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人生之 老 兵(四)

个人日记

              “三夏”一过,农村又恢复了往日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田里的活不多,无非是施肥、除草、打药,那都用不了多少人,稻田的日常管理每几十亩安排一个人,也没什么累活。
     知青们多半回家探亲了。程荃的父母都是所谓反动学术权威,发配去了干校劳动,每月给二十元生活费,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们每月每人到父母单位领十元生活费。程荃回家既无钱可带又没粮可捎,反而要和弟妹们争饭碗。他只能留在知青点。麦收分粮,知青们分麦80--100斤不等(各生产队分配数量不一),饭量小的女知青大概能吃到下来秋粮,那些家境好的男知青回家待一个月,省下的麦子也能吃到下来秋粮。程荃这样既不能回家饭量又大的男知青就只有把麦子换成玉米、高粱才勉强能吃到秋粮下来。
    地里活不忙了,生产队为了增加收入,组织了运输队,两人一辆排子车,从公社粮库(也是国家粮食储备库)往火车站送,这些粮食调拨给那些缺粮的地区或省份。这活挺累,每天跑两趟,一天要跑近百里路。中午在外面吃饭,但有三毛五的补助,即使抛去阴雨天歇工,每月除了工分也有七八块钱的现金收入,而且现金当月兑现。不少人冲着这三毛五也抢着来,但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干得了,有些人干了三五天就打了退堂鼓,接着又有人要求顶上,几天后进来的人又有撑不下来退出的。半个多月后运输队的人员稳定下来。知青只有程荃一人参加运输队,不仅因为运输队需要程荃这样身大力不亏,又吃得了苦的人,程荃也迫切需要那每天三毛五分钱的补助,半年前离家时母亲给的那二十元钱早已告罄,现在程荃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了(从麦收以后知青不再有供应粮,大家吃的是生产队分到自己名下的麦子,分配的数量不一,饭量大小不一,家境情况也不一,吃亏沾光一人一本小九九,知青集体食堂宣告解体,各人吃各人的饭了。)。
    一天,从后半夜就开始下雨,天亮了雨还淅淅沥沥地下着,运输队长已经通知了歇工。时近中午程荃刚刚蒸好一锅高粱玉米两合面窝头,准备吃饭。老兵赵洪源进来了,看看程荃的窝头,问:“菜呢?”程荃指着案板上的几个大粗盐粒子和十几粒花椒:“做点花椒盐当菜”“干那么重的活,吃这个哪行啊。走,跟我去改善生活。”说着,拉起程荃就走。程荃披上蓑衣,把门锁上(程荃同屋的知青回家去了),跟赵洪源去了。出门没有往他家方向走,反而往村外去了。程荃也不问,跟着他走。在出村不远的一个过路涵洞(在路基下埋下陶瓷管子连通路两边的排水沟)处赵洪源停下,程荃看到涵洞两边出口都用树枝堵住了。赵洪源笑着说:“我把一条大鱼堵里边了,你帮我把它弄出来,今天中午咱改善生活。”“怎么弄,我做什么?”“你听我指挥,先去找点树枝把那头的涵洞口堵严实,我再告诉你下一步。”程荃在路边弄了些紫穗槐枝条,编成一个比洞口稍大些的网状圈用力塞进涵洞口,又把赵洪源插在洞口的那些粗树枝深插进泥里挡住网状圈,觉得差不多了,就问:“洪源叔,弄好了,还干什么?”“你过来”程荃到路另一边的涵洞口,赵洪源已经脱去衣裤只穿一条裤衩。他让程荃站在涵洞口的水里,说:“你抓住我的脚腕把我从涵洞口推进去,等感觉到我的脚腕抖动了,就把我拖出来”程荃看了看被水没过的涵洞口,担心地说:“里面没有空气,有危险啊!要不我钻吧。”“涵洞的管子这么细,你那块头根本进不去。我有数,你照我说的做,准让你中午吃上鱼。”说着,就见他吸了一口气俯下身子手前伸,头没入水中。程荃蹲在水里抓住他的双脚慢慢推了进去,不一会儿就觉得他的身子在动但脚腕并没抖,程荃估计他已经找到了鱼,正在和鱼搏斗。很快脚腕抖动了,程荃迅速往外拉出,接着把他扶出水面,赵洪源满身满脸糊满了黑黄色的稀泥,双手抠住一条足有三四斤的大草鱼的腮,他先睁开眼看了看路面:“你快上路我把鱼递给你,你抠住腮,抓紧了别让它跑了。”程荃照他说的用力抠住鱼腮,还觉得有些弄不住,用力在路面上摔了两下,鱼不大动了。赵洪源洗干净身上的稀泥,穿上衣裤。雨大了起来,两人来不及说话,快步回到他家。
