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黄奇帆与张维迎PK政府与市场
个人日记
黄奇帆与张维迎PK政府与市场
2015-06-15 22:34阅读(38002)评论(28)
6月13日至14日,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5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及其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共同承办。
13日的开幕式上,重庆大学副校长、社科学部主任孟卫东教授主持开幕式,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院士等致欢迎词。随后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作了1个小时的主旨演讲,后半场是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肯尼思-阿罗和詹姆斯-莫里斯教授。我有幸主持莫里斯教授的演讲,我1996年认识他,这是第四次与他见面。记得第二次见面,是1997年我在留英中国经济学会当主席的时候,也请他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做演讲。北京大学林毅夫和张维迎教授同时到场,他们的主题演讲安排在14日下午。
由于林毅夫的观点与我有雷同之处,本文不对他的演讲进行评论。不过,张维迎的观点标新立异,虽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但是他的一些锐厉批评,以及对自由市场经济和企业家的热衷,却赢得了许多人对他的热度关注。
黄奇帆的政府拉动模式
黄奇帆做为市长,不仅主导政府拉动,而且,他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实践者。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引领风骚。在GDP增长,吸引外资,进出口贸易,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展现出这个西部特大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及其迷人的山城风貌。
来自10个国家,400多位经济学家,集中在会议厅里,耐心听取黄奇帆的报告,大家就是想知道这位市长,如何继续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快速而健康发展的。
黄奇帆拉开他的话闸,他脱稿讲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见下面附件《大公报》的文稿)。
第一, 重庆如何创新性地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他讲两个创新之处。一是产业集群化,把零部件生产与最终产品组装连成一体,使500美元的电脑,有70%的增加值留在重庆,而原来的广东只留下20%。二是,重庆承接加工贸易的离岸结算业务,使更多的增加值留在国内。
第二,开创“三个三合一”的开放体系。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形成了水陆空三个国家级的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在所有省市中,重庆是中国唯一有这个特征的地方。
第三,加快“农转非”,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多年来,重庆已经把270万个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加上这些农民工的家属,重庆市等于吸收了400万农村户籍人口进城。一方面增加城市生产及消费能力,一方面给留在农村的人口提供更大的农业集约化生产空间。
第四,地票制度资源优化配置。这是在不减少农村农业生产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土地的创新机制。农民把宅基地复垦,用复垦的土地变成地票,市区的开发商,或其它企业,通过地票交易所,用每亩大约20万元的价格取得地票,才可能在市区买到等量的土地进行开发。
第五,投融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庆政府在几十个产品的门类中,考虑优先发展十个行业:芯片及液晶面板等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石墨烯及新材料、轨道交通及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综合化工、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这十个行业去年是600亿产值,到2020年应该可以让它发展到1万亿,需要投资6000亿。黄奇帆提出用投融资形式,以政府为主导,帮助企业融资,集中力量推动重庆新兴产业发展。
张维迎的纯市场和企业家创造一切
当我们还沉醉在黄奇帆的激情和政府拉动模式而兴奋不已的时候,14日下午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作了题为“不要误解经济理论”的演讲。他对“三架马车”拉动经济增长,表示强烈的质疑。例如,把顺差当成拉动GDP,把花钱(消费)当成拉动GDP,把砸钱(投资)当成拉动GDP,都是一种笑话。
张维迎还批评了y=(k, L)生产函数所存在的重要缺陷,认为简单理解这个生产函数,简单理解凯恩斯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都是错误的。只有斯密和熊彼特的市场经济理论,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经济学理论,不是新的就是好的,绕了半天,还是老祖宗说的更有道理。
他说,“经济发展,靠的不是政府,靠的不是简单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而是企业家的创新。只有企业家,才是创造财富的动力。老的企业倒下了,新的企业崛起,不断地优胜劣汰,经济才充满活力。历史证明,什么事情,包括产业发展,创新等等,政府一插手,事情就被搞砸了。”
我如何看待张维迎的观点
我虽然很支持张维迎的一些观点,但是,我也听了黄奇帆的报告。如果完全按照张维迎的说法,什么都交给市场,政府官员不是企业家,或者没有企业家的精神。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重庆的快速发展,更无法理解黄奇帆所讲的五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如果要理解黄奇帆和重庆建设,那么,我们就必须对张维迎的理论和观点进行不同的解读。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张维迎所讲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有些模糊不清。到底是企业家创造世界,还是企业家精神创造世界?张维迎的报告,让我觉得他特别强调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家精神。但是,现实世界,应该是企业家精神才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因为张维迎过渡强调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家精神,所以,他认为大学老师(包括所有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包括所有的公务员)都与张维迎的所谓“企业家”无关。
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们的贡献固然非常明显,非常重要,也有可能是整体经济的支柱,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理由,而把政府官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企业家精神和创造财富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给低估了。
例如,黄奇帆讲重庆的5个方面的发展,其实,就是政府、企业、专业人士、工人共同创造的结果。离开政府,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规模发展,离开企业,当然什么都做不成,不过,离开专业人士、大学,哪来的科技力量?
