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慈恩
个人日记
今天,7月17日,是杨绛先生103岁生日,也正是27年前我外婆离世的日子。将外婆与杨绛并提,不过是正巧合了这个日子,一为萤烛之光一为日月之明,同样的一世人,命运给予的际遇之别不止天壤。
外婆若在,今年刚好100岁。人世的100年其实不长,如果日子平顺;人世的五年十年也不短,如果日子艰辛。我的外婆活了73岁,这是苦苦挣扎的73年,在她,那么漫长,贫病交加艰辛备尝;在我,如此短暂,我都来不及去体会她的难她的苦,来不及去报答她的恩她的爱,她就已经撒手人寰。
外婆走时我正出差上海。妈妈告诉我,外婆在走的前几天一直在问:“平平什么时候回来?”“平平赶不回来了吧?”妈妈告诉她,我在外出差,联系不上,出差回来一定会回老家来看外婆的。此后外婆便再没提过我。
我从上海回到长沙,同事见面就说:你恐怕要回去看一下,你家里来电话,你的外婆不大好。
我转身往车站狂奔,一路心急如焚,但总觉得以我与外婆的缘分,她怎么也会等到我,与我说上些话的,她一定不会忍心将我留在无边的悔恨里。但是进得我家所在的学校大门,妈妈的一位同事见到我,叹道:“平平,你怎么才回呀,你外婆已经下葬三天了!”
我呆住不能动弹,眼泪汹涌而下。我知道我错过的、我辜负的是什么。外婆燃尽自己,将我们姐弟几个抚养大,其中我得她的恩惠最多最重,在孤苦无依的年月里她怜我疼我,以残弱之躯苦苦支撑我,而我,在日日相守的日子里却并不能领会她的深爱,并不曾顾惜她的悲苦,直到离开家去外地上大学,才感知到外婆的爱连同她骨子里的良善已经深深地契入我的生命里。大学毕业我不顾系主任让我考研的劝说一心回湖南,想的就是离外婆近一点更近一点。
工作后其实并没能常常回沅江的家,因为初初涉世有太多需要面对的事。以为自己还有的是时间去与外婆厮守,去一起回忆我们相依相伴度过的岁月里那些点点滴滴,她却等不起了。是终于看着我们姐弟几个长大了、一颗强撑着的心松下来了吧?最后的时光里,外婆怨过我吗?她在想些什么?这是我27年来一直放不下的问题。
外婆就葬在我们生活过八年的学校所在的村子,村民们感念她和妈妈的善良,将一片橘林掩映下的空地一角给了外婆做最后的栖息地。
外婆走后,我在很多个深夜,将一颗心向她的一生贴上去一寸寸还原,才看到命运对她的残忍,也才看到她的坚忍。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原有一些生命是从不曾受上苍眷顾的,我的外婆就是。从我记事起,一年年一程程一点点回忆,我看到的都是她的苦难,而她,脸上竟并不缺少笑容。也许,在她对生命的理解中,忍受苦难原就是注定的。
外婆出生于1914年农历二月初八,湖南湘阴人,年轻时先后失去两个幼小的儿子,肝肠寸断地痛过之后,又是外公的病逝。对于命运的重击,外婆一一领受下来,不抱怨不委顿,独自拉扯我妈妈凄苦度日。26岁上曾从鬼门关过一遭,病得咽了气,人已放进棺材,却又活转过来,只是从此脊背疼痛至逐渐弯曲,弓腰低首步履蹒跚在世上生生又耗了四十多年,只为将我们这狂风巨浪中一叶薄舟似的家,度到风雨摧折不到的岸边。
残弱的外婆如何拉扯大妈妈的,我们少知详情。我和弟弟妹妹都由外婆带大,却记得无数的细节。幼时的记忆中有一个场景:是小镇上的一个下午,阳光从屋顶亮瓦漏进屋里,尘埃在光线中乱舞,外婆端着碗,一人一口地喂着我和大弟弟,屋外的人声和世界都很远,我和弟弟的世界,只有外婆。
小时候,外婆常给我做的吃食是胡萝卜炖肉,用瓦罐将胡萝卜和肉熬得烂烂的,一口口让我吃下。 这几十年里,少年时生活贫寒身形劳顿,在外求学时亦自俭省营养匮乏,中年劳碌奔波难得闲暇,身体一直还撑得住,该是得益于外婆在我幼年时一口口喂进的那些胡萝卜肉糜吧?
