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载夫妻情深

个人日记

         前言:今天,龙岩市党报《闽西日报》生活专刊,以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刊登了我父母相濡以沫,牵手走过76年漫漫人生路的情感故事。这篇新闻的出炉,缘于一次偶然的相遇:11月22日,我去武平县采访“第三届海峡两岸定光文化旅游节”,巧遇好友《闽西日报》社副社长石君。晚上,我俩在下榻的紫金大酒店喝茶叙旧时,石君闻听我父母的前尘往事和近况,大为惊讶和赞叹,非要派记者采访二老。于是,就有了这篇人物专访。特全文转载,与亲朋好友分享。感谢石君的新闻敏锐和关爱!感谢吴君、曾君的妙笔生花!感谢所有我爱的人们!
 

                                                     林常青、许莲英:七十六载的夫妻情深

                                                                     《闽西日报》记者 吴影红 曾燕福  

  人们都知道,结婚50年为金婚,60年为钻石婚。那么,结婚76年是什么婚,你知道吗?上网百度才知道叫皇冠钻石婚。钻石婚夫妇世人已经觉得弥足珍贵,而牵手76年的夫妻情份该是“国宝级”了吧?  
      
 家住岩城东城街道的林常青、许莲英就是这样一对夫妻。丈夫林常青今年93岁,妻子许莲英今年91岁,他们携手走过了76个春秋,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但依然身体康健,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媒妁之言:牵来一世的姻缘

       林常青原名赖莲生,19214月出生于永定县虎岗乡虎西村;老伴许莲英,19236月出生于永定县高陂镇许佳山村。1935年,经媒人介绍,双方的父母同意后,两人订婚。“订婚那年我12岁,老伴14岁。”许连英回忆说,订婚之前以及订婚后的两年里,双方一直没有见过面,更不用说恋爱的经历。

       两年后,也就是1937年的秋天,14岁的许莲英嫁给了16岁的赖莲生,两个素未谋面的男女喜结连理。因为赖莲生的父亲是方圆几十里地有名的木匠,家中又有9亩多良田,母亲还会酿造一些米酒卖,因而家道比较殷实。结婚的那天,赖莲生家用一抬大花轿,喜气洋洋把头戴凤冠、身穿红袍的许莲英迎进家门。“当我掀开新娘红盖头抬头看她时,才见到新娘的‘庐山真面目’,当时彼此都笑眯眯地望着对方。”回忆起结婚那天的情景,老俩口依然充满着幸福。

                                                              婚后生活:女耕男读 两地分离  

       赖莲生是家中的独子,结婚那年正在家乡读小学,第二年父亲因病去世,他又离开家乡到龙岩东肖读初中,而这一呆就是5年,其中有3年半是读书,1年半是半工半读。

       家中的栋梁倒了,唯一的男人又出门在外求学,婆媳两人成了家中的支柱。为了供赖莲生读书以及维持生活所需,许莲英的婆婆在家以酿米酒为主,自己则负责种地、割猪草、砍柴等等农活。

       家中没有男人,年少的许莲英学会了犁田、耙田等男人们才会做的农活。为了贴补家用,许莲英15岁那年开始,起早摸黑,经常要挑石灰到上杭县太拔乡去卖。从永定虎岗到上杭太拔几十公里,山路崎岖,许莲英挑着七八十斤重的石灰,要翻越家乡海拔1400多米的“茫荡洋”大山,千辛万苦,一担石灰除掉本钱,也就赚个10多元钱。

       每个月,许莲英还要为在外求学的赖莲生送一次口粮。“一路上,爬山涉水,道路很小,到处可见悬崖峭壁,那时自己才十多岁,每次从家里送米、送菜到龙岩东肖丈夫所在的学校,都要途经土匪出没的、一个叫‘猴子夹’的地方,每一次都担惊受怕,但为了丈夫的学业,没有半句怨言。”许莲英说。

       1946年秋天,自幼酷爱读书的赖莲生,考入了国立厦门第一侨民师范学校,他离家、离妻子更远了。由于学校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吃住,许莲英为丈夫送米、送菜的日子也就结束了。但是生活依然艰辛,在兵荒马乱,缺医少药的艰难岁月,许莲英生的头3个孩子都不幸夭折了。