张维迎的理论,为什么与现实有很大的出入,主要是他的理论假设中,没有考虑到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和政治生态特点。也就是说,经济学家的理论,一旦离开现实文化和政治生态,就完全失去具体可运作的可能性。
在中国,6000多年的历史,政府,官员,都是主宰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力量。文革期间,自由市场是不允许的。那个时候,自由市场,连存在的可能性都没有,哪来市场和企业家的力量?
邓小平搞改革,才有了市场,才有了企业家。现在,中国是政府和市场,左右开弓,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如果只是强调市场,那么,企业家就是死路一条,而不是政府一干预,就是死路一条了。
这个与国企为什么要存在一样,在目前的文化政治生态下,没有国企,谁能够想象?再说了,国企,不是一无是处,私营企业,也不是万能的,没有缺点的。其实,国企和私企,各有利弊。
世界经济危机,证明全面靠市场,确实不行。没有采用凯恩斯的做法,自由市场,早就被那些所谓企业家给彻底消灭了。我们连工资也发不出去。英国让自由市场管银行,结果银行把老百姓害惨了,后来,还是政府强行剥夺纳税人的钱去填窟窿,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整个英国的经济都要死亡,而根本不是书呆子们所天天讲的市场和效率的问题那么简单。
撒切尔夫人搞私有化,结果那些垄断企业,把消费者害的好苦。很难说对垄断企业实行私有化就是好事。就算在英国,私有化的垄断企业,也要政府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有些学者把西方经济学学了一半,片面强调市场的好处,在中国希望全面推开,结果垄断企业市场化了,可是监管没有到位,把老百姓往死里坑。房地产、网络、电信、医药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有哪一个私有的行业真的全部按照自由竞争和自由市场的游戏规则办事?
重庆新兴产业的发展,渝新欧铁路的运行,中国所有高铁、飞机场、高速公路,等等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与企业合作,没有大型国企的加入,那都是空话。这是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所造成的。中国的这种发展模式,适合这种情况,它可以超越教科书上所描述的纯市场经济,也超过张维迎所说的企业家。至于将来情况如何,那也得等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张维迎参与倡导的价格双轨制,其实,也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市场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所作出的second best(次优)选择。换句话说,经济问题,不能脱离政治、文化与社会现实,否则,大家就只能天天生活在悲观的情绪之中。
最后,我想说的,我并没有彻底否定张维迎的意思,同样,我也没有彻底赞成政府全面干预市场的意思。不过,从黄奇帆和张维迎的两个报告中,我却认为中国政府经过30多年的摸索,已经巧妙地把政府和市场,把多方面的社会力量,以及各个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发挥的比较好,而且,会越来越好,这才是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张维迎的“纯”企业家的说法,有些片面,有些过于理想化。他所批评的东西,也是片面的。因为,Y=(K, L)是描述客观存在的数学表达式,而不是人们用来搞经济建设的手段。
附件:黄奇帆畅谈五个故事启迪学子创新
大公网6月13日讯(记者韩毅)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5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3日渝开幕。重庆市长黄奇帆结合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通过讲述改革开放创新的五个案例,展示了重庆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轨迹,以及如何利用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一些思考。
以下为大公网独家整理的黄奇帆市长讲话要点:
各位嘉宾,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改革国际研讨会,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按照会议的主题,我讲五个有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创新的小故事。通过这几个故事,来启发大家的一些思考,看看重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轨迹。
内陆创新发展加工贸易
第一个故事,就是最近几年,我们改变了20多年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了大规模的加工贸易。
中国从80年代末,在沿海地区搞的加工贸易,最初是大进大出的“三来一补”,以后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到去年底,中国的加工贸易占全部进出口45%左右,也就是说,我们4万亿美元进出口当中,有1.8万亿美元是加工贸易形成的产值。沿海的加工贸易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它的产业链很短。比如一台电脑,如果产值是500美元的话,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一般占整个电脑产值的50%,就是250美元;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从全世界运到中国沿海,又从中国沿海把整机销售到世界,整个的物流运输、仓储、销售环节占100美元;然后品牌商的研发以及售后的服务,一般占75美元,所以500美元中最后在中国沿海的加工贸易只留下75美元的总装,也就是占15%左右增加值的这一块,这个是沿海加工贸易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由于它两头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在外,在沿海加工,加工完了销售在外,所以它大进大出的物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只能在沿海,所以过去20几年,中国所有加工贸易几乎99%在沿海,内陆几乎是零,原因就是这个,物流成本以及物流的时间,就使得加工贸易放在内陆不合算,无法进行。沿海加工贸易发展20几年来,由于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各种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最近几年,不少加工贸易订单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是沿海方便大进大出的地区。