我八岁起,父母即分居两地,妈妈用于给学生补课、做家访的时间多于在家的时间,加之体弱多病,一病倒送进医院,往往一两个月才得痊愈;爸爸在另一个区的中学执教,大弟弟跟着他,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外婆便成了我和弟弟妹妹的庇护伞。
刚到农村小学校时,外婆的驼背引来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诧异的注目。我觉得丢脸,小声恳求外婆进屋去。外婆看我一眼,慢慢地挪进屋里。那一眼有伤啊,我虽只有八岁也看得出,却硬着心肠望向一边,只催外婆把房门关上,不让乡村孩子们围观。我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将伤害加给过外婆,外婆却从来不曾责怪我。
妈妈住院的日子,我初尝世态炎凉。一日放学后,我帮外婆做好饭,等妹妹晓红回来,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正想去她的教室看看,一个孩子跑来了,急急地说:“快,快去,晓红让人打了!”我急忙往妹妹的教室跑,见她靠墙坐在地上正自哭泣。我又气又痛,转身去找那个打我妹妹的男孩。男孩是另一位老师的孩子,见我寻来有些害怕,躲到正在与几个老师聊天的他的妈妈身后。我开口想说什么,眼泪先已流下。男孩的妈妈见此情形,询问何事,我诉说原委,她骤然变脸,呵斥我道:“打伤了哪里?我大不了出医药费!”
我正不知如何应对,外婆扶着墙走过来,对男孩的妈妈说:“你的孩子打了人,做娘的总该要教育,莫护短才是对孩子好。”
那位女教师依然气势汹汹,提高嗓门道:“我讲过了,打伤了哪里,我出医药费!”
外婆的眼睛红了,却没有流下泪,上来拉住我的手,艰难地往家走。我分明感觉到她的手在发抖。入夜躺在床上,我用被子蒙头,哭得浑身抽搐,外婆在另一张床上叹气,对妹妹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要听话呀,莫生事,莫惹姐姐伤心!”
那时我不过小学三年级,我伤心不仅仅因为那位护短的教师不讲理,也因为不能理解为何没有一个老师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们也都是我妈妈相交甚好的同事啊!但是外婆对我说,那些老师是我妈妈的朋友,也是那位老师的朋友,他们心下是为难的,不要怪他们。
农村小学校每周至少有三天组织学生到生产队劳动。记得是上四年级时,有一次的劳动内容是从一处砖窑将一批新烧制出来的红砖挑到约两里地远的大队部,每个孩子都有任务,每个孩子挑的砖都单独码放,有专人点数、登记。整整一天,我咬牙挑了一趟又一趟,肩头磨得红肿,疼痛难忍,却还是没能完成任务。农家孩子们陆续挑完自己应分的数额回家了,我还在独自一块块往箢箕里码砖。当我将满满一担红砖挑在肩上站起身来,发现天已经黑下来,远远近近的人家窗口都亮起了灯。那一刹那,肩上的疼痛和心里的焦急催下了我的眼泪,泪眼朦胧中我挑着担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盏灯在渐渐地靠近,接着听见了外婆唤我的名字。
我不知道天堂是怎样的情形,但是那一刻我仿佛靠近了天堂,心顿时踏实下来,我带着哭音回应外婆,挑着砖跌跌撞撞朝那盏煤油灯奔去。
外婆是让妹妹扶着寻我来了。她平静地说:“先回家吃饭,吃过饭我和晓红给你掌灯作伴,再来挑。”