     进了家门,赵洪源连说带比划安排哑巴老婆做鱼。他们两人脱下淋湿的衣服,晾在屋里的豆条(绿豆粗细的铁丝)上。这时程荃才看到挂在墙上的大大小小的干鱼。问道:“洪源叔,这都是你逮的鱼。”“夏天水多鱼多容易抓,当时吃不了就晾干了慢慢吃,吃完饭你捎几条回去,现在你干的活那么累,得补充营养,尤其是蛋白质。”
     两人穿着裤衩坐在方桌旁喝着哑巴女人冲的红糖姜水,身上热乎起来。程荃问:“洪源叔,你只上过两年私塾,关于蛋白质等现代营养学的知识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是美国人教给的。”“美国人?”“我养好了在常德会战受的伤之后,不是又被派到印度兰伽参加新式整训吗?那新式整训完全按照美国军校的教学大纲进行,美国教官不光教我们军事技战术和体能训练,还讲授营养学、卫生学等课程。一个士兵每天需要多少大卡热量,多少蛋白质、脂肪和维他命。一桶牛肉罐头里含有多少营养成分,能维持一个士兵正常的战斗力多久,等等。那个新式整训是我这辈子增长学识最多最快的时候。新式整训后的国军和以前的国军相比,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新式整训作用那么大啊!”“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这是新式整训后,在缅甸的一个战例。国军一个营去救援被围困的部队,想抄近道却在丛林里走错了路,陷入日军两个联队(日军联队相当于国军的团)的包围。这个营退守一个山头,日军联队长觉得两个联队干一个营,没有什么问题,命令部队发起猛攻,却没想到这个营的火力空前猛烈,而且是轻重武器梯次配置,根本没有射击间隙,日军死伤二三百人,未能前进一步。日军此前并不知道这时的国军已全是美式装备:步兵每人一支汤姆式冲锋枪,每个班配一挺轻机枪,还有一门轻型迫击炮;一个排一挺重机枪,一门82迫击炮;营还配备机炮连,大口径机枪、轻型山炮都有。这样的火力已经远远超过日军。日军联队长命令小股部队不停歇袭扰,目的是消耗国军的弹药,等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他们再发起总攻。但没想到一会儿就有美军的运输机飞来按照地面信号的指引投下弹药、食品、药品,日军等到天黑再度发起进攻,又是被猛烈的火力击退,国军还趁机发起反冲锋,日军无奈只好撤退。这一仗日军死伤六七百人,国军死伤不过百人。这和常德会战虽然取胜却是毙敌一万,自损三万,形成鲜明的对比。抗战胜利后我在新一军听孙立人将军讲课,他说,整个二次大战,美国人打了那么多恶仗、硬仗,总共才损失三十来万人,英法德和苏联一个战役就损失几十万。这说明美国军队一是火力强大,每战总能有效压制敌军火力;二是军队素质确实高,指挥部署有章法,很少无谓牺牲;三是后勤保障有力,伤员能及时有效得到治疗,死亡率很低。这第三点我是深有体会,常德会战时,好多受伤的弟兄,既没有包扎治疗,也送不下阵地,眼睁睁看着死在身边。”
     哑巴女人端上满满一盆炖鱼,热腾腾的汤像牛奶一样白,满屋都是香气。程荃想不起自己多久没吃过鱼了,鱼是什么味差不多都忘了。赵洪源拿出一个大肚细口的瓶子,直接从里面把地瓜干白酒倒在黑瓷碗里。两人边吃边喝很快就有些醉意了,话也多起来。
    “洪源叔,你弄鱼确实有些独门绝技,不过我始终没想明白,冬天封冻的干渠涵洞里怎么会有鱼,缺氧的情况下鱼能活吗?”
