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鉴赏·词牌三首
手机日志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翠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即1129年初,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不单是她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
起句直接采用欧阳文忠公《蝶恋花》词首韵“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第二句:“云窗雾阁常扃”是用韩文公《华山仙女诗》“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靖节《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
“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老”字,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悲恸欲绝的境界上片造境,下片言情。“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建炎之初,清照抒写了许多语悲意明的政治诗,希望朝廷能以社稷苍生为重,谁知中原恢复大业竟至蹉跎。
词人面对着南渡偏安的悲剧,既伤北宋之亡,又痛平生所业尽付东流,百感交集。“谁怜憔悴更雕零”破碎山河无人收拾,词人憔悴瘦损、流落江南。“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写实结。元宵北宋是万民同乐的灯节,试灯,乃北宋官民预赏灯节之俗,今则“试灯无意思”;清照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今则大势已去,恢复无望,而金兵日炽,惨酷的现实哪里还有心情去预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枯,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行香子 /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大约是词人同丈夫婚后又离居的时期。主要借牛朗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七月七日夜里,人们遥望天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想起关于他们的美丽传说,无不感叹。这样的日子里,正受别离之苦的词人,感触更深。“草际鸣蛩,惊恐梧桐”。写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么静,草丛中蟋蟀的叫声是那么清晰,连梧桐的叶子掉地上也能听到。这两句从听觉入手,不仅增强了下句的感伤情调,而且给全词笼罩上一层凄凉的气氛。“正人间天上愁浓”是作者仰望牵牛、织女发出的悲叹。
“天上”暗点出牵牛、织女。七夕虽为牛、女相会之期,然而相会之时即为离别之日,倾诉一年来的别离之苦,想到今夜之后又要分别一年,心情更痛苦。“人间”包括作者和一切别离中的男女。想到牛、女今夜尚能相见,自己却无此机会,内心的悲愁,可见一斑。“愁浓”二字,写尽辛酸。
“云阶目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句意思:望着银河,望着云、月,幻觉中进入了想象中的天上世界。“槎”是用竹木编成的筏子,可以渡水。据说乘着它从海上出发,航行十余天,到了天上,可以见有城郭房舍,非常壮丽,望见织女宫中织布,牵牛天河岸边饮牛。天宫以月为地,以云为阶,重重关锁,即使她象昔人那样乘槎去到天上,又乘槎回来,也不能同织女、牵牛相逢。这几句字面虽写天上,用意则人间。“关锁千重”,极言阻隔之深,致使有情男女不得会合团聚,其中寄托词人个人的别恨。
下片仍是作者仰望银河双星时浮现出来的想象世界。传说夏历七月七日夜群鹊银河衔接为桥渡牛、女相会,称为“鹊桥”,也称“星桥”。分别一年,只得一夕相会,离情别恨,自然年年月月永无穷尽。“想”意“讨想”、“想像”等包含着对牛、女的痛惜、体贴和慰藉意,还有启下的作用。正当人们悲慨牛、女常年别离时,刚刚相会的他们,又要别离了。“莫是离中”的“莫”为猜疑之词,即大概,大约之意。结尾三字用一“甚”字总领,与上片末三句句式相同,为此词定格。
“甚”这里是时间副词,作“正当”“正值”的“正”解释。“霎儿”是口语,指短暂的时间,意思是一会儿。天这么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又刮风,大约织女、牵年已分离了吧?叠用三个“霎儿”,逼肖烦闷难耐声口,写得幽怨不尽。牵牛、织女正是人间别离男女的化身,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叹恨,正是对人间离愁别情的叹恨。这几句语意双关,构思新颖,用天气的阴晴喻人间的悲喜,贴切生动。