那一夜外婆举着煤油灯,我挑担,妹妹用手搬,不知道干到哪个钟点,我的那一堆砖终于够数时,我们三个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在农村学校那些年的冬天夜晚,最惧怕的是上厕所。小学校的厕所孤零零地修在橘树林里,夜晚去那里,是对我们姐弟几个勇气的大考验。外婆总是举着煤油灯,颤颤巍巍地陪我们走进那一片黑暗,等在厕所门口不停地与我们说话。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记忆里深深刻下了那些夜晚的寒冷和外婆温暖的声音,让我至今看到树林里的积雪,就会想到那些个外婆在外孤灯守候的夜晚。
在外婆心里,世间所有人都是该善待的。学校所在的大队每隔一段时间会在学校操场召开社员大会,大多是批斗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有一个被划为“反革命分子”的老人,年轻时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小官,是挨批最多而且在台上常挨打的。老人年轻时习过武,有一手治疗跌打损伤的绝活,老境里却连起码的尊严也不保,每次被揪上台之前或者批斗完“滚”下台后,都在我家门外的走廊上挨墙蹲着,袖手低头,面如死灰。外婆总是叹一声“造孽”,让我拿一张矮凳、端一碗热茶过去递给他。有时,在参加批斗会的社员们都散去各自回家后,外婆会用纸包上一些坛子菜或者一块腊鱼,让我送给老人。
外婆对上门行乞的人也从来不是简单地盛上一碗饭夹上一箸菜打发了事,而一定是请进屋来,如待贵客般招呼人坐下,盛饭布菜礼遇有加,临走再舀上一碗米或者一碗红薯丝倒进他们的布袋,走到门口目送人家走远。
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外婆在寒凉的境遇里以她的宽厚、善良和坚忍护得我心智的健全。
我和弟弟妹妹一点点长大,外婆在守护中一天天衰弱,也慢慢变得唠叨起来。我有时正忙着家务,外婆的唠叨会激得我火起,我终于有了第一次的顶撞。看到她眼神露出惊惶,我发现了自己的残忍,心生自责,但是下一次,我依然忍不住地发脾气,一次次下来,不再有后悔自责。一次又是一番顶撞之后,外婆叹道:“有个人念叨你们嫌,没个人念叨只怕你们会想呢!”我哪能体会到外婆心底的荒凉伤痛,只将她的叹息一笑置之。
外婆去世之后的这么多年里,我是那么渴望再一次听到她唠叨;想着她那一句“有个人念叨你们嫌,没个人念叨只怕你们会想呢!”我一次次泪流满面。
堪慰寸心的是,无论是离家上学还是参加工作之后,每一次回家,我都是像儿时一样与外婆一张床上睡着。冬天,外婆会用手握着我冰凉的脚;夏夜,她会几乎通宵为我轻摇蒲扇。那一种温暖和清凉,都已长进我的生命里。
那一年,我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在沅江休产假,就住在外婆生前住过的房间。一个夜晚,我搂着孩子睡着,朦胧中看见外婆站在床前附身看着我和孩子,眼神里悲欣交集。我又惊又喜,叫道:“外婆,你还活着啊!”外婆一惊,转身急急地走,我哭着急欲拉住她,醒来却只见得床前一地灯光。
今夜,我的床前也只有一地灯光,灯光之外,外婆的慈恩一直都在。
外婆若在,今年刚好100岁。人世的100年其实不长,如果日子平顺;人世的五年十年也不短,如果日子艰辛。我的外婆活了73岁,这是苦苦挣扎的73年,在她,那么漫长,贫病交加艰辛备尝;在我,如此短暂,我都来不及去体会她的难她的苦,来不及去报答她的恩她的爱,她就已经撒手人寰。
外婆走时我正出差上海。妈妈告诉我,外婆在走的前几天一直在问:“平平什么时候回来?”“平平赶不回来了吧?”妈妈告诉她,我在外出差,联系不上,出差回来一定会回老家来看外婆的。此后外婆便再没提过我。
我从上海回到长沙,同事见面就说:你恐怕要回去看一下,你家里来电话,你的外婆不大好。
我转身往车站狂奔,一路心急如焚,但总觉得以我与外婆的缘分,她怎么也会等到我,与我说上些话的,她一定不会忍心将我留在无边的悔恨里。但是进得我家所在的学校大门,妈妈的一位同事见到我,叹道:“平平,你怎么才回呀,你外婆已经下葬三天了!”
