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珍瓷存世量排序

手机日志

 图片
第一名:西夏剔刻花瓷
       
拥有西夏瓷藏品的,仅有东部地区国博、故宫等四家博物馆,和西北地区原来属于西夏地域的四个省区内的博物馆和文管所,加上海外零零散散的有些收藏而已。笔者穷5年之力搜寻全世界馆藏西夏剔刻花瓷资料,也仅搜集到30多件而已。
图片
第二名:
元釉里红瓷
       
在这项榜单上,应该说,元代釉里红是最有竞争力的选项之一。几个月前,笔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仅找到国内、欧美日本馆藏元釉里红35件,而且其中日本两件凤纹玉壶春瓶还没有找到图片(希望有此资料的网友可将图片贴附于后),少于西夏剔刻花瓷馆藏量,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元代釉里红存世最少呢? 
        就在笔者认为35件元代釉里红就是最终答案的时候,一位东南亚朋友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东南亚菲律宾和印尼等地出土有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我随即搜索此类资料,发现图片不好找,他所说的一批是很难确认的,但至少六七件分别收藏在马尼拉和雅加达等地的公立博物馆中是可以肯定地, 这样,元代釉里红的馆藏量在41件以上,是可以肯定的。
图片
第三名: 
汝窑瓷
       
其珍贵稀少是公认的,一说存世总量为65件,一说为6768件,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收藏最多,共40件,上海博物馆存有8件、天津博物馆存有1件,其余的流失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地。也就是说,散落英国、美国、日本等地的汝窑瓷约16~19件。 近年河南等地又陆续出土有汝窑瓷,虽残但符合 可包括有冲的、残拼不缺块的、有少量缺损的这一统计标准的约8~10件,那么,馆藏存世汝窑至少有73~78件之多。
图片
第四名:
秘色瓷
       
1987年法门寺出土有14件秘色瓷,揭开了秘色瓷的千古之谜,也为秘色瓷的确认提供了依据,。此后,各地高等级墓葬出土的越窑器中,考古工作者又陆续识别出不少秘色瓷,如浙江临安水邱氏墓、临安板桥五代墓、苏州七子山五代吴越贵族墓、临安五代吴越国康陵、安徽卢公夫人墓、北京八宝山辽韩佚墓、河南巩县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内蒙古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等。尤其吴越钱氏家族墓,据说出土秘色瓷达到50多件。 就此,秘色瓷在国内的出土已经至少有七八十件了。
图片
第五名: 
建窑兔毫、油滴釉盏
        
兔毫和油滴是建窑盏中的名品,存世相对较少。 1994年,福建省博物馆、日本MOA美术馆、日本茶道资料协会共同举办了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窑出土天目与日本传世天目特别展,展览的论文集和图录中收录日本那么关于建盏名品(兔毫和油滴)约25件,不知道是不是倾巢而出。但日本和福建两地总数在35件之上是可以肯定的。除日本外,欧美藏建盏名品也不少,国内其它省区也偶有出土。北京故宫也有藏。所以,建盏名品存世百件以上是可以肯定的。
        曜变天目,名扬天下,但可列为油滴中之极品列,故未单独列出。据说华人世界有一曜变天目在某一神秘玩家手中,期待面世之日。
 
图片
 
图片
 

第六名: 
定窑黑定与紫定 
        定窑黑瓷,存在一个如何定义的问题。其实,定窑本身就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窑包,而是包括较多具体窑口的窑系,所以,其系统内不同窑口间的产品,还是有很多差别的,愚以为,凡胎质洁白、釉色乌黑的宋金时期产品,明显不能归入磁州窑和耀州窑同类产品的,基本可定为定窑黑釉产品。其精品,尤其是带有鹧鸪斑、描金等的,凤毛麟角。但较一般的还是不鲜见的,全球馆藏突破百件不是难事。
        
定窑酱釉瓷(紫定);紫定和黑定情况相似,也有一个界定问题。其实,真正的紫色,在明代以前的高温瓷器上是烧不出来的,当时所谓的紫,实际上是略闪紫色的酱釉、棕褐色釉,这样就有一个界限难以把握的问题,所以,有人干脆把所有酱釉色的定窑产品称为紫定。这类产品,全球馆藏突破百件也不是难事。
图片
第七名:
毛瓷
       