如何把这一块经济既能保持,又能克服既有的缺陷?重庆进行了研究,我们形成了两个路数,改变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第一个,延伸产业链,把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大部分留在重庆。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它的产值的70%都在重庆,这个和沿海地区总装6000多万台电脑,产值可能只有15%、20%的情况不同,我们现在除了总装这个75美元留在重庆以外,零部件、原材料80%在重庆生产,所以250美元中的200美元落地重庆。
第三块就是产品的销售结算,跨国公司销售结算的这一块现在也留在重庆。大家知道加工贸易的核心结算方式是一种离岸金融结算,过去中国任何银行法人、自然人,都不能有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所以我和惠普搞了第一笔离岸金融结算的时候,那一天是圣诞节,惠普老总打电话说有1亿多美元要交给你们重庆财政,是离岸金融结算账户上的税收,你的账户在哪儿?我马上打电话问,发现我们开一个离岸金融结算账户很麻烦,各方努力协调,在12月30号把账户开了,这一笔账就进来了,重庆第一笔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是2010年12月30号。中国现在1.8万亿加工贸易的结算,5000亿在新加坡,3000亿在香港,2000多亿在爱尔兰,还有一部分在首尔、台湾、东京 ,我们大陆基本没有离岸金融结算。我们向国家提出了申请,国家外管局、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都同意了重庆的试点,推动了重庆这一块的业务,重庆离岸金融结算2011年结算了200多亿美元,2012年有400多亿美元,2013年是600多亿美元,去年到800多亿美元,今年预计会有1000亿美元。总而言之,离岸金融结算,是一个加工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重庆把这件事也抓起来了。
这样三块通通加起来有350多美元,占一台电脑500美元的70%。因此,重庆的加工贸易效益比较好,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电子产业一般效益都是下降,但今年1 4月份,重庆电子产业利润涨66%,为什么我们能有这样好的效益?就是和创新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有关,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前几年860多个零部件厂陆续在建设,现在正在大批投产,一下子把物流成本都降低了。
第二个,凡是要搞的加工贸易品种,都要形成集群,我们叫做三个集群在重庆。1、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集群,我们是5+6+860,五大品牌商,六大整机商,860多家零部件厂商都集聚在重庆。2、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形成了集群在重庆,在中国沿海,富士康、仁宝、纬创、英业达、广达基本上各个省,你占两个,他占两个,一山不容二虎,互相分隔开来。在重庆形成了中国沿海所有加工贸易总装厂都到了重庆,各种电脑、网络终端产品的品牌商也到了重庆,形成了集群。六大整机商生产了全球网络终端产品的90%,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好的格局,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企业订单少了,那个企业就多了,对重庆来说总体平衡,年年上升。3、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我们这个集群方式就是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克服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取得了成功。去年我们重庆笔记本电脑的产量是6300万台,全球去年销售2亿台电脑,我们占1/3,沿海地区所有的产量也是6000多万台。可以这么说,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2/3,重庆占1/3,沿海占1/3,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重庆诞生。 三中全会的第七章,讲到了中国下一步的内陆开放中有一个条款,就是讲要转变沿海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推动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方式,在内陆开展加工贸易。这段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做法。
这是我要讲的一个故事,如何用改革的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方法,推动内陆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开创“三个三合一”开放体系
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就是以渝新欧为代表,重庆形成“三个三合一”开放特征的故事。
中国内陆开放滞后于沿海,内陆地区一江春水向东流,依赖于沿海地区走向世界,重庆作为西部的地区,原来也同样如此。我们在和惠普、台湾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各方面在合作的时候,引出了一个命题,就是全球的网络终端产品,各种智能设施,40%是欧洲,包括西欧、东欧以及俄罗斯这一板块在消费,30%是美国、加拿大、巴西这些地方在消费,还有30%是东南亚、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在消费。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如果到重庆搞世界级的电子产品基地,40%的产品要运到欧洲,从重庆运到广东,再从广东坐船到欧洲,差不多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时间,不仅消耗时间,还有到沿海2000多公里铁路,然后再加上2万公里海路的运费,这个划不来。我们为了解决这件事,当时看着世界地图想到渝新欧铁路,这条铁路从50年代以来一直就有,因为中国内陆到新疆的铁路几十年前就有,为什么没有把它变成欧亚之间的运输大通道?