这首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通篇以牛女传说为寄托,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莺啼序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溯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苧.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调子,全词有240个字,概为梦窗首创,显示出他的卓绝才力,具有独特的价值。这首词集中地表现了梦窗的伤春伤别之情,在结构上也体现出其词时空交错的显著特点。夏承焘说:“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遗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我们且看作者的情丝如何在今与昔,苏与杭之间自由穿行。
第一段,写现实,自己在爱妾死后,犹自在苏州伤春。语气舒缓,意境深长。词人将伤别放在伤春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来写。时值春暮时节,残寒病酒,“天时人事日相催”(杜甫《小至》)。开头第一句,已将典型环境中典型情绪写出,并以此笼罩全篇,寓刚于柔。这时词人闭门不出,但燕子飞来唤我出游,好象说,春天已快过去了。于是“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词人在湖中看到岸上的烟柳,不禁羁思飞扬起来。羁情化为轻絮,随风飘荡,正如此时词人的思绪一样,似乎所起有因,但终不知归于何处。词的承接处大都在前段之末或后段之前,多数用领字或虚字作转换。吴文英的词,则往往用实句作承转,不大用领字。这就是所谓“潜气内转”,是词人与其他词人不同的地方。何谓“潜气”?就是人的内心深处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潜意识,它具有深微幽隐而非表达出来不可的情感力量。少用领字,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潜气内转”,只要发现贯穿词中的情感线索,其义自现。耐人寻味正是梦窗词的独特价值之一。作者写到这里,其情愫就像轻絮一样随风游荡,随风展开;而下面三段所写内容,便都包含在此三句中了。
第二段追溯杭州刻骨铭心的情事。从《渡江云·西湖清明》这首描写杭州情事的词可以知道时间是清明时分,地点是西湖,词人开始是骑马,后来“傍柳系马”,转入水路,通过婢女传书暗通情意。“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二句,是写初遇时悲喜交集之状。“春宽梦窄”是说春色无边而欢事无多:“断红湿、歌纨金缕”,意思是,因欢喜感激而泪湿歌扇与金缕衣。“瞑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三句,进一步写欢情,但含蓄不露,品格自高。
第三段写别后情事。“幽兰旋老”三句突接,跳接,因这里和上片结处,实际上,还有较大距离。此段先写暮春又至,自己依然客居水乡。这既与“十载西湖”相应,又唤起了伤春伤别之情。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吟咏,将伤春伤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于是从别后重寻旧地时展开想象,回首初遇、临分等难以忘怀的种种情景。“别后访”四句是逆溯之笔,即一层层地倒叙上去。先是写“林花谢了春江”,然后写“瘗玉埋香”,暗示人也已随花而去,美人原本就常和花联系在一起,所以这句是风景和人事兼道。于是逆溯上去,追叙初遇。“长波妒盼”至“记当时短楫桃根渡”,这是倒装句,应该是:“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这几句是当时艳遇,伊人顾盼生情,多么艳丽,即使是潋滟的春波,也要妒忌她的眼色之美;苍翠的远山也羞比她的蛾眉,而自愧不如。因旧情难忘,所以在重访时又念此情。这几句相对于第二段亦是再次吟咏,当时在西湖上偷传情意以及后来的欢爱再次呈现在读者眼前,但是所用意象不同,而且体现出创作之理也不同,这次抒写已经有了生离死别的意味。
第四段淋漓尽致地写对逝者的凭吊之情。感情深沉,意境开阔。因伊人已逝去,词人对她的悼念,历经岁经年。但“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在更长的时间中,更为广阔的空间内,极目伤心,继续抒写他胸中的无限悲痛之情。“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苧”所见之景已侵染上作者的伤痛。“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所写之信亦是充满遗恨。是“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所闻之曲也是为了招魂而演奏的。层层加深,都在极力渲染凭吊的巨痛。也有睹物思人的回忆:“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风(钗)迷归,破鸾(镜)慵舞”。“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镜台上饰物凤翅已下垂,而鸾已残破,暗示镜破人亡,已无从团聚。
