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的物价为什么会这么贵?

精彩转载



通城有一大怪事,就是老百姓包括干部职工收入极低,而物价水平奇高,许多方面甚至远远超过了一线和二线城市(其实打牌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原以为在这里吃饭不会很贵,意外的是这里吃饭反而特别贵。
一次为了省钱,专门找到一家很偏很破很脏的小餐馆,点了一小盘全是辣椒和肥肉的辣椒炒肉,原以为顶了天20块钱解决,最后居然被砍下了35块钱。
每个月除掉占据半壁江山的伙食费外,工资就所剩无几了。如果运气好碰上领导、同事的黑白喜事,一下去200。如果运气再好一点,一个月好上几次,那么这个月基本就彻底歇了气。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个小县城物价居然这么高?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通城物价如此之高?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这帮所谓捧着“金饭碗”孩子日子如此紧张呢?
最流行的观点,也是我刚到通城当地人告诉我的,是因为通城交通不便利,许多日用品需要从外地运输过来,增加运输成本;通城在外打工的人很多,他们在外赚了很多钱,然后在过年时回来,会迅速拉动本地经济,抬高消费档次和水平,从而形成易涨不跌的情况。
在我看来,这两个原因很牵强。其一,我承认通城交通确实不发达,在过去交通甚至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但是近几年来,县城交通得到很大改善,虽说满足不了大量大宗货物和大型运输的需要,但对于一般的日常用品运输影响并不是很大。其二,打工回乡抬高物价这一说更加牵强,好比过年二叔回来给了1000块钱红包,远远超过父母的200块,但我们是否会因此要求父母也给1000块呢?况且,在短短几天内的时间里,不足以让带动作用持续一整年时间。
真正推动通城物价居高不下的原因说复杂,但也简单。
一、为什么通城少有小餐馆,为什么吃饭这么贵?
通城缺乏完整的消费群体,消费结构严重失衡,整体的消费能力不强——总之一句话,通城年轻人太少了。
我经常听到很多人骄傲地说通城是劳动力输出大县。通城确实对外做出了很多贡献,但这对地方经济发展却有巨大的阻碍作用。我们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被严重挤压。
通城人口50万,县城常住居民13万。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批人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却很少留在通城!留下的是一群吃饭一碗管饱、买糖一块足矣的老人和小孩,要他们来承担拉动全县一般性餐饮、娱乐、服务、服装、交通等方面的消费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这样就直接导致全县中低档消费失去了源头之水,不能存活。
符合大众需求的商铺被市场淘汰了,特别是小型餐馆,需要大量流动客源,因为没有足够的客源,他们只好提高价格,慢慢达到与大餐馆同一水平的价格。一般人当然更愿意多花一点点钱去享受更好的大型酒楼,所以小型餐馆最后的生存空间也没有了,只能走上覆灭道路。
最后留下了许多实力较大的酒楼,因为他们直接服务着具备强大实力的机关单位和企业(哪个单位请客会去大排档)。这样便财源滚滚,一方面昂贵的定价使他们能够从中渔利,另一方面贵族路线将普通老百姓拒之门外,大多数人群却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费了。
所以我们高不成,低没有,只能“被逼着”拉开了钱包去跟那帮机关单位和企业火拼,自然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二、通城的麻木为什么这么牛?
我估算了一下,按照内地二线城市标准,同样数额的人民币,能让你打的围着通城转一个圈,而打麻木只能走一半,也就是同样的距离在通城打麻木比在大城市打的贵整整一倍。
每当我下麻木只给4块钱的时候,麻木师傅总会用一种我抢了他全家钱样的眼神看着我,并且不停地咒骂。
原因有以下:
首先,交通行业比较特殊,它既要实行市场化,又要严格实行监管。《水浒传》里面就告诉我们,凡是赶路有风险,坐船需谨慎,经常会被拉到河中央,然后被问到是要吃“板刀面”,还是要吃“混沌”这样的问题。而一些古装剧中,动不动主人就会让手下拿出几十两银子给朋友当盘缠。
这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交通运输行业容易宰客,二是交通行业很耗钱。
