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漫谈

个人日记

 杜甫应该不知道的人不多吧。他同时有几顶桂冠:诗史,诗圣,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者。也即在诗歌领域堪比孔子。是哪些条件造就了这么一个人呢?亦儒亦诗的家族根基,盛唐的社会环境以及诗歌氛围,安史之乱及由此带来的深重的民族灾难,个人人生的极度的颠沛流离,以及他对诗歌一生的执着、热爱。缺一不可。安史之乱前,写诗是随社会潮流,是一张好名片,安史之乱后,诗就是武器,就是给社会把脉,开药方。揭露,吶喊,痛哭,悲叹…几乎无时无刻不心系国家,心系苍生,这正是所谓伟大的现实主义。注意,这同今天的流行语"讲现实""现实点"截然不同。今天的讲现实,是讲个人的现实,实质就是关注个人的私利,而我们的诗圣即便是最穷困的时候依然关注的是苍生。所以他才伟大,才是圣人,一千二百多年,走了多少代人,多少人都早已尘封,早已涛尽,但他,我们依然记住。我不知道还会记住多少年。如果哪一天中国人忘记他了,那么也许什么都灰飞烟灭了。但他才活五十多年,唉,一声长叹…
 说杜甫,一般都会连上李白,李杜齐名嘛,一个是仙,一个是圣,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天才,一个是人杰。一个诗妙手天成,一个诗刻苦锤炼。一个轻,一个重,一个浮,一个沉,一个天真,一个老成。沉郁顿挫是杜诗最主要的风格。正是由于他无比的爱国爱民的热烈情怀在激励他去思索,去创作,他有敏悦的眼光,远大的抱负,但没有给他发挥的机会,他只有诗,用诗去表现一切,表达一切。所以他的诗首先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那炽热的情感,有了这才有了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有了不朽的思想,才有不朽的艺术。时至今日,舞文弄墨之人尤宜自省,写文字,到底为了什么?答案会很多。我想,依然要以思想性为灵魂,不然地话,这条文字之路也不会走多远,多广,多高。
 思想性从何而来?杜诗的思想核心当然是儒家的,应该说中国知识分子最主流的核心思想还是儒家的。儒家最核心的是什么呢?现实关怀,人文关怀。不上天入地,疑神弄鬼,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一个人的思想一是从书里来,一是从现实来。我常想,中国的知识分子因为时时汲取了前人菁华,所以应该是时代之先知先觉者,应该比一般人站得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因此也必须有应具之历史使命感,象我们的诗圣那样,关注现实!有了这样的目标,有了这样的情怀,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观察,去体验,去提高!其实,诗在诗外,有了其他的努力,功到自然成!一开始就刻意追求形式美倒是舍本逐末了。我们读杜诗当然要学他那叹为观止,出神入化的艺术美,但首先得仰慕他那炽热的情怀。
 杜诗是集大成的,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经两汉魏晋南北朝,从四言到骚体到五言,到七言,到盛唐时各体俱备,中国诗歌之苍穹已是群星灿烂,屈原,三曹,二谢,阮陶鲍庾,初唐四杰等等。声律也渐趋齐备,加之唐太宗之倡导,唐以诗艺取人,真乃全民皆诗。杜甫正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博采众长,以诗歌为枪炮,投入全部的情感,所以他登上颠峰,让人万世景仰。(那天说到毛泽东,他是帝王兼诗人之最杰者,单论诗,尤不及杜)。他各体兼备,除绝句稍逊(逊指作品少,七,五绝共才一百多首,占总数十分之一弱,并非质量差,象那首千秋雪万里船,称独步古今亦未过)其他五七言,五七律,排均登峰造极,特别是七律一体,到他手始告成熟,遂为历代楷模。
 要具体谈杜诗的艺术成就,还真不好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实在是一座大山,看不完的风光,领略不完的趣味,只好意会,难以言表。就象好多其它的美好体会一样,滋味无穷,说出来反倒无味了,而且总觉得说得这样,漏得更多。只谈谈一些尚很肤浅的感觉吧。读李商隐的诗,只觉得好美好美,却是一头雾水,读一些其他诗人的诗如韩柳等,读过几遍,看过解释,看过鉴赏,基本能知道他的意思,也还能欣赏到他的美,但总觉读不出更多来。杜诗不一样,他在解与不解之间,初读象是懂了,哦,是说这个,用了哪些哪些艺术技巧,再去读,又有别的含义,别的美。一句话,既能读,又耐读,又爱读。为什么呢?正因为杜诗情感太丰厚,艺术太精深。
 也许许多人不大喜欢杜诗,因为他太沉重。人嘛,一生如白驹过隙,应该尽可能轻松些,快乐些,象他那样,又何苦呢?无可厚非,今欣逢盛世,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正该吟风弄月,陶情娱性为上。但往往在历史的危难时间,人民水深火热,挣扎于黑暗之中,茫茫难见光明时,杜诗特受推崇。他是战斗的号角,是黑夜的明灯。是不倒民族之精神支柱。鼓舞仁人志士,关怀社会,关注苍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杜诗最大的震憾力,最大的宝藏!
 历代注杜之人号为千家,除六经外,无以为比。大都推崇杜一饭不忘思君。无一语无来历。先来说说其忠君思想,有没有?有,强不强烈?强烈。但其非愚忠,是扎根于其人民性。正因为心念苍生,才欲致君尧舜。恨铁不成钢啊,一生的悲愁号叹皆源于此。再说杜诗的语言,其语言内涵丰富,也非字字句句都有深意,都要刨根问底,这样就求之太切,走火入魔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实难窥杜诗之精华。具体杜诗语言之特色成就,前人论之甚详。仍宜从整体把握,不宜分割,一切艺术手段俱为表达思想情感服务。为什么杜诗之艺术有那么高的造诣,除其思想性外,用杜诗原话来说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别无捷径。杜诗炼字之精,历代共识,但非雕琢,融入整体,表情达意,浑成无迹,远非"郊寒岛瘦"之苦吟诗匠所比。还有杜诗的题材,也不是全是关系国计民生,有大量临风吟月,冶情咏物之作。但杜诗每一首都非泛泛之作,咏物皆有比兴,有寄托,且其体物之微,状物之妙,也是叹为观止的。正所谓"润物细无声”之类。杜诗爱咏马。又想到李白以大鹏之比,这也正可看出李杜之別。一个天马行空,一个扎根大地。马寄托了杜甫一生的抱负,精神。