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特殊,毛瓷的制作也上升到国家机密的高度,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毛瓷到底有多少存世,根据江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黄庆荣回忆,毛瓷一套的总数大概有40-50件左右,每次烧制一窑大约是几百件,好坏加起来总共约有几千件。本来,试制过程中留下的残次品瓷器打算全部打碎一个不留,后来罗慧蓉(负责制作的国家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副所长)请求:1、剩下的有些残次品比其他普通瓷器还要好,全部打掉太可惜了,建议不要全部销毁,一部分留在陶研所作科研用,一部分发给为此奋战了几个月的工作人员作纪念,保证绝对不说来由,也不卖。最后他们究竟留了多少,黄庆荣说并不知道。那些留下的,可能就是民间流转的毛瓷。 
据估计,全国毛瓷收藏品不超过400毛瓷绝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等处,流落于民间的不足200件。也就是说,官方纪念馆、博物馆和类似机构收藏了200件左右的毛瓷,这一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汝窑、元釉里红的馆藏量。  

有待发现与研究的珍贵瓷器:

第一名:柴窑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中,有一个一直被传说和迷雾笼罩着的古窑,这就是继唐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出现的官窑——柴窑。柴窑曾被列为六大官窑之首,但不同于其他官窑的是,至今甚至连一片柴窑的瓷片都没有被发现。如果有一天在哪里发现了柴窑的痕迹,那么必将成为世界性的重大新闻。几百年来人们在不断地探寻柴窑的窑址、作品甚至碎片,却始终不可得。因而有“片柴值千金”的说法。
图片
 
第二名:钧窑兔毫盏
        宋徽宗在其《大观茶论》中有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正是由于此评述,之中却隐藏着不被人们留意到的另类“兔毫盏”之说。从“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的字意来看,很容易忽视其所论的是“两种”名贵“兔毫盏”,一旦留意其中“青黑”二字的含义,就会发现这是各有所指。将其“青黑”二字分别作为“青釉兔毫盏”和“黑釉兔毫盏”的简称看待,就会觉得“盏色贵青黑”的词语表达是合适的;如若将其视为“青黑釉兔毫盏”而言,以“青黑”二字表示釉色的组合是“词不达意”的,并与词理不通,这在理论上和实物的赏析方面,都是禁不起印证的 那么,在宋徽宗眼中能与“黑釉兔毫盏”相媲美的“青釉兔毫盏”又是什么呢? 通过对北宋晚期知名民窑的排查后,得出了结论——唯一只有‘钧窑’具备这样的能力 。‘钧窑’成熟的制瓷史是在一个不断动乱年代中度过了二十几年,‘斗茶’之风也不可能长久,由于其烧制‘青釉兔毫盏’的难度大,数量少,时间短,再经过金人彻底的洗劫,其‘青釉兔毫盏’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
图片
第三名: 
宝烧瓷
        在当今学术界和收藏界,论及陶瓷艺术无不是围绕单色釉、彩瓷、明清青花、官窑、民窑做文章。对于陶瓷发展史中曾一度出现过的“珍宝瓷”(亦可称“宝烧”类瓷器)的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空白状态。除了这类“宝烧”制瓷工艺现已大多失传,史籍不载的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缺乏研究对比的实物。不要说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连不少专门研究瓷器的专业人士,也是只闻其名,未识其貌,更遑论去鉴析研究了。 
        珍宝入瓷工艺并非舶来之物。我国古代早有瓷釉配法“非有书传,亦无定则,五金八石,皆可配入。”之说。而且,人们很早就发现,将金银、珍珠、玛瑙掺入胎釉,可以烧制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瓷器。陶瓷史上,至精至美之瓷,多与珍宝入瓷有关。例如汝窑,就因釉料加入玛瑙粉末,所以釉面显得温润古朴,精美细致,满足了古人对釉面似玉质感的追求。 像我们所说的柴窑、汝窑和一些其它名窑,相当一部分都有珍宝入瓷的情况,正因为它璀璨的釉面效果和高难度的烧造工艺(对数种金石材料同时入釉烧造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才被誉为诸窑之冠,瓷器中的“瓷皇”。
 
==============================
艺宝堂是一家集珠宝、古玩、字画集藏与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机构,总经理许继胜郑重承诺:藏品保证和描述相同,永不售假,如假包退。欢迎各界朋友光临惠顾。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淄博路38号  电话:13563546111   13625469018

QQ:859563058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