但无论如何,是必须需要行政手段去干预的。
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力量做保障,那过年回家甭管你带多少钱都得花光。所以在大城市里才会有专门的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管理委员会,通过打击黑的,召开听证会,聚集民意,形成最合理的的士收费标准。
可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话题,通城县的麻木行业一直处于“裸奔”状态,既没爹,也没妈,爷想开一辆麻木就开一辆,想不开就不开,想停哪就停哪,想违章就违章,至于价格那都是业内人士按照传统经验规定,什么公开研究听证会都是扯淡。
就这样,无辜的百姓成了冤大头,政府成了间接受害者,放任麻木发展严重占用了道路资源,破坏了城市交通秩序,阻碍了文明城市建设。就这样,一边是麻木行业恶性竞争推动价格疯长,一边是政府不停地为麻木造成的损失埋单,一边是老百姓不断地花着高昂的麻木费,而且还是冤枉钱。
当然,大部分麻木司机都处于社会最底层,许多人都是失地农民和下岗人员,这部分人之所以走上麻木这条道路也是被逼的。要想让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顺利脱离麻木、重返就业的可以困难很多,包括个人文化技能水平、市场形态、政府扶持帮助多元因素。这个以后有空再谈。
三、为什么我们的工资会这么低?
2012年第一季度通城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0多。这1200块钱在通城能做什么呢?1.可以做6次客(吃6次好的,其余26天喝水);2.可以买一台洗衣机(还不错);3.可以在周末去武汉玩一次欢乐谷(2天包油);4.可以买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运动服。
作为外地人,首先我会划600块钱出来做伙食费,然后准备200块人情费,再准备250的住宿费,再准备50块钱的电话费,再准备50块的电费,再准备150的生活品开销,再准备300块钱的机动消费,如果这个月在加完夜班后搞点宵夜,那得再准备100,这样全部算下来,我一个月工资刚好被充分用光。
正常富裕的状态应该叫做国富民强,但是现在只实现了前者,而后者只能是解决基本需求吧。我们的社会其实可以有2条路发展,在这里我借用郎咸平教授的一个经济模型进行分析。
在一个叫做TC的地方,有一个A老板,他手下有10个工人。这个时候A带着10个人去劳动,获得了100块钱。面对分配收入问题,A有2个选择:
1.自己拿90,给工人每人发1块钱。这时,老板A很哈皮,钱包鼓鼓,心情舒畅,春风得意。而10个工人拿着1块钱,租房花去0.3元,吃饭花去0.4元,还有0.3元搞人情和生活用品消费,过得是苦逼+难过,日子没法过(说的就是我)。
2.自己拿50,给工人每人发5块钱。这时,老板A依然很开心,因为他得到了高额利润,虽然相比情况1少了40,但是他已经相当富裕,照样心情很舒畅。而10个工人,除了拿出1块钱过日子,还剩下了4块钱,于是他们想买iPhone,想买西服,想吃美食。这时候老板A看到了商机,因此他迅速拿着自己的40块搞了一个手机店铺,或者是服装店,或者是美食城,最后将工人手里剩下的4块钱又赚了回来。大家都很哈皮。
慢慢的,情况2下的工人生下自己的后代,需求又不断增加,什么奶粉、婴儿床、游乐场、学校、超市统统都要……社会各种商品不断齐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备。
而在情况1下的社会是怎么样的呢?老板A赚翻了天,工人们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地苦逼生活。于是老板为了改善社会,就拿着那用不完的钱修高铁、修高速、修豪华酒店。工人们于是更加苦逼了,原本生活刚刚能够平稳下去,但现在又“被高铁”,自己的一笔钱又被拿走了,生活变得更加紧张,情绪变得更加烦躁,生活变得更加不幸福。
所以,我们10个工人创造的整个社会价值一直都没有返还到自己手上,而是被银行、农村信用社、税收等途径吸收到发达和较发达地区(这里以后再详细探讨)。
我们始终稳稳地拿着自己的1块钱过着越来越不稳的生活。因此,现在国富民不强,造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大都市,走进大银行,走进大衙门,不愿来基层。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解决之道在于藏富于民。
 
转自通城吧

文章评论

不良人

这就是通城的门面,太差了。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