    “鱼的生存能力很强,只要冰下还有一定量的水,鱼就能活。像泥鳅之类,一点水也没有了,只要有稀泥也能活。干渠涵洞是所有涵洞中地势最低的,水泥管也相对较粗,存水量较多,水有一定深度。里边能聚集不少的鱼,当然大鱼很难存活,但小鱼和泥鳅大多能活下来,这也能解决冬季蛋白质的补充。而且泥鳅如果做得好,那也是美味。我老婆是南方人,从小吃鱼,很会做鱼,什么鱼经她手一做都好吃。”
    “你还知道哪里鱼多好弄,教教我,我也解决解决蛋白质缺乏的问题。”
    “今天这条大鱼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你知道吗?”“不知道。”
    “这肯定是虹吸站水池的铁丝网破了,跑出来顺水来到稻田、排水沟里的。虹吸站的虹吸管把黄河水吸上来后因为水流很急,会冲刷坏水渠,所以先流进一个水泥池子缓冲一下再通过水渠流进沉砂池,沉淀后再通过干渠流向稻田。虹吸站工作人员把这个水泥池子通向水渠的出口处弄了个铁丝网,这样虹吸管吸上来的黄河水流出去,吸上来的鱼就留下了,这成了虹吸站工作人员的福利,用水季节,几乎天天分鱼,一斤以下的根本不要,吃不了的就卖钱了。有的人家里红白喜事用鱼也到虹吸站去买,卖鱼的钱他们就入了小金库私用了,这其实就是贪污。这个铁丝网经常损坏,原因是黄河水泥沙量大水流速度又快,铁丝网的磨蚀很快,铁丝网一破,鱼就都跑到稻田、水沟里去了,特别是夜间破了,工作人员都睡了,一夜能跑百多斤鱼。”
    “这样的事得赶机会,平时去哪里弄鱼?”
    “去河湾里钓鱼、垒坝舀水干拾鱼、包稻田管理养鱼等都是弄鱼的办法。”
    “去河里钓鱼我明白。垒坝舀水干拾鱼是怎么回事?”
    “快到秋天的时候鱼开始肥了,去选择一段狭窄的排水沟,先把最窄处用铁锨掘土垒坝堵住,然后从另一头搅混水往土坝方向赶鱼,接着一个人继续搅混水,另一个人垒土坝,土坝垒好后用盆往外舀水,水舀干了,大大小小的鱼都露出来,干拾鱼就是了。”“那包稻田养鱼呢?”
     “插完秧后,稻田的管理主要是看水,就是每块稻田要定期换水,排出陈水,灌进新水,但是几十亩田不是一整块,而是分成很多块,因为大块的田地很难达到水平,种旱田可以,种水田就会一头水太深,一头没水,所以要分成很多小块。而每个小块又不是一样水平的,这就存在有的田块里的水因为地势低,一直排不出去,在秋季晒田之前总是有水。看水人就可以在这样的田里养鱼,把别的地方捉的小鱼放到这块田里养,鱼吃稻花长得很快,看水人天天下工都可以带几条鱼回去吃。”赵洪源喝了一口白酒,夹了一个鱼眼睛放进嘴里,慢慢品着滋味。
    “农村穷,要保证营养,保证蛋白质,就得自己动脑子。弄鱼是一个方面,夏季青蛙其实是更好也更容易得到的营养品。冬季乌鸦很多,弄支土枪打乌鸦也不错。那也有窍门,掌握了窍门一枪能打六七只。农村生活单调,苦累,但学问很多,也有乐趣。人得适应环境,到哪山唱哪歌,能把这歌唱好了那是本事。”
    晚上雨还没停,程荃穿着蓑衣去小学校整理和赵洪源的谈话。大柱子已经在那里了,他给程荃开开办公室的门,自己仍到教室里玩乐器。
    程荃边整理和赵洪源的谈话边想,赵洪源文化不高但看问题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像今天中午说的“人得适应环境,到哪山唱哪歌,能把这歌唱好那也是本事”就富有哲理。这应该和他丰富的阅历有关,和他走南闯北的广博见识有关。这让程荃颇有感悟。


(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

湘人老斐

人才啊,这样的老兵被放逐到农村,既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国家的不幸

南希

知青生活是一种阅历,不知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农村生活单调,苦累,但学问很多,也有乐趣。人得适应环境,到哪山唱哪歌,能把这歌唱好了那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