我呆住不能动弹,眼泪汹涌而下。我知道我错过的、我辜负的是什么。外婆燃尽自己,将我们姐弟几个抚养大,其中我得她的恩惠最多最重,在孤苦无依的年月里她怜我疼我,以残弱之躯苦苦支撑我,而我,在日日相守的日子里却并不能领会她的深爱,并不曾顾惜她的悲苦,直到离开家去外地上大学,才感知到外婆的爱连同她骨子里的良善已经深深地契入我的生命里。大学毕业我不顾系主任让我考研的劝说一心回湖南,想的就是离外婆近一点更近一点。
工作后其实并没能常常回沅江的家,因为初初涉世有太多需要面对的事。以为自己还有的是时间去与外婆厮守,去一起回忆我们相依相伴度过的岁月里那些点点滴滴,她却等不起了。是终于看着我们姐弟几个长大了、一颗强撑着的心松下来了吧?最后的时光里,外婆怨过我吗?她在想些什么?这是我27年来一直放不下的问题。
外婆就葬在我们生活过八年的学校所在的村子,村民们感念她和妈妈的善良,将一片橘林掩映下的空地一角给了外婆做最后的栖息地。
外婆走后,我在很多个深夜,将一颗心向她的一生贴上去一寸寸还原,才看到命运对她的残忍,也才看到她的坚忍。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原有一些生命是从不曾受上苍眷顾的,我的外婆就是。从我记事起,一年年一程程一点点回忆,我看到的都是她的苦难,而她,脸上竟并不缺少笑容。也许,在她对生命的理解中,忍受苦难原就是注定的。
外婆出生于1914年农历二月初八,湖南湘阴人,年轻时先后失去两个幼小的儿子,肝肠寸断地痛过之后,又是外公的病逝。对于命运的重击,外婆一一领受下来,不抱怨不委顿,独自拉扯我妈妈凄苦度日。26岁上曾从鬼门关过一遭,病得咽了气,人已放进棺材,却又活转过来,只是从此脊背疼痛至逐渐弯曲,弓腰低首步履蹒跚在世上生生又耗了四十多年,只为将我们这狂风巨浪中一叶薄舟似的家,度到风雨摧折不到的岸边。
残弱的外婆如何拉扯大妈妈的,我们少知详情。我和弟弟妹妹都由外婆带大,却记得无数的细节。幼时的记忆中有一个场景:是小镇上的一个下午,阳光从屋顶亮瓦漏进屋里,尘埃在光线中乱舞,外婆端着碗,一人一口地喂着我和大弟弟,屋外的人声和世界都很远,我和弟弟的世界,只有外婆。
小时候,外婆常给我做的吃食是胡萝卜炖肉,用瓦罐将胡萝卜和肉熬得烂烂的,一口口让我吃下。 这几十年里,少年时生活贫寒身形劳顿,在外求学时亦自俭省营养匮乏,中年劳碌奔波难得闲暇,身体一直还撑得住,该是得益于外婆在我幼年时一口口喂进的那些胡萝卜肉糜吧?
我八岁起,父母即分居两地,妈妈用于给学生补课、做家访的时间多于在家的时间,加之体弱多病,一病倒送进医院,往往一两个月才得痊愈;爸爸在另一个区的中学执教,大弟弟跟着他,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外婆便成了我和弟弟妹妹的庇护伞。
刚到农村小学校时,外婆的驼背引来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诧异的注目。我觉得丢脸,小声恳求外婆进屋去。外婆看我一眼,慢慢地挪进屋里。那一眼有伤啊,我虽只有八岁也看得出,却硬着心肠望向一边,只催外婆把房门关上,不让乡村孩子们围观。我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将伤害加给过外婆,外婆却从来不曾责怪我。
妈妈住院的日子,我初尝世态炎凉。一日放学后,我帮外婆做好饭,等妹妹晓红回来,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正想去她的教室看看,一个孩子跑来了,急急地说:“快,快去,晓红让人打了!”我急忙往妹妹的教室跑,见她靠墙坐在地上正自哭泣。我又气又痛,转身去找那个打我妹妹的男孩。男孩是另一位老师的孩子,见我寻来有些害怕,躲到正在与几个老师聊天的他的妈妈身后。我开口想说什么,眼泪先已流下。男孩的妈妈见此情形,询问何事,我诉说原委,她骤然变脸,呵斥我道:“打伤了哪里?我大不了出医药费!”