总之,作者将美人迟暮、伤春伤别的情感娓娓道来,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值得细细品味。另外,从中国古代文学比兴寄托的传统来看,艳情多和身世之感交织联系在一起,梦窗此词写爱情,但亦可从中领略其身世的哀叹。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翠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即1129年初,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不单是她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
起句直接采用欧阳文忠公《蝶恋花》词首韵“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第二句:“云窗雾阁常扃”是用韩文公《华山仙女诗》“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靖节《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
“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老”字,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悲恸欲绝的境界上片造境,下片言情。“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建炎之初,清照抒写了许多语悲意明的政治诗,希望朝廷能以社稷苍生为重,谁知中原恢复大业竟至蹉跎。
词人面对着南渡偏安的悲剧,既伤北宋之亡,又痛平生所业尽付东流,百感交集。“谁怜憔悴更雕零”破碎山河无人收拾,词人憔悴瘦损、流落江南。“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写实结。元宵北宋是万民同乐的灯节,试灯,乃北宋官民预赏灯节之俗,今则“试灯无意思”;清照初到建康,踏雪登石头城,北望中原,今则大势已去,恢复无望,而金兵日炽,惨酷的现实哪里还有心情去预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枯,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行香子 /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大约是词人同丈夫婚后又离居的时期。主要借牛朗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七月七日夜里,人们遥望天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想起关于他们的美丽传说,无不感叹。这样的日子里,正受别离之苦的词人,感触更深。“草际鸣蛩,惊恐梧桐”。写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么静,草丛中蟋蟀的叫声是那么清晰,连梧桐的叶子掉地上也能听到。这两句从听觉入手,不仅增强了下句的感伤情调,而且给全词笼罩上一层凄凉的气氛。“正人间天上愁浓”是作者仰望牵牛、织女发出的悲叹。
“天上”暗点出牵牛、织女。七夕虽为牛、女相会之期,然而相会之时即为离别之日,倾诉一年来的别离之苦,想到今夜之后又要分别一年,心情更痛苦。“人间”包括作者和一切别离中的男女。想到牛、女今夜尚能相见,自己却无此机会,内心的悲愁,可见一斑。“愁浓”二字,写尽辛酸。
“云阶目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句意思:望着银河,望着云、月,幻觉中进入了想象中的天上世界。“槎”是用竹木编成的筏子,可以渡水。据说乘着它从海上出发,航行十余天,到了天上,可以见有城郭房舍,非常壮丽,望见织女宫中织布,牵牛天河岸边饮牛。天宫以月为地,以云为阶,重重关锁,即使她象昔人那样乘槎去到天上,又乘槎回来,也不能同织女、牵牛相逢。这几句字面虽写天上,用意则人间。“关锁千重”,极言阻隔之深,致使有情男女不得会合团聚,其中寄托词人个人的别恨。
下片仍是作者仰望银河双星时浮现出来的想象世界。传说夏历七月七日夜群鹊银河衔接为桥渡牛、女相会,称为“鹊桥”,也称“星桥”。分别一年,只得一夕相会,离情别恨,自然年年月月永无穷尽。“想”意“讨想”、“想像”等包含着对牛、女的痛惜、体贴和慰藉意,还有启下的作用。正当人们悲慨牛、女常年别离时,刚刚相会的他们,又要别离了。“莫是离中”的“莫”为猜疑之词,即大概,大约之意。结尾三字用一“甚”字总领,与上片末三句句式相同,为此词定格。
“甚”这里是时间副词,作“正当”“正值”的“正”解释。“霎儿”是口语,指短暂的时间,意思是一会儿。天这么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又刮风,大约织女、牵年已分离了吧?叠用三个“霎儿”,逼肖烦闷难耐声口,写得幽怨不尽。牵牛、织女正是人间别离男女的化身,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叹恨,正是对人间离愁别情的叹恨。这几句语意双关,构思新颖,用天气的阴晴喻人间的悲喜,贴切生动。
这首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通篇以牛女传说为寄托,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莺啼序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溯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苧.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调子,全词有240个字,概为梦窗首创,显示出他的卓绝才力,具有独特的价值。这首词集中地表现了梦窗的伤春伤别之情,在结构上也体现出其词时空交错的显著特点。夏承焘说:“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遗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我们且看作者的情丝如何在今与昔,苏与杭之间自由穿行。