我们一启动这件事,就发现三个问题。1、沿线六七个国家,每个国家海关都需要来一次关检,一批货物出去,运到欧洲,五六个国家关检,关检的过程耽误时间,也消耗成本,不当心还损坏货物,如果是高附加值的东西,这个运输方式很不经济,很不合理,所以几乎没有人走这条线。2、每个国家的铁路运输都有一个运行时刻表,如果没有编入它的运行时刻表,一个火车要横跨几个国家,你就是编外,就是慢车,开开停停的车,没有进行渝新欧协调之前,我们的火车开到欧洲要开25天。3、还有一个价格,每个国家铁路运输价格都不同,有高有低,哈萨克斯坦是一个集装箱一公里0.6美元,中国是0.8美元,俄罗斯是1美元,所以有一个价格协调问题。我们当时觉得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让重庆的三四千万台电子终端产品通过火车运到欧洲,一旦成功,就会从后位变成开放的前端,不仅重庆的货物可以不再通过海洋运到欧洲,还能吸引沿海的东西运到重庆再运到欧洲,劣势立马变成不可多得的战略优势。
我们努力把这件事做好,2010年我们花了6个多月时间,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6个国家海关的管理层到重庆,到我的办公室,我们开了多次会议,然后形成了一份协议,这份协议在2010年12月,家宝总理和普京总理一起站台,几个国家的海关签订了一卡通协定,欧洲人的说法是渝新欧自由贸易海关协议,使得现在重庆海关关检以后,一路过去,六个国家海关不再重复关检,叫做关检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反之亦然,欧洲一个国家关检一路过来,我们也不再重复关检,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件事,我们把6个国家的铁路公司都召集一起,在重庆每年开一次会进行协调,形成了五定班列,五定班列就是定起点在重庆,定终点在德国杜伊斯堡,定路径就是沿线的1.1万公里只停12个车站,第四就是定运行时间,总的是13、14天,还有一个定价格,我们把这件事搞好了。起点站是重庆,就是渝,中间经过新疆,到欧洲,我也设想,欧洲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城市,我们都该去,所以就索性叫了一个“欧”,德国人很豁达,没有计较。渝新欧最早叫出来以后,国内其他省市纷纷跟进,义新欧、武新欧、郑新欧、蓉欧等等,都是中欧班列。这个协议签订以后,现在的渝新欧在整个的6个国家沿线1万多公里,是最高等级,它只要开过去,其他所有的特快、普快、快车、货车都让渝新欧,每小时120公里,出发十几天就到欧洲了。
第三件事是价格,大家有个求同心理,只要有一个是价格高的,其他低的都会支持高价的运输费,我们当然首先是协调俄罗斯,把他的铁路公司老总请来多次,大家一起协商,最初1美元,后来0.8美元,后来0.7美元,现在已经降到0.55美元。俄罗斯降到0.55美元,其他国家也都降下来。
去年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谈的时候,当时国务院的十个部门的领导、部长都在,都支持降下来,但铁路公司说它亏本,说你们运输量太少,当时我们就打了个赌,我们两个人坐在一起,其他的部长作证,他说你如果今年能有100个专列,一个专列50个集装箱,有5000个箱子运行,达到这个规模,就降到0.6美元。我说行,100个专列我一定实现,现在就按0.6美元结账,如果我到不了100个专列,你的这部分钱我还你。结果我们开行了130个专列,实现了诺言,去年就降到了0.6美元,今年我们可以到250个专列,价格降到0.55美元。这个是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价格低,300个专列都可能实现。
今年规模上来以后,价格降到0.55美元,这是对渝新欧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渝新欧的综合运价现在比海运便宜了。海运的运费,从沿海运到鹿特丹,一般需要2500美元一个集装箱,内陆的货,还需要从中国内陆运到沿海,欧洲到岸后也要转运到内陆,总共需要4000美元左右。此外一个集装箱的货物价值500万人民币,海运多出的一个月运输时间的利息也差不多五六千美元,所以资本利息加水上运输的费用加铁海联运或者汽车运输的费用,实际上要七八千美元,而我们渝新欧现在是五六千美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价值比较高的货物都渝新欧比海运更划算。