我正不知如何应对,外婆扶着墙走过来,对男孩的妈妈说:“你的孩子打了人,做娘的总该要教育,莫护短才是对孩子好。”
那位女教师依然气势汹汹,提高嗓门道:“我讲过了,打伤了哪里,我出医药费!”
外婆的眼睛红了,却没有流下泪,上来拉住我的手,艰难地往家走。我分明感觉到她的手在发抖。入夜躺在床上,我用被子蒙头,哭得浑身抽搐,外婆在另一张床上叹气,对妹妹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要听话呀,莫生事,莫惹姐姐伤心!”
那时我不过小学三年级,我伤心不仅仅因为那位护短的教师不讲理,也因为不能理解为何没有一个老师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们也都是我妈妈相交甚好的同事啊!但是外婆对我说,那些老师是我妈妈的朋友,也是那位老师的朋友,他们心下是为难的,不要怪他们。
农村小学校每周至少有三天组织学生到生产队劳动。记得是上四年级时,有一次的劳动内容是从一处砖窑将一批新烧制出来的红砖挑到约两里地远的大队部,每个孩子都有任务,每个孩子挑的砖都单独码放,有专人点数、登记。整整一天,我咬牙挑了一趟又一趟,肩头磨得红肿,疼痛难忍,却还是没能完成任务。农家孩子们陆续挑完自己应分的数额回家了,我还在独自一块块往箢箕里码砖。当我将满满一担红砖挑在肩上站起身来,发现天已经黑下来,远远近近的人家窗口都亮起了灯。那一刹那,肩上的疼痛和心里的焦急催下了我的眼泪,泪眼朦胧中我挑着担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盏灯在渐渐地靠近,接着听见了外婆唤我的名字。
我不知道天堂是怎样的情形,但是那一刻我仿佛靠近了天堂,心顿时踏实下来,我带着哭音回应外婆,挑着砖跌跌撞撞朝那盏煤油灯奔去。
外婆是让妹妹扶着寻我来了。她平静地说:“先回家吃饭,吃过饭我和晓红给你掌灯作伴,再来挑。”
那一夜外婆举着煤油灯,我挑担,妹妹用手搬,不知道干到哪个钟点,我的那一堆砖终于够数时,我们三个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在农村学校那些年的冬天夜晚,最惧怕的是上厕所。小学校的厕所孤零零地修在橘树林里,夜晚去那里,是对我们姐弟几个勇气的大考验。外婆总是举着煤油灯,颤颤巍巍地陪我们走进那一片黑暗,等在厕所门口不停地与我们说话。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记忆里深深刻下了那些夜晚的寒冷和外婆温暖的声音,让我至今看到树林里的积雪,就会想到那些个外婆在外孤灯守候的夜晚。
在外婆心里,世间所有人都是该善待的。学校所在的大队每隔一段时间会在学校操场召开社员大会,大多是批斗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有一个被划为“反革命分子”的老人,年轻时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小官,是挨批最多而且在台上常挨打的。老人年轻时习过武,有一手治疗跌打损伤的绝活,老境里却连起码的尊严也不保,每次被揪上台之前或者批斗完“滚”下台后,都在我家门外的走廊上挨墙蹲着,袖手低头,面如死灰。外婆总是叹一声“造孽”,让我拿一张矮凳、端一碗热茶过去递给他。有时,在参加批斗会的社员们都散去各自回家后,外婆会用纸包上一些坛子菜或者一块腊鱼,让我送给老人。
外婆对上门行乞的人也从来不是简单地盛上一碗饭夹上一箸菜打发了事,而一定是请进屋来,如待贵客般招呼人坐下,盛饭布菜礼遇有加,临走再舀上一碗米或者一碗红薯丝倒进他们的布袋,走到门口目送人家走远。