       19484月,赖莲生在厦门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共闽西南地下党组织,任闽粤赣八支队四团副指导员。为避免牵连家人,他“隐姓埋名”,经组织批准改名为林常青,他告诉家人,如果三五年内找不到他就另谋生路。此后,赖莲生以林常青之名,在隐蔽战线和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他也和家人失去了联系。1949年初秋,许莲英生下一个儿子。“由于当时大家都找不到他,邻居们都以为他不在人世了,三番五次地劝我改嫁。但我舍不得体弱多病、相依为命的婆婆和孩子,而且我也相信他一定活着,一定会回来的。”许莲英坦言。

                                                                苦尽甘来:分离多年终团聚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林常青被派到福建南靖龙山区任区长。当时身边的不少干部都把家乡农村的发妻离掉了。“老林啊,不要保守了,都是家里父母主婚的,现在刚刚解放,参加工作的女知识青年很多,另娶一个吧。”有同事劝他。林常青回答说:“我还要做人呢,要是这样做的话,还怎么回家见父老乡亲?当年妻子为了供我读书,不辞劳苦,现在当干部了就想另娶妻,不行,不行,糟糠之妻不能丢。”   

       失去联系两年后,19504月的一天,林常青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被老家来的一位老乡看到了,林常青才和家人重新取得了联系,但仍然和家人两地分居。1952年冬,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鉴于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福建又地处前线,上级决定将10多万名在福建境内关押的国民党战俘、土匪恶霸和刑事犯罪分子,押送到北方服刑。时任南靖县政府司法科科长的林常青由于组织的需要,被抽调至江苏省盐城地区,担任华东公安部福建劳改支队队长。当时,由于组织上不让工作人员随带家属,他和家人相隔更加遥远了。

       1954年夏天,林常青的母亲离世,许莲英在家带着孩子独自料理后事,送走了婆婆。“母亲去世时,由于工作紧张繁忙未能及时赶回家中看母亲最后一眼。后来回家后,看到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那么艰苦,自己工作地点离家乡4千多公里,来回一趟十分艰难。于是,在未经组织同意的情况下,我毅然把妻子和孩子带到了江苏盐城。”“既来之,则安之。”单位领导不仅没有责怪,还十分开明地同意他把家属留下。从此分离多年的夫妻终于得以团聚。

       生活安定下来,许莲英又陆续生了4个孩子。头几年,由于许莲英没有安排工作,林常青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一大家子。许莲英就带着孩子割猪草、挑猪食等卖给农场,贴补家用。“那时,我妈妈一边带孩子,一边劳动。前面抱一个,后面背一个,北方人都夸福建女子真厉害!”他们的大女儿回忆起母亲在农场干活时的情景说。

       相守的日子是幸福的。几年之后,许莲英招进农场做家属工,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好转。夫妻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体贴爱护着对方,维护着家庭。早年,由于严酷的敌对斗争,林常青患有严重的胃病,不能吃冷饭,一吃就疼痛难忍。妻子每天都把饭捂到被子里,让丈夫回来有口热饭吃;丈夫下班后则主动帮着带孩子,晚上还教没文化的妻子识字。“我爸爸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母亲的发夹,打扮用的装饰品,衣服,鞋帽等等,以及我们孩子们的所有用品都是爸爸打理的,爸爸还每天把我们姐妹俩的头发扎得漂漂亮亮的。”二老的女儿说。

                                                               人生无常:患难之时更见真情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文革”期间,林常青被打成了“反革命”关进了监狱,工资也被停发。许莲英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一向要强的她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但她坚信,她的丈夫没有错,她对孩子们说:“要相信组织,相信你爸爸是个好人。”许莲英在外面忍受着别人的白眼,被人嘲笑是“反革命”的老婆,但她从不在人前掉泪。为维持生计,她每天起早摸黑割猪草赚取微薄的收入。

       关押7个多月后,林常青重新回到家中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世事难料,1970年初,他们全家被下放到了苏北农村。 “当时我在苏北农村教书,由于是被下放到农村的,孩子受到歧视不让上学。为了让孩子能上学,1974年初,妻子带着孩子先行从苏北回到了家乡永定虎岗,而我也于1978年,几经周折调回了永定虎岗中学任教,直至1980年离休。”林常青说。