第一段,写现实,自己在爱妾死后,犹自在苏州伤春。语气舒缓,意境深长。词人将伤别放在伤春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来写。时值春暮时节,残寒病酒,“天时人事日相催”(杜甫《小至》)。开头第一句,已将典型环境中典型情绪写出,并以此笼罩全篇,寓刚于柔。这时词人闭门不出,但燕子飞来唤我出游,好象说,春天已快过去了。于是“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词人在湖中看到岸上的烟柳,不禁羁思飞扬起来。羁情化为轻絮,随风飘荡,正如此时词人的思绪一样,似乎所起有因,但终不知归于何处。词的承接处大都在前段之末或后段之前,多数用领字或虚字作转换。吴文英的词,则往往用实句作承转,不大用领字。这就是所谓“潜气内转”,是词人与其他词人不同的地方。何谓“潜气”?就是人的内心深处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潜意识,它具有深微幽隐而非表达出来不可的情感力量。少用领字,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潜气内转”,只要发现贯穿词中的情感线索,其义自现。耐人寻味正是梦窗词的独特价值之一。作者写到这里,其情愫就像轻絮一样随风游荡,随风展开;而下面三段所写内容,便都包含在此三句中了。
第二段追溯杭州刻骨铭心的情事。从《渡江云·西湖清明》这首描写杭州情事的词可以知道时间是清明时分,地点是西湖,词人开始是骑马,后来“傍柳系马”,转入水路,通过婢女传书暗通情意。“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二句,是写初遇时悲喜交集之状。“春宽梦窄”是说春色无边而欢事无多:“断红湿、歌纨金缕”,意思是,因欢喜感激而泪湿歌扇与金缕衣。“瞑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三句,进一步写欢情,但含蓄不露,品格自高。
第三段写别后情事。“幽兰旋老”三句突接,跳接,因这里和上片结处,实际上,还有较大距离。此段先写暮春又至,自己依然客居水乡。这既与“十载西湖”相应,又唤起了伤春伤别之情。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吟咏,将伤春伤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于是从别后重寻旧地时展开想象,回首初遇、临分等难以忘怀的种种情景。“别后访”四句是逆溯之笔,即一层层地倒叙上去。先是写“林花谢了春江”,然后写“瘗玉埋香”,暗示人也已随花而去,美人原本就常和花联系在一起,所以这句是风景和人事兼道。于是逆溯上去,追叙初遇。“长波妒盼”至“记当时短楫桃根渡”,这是倒装句,应该是:“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这几句是当时艳遇,伊人顾盼生情,多么艳丽,即使是潋滟的春波,也要妒忌她的眼色之美;苍翠的远山也羞比她的蛾眉,而自愧不如。因旧情难忘,所以在重访时又念此情。这几句相对于第二段亦是再次吟咏,当时在西湖上偷传情意以及后来的欢爱再次呈现在读者眼前,但是所用意象不同,而且体现出创作之理也不同,这次抒写已经有了生离死别的意味。
第四段淋漓尽致地写对逝者的凭吊之情。感情深沉,意境开阔。因伊人已逝去,词人对她的悼念,历经岁经年。但“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在更长的时间中,更为广阔的空间内,极目伤心,继续抒写他胸中的无限悲痛之情。“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苧”所见之景已侵染上作者的伤痛。“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所写之信亦是充满遗恨。是“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所闻之曲也是为了招魂而演奏的。层层加深,都在极力渲染凭吊的巨痛。也有睹物思人的回忆:“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风(钗)迷归,破鸾(镜)慵舞”。“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镜台上饰物凤翅已下垂,而鸾已残破,暗示镜破人亡,已无从团聚。
总之,作者将美人迟暮、伤春伤别的情感娓娓道来,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值得细细品味。另外,从中国古代文学比兴寄托的传统来看,艳情多和身世之感交织联系在一起,梦窗此词写爱情,但亦可从中领略其身世的哀叹。
文章评论
红梅
窃取了,学习,谢谢老师[em]e100[/em][em]e160[/em][em]e160[/em][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