文章评论

冰蕊(拒加群)

画堂春*终是心囚 烛残香烬绪难收,红笺无色痕留。 素娥窗伴影空投,谁遣轻舟? 缕缕青丝何系,一腔嗔怨谁酬? 无端惊梦靥生羞,终是心囚。 画堂春 *漫赋诗文 柳摇丝梦荡轻魂,和风吻醒池粼。 李桃阡陌郁芳醇,鸳蜷难分。 极目春光无限,心牵天际流云。 杜鹃婉转烙心痕。漫赋诗文。 画堂春*相约兰亭 夜阑倚案剔银灯,清辉洒落空庭。 燕儿廊语诉衷情,一世钗盟。 句断芳笺词半,碧云天共谁行? 梦魂逐月慰伶仃,相约兰亭。 画堂春*谁绾霜丝 春残红舞柳花飞,馨风慢剪朱帷。 蝶栖莺宿燕双归,月扣窗扉。 遥处频传萧瑟,妆奁懒顾颦眉。 裙宽带缓湿罗衣,谁绾霜丝? 画堂春*弹乱云烟 绵柔细雨卷朱帘,红凋絮落窗前。 思凝痴溢点花笺,小字轻旋。 入律陈诗幽韵,斟风淡酒缠绵。 横琴三叠曲阳关,弹乱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