                                                                与子偕老:九旬夫妇恩爱如初

       76年的相处,林常青和许莲英夫妇可谓琴瑟和鸣,夫唱妇随。许莲英比较急躁,林常青却有一付好脾气。每当妻子不高兴时,林常青总是耐着性子听她说完,绝不还口。“我们之间从未有过吵架、白脸的经历。”林常青说,“每当想到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这么大的困难都经历了,又何必为一些区区小事伤了感情呢!”谈及他们的婚姻,妻子说:“这辈子找到他值了。”丈夫说:“她是真正的贤妻良母,我永远感激她。”

      “青年夫妻老来伴”,如今,年过九旬的林常青和许莲英夫妇依然恩爱如初。俩人出门前,林常青总要为老伴整理衣衫;外出旅游,林常青总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伴,生怕有什么闪失,引得年轻夫妇们啧啧赞叹每天晚上,林常青都要为老伴讲新闻或者说一些看书报后的体会天冷了,林常青总是要把床铺弄热了才让老伴上床休息……今年3月,老伴突然患了骨质疏松症,躺了两个多月不能行走,虽然医院有代熬中药的服务,但林常青不放心,每天坚持亲自为老伴熬中药,并亲口尝了温度适合才端给老伴,喂她一口一口喝完。也许是爱的力量,老伴又奇迹般地重新站起来了。而许莲英也闲不下来,虽然有专门的人照料他们的生活,但她总是要亲自打理老伴的饮食和起居。

        
父母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情感经历感染了子女,孩子们对二老都十分孝敬,祖孙四代40多口人生活和睦,共享着天伦之乐。

                    


                   附:《闽西日报》原版报道          

                                                                    

                   图片                

 




文章评论

深深的海洋

相濡以沫谈何易!76载风风雨雨,两位可爱的老人令我肃然起敬。人一生无论有多高的权位和挥金 如土的钱财,真正有价值的还是人间相互支撑的那份纯情。这坛陈年沉淀的情感之酒,令人心醉! 祝福老人!有这样的父母,实是 儿孙的福气。[em]e163[/em]

闲庭漫步

76年的风雨路,在相互扶持时,那是阳光下温暖的行走,那在苏北的时光有多艰难,只有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才能体会。愿父母长寿身体健康。

蓝蓝的天

[em]e4005[/em]鼓掌,热烈地、长时间地。。。

亦鸟

好感动啊!76年的恩爱夫妻经历了中国社会最跌宕的年代,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琴瑟和鸣。寄于真诚祝福,携手逾百年![em]e163[/em] [em]e163[/em] [em]e183[/em]

亦鸟

也祝福朋友你,携手逾百年![em]e163[/em] [em]e163[/em] [em]e183[/em]

微微游宝

明白什么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了,感动~

happy

为赖才子骄傲,有这么伟大的父母,饱经沧桑含辛茹苦,把孩子们培养的这么出色优秀!

勾嵊山泉

好感动的一对老人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静儿

无法用语言表达惟有用心祝福老人健康平安

杉荷百合

两位老人76载的风雨人生真正诠释了爱的真谛,相濡以沫的真情令人倍感温馨!祝福老人永远幸福健康!

蓝天白云

[em]e100[/em] [em]e160[/em] 感动!相濡以沫!暖暖的爱暖暖的情!祝福两位老人健康长寿![em]e160[/em]

风轻云淡

风雨七十载,患难见真情!诚祝两位老人健康长寿,爱情之树常青,儿女们承欢漆下,欢度幸福的晚年! 感谢老人培养出一代精英赖才子为新闻事业创造累累业绩[em]e160[/em][em]e181[/em] 顺祝大记者工作顺利,再创辉煌!!![em]e100[/em]

傲雪寒梅

父母的养育之恩,总是比天大,比海深,而慈父总是家庭的顶梁柱,生活的重担,总是慈父默默的承担,慈父既是我们的靠山,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感恩父母,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一首写不尽的诗。以这种方式纪念父母七十六载的情意,真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