我是认为,超过200万人民币以上的,价值量较高的应该走铁路渝新欧,如果超过1000万美元的集装箱应该走空运,200万以下,就该走海运,如果为了图时髦,把几十万一箱的箱子,通过铁路运到欧洲去,是不能长期持续的。这里边有一个概念,任何运输工具都有市场细分的定位,渝新欧的定位是一个箱子货值在200万以上的,走铁路是最划算的。
把这些问题解决以后,渝新欧就得以成功运行。去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德国访问,就和德国副总理参加了渝新欧的火车进入杜伊斯堡火车站的一个仪式。总书记说了,中国正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渝新欧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大陆桥的一个主要通道,是中国内陆和欧洲德国的一个经济联动的桥梁。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又进一步推动了渝新欧发展,去年一年时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渝新欧得到了五个特许,五个重大利好。
第一、赋予渝新欧火车站,就是重庆团结村火车站,国家一类口岸。过去口岸都在沿海沿边,内陆没有口岸,渝新欧现在就是口岸,只要货上了渝新欧火车,一路开到欧洲去了,所以成了内陆的一类口岸。第二、既然是口岸,就需要保税区,所以国家批准渝新欧团结村火车站增加了一个保税物流园区。第三、中国和欧洲、俄罗斯,60年没有通过铁路邮政,从渝新欧开始,赋予渝新欧中欧邮政班列的功能。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邮包满天飞,空运太贵,海运太慢,铁路运输当然很合适,所以渝新欧现在有了铁路邮政专列。第四、赋予渝新欧专门的欧洲食品、肉类进口的口岸功能。第五、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中国每年进口车辆120万辆,其中有70万辆是欧洲的,中国人喜欢买欧洲豪华车,以前欧洲车当然都是通过海运运到中国,所以中国4个最大的汽车整车口岸,大连、天津、上海、广州,都在沿海,渝新欧成了中国内陆可以把欧洲整车运到中国销售的一个口岸。有了这五个特许,渝新欧的货运量就能够得以极大的增长,
除了渝新欧铁路,重庆又进一步的推动了航空运输。过去的五年,根据联合国的一个简报,世界100个最大的机场,旅客增长率第一是重庆,第二是迪拜,这是我去年看到的一个简报。这说明什么?我们在07、08年的时候,重庆旅客运输量刚刚突破1000万,现在到了3000万,今年会达到3300多万,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前7位。另外国际的货物运输量,原来是1万吨,现在到了30多万吨,这个增长量使得重庆的机场也有了一个一类口岸机场和保税区。重庆的长江航运,从来是国家内陆的航运枢纽,它也是一类口岸,也有一个保税区。
因此,重庆的开放特征,就形成了水陆空三个国家级的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有这个特征的省市,大家如果拿中国地图看,重庆是唯一的。由于有了“三个三合一”开放特征以后,重庆就成了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开放高地一定是口岸高地,而口岸高地当然会有保税区,中国过去25年建保税区都在沿海,但是从重庆开始,内陆有了保税区,我们引领了
文章评论
3288150686
[em]e7213[/em][em]e2278[/em][em]e4401[/em][em]e7257[/em][em]e2011[/em][em]e2230[/em][em]e7283[/em][em]e2071[/em][em]e7187[/em][em]e7013[/em][em]e2035[/em][em]e7383[/em][em]e2051[/em][em]e7051[/em][em]e3010[/em][em]e7345[/em][em]e3004[/em][em]e7129[/em][em]e7239[/em][em]e7359[/em][em]e2216[/em][em]e7387[/em][em]e3063[/em][em]e2069[/em][em]e7191[/em]