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姐
值得收藏[em]e179[/em]
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个人日记
《和端午》 (宋)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沐兰汤——
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 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端午节中午要喝端午酒,端午酒指的是用菖蒲、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西北早期无粽叶,有食凉糕之俗,大同小异。唯独北京,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毒饼。 五月驱虫避邪是百姓的头等大事。 传说元朝末年,有一位少年感染时疫,晕倒在北京的一家饽饽铺前,掌柜的宅心仁厚,救了这位少年。这位少年本是江西贵溪县龙虎山某一代张天师的裔孙,在承袭道统之前,下山游玩的。几年后,他正位天师,想起当年掌柜的救命之恩,于是画了一道灵符送给掌柜,留为驱邪之用。 当时饽饽铺有个心灵手巧的雕刻糕点模子的工匠,照灵符的笔顺刻了一方模子出来,掌柜的有心,用它刻了一炉饼,这炉饼无论放在哪里,都不招蚊蝇,于是掌柜的取名“五毒饼”,在端午节发售,大家听说五毒饼不招虫,又能驱邪,饼一出炉,就被抢光了。 北京的其它饽饽铺争相效仿,因为他们无张天师的灵符可拓,既名五毒饼,就把蜈蚣、壁虎、蛤蟆、蛇、蜂五毒刻在模子上,趁机大发利市。
玫瑰饼 富贵人家一般爱吃玫瑰饼,用京西妙峰山玫瑰花制成的玫瑰饼最为高贵,一般人家吃不起,便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端午节吃玫瑰饼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事。 玫瑰饼用玫瑰花瓣作原料,先捣成玫瑰酱,再加以上等好白糖和蜂蜜在锅里熬稀,拌上松仁等果料,调成馅儿,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饼,然后盖上鲜红的“五毒”形象的印子,就成了《京都风俗志》中所说的“馈赠亲友,称为上品”的五毒饼了 。 五毒兜肚 此外,老北京民间百姓的儿童,在端午节还穿绣有“蛇、蝎子、壁虎、蜈蚣、蟾蜍”五种动物的“五毒兜肚”以避邪。另外还有一种绣有五毒的“避邪鞋” 。 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用红纸绑成一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 ,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或者悬挂钟馗画,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最后介绍赛龙舟,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湖北秭归每逢端午,女儿便会坐着父亲的轿子回娘家,与丈夫 和孩子去探 望自己的父母。 五月为“恶月”,酷暑将临,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 子,所以父母都于当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因为五祸,故称躲午。因为五 月酷暑将至,蚊虫滋生, 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 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古老的节日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不过在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的居民看来,粽子不过是个“舶来品”,对他们 来说,只有吃上一盘“虫子”,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过端午。 这个习俗外人看了,难免会觉得惊悚。一条条肉乎乎的虫子,拿炭火一烤,黄澄澄的样子,有几个人能下得去嘴?据说,当地刚嫁入门的新媳妇,一年中最难 过的就是端午节这一关。被夫家人逼着吃虫子,没几个姑娘受得了。哭鼻子恐怕 还是最寻常的反应了吧? 不过,当地人称这种叫“斗米虫”的虫子具有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生津开胃的奇效。据《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记载:食用该虫后身体强壮,可治麻毒内陷、痱疹、无名肿毒。而《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也记载,可治 小儿营养不良,筋骨痛,小儿初生不乳。 在澄江当地,一条虫子最贵可卖50元。你那里也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