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历代宗师简介
引用文章
张三丰:(1247淳佑七年)精武林之技元延佑元年(1314年)入终南楼观台。元泰定甲子(1324年)携徒王宋(道童、西安灞桥人)由宝鸡金台观登武当潜修数十年,结合前辈技击秘笈、创出太极拳,因拳理法完备无暇。逐以太极内家拳称名于世。其太极拳十三式歌,打手歌等拳理使习者研究终生。
明嘉靖年间张松溪承太极拳(南派)康熙八年(1669)黄宋曦称武当太极为内家拳(称少林以外家拳),王宋岳(又名王林桢,明德末年,山西阳城人嘉靖年承张三丰太极拳(称北派)緑太极拳理八册: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传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1665)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蒋发将太极拳秘笈传入赵堡镇第二代邢喜怀(至第七代陈清平将张三丰太极拳理传给了永年杨福魁,唯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未得其太极拳理,陈氏后人陈鑫所撰陈式太极拳理与张三丰所传有所不同。
明末清初(1645---1665年成)晚年因蒋发反清复明起义失败后,无处藏身,迂清剿过他的温县民团练总陈王庭相遇,陈王庭十分看重蒋发的武功,所以蒋发收留在身边,给蒋发养老送终;蒋发此时早已完成择人而传的祖训,将武功已传给第二代传人邢喜权,蒋发将太极拳(1645后!传给了陈王庭(陈式太极拳第一代)此在陈式祖祠堂中供奉外人画像就能证明;蒋发只传了拳架,未传拳理,更没有传背、丝、扣、所以现在陈式太极拳中,没有背、丝、扣、只有了厘、绕、劲,这就是陈式太极拳一路架在演练时起式面向大众,收式时背向大众,陈式太极拳在第六代陈长兴时得到了发展,以后又衍生出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等;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自第六代张彦起分为两支;以陈清平下传和兆元(第十代)郑悟清、郑佰英为一支,以第七代张应昌下传到(第十代)侯春秀伟一支,张三丰此传武当赵堡太极拳,迄今已六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太极拳真正之源。
蒋发:(原名蒋人)明万历年(1574年)生于河南温县,赵堡镇东留村,万历二十四年初山西王林桢(字宋岳)为师得其真传,承太极拳,万历三十三年(1606)将太极拳传于本镇邢喜怀,明末明初,蒋发於清军作战失利,回赵堡镇。隐居陈家沟陈王庭家中,顺治二年(1645年)后将太极拳传于陈王庭。蒋发是中国近代太极拳第一代宗师。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丹师张三丰所创后其弟子王宗岳先生将拳传于河南温县赵堡人氏蒋发,此拳便在赵堡落地生根,孕育、成长、壮大。数百年 如绳,连绵不断,现已是稀有珍品,这是人杰地灵,家家习拳,人人好武,这就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祥地。
据传邢喜权,学拳师已年届四十有九,然而因悟适拳理,逐练成真功。终成一代宗师,能单人徒手,脚踏水波渡黄河;邢喜权传赵堡镇西头张初臣功夫炉火纯青,炼就就墙上挂画的太极神功。张初臣传陈敬柏(1707年---1791年)乾隆初渐露头角,绰号“盖山东”。陈敬柏传赵堡镇人张宋禹传在门原发孔及其侄张彦。张彦暗下苦功,又得师傅临终点化,深悟拳理,诸熟技击之发,然尔性情桀骜不训,人称“狂狮”,留下许多后人赞叹的趣事,如镇恶寺,除黑店。斩犬莽等。张彦传陈清平(1795--1869)陈清平原为温县平首庄人,家境富裕,喜好拳术,内拜师学艺,举家迁居赵堡。第七代传人陈清平破赵堡太极拳世代单传的世俗观念,将拳法加以整理发挥、演化为、代理、领落、腾挪忽论几种拳架;代理架传于和兆元,腾挪架传於李景彦,领落架传于张应昌·····等拳架,陈清平一生授徒甚众,如张应昌(张彦之子)陈景阳,牛发虎、任长春、李作智、李景彦、张金梅、武禹囊等人。后来陈清平七十三岁那年,有打死山东汉,累死陈清平之说传说。唯有何兆元(1811--1891)字育庵,武功为最,和兆元不但太极拳超群绝伦,而且抢棍、棒无所不精,在北京给三朝元老李堂杰保镖时,从未遇到对手,朝庭封为授武信郎,后经左班丞相点化,始悟道于“先天八卦”,并以“先天八卦”之理为源,精研太极拳诸家武学,总汇前辈理论,集众家之所长,结合自己的习拳心得,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武当赵堡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和技击功法,把武当赵堡太极拳推到一个新的高程。后因在京师失手打死御前侍卫统领,装疯被贬还乡,被迫诈死,(历史诸查年限为八十岁,实际活到一百一十六岁,是历代宗师修行最长的宗师)。和庆喜,禀性聪慧,天赋极佳,他根据太极拳先有开阔后求紧凑之理将拳分为大、小架、大架传於郑佰英,李香秀,刘世英等。小架传於郑悟清,郝玉潮,1933年,和庆喜率徒玉潮、郑佰英去开封打擂,均以技压群雄而获优胜。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宗师郑悟清(1894--1984)字风尘,深得太极去生搏击之道,拳艺绝伦,理论精辟,武德高尚,抗日期间辗转到西安,在长安县黄埔村黄埔军校七分校任武术教官,被誉为“西北二郑”之一。后立居西安择徒授艺,终其一生,执教50余年,从者甚众,可谓桃李满天下,四海其敬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