是了,毕竟很多习俗说不清来源的,真的追究,估计都难找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