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外婆在寒凉的境遇里以她的宽厚、善良和坚忍护得我心智的健全。
我和弟弟妹妹一点点长大,外婆在守护中一天天衰弱,也慢慢变得唠叨起来。我有时正忙着家务,外婆的唠叨会激得我火起,我终于有了第一次的顶撞。看到她眼神露出惊惶,我发现了自己的残忍,心生自责,但是下一次,我依然忍不住地发脾气,一次次下来,不再有后悔自责。一次又是一番顶撞之后,外婆叹道:“有个人念叨你们嫌,没个人念叨只怕你们会想呢!”我哪能体会到外婆心底的荒凉伤痛,只将她的叹息一笑置之。
外婆去世之后的这么多年里,我是那么渴望再一次听到她唠叨;想着她那一句“有个人念叨你们嫌,没个人念叨只怕你们会想呢!”我一次次泪流满面。
堪慰寸心的是,无论是离家上学还是参加工作之后,每一次回家,我都是像儿时一样与外婆一张床上睡着。冬天,外婆会用手握着我冰凉的脚;夏夜,她会几乎通宵为我轻摇蒲扇。那一种温暖和清凉,都已长进我的生命里。
那一年,我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在沅江休产假,就住在外婆生前住过的房间。一个夜晚,我搂着孩子睡着,朦胧中看见外婆站在床前附身看着我和孩子,眼神里悲欣交集。我又惊又喜,叫道:“外婆,你还活着啊!”外婆一惊,转身急急地走,我哭着急欲拉住她,醒来却只见得床前一地灯光。
今夜,我的床前也只有一地灯光,灯光之外,外婆的慈恩一直都在。
文章评论
风驰天下
真情实感!
寒 烟
今夜…一地灯光…永远的慈恩…铭记……[em]e178[/em][em]e178[/em]
燕栖楼
流泪,感动!
紫裳
[em]e178[/em]
云想衣裳
读着狼姐的文字认识了狼姐的外婆,外婆的慈祥宽厚为人处世是留在人世永不歇灭的明灯!灯光下有你有我有他……
月光的清辉
善良的人,总会懂得感恩,把爱传承下去。。。。。
&云风雨雪&
可敬的老人,难忘的回忆,感人的文字,真诚的祝福。。。[em]e183[/em]
淡淡兰亭
姐姐。
梧桐夜雨
狼姐,外婆对你的点点滴滴,看得我满眼都是泪水,我那八十二岁的老母亲现在也正处于一见我就唠叨的年龄,我也如你一样总是忍不住去顶撞,过后却又后悔不己[em]e115[/em]
流年为证
[em]e105[/em] 看哭了,想起了我奶奶。有次清明前夕梦到她,我妈让我买了很多纸扎衣服元宝之类烧给奶奶。说来也怪,此后便再也没有在梦里见过。其实有时会想要梦见她,想在梦中再在她的蒲扇底下熟睡,想在梦中再尝到她做的香甜可口的黄米粉子,想在梦中再央她在大锅饭上用碗底盖出个圆圈圈然后开心地吃掉那一大圈圈白米饭······为什么奶奶不再来梦中看我?[em]e109[/em]
教书匠
流泪读完全文,感动!佝偻着背的外婆形象顿时历历在目。
秋韵
我没有见过外婆,我的外婆在我出生前就已过世,但农村生活的那些苦日子,没有父母在身边撑腰的日子我都承受过。我感恩那些在我成长过程中护我、帮我的人。深情的文字,感人的文字,让我想起我的妈妈……
青山依旧
老人的慈恩,如同我的祖母,虽然离开许多年啦,但每每想起仍不禁唏嘘,以至于潸然泪雨。
心静如水
今年也是我外婆一百岁冥诞。她是66岁时走的。我们仨姐弟也由外婆拉扯大。师妹满含深情又平实的笔触,让我看到了平平的外婆,也看到我的外婆。她们都没有享受到人世间的福分,她们带大的孙儿们都还没有来得及回报她们,她们就去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是最让我每每想起都揪心地痛的地方。
心静如水
但也许,因为着她们的良善,因为着她们在人世间的苦难,她们会去到天堂,在那里安详地看着我们成长。她们的心下里也就是快乐的。这个想法,也成为对我自己的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